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徐建爱 《海峡药学》2011,23(10):167-168
目的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依那普利进行对比。方法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和依那普利随机、单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缬沙坦80mg与氢氟噻嚓12.5mg)80/12.5mg·d-1,依那普利剂量为10mg·d-1;总疗程6周。观察缬沙坦氩氯噻嗪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缬沙坦氢氯噻嗪与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7%,69.69%,组间差异显著(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单剂量口服复方缬沙坦分散片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陆勤  黄建耿  宫福海  李高 《中国药房》2008,19(29):2269-2272
目的:研究单剂量口服复方缬沙坦分散片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氢氯噻嗪与缬沙坦的浓度,由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氢氯噻嗪低、中、高剂量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12.56±3.66)、(11.47±5.47)、(11.20±5.03)h,Cmax分别为(72.00±19.68)、(169.96±52.17)、(203.66±61.41)ng.mL-1,AUC0~48分别为(592.87±179.44)、(1155.45±252.03)、(1410.99±331.82)ng.h.mL-1,AUC0~∞分别为(779.76±201.42)、(1246.89±307.03)、(1482.14±332.20)ng.h.mL-1;缬沙坦低、中、高剂量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7.29±3.10)、(8.56±2.22)、(8.62±2.86)h,Cmax分别为(2.12±0.65)、(6.76±2.08)、(6.71±2.59)ng.mL-1,AUC0~48分别为(18.16±4.52)、(41.77±10.86)、(51.77±27.45)ng.h.mL-1,AUC0~∞分别为(19.07±5.56)、(42.60±11.18)、(53.49±26.93)ng.h.mL-1。结论:复方缬沙坦分散片体内为线性动力学过程,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时,氢氯噻嗪与缬沙坦的药动学无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单剂量及多剂量用药时的药动学-药效学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制备成2肾1夹型肾性高血压模型,给大鼠单剂量或多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连续的预定时间点测定血药浓度,同时测定动脉收缩压(SBP)和动脉舒张压(DBP)等药物效应,建立效应室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并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单用、联用及单剂量、多剂量的药动学-药效学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厄贝沙坦的药动学特征呈二室模型,氢氯噻嗪在非稳态和稳态条件下均未改变厄贝沙坦的药动学参数,而在稳态条件下,厄贝沙坦可增高氢氯噻嗪的血药浓度及曲线下面积。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降压效应优于单用的效应。药物效应和效应室浓度之间符合Sigmoid-Emax药效学模型。单剂量下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间存在滞后现象,多剂量下滞后现象消失。Emax、EC50、Keo等药效学参数在厄贝沙坦组和两药联用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PK-PD定量数学模型研究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在大鼠体内单剂量和多剂量用药后药动学-药效学(暴露-反应)关系的规律,并提供了相关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纳入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患者9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缬沙坦氢氯噻嗪与缬沙坦相比,有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73,95%CI(2.83,7.90)];缬沙坦氢氯噻嗪与其他药物相比,有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3.33,95%CI(1.45,7.6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优良,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尿132微球蛋白增高的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成2组:缬沙坦-氢氯噻嗪组32例,服用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每日一次;缬沙坦组32例,服用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静态血压和动态血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α1,微球蛋白、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单用缬沙坦或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后,患者SBP、DBP均显著下降,缬沙坦-氢氯噻嗪组降压幅度比缬沙坦组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缬沙坦-氢氯噻嗪组较缬沙坦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α1微球蛋白较治疗前也均有下降(P〈0.05)。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与缬沙坦单用均能有效降低血压、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合用效果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次、多次口服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单次和多次口服给药的单中心试验。12位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1片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片(每片含奥美沙坦20 mg,氢氯噻嗪12.5 mg),采用HPLC-MS-MS法测定奥美沙坦和氢氯噻嗪的血浆药物浓度,利用DAS2.0和SPSS 13.0计算药动学参数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次和多次口服给药后奥美沙坦的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489±122)μg/L和(531±125)μg/L,AUC0→t分别为(3468±869)μg.L-1.h和(3557±1209)μg.L-1.h,tmax分别为(2.6±0.5)h和(2.3±0.8)h,t1/2分别为(7.3±4.0)h和(8.3±3.6)h;单次和多次口服给药后氢氯噻嗪的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22±34)μg/L和(182±39)μg/L,AUC0→t分别为(764±211)μg.L-1.h和(1079±361)μg.L-1.h,Cmax分别为(2.2±0.7)h和(1.6±0.6)h,t1/2分别为(6.8±2.3)h和(7.1±1.6)h。结论: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片主要药动学参数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奥美沙坦和氢氯噻嗪在人体内均无明显蓄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缬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制剂与缬沙坦(缬沙坦80mg)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TPR)和平滑指数(SI),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SBP≥140mmHg且<160mmHg(1mmHg=0.133kPa),DBP≥95mmHg并且<110mmHg]84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氢氯噻嗪和缬沙坦组,共服药8周,观察服药前后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缬沙坦/氢氯噻嗪组和缬沙坦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84.2、52.5,达标率分别为73.9、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缬沙坦/氢氯噻嗪组TPR为SBP76.7、DBP71.2,均>50;SI为SBP1.14±0.39、DBP1.09±0.27,均>1。缬沙坦组的TPR为SBP77.6、DBP71.3,均>50;SI为SBP1.24±0.39、DBP1.19±0.27,均>1。两组的TPR和S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80mg,TPR和SI...  相似文献   

8.
曹凯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01-102
目的比较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与单独应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均给予80mg/d剂量的缬沙坦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2.5mg/次、2次/d的氢氯噻嗪,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脉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与单独应用缬沙坦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与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6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取口服缬沙坦治疗;B组采取口服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周与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张绍军 《中国药业》2011,20(23):89-90
目的 评估缬沙坦舍用氢氯噻嗪对治疗老年轻中度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缬沙坦片40 mg、每日1次口服,根据血压可逐步加量至40 mg、每日2次;联合组以缬沙坦片(用法同对照组)联合氢氯噻嗪12.5 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随测血压和生化指标.结果 对照组随测血压的降压有效率为73.44%,但与氢氯噻嗪合用后降压总有效率可升至90.62%,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两药合用治疗老年轻中度收缩期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HPLC法研究缬沙坦纳米骨架系统在SD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BDS Hypercil C_(18)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44∶24∶32);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取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按照缬沙坦20 mg/kg分别ig缬沙坦胶囊和缬沙坦纳米骨架系统,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主要动力学参数C_(max)、t_(max)、AUC、F。结果缬沙坦在0.481~48.1μg/mL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0.4μg/mL,准确度、灵敏度、精密度和专属性均符合体内分析方法学要求。缬沙坦纳米骨架系统药时曲线下面积比缬沙坦胶囊提高154.78%,显著提高缬沙坦的体内生物利用度。结论缬沙坦纳米骨架系统血药浓度变化相对较为平缓,有望成为难溶性药物的新型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缬沙坦原料药及制剂中缬沙坦苄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水-乙腈(1∶1)(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2.5),检测波长245 nm,流量为1.0 mL?min-1; 测定缬沙坦和缬沙坦苄酯的标准曲线方程,以斜率计算缬沙坦苄酯相对缬沙坦的校正因子,用相对保留时间对缬沙坦苄酯进行定位。结果:缬沙坦苄酯的相对保留时间为5.4,相对校正因子为0.88;对13批样品中缬沙坦苄酯的含量进行测定,测得结果与对照品法测定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准确有效地测定缬沙坦中缬沙坦苄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复方缬沙坦片中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HPLC法测定复方缬沙坦片中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采用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0.03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85%磷酸调至pH 3.0)-甲醇(40:60),检测波长237 nm.苯磺酸氮氛地平和缬沙坦在3~7和48~112 p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8%和99.6%,RSD为1.43%和1.02%.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缬沙坦浓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测定血浆中缬沙坦浓度。方法 色谱柱 :LichrospherC18高效液相柱 ;流动相 :0 0 1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pH 3 1)∶乙腈 =5 3∶4 7(V/V) ,流量 1 0ml·min-1;检测器 :荧光检测 ,激发波长2 6 5nm ,发射波长 378nm。血浆样品经盐酸酸化 ,乙酸乙酯萃取 ,分离有机相 ,氮气吹干 ,流动相溶解后进样。结果 缬沙坦保留时间为 12 5min ,分离良好 ;标准曲线在 5 9~2 36 0 μg·L-1范围内呈线性 ;日间RSD为 5 94 %~ 8 4 1% ,日内RSD为 2 83%~ 7 0 7% ,回收率为 81 13%± 5 2 6 %。选择住院高血压病人 15例 ,每日口服缬沙坦胶囊 80mg ,分别于第 4、7d测定其稳态峰、谷浓度 ,谷浓度为 (16 5 99±6 0 2 2 ) μg·L-1,峰浓度为 (5 2 6 90± 337 0 6 ) μg·L-1。结论 该法灵敏、简便 ,适用于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缬沙坦分散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双周期设计方法,将2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次交叉口服缬沙坦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8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缬沙坦的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缬沙坦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536±1293)ng·mL^-1和(2457±1413)ng·mL^-1,tmax分别为(2.5±1.1)h和(2.3±0.7)h,t1/2分别为(5.9±1.8)h和(5.8±1.1)h,AUC0-30h分别为(14984±7155)ng·h·mL^-1和(14390±7040)ng·h·mL^-1。受试制荆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6±52.5)%。结论缬沙坦的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国产和进口缬沙坦胶囊的人体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国产和进口缬沙坦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自身交叉服用单剂量的缬沙坦160 mg,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梯形法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并对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国产制剂与进口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Cmax为(2.1±0.6),(2.1±0.8) μg·ml-1;Tmax为(2.3±0.5),(2.4±0.6) h;AUC0~24为(10.5±3.2),(10.8±3.5) μg·ml-1·h-1;AUC0~∞为(11.7±3.4),(12.0±3.5) μg·ml-1·  相似文献   

17.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国产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设计 ,将5 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成试验组 (厄贝沙坦组 ) 2 7例和对照组 (缬沙坦组 ) 30例 ,起始剂量分别为 75mg·d-1和80mg·d-1,2周后如DBP仍≥ 90mmHg ,则加量至 15 0mg·d-1和 16 0mg·d-1,疗程 4周。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压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总有效率 86 .6 % ,不良反应发生率 7.4 %。对照组总有效率 93.3% ,不良反应发生率 10 .0 %。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国产厄贝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 ,其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均与缬沙坦相似  相似文献   

18.
19.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国产厄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为双盲对照试验。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40例 (男性 3 2例女性 8例 ,年龄 49a±s 1 0a)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各 2 0例 ,分别给予厄贝沙坦 1 5 0mg ,po,qd或缬沙坦 80mg ,po,qd ;2wk后按血压决定维持原剂量或厄贝沙坦增加到 3 0 0mg ,po,qd或缬沙坦增加为 1 60mg,po,qd;总疗程 4wk。结果 :厄贝沙坦治疗 4wk末的总有效率为 75 % ,收缩压下降 (2 .7± 1 .8)kPa,舒张压下降 (1 .5± 0 .8)kPa均P <0 .0 1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5 %。结论 :国产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短期疗效明显 ,每日服药 1次 ,疗效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20.
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自银  胡兵  王刚  葛静 《安徽医药》2010,14(8):962-963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该院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加服缬沙坦58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SBP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缬沙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安全的、有效的,是比较理想的老年性高血压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