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与中性粒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表明 ,急性肺损伤 (ALI)是始于有害环境及内源性因子作用下的肺泡壁爆炸性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多与激活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受损 ,释放多种炎症介质是ALI的主要发病机制 ,其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肺泡Ⅱ型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的聚集[1 ] 。传统观念认为 ,急性损伤常引起组织坏死 ,自从 1972年Kerr等人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后 ,细胞凋亡已被证实在许多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包括炎症反应[2 ] 。有实验显示 ,内毒素、烧伤、缺血与再灌流损伤及脑外伤等均可导致相关脏器的细胞凋亡[3 ] 。本文即是从细胞凋…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凋亡在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ALI组)30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进行肺损伤评分(LIS)、肺水含量测定、肺通透性测定(LPI)、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BALF中性粒细胞(PMN)凋亡测定。结果模型组可见肺泡腔狭窄、炎性细胞渗出等ALI表现,且随时程延长病变加重。模型组各时相肺损伤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随时程延长肺损伤评分逐渐增加。模型组各时相点肺湿干重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但各时相点之间无差异。模型组LPI2、4h与对照组无差异,6、8、16h显著升高(P均<0·01)。模型组2hBALF中TNF-α达高峰(P<0·01),4、6h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均<0·05),8、16h与对照组组无差异。BALF中PMN凋亡结果,模型组各时相点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PMN在肺泡内的凋亡在ALI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LI时BALF中PMN凋亡率呈下降的趋势,总体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3.
中性粒细胞凋亡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时,中性粒细胞是造成过度性、失控性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中性粒细胞凋亡异常引起的功能和数量上的改变,可能是参与过度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中性粒细胞凋亡涉及到多基因、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深入了解Au时PMN凋亡的规律及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阐明ALI发病机制,而且可能为治疗ALI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是固有性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效应细胞.在激活状态下,PMN可以产生大量的超氧阴离子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这些分子具有很高的反应性,可以与细菌的细胞膜、核酸分子及蛋白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造成微生物的损伤和死亡[1].PMN的这种反应通常是很短暂的、大量的、足以处理感染和炎症反应而不至于对机体组织产生损伤.但是,当反应失控时,特别是当大量的PMN聚集在身体的敏感部位(如肺部微血管)时,可以造成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和发生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2,3].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患者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发生以及与肺损伤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符合ALI诊断标准的患者,分离纯化肺灌洗液中的PMN,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MN凋亡、坏死、存活细胞比例及呼吸瀑发功能的变化,设健康对照组,并观察与乳酸脱氢酶(LDH)和胞浆游离Ca2 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灌洗液中PMN凋亡比例显著降低,24h持续在低水平(P<0.05或P<0.01);各检测点活细胞增多(P<0.05或P<0.01);而灌洗液PMN的呼吸瀑发明显升高,8h达峰值,并持续升高(P<0.01)。灌洗液中LDH水平2~24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PMN胞浆游离Ca2 各检测点显著增高(P<0.05或P<0.01)。PMN凋亡与LDH水平有相关性(r=-0.7151,P<0.01),PMN凋亡与胞浆游离Ca2 水平有相关性(r=-0.6039,P<0.01)。结论ALI时PMN在肺组织中大量扣押,且正常的凋亡途径发生障碍,造成PMN持续处于激活状态及毒性内容物持续释放,与肺组织的损伤有密切关系,并且PMN凋亡延迟可能与LDH、胞浆游离Ca2 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损伤病人中性粒细胞凋亡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 (ALI)病人中性粒细胞 (PMN)凋亡的发生以及与肺损伤的关系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37例符合ALI诊断标准的病人 ,分离纯化肺灌洗液中的PMN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MN凋亡、坏死、存活细胞比例及呼吸瀑发功能的变化 ,设健康对照组 ,并观察与乳酸脱氢酶 (LDH)和胞浆游离Ca2 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ALI病人肺灌洗液中PMN凋亡比例显著降低 ,2 4h持续在低水平 (P <0 0 5 ,P <0 0 1) ;各检测点活细胞增多 (P <0 0 5 ,P <0 0 1) ;而灌洗液PMN的呼吸瀑发明显升高 ,8h达峰值 ,并持续升高 (P <0 0 1)。灌洗液中LDH水平 2~ 2 4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P<0 0 1) ;PMN胞浆游离Ca2 各检测点显著增高 (P <0 0 5 ,P <0 0 1)。PMN凋亡与LDH水平呈显著相关性 (r =- 0 715 1,P <0 0 1) ;PMN凋亡与胞浆游离Ca2 的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 ( r=- 0 6 0 39,P <0 0 1)。结论 ALI时PMN在肺组织中大量扣押 ,且正常的凋亡途径发生障碍 ,造成PMN持续处于激活状态及毒性内容物的持续释放 ,与肺组织的损伤有密切关系 ,并且PMN凋亡延迟可能与LDH、胞浆游离Ca2 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鼠脊髓损伤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CINC—1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CINC—1 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1h表达迅速增强,伤后6h达峰值(1.027&;#177;0.124)与假手术组(0.175&;#177;0.095)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359,P&;lt;0.01),随后逐渐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至损伤后72h。结论:脊髓损伤后CINC—1 mRNA表达迅速增强,提示CINC-1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并可能是一种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8.
地塞米松对家兔急性肺损伤早期中性粒细胞相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家兔急性肺损伤(ALI)早期中性粒细胞(PMN)相关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新西兰家兔32只,随机对照组(N)8只,急性肺损伤组(L)10只,早期干预组(E)7只,预处理组(P)7只,建立内毒素ALI模型。E、P组分别于建模前、后一次性给予地塞米松2mg。结果L组在内毒素注射后血压、心率、pH、PMN下降明显。PMN表面CD11b表达强度进行性升高。E、P两组血压、心率降幅减小;CD11b表达强度的升高及3h血PMN计数下降被明显抑制;肺病理改变明显减轻。E组血压及PMN下降幅度大于P组。结论地塞米松对于感染中毒性休克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抑制ALI的发生、发展。在血压和外周血PMN计数两项指标上,实验结果表明激素的预处理对于实验动物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对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概念做出明确定义,此后,这一概念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正。目前研究认为,ALI/ARDS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酸中毒及严重的感染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因素引起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肺水肿和微肺不张,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综合征,ALI和ARDS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改变,ARDS是严重的ALI.ALI/ARDS的病因各不相同,发病机制复杂。作为重要的炎性损伤因子,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是引起ALI的炎症级联反应的主要终效应因子,主要通过消化和降解细胞外基质及上皮连接结构导致肺损伤。本文对NE在ALI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对策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损伤家兔早期中性粒细胞相关功能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8(IL 8)、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与急性肺损伤 (AL I)的关系。方法 18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8只 ,AL I组 10只。建立内毒素 AL I模型。测定两组动物血气、血常规、中性粒细胞 CD11b表达强度、血清 IL 8和丙二醛浓度 ,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AL I组动物注射内毒素后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p H进行性下降。给药后 3h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下降明显 ,6 h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中性粒细胞表面 CD11b表达强度与血清 IL 8、丙二醛浓度呈进行性上升 ,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 <0 .0 5 )。模型动物肺组织炎性粒细胞浸润明显 ,弥漫性肺泡隔增厚 ,灶性出血和纤维蛋白渗出。给药后相关分析显示 :6 h时 CD11b与 IL 8呈明显相关 (决定系数 r2 =0 .813,回归方程 Y=2 6 .72 9X ) ;肺组织病理改变严重程度评分与 CD11b表达强度亦呈明显相关 (决定系数 r2 =0 .771,回归方程 Y=0 .0 110 2 X 5 .2 92 )。结论 内毒素可以诱导产生大量 IL 8,使中性粒细胞表面 CD11b的表达被快速激活并上调 ,并与 IL 8和肺组织病理改变评分之间呈高度相关。 IL 8和 CD11b均是 AL I早期较为敏感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3 2 5℃~ 3 3℃低温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ALI)肺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 ,16h后再行气管内滴注内毒素的方法建立ALI模型。 2 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低温组。ALI后 4h ,检测肺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3组各时间点MAP、CVP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内毒素组大鼠肺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SOD活性显著下降 ( P <0 0 5)。低温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内毒素组 ,MDA含量也显著下降 (P <0 0 5) ,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低温可减轻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组织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ALI、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和正常对照3组,尾静脉注射给药。ALI组注入LPS 5 mg/k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ZnPP预处理组注入ZnPP 10μmol/kg 10 min后再注入LPS 5 mg/kg,各组注入液体总量相同。3 h后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大鼠,生理盐水肺灌洗,取左肺制作组织匀浆,TRIZOL法提取总RNA后,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测定HO-1 mRNA;另取右下肺制作病理切片,光镜观察并盲法评分比较肺组织学变化。结果静脉注入LPS后大鼠肺组织HO-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肺损伤严重,评分显著增加;ZnPP预处理组ALI大鼠肺组织HO-1 mRNA的表达明显受抑,肺损伤更严重,评分更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O-1 mRNA的受抑程度与损伤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内毒素性ALI肺组织表达上调的HO-1对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大鼠缺血肺组织中microRNA(miRNA)表达变化,寻找与肺缺血相关的miRNA。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每组6只。缺血组参照改良Eppinger方法建立大鼠肺缺血模型(缺血1h)。建模1h后取材提取RNA,应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两组大鼠肺组织中miRNA的表达。结果同假手术组相比,缺血肺组织中有4个miRNA表达上调≥2倍,21个miRNA表达下iN≥2倍。结论在肺缺血过程中,miRNA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可能对缺血肺组织中细胞凋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 (PTX)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ALI)iNOS和NO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内毒素ALI模型。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CON)、内毒素组 (LPS)和PTX组 ,每组 8只。观察PTX对氧合指数 (PaO2 /FiO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中蛋白含量、肺组织iNOS、NO3- /NO2 - 、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的影响 ,计算肺湿 /干比值(W /D)并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PTX组自 2h起各时间点PaO2 /FiO2 均高于LPS组 (P <0 0 5 ) ,W /D、BAL中蛋白含量、肺组织iNOS、NO含量和MPO活性均较LPS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病理学检查显示PTX组肺组织损伤程度较LPS组减轻。结论 :PTX对内毒素性ALI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肺组织iNOS活性和减少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骨髓提取液(BME)静脉注射建立家兔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在实验过程中使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抗凝治疗。两组动物同时观察生命体征、血液气体分析、X线胸片、及肺病理学检查,分析早期抗凝疗法对急性肺损伤以及由此继发的全身脏器损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早期抗凝对肺局部病变影响不大(P>0.05),但能明显提高致伤动物的7h存活率(P<0.01)。表明:1)ARDS的死亡原因不完全取决于肺脏局部的病变程度,可能与肺外脏器的继发性损害有关。2)早期使用肝素抗凝可以减轻全身的损害,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五味保肝丸对大鼠急性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20 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联苯双酯组灌胃给予10 g/L联苯双酯混悬液,五味保肝丸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0.315 00、.157 5和0.078 8 kg/L五味保肝丸混悬液,各组给药量均为20 mL/kg,每日灌胃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5组均腹腔注射CCl4原液1 mL/kg。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五味保肝丸高、中剂量组血清中ALT活性降低,肝组织匀浆MDA含量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F=3.883、6.943,q=3.578~4.553,P〈0.05);但AST、SOD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五味保肝丸对急性CCl4肝损伤大鼠的肝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 (IP)对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6只。对照组 (Con)持续平衡灌注通气 60min ,无缺血 ;缺血再灌注组 (IR)缺血 45min ,再灌注 3 0min ;缺血预处理组 (IP)先给予连续 2次的 5min缺血、5min再灌注的预处理 ,再行缺血 45min和再灌注 3 0min。测定缺血前和再灌注末灌注液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白细胞数量 ,测定再灌注末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黄嘌呤氧化酶 (XOD)活性和湿 /干比 (W /D)。结果 :IR组再灌末MDA含量、MPO活性、XOD活性和W /D较Con组明显升高 (P <0 0 1) ,而SOD活性则显著下降 (P <0 0 1)。IP能明显减少再灌后MDA、MPO、XOD和W /D的增加 ,提高SOD的活性 (P <0 0 1)。结论 :IP能明显抑制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生长因子和丹参对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观察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丹参对DD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发现,HGF组、丹参组以及西药联用组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血清ALT、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以及肝组织匀浆MDA、肝组织钙含量的升高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且能使CCl4所致降低的血清及肝组织匀浆SOD活力明显升高。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用药组肝细胞病变软CCl4组有明显改善。本文结果表明,HGF、丹参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且HGF、丹参联用效果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组织中microRNA-451及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1h组、再灌注3h组及再灌注6h组,每组10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icroRNA-451及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组、再灌注1h组、再灌注3h组、再灌注6h组microRNA-451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上调后下调趋势,其中再灌注3h组microRNA-451表达量最高,差异有显著性(F=17 244.32,P〈0.05)。各组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对照组及再灌注6h组较高,再灌注3h组最低,差异有显著性(F=136.02,P〈0.05)。结论大鼠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microR-451可能通过调节AKT蛋白通路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200/0.5(HES200)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作SD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用HES200、羟乙基淀粉40溶液(HES40)、乳酸林格液(RL)复苏大鼠,观察复苏后1、2、4h动脉氧分压(PaO2)、血清TNF-α、肺组织核因子kBNF-kB)、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结果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各生物学指标HES200组较其它液体复苏组低,肺损伤程度减轻。结论羟乙基淀粉200溶液通过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炎症反应从而对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