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平行对照方法,将103例CAG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清热化瘀方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证候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和病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1);两组主要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胃黏膜腺体萎缩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CAG可改善其证候、主要症状和胃黏膜腺体萎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调和致中”法针药结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胃黏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CAG伴IM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调和致中”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年,对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胃黏膜镜下征象、病理变化、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黏膜征象积分、胃黏膜病理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1年后随访,对照组胃脘胀满和/或疼痛与嗳气泛酸、呈颗粒(结节)状与糜烂、炎症与肠化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胃中嘈杂与饮食减少、黏膜皱襞、血管透见与出血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黏膜皱襞积分、炎症、肠化积分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 对于CAG伴IM患者,“调和致中”针药结合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逆转内镜下黏膜及病理表现,并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大黄?虫片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脾虚络瘀型CAG伴I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予口服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大黄?虫片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D-二聚体、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PG-Ⅰ)、IM积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590,P=0.009);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血清PG-Ⅰ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PG-Ⅰ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M积分差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黄?虫片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CAG伴IM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清PG-Ⅰ水平,减轻胃黏膜萎缩与IM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镜病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胃脘胀满、纳差、疼痛、嘈杂、乏力)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镜及病理(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汤治疗CAG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病理积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方对气阴两虚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治疗效果及抑癌基因P16在治疗前后的积分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伴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证型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善胃方,对照组给予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6个月.[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55.67%,P<0.01,病理改变中药治疗后多数患者病理改善,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均有改善;而对照组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改善不明显,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抑癌基因P16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善胃方对气阴两虚证型CAG伴Dys和/或IM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异型增生程度逆转,升高抑癌基因P16.  相似文献   

6.
善胃方对气阴两虚型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P1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方对气阴两虚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治疗效果及抑癌基因P16在治疗前后的积分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伴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证型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善胃方,对照组给予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6个月。[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55.67%,P<0.01,病理改变:中药治疗后多数患者病理改善,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均有改善;而对照组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改善不明显,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抑癌基因P16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善胃方对气阴两虚证型CAG伴Dys和/或IM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异型增生程度逆转,升高抑癌基因P16。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胃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抑癌基因蛋白P16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IM)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善胃方;对照组30例,给予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6个月。[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5.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中药组治疗后多数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均有改善;而对照组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改善不明显,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16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中药善胃方对胃癌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通过适当提高P16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虚瘀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AG脾虚瘀滞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胃萎方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富硒康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胃脘痞满、胃脘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病理组织学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慢性炎症、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情况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情况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3)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胃萎方治疗CAG脾虚瘀滞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逆转胃黏膜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病理变化,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系列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并观察相关基因蛋白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口服善胃系列方中药,根据辨证分型又分为3组血瘀热毒型(善胃Ⅰ号方)组34例,阴虚有热型(善胃Ⅱ号方)组43例,气阴两虚型(善胃Ⅲ号方)组29例;对照组48例,口服猴头菌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所见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服药前后胃黏膜组织中ras癌基因P21蛋白和抑癌基因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29.1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多数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均有改善,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5;观察组治疗后癌基因蛋白P21显著降低,P<0.05;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药善胃系列方对胃癌前期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并通过降低P21的表达水平,提高P16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lncRNAs的表达谱变化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探索胃黏膜癌变的分子机制,为胃癌早期阻断和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靶点分子。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HiSeq)方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Dys)以及胃癌(GC)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表达谱进行检测。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的LncRNAs所调控的功能及信号通路分别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通过RT-qPCR验证Lnc-XR_940570(XR_940570)和Lnc-XR_001746081(XR_00 1746081)在胃黏膜癌病变临床标本中的表达及Hp不同感染状态时的表达。结果:与CSG组相比,CAG组中表达上调的LncRNAs有79个(上调倍数≥2,P<0.05),表达下调的LncRNAs有25个(下调倍数≤-2,P<0.05),IM组中表达上调的LncRNAs有403个(上调倍数≥2,P<0.05),表达下调的LncRNAs有283个(下调倍数≤-2,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胃癌前期病变(PLGC)的逆转作用。方法将200例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00例)和胃复春对照组(100例),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结果、幽门螺旋杆菌(Hp)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CAG、Im、Dys)结果、Hp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308~9.072,P<0.05)。结论中药复方是逆转PLGC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浊通络畅气机方对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功能及危险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C反应蛋白升高(CRP)、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口服西药瑞舒伐他汀钙片、叶酸片、维生素B 12片、蚓激酶肠溶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浊通络畅气机方。观察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后,NIHSS、Barthel、HCY、CRP、Fib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分、HCY、CRP、纤维蛋白原(Fib)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Barthel、HCY、FIB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通络畅气机方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危险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iRNA-296的成熟体miR-296-5p和miR-296-3p在胃黏膜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胆汁酸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 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182例患者石蜡包埋胃组织样本制成的组织芯片分为4组: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组、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组、异型增生(dysplasia,Dys)组。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各组miR-296-5p和miR-296-3p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鹅去氧胆酸(CDCA)刺激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细胞后miR-296-5p和miR-296-3p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296-5p/3p在CSG与CAG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而在IM、Dys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经CDCA刺激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细胞后,miR-296-5p和miR-296-3p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miR-296-5p/3p在IM及Dys病变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CSG中表达,胆汁酸抑制胃上皮细胞表达miR-296,这可能是胆汁酸诱导胃黏膜发生癌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与p53基因、BcL-2基因、Fas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和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在不同胃病黏膜组织中Hp的感染情况,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cL-2、Fas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及癌前病变(IM、Dys)组中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Bcl-2的阳性表达率在GC、Dys和IM组中明显高于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在GC及Dys组中表达明显低于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C、Dys及IM中,Hp感染(+)组中p53、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Hp感染(-)组,Fas基因蛋白的表达低于H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Hp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p感染与细胞凋亡调控蛋白p53、Bc1-2及Fas之间存在相互协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78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且伴有Dys和(或)IM的78例患者,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中医辨证治疗总体疗效为69.20%;患者治疗前后腺体萎缩程度缓解明显;患者治疗前后黏膜Dys、IM改善显著。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CAG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黏膜Dys、IM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健脾利胆通络方加减治疗脾虚络阻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脾虚络阻型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利胆通络方加减,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及Bcl-2蛋白和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AI和Bcl-2蛋白,P-gp的表达在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例重度肠上皮化生(IM)三种吵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12例IM,13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32例胃癌(GC)三组中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I依次减少,Bcl-2蛋白与P-糖蛋白表达依次增加,AI与Bcl-2蛋白,P糖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Bcl-2蛋白与P糖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癌前病变转化为胃癌与细胞凋亡与Bcl-2蛋白,P-gp的表达变化有关,同时P-gp,Bcl-2蛋白具有抗凋亡,耐药的双重作用,P-gp与Bcl-2蛋白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