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闽产白苏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文群  陈忠 《海峡药学》2001,13(3):76-77
对中药白苏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含有大量的脂肪油,其含量为46.60%,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63.191%),亚油酸(18.326%),油酸(11.369%),总量达92.886%,此外,从种子中测定了18种氨基酸,24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白苏子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种类齐全的矿质元素,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2.
卤虫中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微量凯氏定氮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卤虫中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富含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色谱分离出32个峰。主要脂肪酸有C16:1(n-7),17.3%;C18:1(n-9),20%;C18:2(n-6),2.8%;C18:3(n-3),2.5%;C20:5(n-3),3.5%。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青海省4个地区7个不同产地的11批冬虫夏草中的脂肪酸类成分.方法 采用一步皂化甲酯化法衍生冬虫夏草中的脂肪酸类成分,GC-MS法和对照品对照定性、定量分析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 青海省产的冬虫夏草中主要含有C14~C20的13种脂肪酸,其总量为67.376~148.494 mg·g-1;其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3种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其总含量占13种脂肪酸总量的92.74%~96.23%;同一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3.08 ~7.71;C18和C16的脂肪酸种类最多、含量最高,C18/C16为3.05~8.18;C18脂肪酸中C18∶1/C18∶2为1.10 ~2.91.结论 青海省不同产地的冬虫夏草样品中13种脂肪酸的组成差异较小,但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中游离氨基酸及肽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定量分析脾氨肽口服冻干粉中游离氨基酸与肽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以外标法定量测定游离氨基酸与酸水解后总氨基酸的含量,总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的差值即为肽的含量.结果:各氨基酸在各自测定浓度20%~180%的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r均在0.999以上);游离氨基酸回收率在97.2% ~ 103.9%之间,总氨基酸的回收率在93.1%~ 101.7%之间,RSD均小于2.0%(n=9).结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及肽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紫苏子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紫苏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含大量脂肪油(含量42.16%),油中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64.752%)、亚油酸(13.802%)、油酸(14.278%)等,总量达94.682%。此外,种子含18种氨基酸和18种矿质元素,表明种子含有种类齐全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因此,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6.
红毛菜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红毛菜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红毛菜氨基酸含量为40.27%,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0.30%,且组成十分均衡,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992.68ug.g^-1干品,其中大部分是呈味氨基酸和牛磺酸,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3.98%,EPA占51.739%,因此红毛菜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酸组成对白念珠菌与光滑念珠菌的鉴别意义。方法:采用盐酸甲醇法提取5株白念珠菌和4株光滑念珠菌的脂肪酸,以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配以计算机分析各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光滑念珠菌与白念珠菌在脂肪酸的成份与含量上明显不同,光滑念珠菌不含亚麻酸(C18:3),且不饱和脂肪棕榈油酸(C16:1)与饱和脂肪酸棕榈酸(C16:0)比值不同(白念珠菌皆小于1.3,光滑念珠菌除1例为1.2外,余皆大于3.9);C16:0与硬脂酸(C18:0)的比值(白念珠菌皆大于2.7,光滑念珠菌皆小于1.1);C16:1和油酸(C18:1)的比值(白念珠菌皆小于0.5,光滑念珠菌大于0.7)。结论:气相色谱法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白念球菌与光滑念珠菌化学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8.
RP—HPLC法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哺二烯和β-榄香烯)。方法:采用RP—HPLC法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倍半萜类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KR100—5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0:1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15nm。结果: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成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得到良好分离。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届一榄香烯浓度分别在2.66~26.6,3.47~34.7,5.63~56.3,4.22~42.2,10.2~102,7.44~74.4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96.5%,101.2%,105.4%,96.6%,95.2%(RSD〈3.0%,n=5)。结论:本方法灵敏、专属,重复性好,且可避免倍半萜类中热敏物质的转化,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温莪术油及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中药红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药红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曲中Cu、Zn、Fe、Mn、Mg、Ca微量元素的含量,并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和结论:不同产地红曲中Cu、Fe、Ca、Mg含量有显差异,Mn、Zn含量差异不显;不同种红曲霉对红曲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较产地和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10.
北沙参的脂肪酸特征及产地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北沙参的脂肪酸特征,比较山东莱阳、河北安国、内蒙古赤峰等三个主产地的北沙参脂肪酸差异。方法 Bligh and Dyer法提取总脂;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通过与脂肪酸标准品及NIST 11.0质谱数据库比对鉴定脂肪酸种类,采用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分别从山东莱阳、河北安国和内蒙古赤峰的北沙参药材中鉴定了17、17和18种脂肪酸;三个产地药材的优势脂肪酸种类一致,依次为C18:2 n-6c(亚油酸,49.22~63.96%)、C16:0(棕榈酸,17.43~25.33%)和C18:1 n-9c(油酸,13.85~19.44%),均未检测到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山东莱阳药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PUFA)低于河北安国及内蒙古赤峰,但饱和脂肪酸(SFA)、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三者比值最接近1:1:1。结论 不同产地北沙参的脂肪酸种类相近。亚油酸是北沙参含量优势脂肪酸,提示可以作为北沙参防治胆固醇代谢相关疾病的质量标志物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1.
龟板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采用GC-MS法对乌龟板和黄喉拟水龟板中的脂肪酸进行分析。方法:分别对2种龟板提取的甲酯化学样品进行GC-MS分析,质谱图用NBS谱库检索,鉴定各种脂肪酸,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发现乌龟板中含有3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49%。黄喉拟水龟板中有28种脂肪酸,其中不饷脂肪酸相对含量占66%。10-十八碳烯酸是二者中所含的相对含量最高的脂肪酸。结论:该法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菲牛蛭中的脂肪酸、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菲牛蛭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菲牛蛭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4.05%。18种氨基酸,其中七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所得氨基酸总量的28.16%。测得微量元素8种:Ca、Cr、Cu、Fe、Mg、Mn、V和Zn,其中Ca、Zn和Fe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结论本文全面报道了菲牛蛭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肖会敏  何悦  王四旺  谢艳华  杨倩 《中国药房》2012,(47):4488-4490
目的:建立测定椒目仁油与紫苏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山茶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与α-亚麻酸含量的方法,并对上述6种植物油中5种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十四酸作为内标,先甲酯化脂肪酸,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5种脂肪酸的含量。色谱柱为涂布浓度15%丁二酸二乙二醇聚酯的不锈钢填充柱(2000mm×3mm),柱温为180℃,进样口温度为300℃,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320℃,载气为高纯氮,流量为40mL·min-1,不分流进样。结果:6种植物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及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椒目仁油中分别为10.79%、2.93%、19.36%、27.73%、31.61%、78.70%,紫苏油中分别为7.74%、4.29%、17.04%、10.34%、58.64%、86.02%,花生油中分别为4.10%、3.59%、41.92%、32.21%、0.24%、74.37%,菜籽油中分别为2.52%、1.51%、22.88%、41.76%、8.03%、72.67%,大豆油中分别为13.84%、4.98%、19.32%、45.12%、6.28%、70.72%,山茶油中分别为5.17%、3.75%、37.46%、3.82%、0.26%、41.54%。结论:椒目仁油与其余几种油比较具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来源丰富、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以作为补充脂肪酸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对黄海产海燕生殖腺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如下:海燕生殖腺蛋白质含量为43.25%,脂肪含量为14.22%,还原糖含量为3.48%,总糖含量为18.60%。并进一步对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作了定性定量分析,其中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6.24%,半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0.46%,其它氨基酸含量为53.30%;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分别占总不饱和脂肪酸的22.39%和0.30%,EPA含量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李兴德 《中国药业》2010,19(24):25-26
目的分析长鬃蓼的脂肪酸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方法以索氏提取法提取长鬃蓼的脂肪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脂肪酸成分。结果鉴定了长鬃蓼的18个脂肪酸成分、2个甾类化合物和植醇,占色谱总出峰面积的82.39%;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0.79%。结论长鬃蓼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所含脂肪酸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为开发利用长鬃蓼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桑叶中16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莲  张煊  孟磊  勉强辉  刘海 《中国药房》2008,(36):2830-2832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法测定桑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方法:以水超声提取桑叶中的氨基酸,以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桑叶中含有苏氨酸、缬氨酸、脯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天门冬氨酸、γ-氨基丁酸、丙氨酸、组氨酸、胱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等16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有7种,人体半必需氨基酸有1种,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20%左右。结论:本法不需要专门的氨基酸分析仪,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桑叶中氨基酸的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柱前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重症烧伤病人血清中氨基酸的含量。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DNFB)为衍生剂,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360nm处测定血清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以外标法进行计算。结果:在27分内分出17种氨基酸,分离完全。DNFB省生的氨基酸其回收率在97.32%-104.26%之间,变异系数为1.5%-4.8%。在重症务病人组,血清中多种氨基酸含量发生显著改变。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西南地区有柄石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4种酚酸类成分(新绿原酸、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T3 C1(8100 mm×2.1 mm,1.6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检测波长为326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以UPLC法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有柄石韦的UPLC指纹图谱,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利用外标法测定来自西南地区20批有柄石韦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有柄石韦的UPLC指纹图谱中确定了9个共有峰,指认出峰1、峰3、峰4、峰5、峰9分别为新绿原酸、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绿原酸C;不同批次有柄石韦中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为0~0.68%,相对峰面积的RSD为0~62.35%;20批药材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不小于0.99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有柄石韦可聚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有柄石韦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新绿原酸、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1~61.41、0.18~17.60、2.00~200.11、0.62~61.51μg/mL(R2均大于0.999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0%,加样回收率为96.23%~98.17%(RSD为0.96%~2.28%,n=6);20批样品中,上述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3853~1.8919、0.0180~0.1295、2.5695~10.6760、0.5635~1.8605 mg/g。结论:所建UPLC指纹图谱较全面地反映了有柄石韦的主要化学成分。酚酸类成分可作为有柄石韦质量的主要评定指标;西南地区有柄石韦药材的质量高低排序为重庆产药材>四川产药材>贵州产药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