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坚  邹伟  戴艳枝  华丽 《江西医药》2021,56(10):1610-161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CD110、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5月-2021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2015年5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了手术治疗、随访3年以上未发生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测定癌灶中CD110、CD44v6蛋白表达,统计两组CD44v6和CD110蛋白表达差异;再将所有患者按照CD44v6和CD110蛋白表达,重新分为CD110-/CD44v6-、CD110+/CD44v6-、CD110-/CD44v6+、CD110+/CD44v6+四个亚型组,分析其肝转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发生肝转移组患者CD110及CD44v6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10+/CD44v6+亚型组肝转移率较其他亚型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和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8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生存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同时用CD34标记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生存素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6%.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生存素蛋白的阳性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存素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直肠癌中生存素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部位、浸润深度、Dukes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生存素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和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 生存素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上调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FLNa和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腺癌患者癌组织和正常组织标本中FLNa和CD34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FLNa在结直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而结直肠癌组织的MVD值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FLNa表达水平和MVD值与肿瘤的肝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FLNa表达阳性组的MVD值较FLNa表达阴性组降低(P<0.05)。结论结直肠腺癌的形成发展过程中,FLNa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39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手术时机进行分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切除组与二期手术切除组比较,手术时间、并发症、围术期死亡率、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方面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同期手术切除优于二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胫前黑斑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微血管病变情况.方法:根据有无胫前黑斑将6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斑组34例及无斑组30例,并与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对照组),自动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代谢指标,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并比较T2DM有斑组与无斑组微血管病发生率.结果:3组间TC、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斑组及有斑组TG、FG、HbA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斑组及有斑组TG、FG、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斑组与对照组CD4+、CD4+/CD8+、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组CD4+、CD4+/CD8+较对照组及无斑组升高,CD8+较对照组及无斑组降低(P<0.01或P<0.05).有斑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无斑组(64.7%vs 36.7%,P<0.05).结论:胫前黑斑可能是T2DM患者免疫异常及微血管病变在皮肤的表现,皮肤黑斑及其他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细胞免疫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骨肿瘤中的微血管数量(microvessel quantity,MVQ)和形态,研究新生血管和骨肿瘤增殖的关系.方法 选择骨肉瘤患者90例,对成骨性肿瘤中CD34和V型胶原蛋白(collagen V,ColV)阳性血管计数及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CD34阳性的MVQ随着骨肉瘤的组织分级指标的级别升高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阳性的MVQ随着组织分级级别升高而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p53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逐渐升高,CD34阳性的MVQ显著增加,CoV阳性的MVQ则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核分裂>10/10 HPF、发生瘤转移的肿瘤组织中,CD34阳性的MVQ显著高于核分裂<10/10 HPF和未发生瘤转移的肿瘤组织,但CoV阳性的MVQ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肿瘤血管形态、CD34阳性的MVQ和CoV阳性的MVQ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判断骨肿瘤的恶性程度,给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移植肾急性排斥组织中C4d、CD3、CD4、CD8、CD138的表达。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经病理学确认为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穿刺标本136例,依据Banff 2007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测定各组C4d、CD3、CD4、CD8、CD138阳性表达情况并计算CD4/CD8值。结果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组C4d染色均为阳性,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组C4d染色均为阴性;CD3、CD4、CD8阳性细胞数及CD4+/CD8+值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组高于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T细胞性排斥Ⅰ、Ⅱ级组高于疑为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T细胞性排斥Ⅱ级组高于急性T细胞性排斥Ⅰ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Ⅰ级组与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Ⅱ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38阳性细胞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组大于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Ⅱ级组高于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Ⅰ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4d的表达和CD3、CD4、CD8、CD138阳性细胞数以及CD4+/CD8+值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类型及反应程度密切相关,检测C4d、CD3、CD4、CD8、CD138在移植肾急性排斥组织中表达情况,对于探讨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葛华  裴海平  蒋锐  曾亮 《贵州医药》2012,36(10):865-868
目的 探讨14-3-3σ和Claudin-5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4-3-3σ和Claudin-5在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4-3-3σ在对照组和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audin-5在对照组和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和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14-3-3σ与Claudin-5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14-3-3σ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均P<0.05)有关,而与性别、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无关(均P>0.05);Claudin-5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 14-3-3σ和Claudin-5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明显增高,这两种蛋白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以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为主的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复方斑蝥胶囊。治疗56天后比较两组疗效、体力状况、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指标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2%(31/34%)、不良反应发生率20.6%(7/34)及体力状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70.6%(24/34)、47.1%(16/34)],治疗后CD3+、CD4+、CD4+/CD8+及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FOLFIRI化疗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和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的分泌,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4/CXCL12信号转导通路在结肠癌组织、远离癌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XCR4/CXCL12在结肠癌肝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84例直肠癌标本中CXCR4和CXCL12的表达,并对其与结肠癌肝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CXCR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6%,其中伴肝转移组和无伴肝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7%、2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其中伴肝转移组和无伴肝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3%、2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CR4、CXCL12在结肠癌中高表达,CXCR4/CXCL1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8例进行研究分析,依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n=54)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n=54)以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胃肠功能变化、免疫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更早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胃肠功能指标胃泌素和胃动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的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6%(5/5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07%(1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直肠癌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相较于开腹手术更具优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风险更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TGFβ1与VEGF表达及肿瘤微血管计数(MVC).结果 4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为63.04%(29/46),TGFβ1阳性表达者MVC值(26.18±4.05)显著大于阴性表达者(20.13±4.29),VEGF阳性表达者35例,阳性表达率为79.06%,VEGF阳性表达者MVC值(25.82±3.61)亦显著大于阴性表达者(19.65±6.32)(均P<0.05),TGFβ1、VEGF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Ⅱ、Ⅲ、Ⅳ期甲状腺癌中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与VEGF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但参与甲状腺癌肿瘤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82的表达差异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方法行外科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68例,以自身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为对照组,以自身癌组织黏膜组织为研究组,对比观察CD82和ICAM-1蛋白在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两组CD82及ICAM-1蛋白的表达差异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及两组的相互关系。结果 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ICAM-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但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无表达;CD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则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同时,ICAM-1、CD8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Dukes分期及转移复发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可将ICAM-1的表达作为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判断因子,ICAM-1和CD82联合检测对有效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转移情况等均具有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β-连环蛋白、E-钙蛋白及P53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对80例结直肠癌的β-连环蛋白、E-钙蛋白及P53进行检测。结果β-连环蛋白、E-钙蛋白及P53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细胞组间表达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β-连环蛋白、E-钙蛋白及P53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着性。检测其表达异常对判断临床进展、推测预后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生长分化因子-5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取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干细胞CD105、CD90、CD44、CD29、CD45、CD34、CD24的表达。将增殖至第三代的BMSCs分为对照、TGF-β1、GDF-5、TGF-β1+GDF-5四组,分别以含不同细胞因子诱导液培养14d后,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基因的表达。结果两种干细胞CD105、CD90、CD44、CD29表达阳性;CD45、CD34、CD24表达阴性。向类髓核细胞诱导培养14d后,TGF-β1、GDF-5、TGF-β1与GDF-5三组的Collagen typeⅡ、Aggrecan、SOX-9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诱导组经过诱导后的Collagen typeⅡ、Aggrecan、SOX-9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GF-β1组及GDF-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F-5与TGF-β1都具有诱导BM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能力,且二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诱导BM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陈健智  李璇  姚岐  曹修淮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22-2024,I0004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连接素(β-catenin)在结直肠癌及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和β-catenin在20例正常结肠黏膜(A组)、25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B组)、39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原发灶和同一个体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灶组织(C组)中的表达情况,观察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B组和C组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A组(U=4.681、U=5.775,均P=0.000);C组原发灶中E.cadherin的表达强阳性率(5.1%)明显低于B组(16.O%)(U=2.149,P=0.032),C组转移灶与原发灶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β-eatenin在B组与C组、C组原发灶与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5、P=0.715);c组E—cadherin胞膜的表达下调和β-catenin胞膜的表达下调显示正相关(r=0.387,P=0.024),B组E—cadherin胞膜的表达下调和β-catenin胞膜的表达下调无明显相关性〈r=0.080,P=0.723)。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与β-catenin的表达下调有明显的相关性,而β-catenin表达与结直肠癌伴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105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M-EliVisionTM法,检测60例结直肠腺癌标本中CD105表达的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CD105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多为新生薄壁、管径小的血管,而在正常组织的血管无表达。CD105检测的平均微血管计数为(34±7)条,MVD值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05表达的MVD值可以被认为是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的一项重要指征,且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研究组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结果 研究组近期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近期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TRAIL、c-FLI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大肠肿瘤的浸润转移及凋亡调控机制的可能相互关系和作用。方法选取新鲜结直肠癌、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各85例及转移淋巴结51例,运用Max Vision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蛋白定量检测TRAIL、c-FLIP在各组间的表达,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TRAI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位于细胞膜及细胞浆,而c-FLIP主要位于细胞浆。(2)TRAIL在癌组、转移淋巴结(LNM)组与癌旁正常组的均广泛表达,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中,未/低分化阳性表达与中高分化比较、无LNM组与LN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FLIP在癌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且无一例强染色);转移淋巴结组阳性表达亦明显高于正常组,其强阳性表达88.2%(45/51),与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癌组中未发生淋巴转移阳性表达88.2%(30/34)、淋巴转移100%(51/51)、未/低分化和中高分化分别为96.8%(30/31)、94.4%(51/54),81例阳性表达中强阳性74%(60/81);未/低分化腺癌与中高分化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 blot蛋白定量检测发现,对于TRAIL,呈现出c-FLIP蛋白表达越高,其表达也反应性增高的趋势,TRAIL蛋白的表达与c-FLIP的表达呈相互拮抗性正相关。结论 (1)c-FLIP在结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存在过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低表达或不表达,而TRAIL在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也存在相互拮抗性增高趋势。(2)高表达的c-FLIP可能与TRAIL死亡受体凋亡途径相互作用,对大肠癌的发生进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雷洛昔芬对绝经期后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CD34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20例绝经期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TNM分期Ⅱ期,雌激素受体阳性)女性口服雷洛昔芬60mg/d,连续用药21d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肿瘤组织VEGF、Ki-67、CD34抗原表达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雷洛昔芬治疗前后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17/20)和3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8,P<0.01).雷洛昔芬治疗前后Ki-67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9.36±1.66)%和(12.24±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1).雷洛昔芬治疗前后CD-34抗原标记的肿瘤微血管数量分别为46.25±3.88和2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1).结论:雷洛昔芬可抑制绝经期后女性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形成,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VEGF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