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在Graves病(GD)患者131I治疗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发生中的作用,为临床随访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将123例GD患者按治疗前血清TRAb水平分为TRAb阳性组(TRAb>15 IU/mL)和TRAb阴性组(TRAb≤15 IU/mL),分别于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判定早发甲减发生情况。结果 TRAb阳性组和TRAb阴性组早发甲减率分别为54.72%(29/53)、31.43%(22/70),两组比较P<0.05。结论血清TRAb水平在GD患者131I治疗后早发甲减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157例Graves病131I门诊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131I治疗1年后甲状腺功能状态分成3组:缓解组(FT3、FT4)、部分缓解组(FT3、FT3未降至正常范围)、甲减组(FT3、FT3低于正常).治疗前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的阳性率为88.5%.131I治疗后,TRAb在3~6个月时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甲状腺重量、显著升高的TRAb(≥405 U/L)、FT3、FT3水平是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手段及甲亢预后与甲状腺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进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测定;采用免疫放射法(IRA)进行超敏TSH(s-TSH)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TSH受体抗体(TRAb)的测定.结果未经治疗的无药组甲亢患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最明显,甲状腺激素水平最高,TRAb阳性例数最多;抗甲状腺药物治疔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但TRAb阳性例数较多、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放射性碘(131Ⅰ)治疗后远期随访的甲亢患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预后最好,TRAb阳性例数为0,TGAb水平基本正常,TPOAb水平升高.结论抗甲药物、131Ⅰ治疗甲亢时,后者治疗后远期疗效最好,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最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raves病(简称GD)患者131 I治愈前后尿微量蛋白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GD患者20例(GD组),根据131I治愈前后分成治疗前的GD组、治愈3个月R3M组、治愈12个月R12M组,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游离甲功3项[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促甲状腺素( TSH)]、促甲状腺受体抗体( TRAb)、尿微量白蛋白( Alb)、尿免疫球蛋白(IgG)、尿微球蛋白(β2-MG)含量。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清D-二聚体( D-D)。 SPECT计算总肾小球滤过率( TRGFR)。结果 GD组游离甲功3项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GD组、R3M组的TRAb、Alb、IgG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FT3与Alb、IgG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0.64、0.72, P均<0.01), TRAb与Alb、IgG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0.66、0.56,P均<0.01)。结论 GD肾损害的部位在肾小球,与免疫紊乱关系密切;GD相关抗体的消失可作为判断GD肾损害的恢复及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上部分Graves病(GD)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达到正常,但促甲状腺素(TSH)仍长期处于被抑制状态的机制.方法 入选初发122例GD甲亢患者,予以初始等效剂量的ATD治疗,每月随访时根据甲状腺功能测定的结果酌情减量,并适时添加左旋甲状腺素(L-T4).当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持续正常3个月即达随访标准,复查FT3、FT4、sTSH、TSH受体抗体(TRAb),并根据TRAb是否阳性分组比较.结果 122例GD甲亢患者经(7.1±1.1)个月的ATD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已经达到正常3个月.随访时,58例TRAb转为阴性,64例TRAb持续阳性.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无差异, TRAb阳性组的sTSH水平明显低于阴性组[0.044 mIU/L(0.001~4.163 mIU/L) vs 1.749 mIU/L(0.079~4.646 mIU/L),P<0.01];血清sTSH水平与TRAb呈明显负相关(r=-0.539,P<0.01),与FT3、FT4、年龄、病程、治疗时间、L-T4剂量、L-T4添加时间等均无相关性.结论 药物治疗过程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GD患者,其TSH水平长期受抑制的原因与高水平TRAb相关,可能由于TRAb直接与垂体内TSH受体结合,通过超短环反馈抑制TSH的分泌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碳酸锂在^131碘(^131I)治疗青少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时对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容积、治愈率等的影响。方法将96例青少年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vI治疗的同时服用碳酸锂(250mg,3次/d),共7d;对照组仅给予^131I治疗。分别于^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d随访,以后每3~6个月随访1次,每次均测定FT,、n、TsH和甲状腺容积,了解并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概况。结果^131I治疗后,对照组FT3、FT4水平7d时升高,以后逐渐下降;治疗组FT3、FT4水平则逐渐下降且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未出现短期升高现象。对照组和治疗组甲状腺容积均逐渐缩小,但在30d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以上随访,两组甲状腺容积分别较治疗前缩小44.2%(22.5/50.9)、63.7%(37.3/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1);对照组治愈率62.5%(30/48)、有效率72.9%(35/48),治疗组治愈率81.3%(39/48)、有效率89.6%(43/48),治愈率及有效率后者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7、4.38,P〈0.05)。结论碳酸锂能够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轻^131I治疗后由于甲状腺激素升高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有助于较大甲状腺肿的缩小,远期效果明显,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65例甲状腺硬度不同的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31I治疗Graves病的效果及甲状腺硬度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65例甲状腺硬度不同的Graves病患者[质地为软65例(质软组)、韧70例(质韧组)、硬30例(质硬组)]行^131I治疗,^131I治疗剂量按个体计算法确定;治疗后6个月根据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判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发生率及疗效,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甲状腺硬度与治愈率、甲减率行相关分析。结果治愈率及甲减发生率在质软组、质韧组、质硬组均逐渐降低(P〈0.01、0.05),甲状腺硬度与治愈率、甲减率均呈高度负相关(r均=-1,P=0.000)。结论 131I治疗Graves病效果确切,随甲状腺硬度增加治愈率和甲减发生率均下降;临床可根据甲状腺硬度调节^131I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胞外区中间段(TSHRm)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TSHR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将血蓝蛋白与原核表达的人TS/HRm融合蛋白耦联,间隔15d注入BALB/c小鼠腹腔内共5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动物血清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抗体(TS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滞抗体(TBAb)水平及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对照组动物T4水平升高后下降,TRAb水平较实验前升高,TSAb、TBAb无显著变化。实验组动物T4总体水平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免疫30d时血清TRAb水平显著升高(P〈0.001),TSAb、TBAb水平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甲状腺组织的病理变化为甲状腺上皮细胞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人TSHRm融合蛋白可刺激小鼠产生TRAb、TSAb和TBAb,其对动物机体的影响反映了TSAb和TBAb综合作用的结果,表明TSHRm可能具有TSAb及TBAb两种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测定在甲状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受体分析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73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RAb和T3、T4、TSH、FT3、FT4含量,并根据以上参数的含量为标准,把患者分为单纯性甲状腺肿组、桥本氏病组、原发性甲减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药物性甲减组,以45例非甲状腺疾病血清中TRAb和T3、T4、TSH、FT3、FT4含量作为对照组。结果单纯性甲状腺肿组、桥本氏病组血清TRA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χ^2=0.462,P〉0.05);甲亢组、原发性甲减组血清TRA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7.035,P〈0.01);药物性甲减组血清TRAb含量与甲亢组差异显著(χ^2=4.804,P〈0.05),与正常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χ^2=9.071,P〈0.05);血清TRAb含量与各组间T3、T4、FT3、FT4及TSH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χ^2=0.325,P〉0.05)。结论血清TRAb含量的监测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6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分别采用^131I(151例)及ATD(75例)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结果:^131I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TD组(P〈0.01);且心功能改善及心电图好转率均显著高于ATD组(均P〈0.01)。超声心动图检查:^131 I组患者LVEF、LVEDD、LVESD、SV及CO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ATD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131I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发生率显著高于ATD组(17%vs.0%,P〈0.01)。结论:^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综合疗效优于ATD,缺点是甲减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疗效差异,为Graves甲亢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0例Graves甲亢初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分别采用剂量相当的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45天、第90天采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比较两组各时间点TSH、FT3、FT4、TRAb、TPOAb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TSH、FT3、FT4、TRAb、TPOA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SH、FT3、FT4、TRAb、TPOAb水平均降低(P均〈0.05)。治疗第45天、第90天后丙硫氧嘧啶组FT3、FT4水平均高于甲巯咪唑组(P均〈0.01)。治疗后TRAb、TPOAb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甲亢疗效显著性优于丙硫氧嘧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首次131I治疗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后第5天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PTC术后患者74例,首次131I清甲治疗剂量3.7 GBq,分别于131I治疗前1 d及治疗后第5天监测PTC患者血清FT3、FT4、TSH.以治疗前TSH水平分A、B两组:A组TSH<30 mIU/L 22例,B组TSH≥30 mIU/L 52例.统计分析采用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在131I治疗后第5天TSH下降87%,FT4升高88%,FT3升高87%,3项指标前后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45%(10/22)患者达一过性甲状腺毒症水平.B组治疗后第5天三指标变化个体差异大,TSH小幅上升6%(P>0.05);而FT4下降13%,FT3下降14%,前后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针对PTC患者首次清甲治疗后短期内,部分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会升高甚至出现一过性甲状腺毒症,而另一些患者甲状腺激素只轻微下降,个体变化差异大.所以针对清甲治疗后的甲状腺激素替代和抑制治疗宜根据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监测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α治疗丙型肝炎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α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65例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门诊确诊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干扰素“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每3个月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水平。结果治疗前6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3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者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其中治疗前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者32例(32/62,49.2%),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高者19例(19/62,29.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均为阴性。治疗1年期间5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6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中4例TRAb阴性者继续使用干扰素,另2例TRAb阳性者停用后随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2例出现亚临床甲减,经左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原有3例甲减替代治疗者均完成1年治疗。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改变不是影响继续治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在Graves’病诊断、治疗及复发监测中的意义。方法电化学发光法测定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中TRAb的浓度,绘制ROC曲线,比较治疗前后和复发前后TRAb浓度的变化。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cut-off值为1.67 IU/L,此时对Graves’病诊断的敏感度为94%、特异性为85%。治疗前后及复发前后TRAb浓度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测定TRAb是一种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方法 ,有助于临床对Graves’病诊断、疗效观察和停药复发监测。  相似文献   

15.
将64例Graves病(GD)患者分为甲巯咪唑组(MMI,n=30)和丙基硫氧嘧啶组(PTU,n=34),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血清,分别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2、IL-6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的水平.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用药后6个月IL-2、IL-6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IL-2逐渐升高,IL-6逐渐降低;用药6个月后MMI组IL-6水平较PTU组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前TRAb水平无显著差异,2组治疗后3和6个月TR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时问增加逐渐下降.IL-2/IL-6比值在同一组治疗3、6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6个月后MMI组较PTU组更高(P<0.05).GD治疗前血清中IL-6水平与FT3、FT4呈正相关,IL-2水平与FT3、FT4和TRAb呈负相关;治疗3、6个月后,IL-2、IL-6与FT3、FT4无明显相关性;MMI组治疗前后IL-2、IL-6水平均与TRAb相关.这些结果提示,MMI较PTU更具有改善GD患者自身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补碘对缺碘机体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补碘对缺碘机体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影响。方法 动态观察缺碘地区居民口服碘油补碘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和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水平变化及其异常值检出率。结果 补碘3个月后IgA、IgG、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补碘前的水平,IgG和C3高于正常值上限的比例分别高达38.9%、62.0%,6个月时IgA和IgG水平则明显下降。补碘之后的TPOAb、TGAb水平及其阳性检率均明显高于补碘前,且以3个月和6个月时增高较为显著并分别在79和64例受试者中出现7例双抗体阳性病例;这些抗体阳性者全为成年女性,平均年龄27.6岁,均无明显临床症状。TRAb和TSAb水平也均明显高于补碘前,12个月时TRAb的阳性检出率高达24.4%。结论 补碘可诱发缺碘机体免疫反应使免疫功能增强,存在产生自身抗体的倾向,导致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明显升高、抗体阳性检出率增加,而易于产生亚临床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补碘对缺碘机体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缺碘地区人群口服碘油前后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和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水平变化。结果发现,缺碘机体补碘后的TRAb和TSAb水平均明显高于补碘前;TRAb从阳性检出率增高,12个月时其阳性检出率高达24.44%。表明缺碘地区人群补碘后其自身抗体水平增高且抗体阳性率增多。提示补碘可诱导缺碘机体发生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易产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外周血B细胞(CD19)、T细胞(CD3)、NK细胞和CD4^+、CD8^+亚群的变化。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2例,分为A(8例)、B(43例)、C(51例)3组。A组为甲状腺癌术后首次用^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者,用50mCi^131I治疗。B组为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用100mCi^131I治疗。C组为远端转移者,用200mCi^131治疗。分别于患者口服^131I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第7天、1个月、3个月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B细胞、T细胞、NK细胞,CD4^+、CD8^+亚群的百分比。同时检测10名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A组中,仅治疗后7dNK细胞(P〈0.05)和B细胞(P〈0.05)百分比显著降低。B组中,治疗后7d(P〈0.01)和1个月(P〈0.05)NK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而B细胞百分比仅在治疗后7d显著下降(P〈0.05);对于T细胞,仅治疗后1个月CD4^+/CD8^+的比值下降(P〈0.05)。C组中,NK细胞和B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后7d(P〈0.05)和1个月(P〈0.05)均显著下降;治疗后1个月,CD4^+/CD8^+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131I治疗后3个月,3组中所有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对^131I内照射的辐射敏感性主要取决于淋巴细胞的类型和^131I的剂量。NK细胞和B细胞对^131I的辐射可能最为敏感。大剂量^131治疗时,B细胞、T细胞、NK细胞,CD4、CD8亚群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恢复的。因此,^131I内照射治疗的免疫抑制作用是暂时的和可逆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他巴唑(MMI)治疗40例Grave's病(GD)患者,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的HLA-DR,血清TGAb、TPOAb、FT3、FT4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GD患者PBMC表面HLA-D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②GD组FT3、FT4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FT3、FT4与HLA-DR的表达无相关性。③GD组血清中自身抗体TGAb、TPOAb升高者分别占40%和45%,治疗后无显著变化;治疗前后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间HLA-DR表达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认为GD患者PBMC表面HLA-DR表达明显增加,可能是GD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他巴唑能够抑制HLA-DR的表达,这种抑制作用并不依赖于甲状腺激素或免疫球蛋白合成的减少,可能是一种直接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甲状腺激素代谢的生理性改变使Graves病的诊治更加复杂。妊娠期Graves病必须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尽可能使用最低剂量的ATD维持母体游离甲状腺素(n)于非孕期的正常高值附近是最理想的选择。胎儿甲状腺功能取决于通过胎盘屏障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抗体(TRAb)与ATD之间的平衡。晚孕早期母体TRAb滴度升高是胎儿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个危险因素,此时亦应行胎儿甲状腺超声检查。临床可以通过调整孕妇ATD用量治疗胎儿甲状腺功能亢进。若妊娠期Graves病未得到控制,或孕妇曾因Graves病行放射性碘治疗或甲状腺切除术,怀孕时TRAb仍阳性者,须于分娩时检测脐带血TSH及FT4(总甲状腺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