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妇女伤害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伤害(包括故意伤害和意外伤害)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阐述了近年来妇女伤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妇女伤害提出了预防干预措施,为开展妇女伤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妇女伤害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害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和健康。阐述了近年来妇女伤害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妇女伤害提出了预防干预措施,为开展妇女伤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妇女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意外伤害是危害妇央心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已成为位居女性死因的第4或第5位。影响妇女意外伤害的主要因素包括交通事故(车祸)、摔倒和跌落、溺水和中毒,对此提出相关的预防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社区15~59岁妇女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探索行为、环境因素在妇幼人群伤害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强度;识别影响伤害发生的有关因素,为开展社区伤害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州市芳村区4条街道居委会为抽样研究社区,对2002年15~59岁妇女发生的90例伤害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统计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妇女伤害发生率为2.45%。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fic回归分析,影响15~59岁妇女伤害的危险因素是妇女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保护因素依次为妇女的职业、有无伤害史、家庭月收入。结论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尽快建立伤害监测系统,把妇幼人群的伤害监测纳入到妇幼常规的保健项目中。通过宣传教育、健康促进等策略控制社区妇幼人群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妇女伤害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害(包括故意伤害和意外伤害)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阐述了近年来妇女伤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妇女伤害提出了预防干预措施,为开展妇女伤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妇女伤害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害(Injuries)是生活中对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着重要威胁的一种危险因素,它属于一类疾病,是一类与社会、心理、行为、环境等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性疾病。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条件的改善,由社会因素和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7.
伤害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和健康.阐述了近年来妇女伤害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妇女伤害提出了预防干预措施,为开展妇女伤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浦东新区社区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和影响伤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二阶段无放回PPS整群抽样,组织实施以16 661名居民为对象的回顾性入户调查。以伤害发生率、伤害特征性构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描述和分析伤害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上海市浦东新区伤害发生率为1.72%,男女伤害发生率的比例为1.29∶1;伤害发生主要地点是居所和街道公路;伤害发生时主要活动是家务和工作;伤害发生主要部位是下肢;伤害所致临床表现前3位依次为骨折〉开放性伤〉挤压伤;居前5位的伤害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碰撞/挤压〉交通事故〉割伤/刺伤〉烧烫伤。跌倒/坠落为各年龄段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睡眠时间少、使用精神类药物以及预防伤害知识知晓水平低是伤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伤害的发生涉及多类因素的协同作用,伤害防治不仅要从宏观上掌握伤害发生效应及原因的流行水平和特征,也要深入研究伤害相关、种类繁多的危险因素作用机制,并建立因地制宜的有效干预策略或措施;伤害数据的收集应该由专业机构伤害就诊监测、重点人群伤害监测与社区伤害调查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9.
皖南地区部分中学生伤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探讨中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样取皖南地区5所中学的初、高中5个年级共38个班2135名学生进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伤害的年发生率为67.03%,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生;男生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9.02%)、碰伤(37.00%)、交通伤(30.02%)、刀割伤(24.22%)、烧烫伤(20.98%)。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和学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运动、骑车、玩耍及走路;发生形式以自伤为主,其次为他伤。且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有密切关系。结论:应针对伤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3个社区居民的伤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社区伤害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本研究组设计的《伤害调查问卷》,对广州天河区的3个社区500户居民进行抽样调查。采用χ2检验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居民进行伤害发生原因的差异性检验。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30.3%;15~29岁年龄组的伤害发生率最高(30.0%),7~14岁年龄组的伤害发生率最低(10.8%);体育运动场所、街道、私人住处和休闲娱乐餐饮场所等地点多发,以10月份最为多见。主要伤害类型:扭伤(26.0%)、跌/坠伤(25.8%)、刀或锐器伤(18.7%)、硬物或钝器伤(17.5%)等。受伤部位主要是上肢和下肢。伤害产生的影响:交通伤的平均休息天数、住院时间和门诊次数最高(分别为5.00 d,2.70 d,1.53次),电击伤的平均休息天数、住院时间和门诊次数则为最低(分别为0.50 d,0.00 d,0.00次)。结论 社区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其伤害发生特点进行针对性干预,以减少社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省妇女贫血情况,并查找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选择杭州、金华和衢州20岁~60岁妇女1306名,采血检测血红蛋白,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妇女总的贫血率为27.2%。单因素分析发现,杭州、衢州和金华三个地区的贫血率有显著差异(χ2=15.75,P<0.001)。而不同户口性质、学历、职业和人均月收入特征之间贫血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人均月收入越高,贫血发生率越高(P=0.016,OR=1.22);农村的妇女贫血率要低于城市(P=0.0018,OR=0.50)。获得营养知识途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电视(50.54%)、报纸/杂志(6.74%)、专业书籍(5.82%);有96.9%家庭食用酱油,家庭平均每天食用量为12.26 ml。结论:浙江省20岁~60岁妇女贫血患病情况仍较严重,尤其是城市高收入人口;应该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开展应用铁强化酱油改善贫血项目很有必要且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基础调查,采用入户面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67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平均绝经年龄为(49.31±3.20)岁,以询问法获得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8.59%,其中40~44岁组、45~49岁组、50~54岁组和55岁组发生率分别为37.78%、49.91%、50.93%和64.79%。以改良的Kupperman氏症状评分表调查其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第1位为性欲下降54.4%,其次是肌肉骨关节酸痛51.4%、失眠45.6%和头晕44.2%。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慢性病史等有关。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保健意识亟待提高,提示妇女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妇女更年期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省石家庄和保定2市4县农村随机抽取农村妇女156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播途径知晓率为55.2%,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18.8%,一般知识知晓率为14.3%,对病毒感染者/病人的正确态度持有率13.6%,自我保护正确态度持有率39.1%。经多因素分析,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接受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情况等对农村妇女的相关知识、态度产生影响。结论:农村妇女关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知识水平,开展行之有效地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在农村预防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未毕业)、丈夫务农、月经量适中、无痛经、总生育次数为0次、无引流产史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其妇女及丈夫年龄30~44岁、妇女初中毕业及以上、丈夫小学毕业及以上、丈夫从事其他职业(商人或教师)、月经量多、有痛经、总生育次数为1次、有引流产史的妇女罹患乳腺疾病的危险度增高;而相对于家庭年均收入≤5000元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家庭年均收入在5001~8000元的妇女罹患乳腺疾病的危险度降低.结论 安徽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乳腺疾病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坚持定期防癌普查,加强乳腺疾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季节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核病仍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自1996年Douglas等首次报道结核病存在独特的夏季高峰(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呈现冬季高峰不同)以来,结核病的季节分布特征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检索了国内外近5年关于结核病季节分布特征的文献,对结核病季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探索结核病发病以及传播的危险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育龄妇女在最近1年内接受妇科检查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的两个街道600名育龄妇女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妇科检查率为70.50%,育龄妇女最关心的自身健康问题的前3位分别是妇科病(44.00%)、过度疲劳(22.17%)、经常感冒发烧(16.33%)。妇科检查(52.83%),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37.67%)是最需求的两项生殖健康服务项目。Logistic回归显示去年家庭平均月收入越高,接受妇科检查的比例越高。结论:育龄妇女对妇科检查及有效避孕措施的需求较高,但接受妇科检查的比例还有待提高。因此,应继续加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工作,完善常规妇科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用结构式问卷调查600名育龄妇女。统计分析育龄妇女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情况,应用CMH卡方检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分类有序logistic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97名合格研究对象中,有40.99%的对象对目前使用的主要避孕方法的副作用和特点比较了解,22.24%的对象一般了解。对于"目前使用的避孕方法的决定权",58.64%是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地育龄妇女对避孕方法的了解程度低于本地妇女,(OR=0.463,95%CI:0.298~0.719);去年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的育龄妇女对避孕方法的了解程度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对象(OR=1.849,95%CI:1.029~3.325)。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避孕知识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方面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流动人口、低收入家庭的育龄群众,促进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旨在考察育龄妇女孕前的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2013年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540 500名育龄妇女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和心理压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孕前心理压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3%的育龄妇女感到孕前心理压力较大,且不同社会人口学变量的心理压力分布比例差异显著。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有患病史、不良妊娠史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育龄人群中,孕前心理压力大的发生率约为无疾病史、无不良妊娠史以及不吸烟、不饮酒的育龄妇女的2倍。结论:我国少部分育龄妇女孕前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既往患病史、不良行为习惯是影响育龄妇女孕前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希望该研究能够引起人们对育龄妇女孕前心理压力的重视,并为孕前心理保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沐浴场所从业人员呼吸系统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7年调查全国沐浴场所从业人员3 876人。收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等信息,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沐浴场所从业人员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从业人员呼吸系统症状自报率为19.66%。不同性别、工龄、文化程度、工作时间和自评环境状况“空气干燥”、“有刺激性气味”对从业人员呼吸系统自报症状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提示与年龄≥40岁相比,30~39岁(OR = 1.352,95%CI:1.074~1.703),20~29岁(OR = 1.812,95%CI:1.46~2.247),<20岁(OR = 2.022,95%CI:1.482~2.759)年龄组有呼吸系统自报症状可能性增大,自评环境状况“环境潮湿”(OR = 1.913,95%CI:1.556~2.351)、“有霉味”(OR = 1.656,95%CI:1.143~2.399)和“通风不好”(OR = 2.425,95%CI:2.021~2.911)是从业人员有呼吸系统自报症状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沐浴场所从业人员呼吸系统症状自报率较高,从业人员的年龄、环境潮湿、有霉味以及通风不好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社区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宁波市北仑区20个社区44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价。结果 39.42%的社区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社区糖尿病患者PSQI(5.50±3.82)分高于常模PSQI(3.88±2.52)分,睡眠质量下降明显(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指数、心血管疾病和家庭年人均收入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OR值及其95%CI分别为0.93(0.87~0.99)、1.58(1.01~2.47)和0.35(0.15~0.8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人均收入和离退休人员与睡眠质量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患有心血管疾病、家庭收入低、偏瘦和在职是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