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娟  许瑞  师君娟  姜雪  解佩仪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620-4621,4632
[目的]评估兰州市保教人员对儿童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及学习态度,为开展对保教人员实施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3个区抽取316名托幼机构保教人员进行儿童急救知识及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89.33%的保教人员认为儿童时期就应该学习急救知识;对于常见的急救知识如急救电话,骨折,地震,保教人员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其中对于烫烧伤问题,不同性质机构的保教人员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P﹤0.01),而不同工作年限的保教人员对此问题的掌握情况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教人员缺乏常见的儿童急救知识,对其开展及普及儿童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托幼机构保教人员儿童急症救助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托幼机构保教人员儿童急救的知识和态度,为开展对保教人员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工作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19区县抽取1 282名托幼机构保教人员进行儿童急救知识和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只有3.7%的老师能够及格,问卷得分范围为7~36分。对于每一特定知识题目的回答,其中对肿胀问题的正确回答率最高(90.2%),对于抽搐发作问题正确回答率最低(16.5%)。老师急救知识平均得分为20.98±4.59,其中在年龄≤35岁、是保健老师、较高学历、接受过急救培训的老师中问卷得分较高。【结论】保教人员对儿童常见伤害和疾病的处理知之较少,探讨适合托幼机构保教人员的经济有效的急救培训方法,普及保教人员儿童急症和常见伤害的基本救助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兰州市托幼机构保教人员儿童意外伤害救护能力与培训情况,为开展普及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问卷、随机抽样对316名托幼机构保教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面对突发意外伤害,71.33%(214名)的保教人员对儿童实施急救时没有信心;参加过急救培训的保教人员为24.34%(73名);不同工龄、不同性质保教人员儿童意外伤害救护信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保教人员缺乏对儿童意外伤害救护的信心,急救培训率低,应大力开展急救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救安全干预近期及远期效果,为提高中小学生安全意识、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伤害提供依据. [方法]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延边地区5所中小学校的2 352名学生伤害干预前、干预1周后及干预半年后的急救安全知识、急救安全及人身安全态度、健康增进行为及伤害发生状况变化进行评价.[结果]3个层次学生急救安全知识在干预1周后评价得分均高于干预半年后(F=64.30,P=0.000;F=465.02,P=0.000;F=914.37,P=0.000),初高中组学生干预半年后急救安全知识得分高于干预前;小学组对急救安全教育必要性的肯定应答率由干预前的48.7%上升为干预半年后的93.8%(X2=6.44,P<0.05);初中组学生在干预半年后的玩火行为减少(X2=6.59,P=0.010),查看食物有效期行为则好于干预前(X2=19.67,P=0.000);而高中组学生玩火行为减少(X2=35.73,P=0.000),饭前洗手行为上则好于干预前(X2=40.58,P=0.000).[结论]急救安全教育能够有效降低小学生伤害、提高急救安全教育意识,对提高初高中学生急救安全态度、改善健康相关行为有积极作用;中小学生急救安全教育的开展需要持久化、特色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闵行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评价消毒效果,提出科学改进措施.[方法]对2008~2009年闶行区33家托幼机构的消毒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闵行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总体合格率为95.0%.其中,室内空气卫生合格率为97.4%,托幼机构保教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最低,仅为90.0%.[结论]闵行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较好,保教人员手污染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需要加强消毒知识与技能培训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教师亚健康人群健康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娟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294-1295
[目的]探索降低教师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和采取措施的可行性.[方法]对丹东市不同层次的教师,从健康状况调查中筛选出190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进行健康行为干预试验,采用干预前后对照和无干预对照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试验前后亚健康表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试验前后亚健康表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随干预时间增长,干预组恢复健康率上升;对照组恢复健康率有所上升,但差异列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恢复健康与对照组比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采取健康行为和自我保健综合措施对恢复健康、控制亚健康的发生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国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急危病发生时能现场施救的措施较少,因此对非专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在倡导全民参与的院前急救中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了解商丘市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现状,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为构建合理的急救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5-01-2017-05-01商丘市梁园区和睢阳区作为研究区域,每个区抽取2个社区做为研究场所。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将2个社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院前急救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急救知识学习需求问卷3部分。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居民性别(χ~2=0.177,P0.05)、年龄(χ~2=8.260,P0.05)、文化程度(χ~2=7.847,P0.05)、职业(χ~2=5.782,P0.05)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干预组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得分为(14.23±1.58)分,高于对照组的(9.11±2.31)分,t=-17.66,P0.01;急救态度得分为(24.17±2.04)分,高于对照组的(19.11±3.10)分,t=-17.45,P0.01;急救行为得分为(30.41±2.24)分,高于对照组的(27.45±3.58)分,t=-10.21,P0.01。干预组居民知晓率随活动开展时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结论通过急救培训能提高社区居民的院前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院前急救培训的形式应多元化,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居民对自救互救体系的知晓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苏南某县级市城镇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及能力的现状。方法于2014年5—9月对苏南某县级市社区的300名公众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相关问卷调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救知识15道题有11人全部答对,占3.67%(11/300),正确回答率最低是鼻出血的正确处理方法,仅29.00%(87/300);正确回答率最高的是皮肤烫伤后的正确处理,为100.00%(300/300)。不同性别的急救基本知识得分[(13.0±1.8)、(10.9±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P0.05);不同年龄急救基本知识[(11.5±1.4)、(12.2±1.7)、(13.2±1.3)、(13.7±1.2)、(10.2±1.7)、(10.1±1.2)分]、急救行为得分[(16.1±1.3)、(20.1±3.2)、(21.8±2.2)、(20.3±4.3)、(17.7±4.2)、(15.9±4.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7、4.71,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急救基本知识[(9.1±1.4)、(12.4±2.2)、(13.5±1.1)分]、急救行为得分[(13.4±2.6)、(18.5±2.4)、(21.8±5.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4、4.25,均P0.05);不同职业急救行为得分[(15.1±2.1)、(15.3±2.2)、(19.2±2.8)、(18.4±2.4)、(18.3±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3,P0.05)。结论苏南某县级市的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不佳,因此相关部门需拓展培训的力度及广度,针对薄弱知识点、薄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培训干预的短期效果.方法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培训课程,对县级人员进行培训.采用半结构式问卷对参加安徽省卫Ⅷ项目生殖健康-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培训班的学员进行培训前和培训后测试.结果学员在班前问卷中总分最高为10分(62.5%),最低为0分,平均得分5.43分,众数是5分.班后问卷中,总分最高为满分23分,最低为9分(56.25%),平均得分15.03分,众数是16分.班前和班后的比较,学员在所测试的几个关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问题上,提高的程度很大,经统计学检验,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后两次的总分也有显著性差异(F=484.23,P=0.000).讨论和结论班前问卷结果表明学员缺乏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班后问卷表明学员基本掌握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说明培训班提高了学员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将对摸底调查的两个县进行追踪调查,评价项目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基层医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 [方法]对66名基层医生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急救技能培训内容包括4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转运)和心肺复苏等,将培训前、后的考核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员对培训的认可程度. [结果]培训前学员4项技术平均分数为64.39±21.37,培训后分数为84.46±24.18;培训前心肺复苏平均分数为63.04±24.36,培训后分数为90.81±27.41,学员经培训后4项技术和心肺复苏能力明显提高(P<0.01).不同职称基层医生间成绩无差异,98.3%的学员认为对基层医生有必要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结论]基层医生应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以提高基层医生的急救技能水平,最大限度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