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肝靶向万乃洛韦毫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张志荣  何勤 《药学学报》1998,33(9):702-706
为提高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的疗效并降低其毒性,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了万乃洛韦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对其形态、大小及其分布、体外释药特性、载药量、初步稳定性、动物体内的分布和体外肝细胞的摄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毫微粒粒径dav=104.77±11.78nm;载药量11.20%;包封率84.85%;体外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规律;对肝细胞具有通透性;静注后15min有74.49%集中在肝脏。提示,万乃洛韦毫微粒对于提高万乃洛韦对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和降低其对肾脏的毒性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米托蒽醌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了米托蒽醌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并对其表面荷电特性、形态、大小及其分布、体外释药性质、载药量、初步稳定性和在动物体内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径dav=55.23nm,载药量为46.77%,包封率为84.89%,表面带负电荷。体外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规律。其胶体溶液能经受煮沸30min灭菌。经氚标记液闪计数技术测定证实其iv后主要集中于肝脏,并有一定的肝肿瘤和肝细胞的靶向性。提示其对于提高米托蒽醌抗肝癌的效果和降低其全身毒副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蒋涛  任先军  欧阳忠  郭树章 《医药导报》2007,26(8):0924-0926
目的制备GM l PLGA微球,考察其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应用W/O/W乳化溶剂干燥法制备GM l PLGA微球,测定微球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曲线。结果微球形态规则,粒径约为(18±8) μm,载药量约为4.9%,包封率约为61%,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Q=0.153t1/2+0.037 05(r=0.995)。结论GM l 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良好,体外释药呈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阿昔洛韦/赖氨酸壳聚糖纳米粒的理化性质。方法: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并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微球呈类圆形,具有明显的核壳;载药的粒子平均粒径大小为107.96nm;包封率为(61.24±0.68)%;载药量为(15.36±0.65)%;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结论:阿昔洛韦/赖氨酸壳聚糖纳米粒理化性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符合实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米托蒽醌聚乳酸缓释毫微粒针剂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均匀设计优化了米托蒽醌聚乳酸缓释微粒的制备方法。空白和载药微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9.96和133.15nm;包封率为99.23%;载药量为13.56%;制备收率为99.3%。以乳和支架剂制得的冻干针剂外型美观、理化性质稳定,再分散后平均粒径为152.02nm。用动态透析系统考察了不同分子量聚乳酸毫微粒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显示高分子量聚乳酸微粒的释药速度明显慢于低分子  相似文献   

6.
胸腺肽明胶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药的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提高胸腺肽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制备胸腺肽的明胶微球.方法: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胸腺肽明胶微球,正交设计法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Lowry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计算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微球粒径范围为1.0~30.2 μm,平均粒径为14.64 μm,平均载药量为20.20%(w/w),平均包封率为80.82%,其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较好.结论:本法制备的胸腺肽明胶微球粒径分布集中,粒径大小符合设计要求,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GM-1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美玉 《中国药业》2006,15(3):48-49
目的:制备GM-1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考察其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应用W/O/W型乳化溶剂干燥法制备GM-1的PLGA微球,测定微球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曲线。结果:微球形态规则,粒径约为(18±8)μm,载药量约为4.9%,包封率约为61%,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Q=0.153t1/2+0.03705(r=0.9950)。结论:GM-1微球体外释药特性及其制备工艺良好,体外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方法:以PLA为成膜材料,采用改良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微球并优化制备工艺;对载药微球进行表征;超声介导下进行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试验。结果:微球粒径在1~7μm,大小均一;羟基喜树碱浓度在10mg.mL-1下,载药微球包封率为62.2%,载药量为1.69%;药物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PLA为成膜材料可制得具有较高包封率的羟基喜树碱微球,有望实现降低羟基喜树碱给药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靶向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肝靶向羟基喜树碱缓释毫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张志荣  路伟 《药学学报》1997,32(3):222-227
采用吸附—包裹法制备了聚乙烯吡啶烷酮包被的羟基喜树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研究了该毫微粒的形态、粒径及粒径分布、载药量、体外释药特征、动物体内的分布与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平均粒径dav=81.2nm,载药量为1.22%,体外释药速率符合Higuchi方程:Q=0.0615+0.0940t,静脉注射后15min,即有68.2%羟基喜树碱浓集于肝脏。血浆药浓—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药动学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Vc=3.548L,T1/2β=146.99h,CL=0.1788L·h-1。说明该载药毫微粒具有明显的肝靶向和缓释作用。本文报道的吸附─包裹法对水、脂不溶性药物聚氰基丙烯酸酯毫微粒的制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英  孙宝莹  高珊 《中国药房》2012,(33):3105-3107
目的:制备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壳聚糖微球(QT-CD-CM),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药物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挥发法制备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再用乳化分散-离子交联法、以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壳聚糖微球,并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情况。结果:制备的QT-CD-CM形态规则、均质、无粘连,平均粒径(3.327±0.124)μm,包封率为32.4%,载药量为12.3%,在5%乙醇-磷酸盐缓冲液介质中72h可以达到完全释药,释药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QT-CD-CM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良好,制备工艺简单,有望成为理想的槲皮素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球的制备研究,为bFGF的缓释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为包裹材料,采用复乳包囊法制备bFGF-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形态学、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等进行研究。结果 所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微球平均粒径为1.543±0.070 μm,平均径距为1.273±0.08;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0.0267%和65.32%;微球的体外释药过程较为稳定,两周释药率为59.98%。结论 bFGF缓释微球比bFGF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孔二氧化硅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载阿霉素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聚合法制备MSN,应用透射电镜表征纳米粒的形态,动态光散射粒径测定仪测定粒子的平均粒径及分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评价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结果纳米粒分布均一,平均粒径约70 nm(PDI<0.1)。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0.38±3.58)%和(55.29±5.17)%。纳米粒经24 h恒温振荡释放达平衡,在pH 5.5磷酸盐缓冲液中累积释放分数达到95%。结论 MSN具有较高的药物载药量,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化疗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甘草次酸/海藻酸钠修饰碳酸钙空腔纳米粒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以可溶性淀粉为模板剂制备中空球状碳酸钙纳米粒(CaCO3 Nps);在非均相体系中合成了甘草次酸/海藻酸钠聚合物(GA-ALG);并以聚合物(GA-ALG)为壳以中空结构的碳酸钙纳米粒为核,合成了壳核结构的GA-ALG-CaCO3 Nps。采用Malvern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并通过SEM对纳米粒的形态进行表征。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评价载盐酸阿霉素(DOX)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特征。结果 纳米粒分布均一,平均粒径为(425.4±31.1)nm,PDI为0.289,Zeta 电位为(-17.0±0.3)mV。药物的载药量为(13.06±0.51)%,包封率为(78.35±3.08)%。;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纳米粒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 GA-ALG-CaCO3 Nps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并能显著提高载药量,还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为新型的纳米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缓释微球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细胞毒素(Cytotoxin,CTX)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考察其一般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色谱方法纯化眼镜蛇CTX,MTT方法检测细胞毒活性,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球,考察微球表面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率、体外释药行为及释放眼镜蛇CTX细胞毒活性。结果纯化眼镜蛇CTX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对肝癌HepG2细胞12,24 h的IC50分别为1.43,1.12μg/mL,对L02肝细胞12,24 h的IC50分别为1.37,1.01μg/mL。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粒径2.1~7.8μm,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74.10±9.92)%和(0.72±0.09)%,30 d药物累积释放84.3%,释放眼镜蛇CTX保持较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可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良好缓释效果,保持完整生物学活性的眼镜蛇CTX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15.
褪黑激素鼻腔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褪黑激素鼻黏膜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可溶性淀粉为载体材料 ,环己烷为油相 ,司盘 80为乳化剂 ,对苯二甲酰氯为交联剂 ,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空白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 ,用包埋法制备了含药微球 ,考查了投药量与载药量、包封率之间的关系。并对含药微球的相关性质、体外释药及稳定性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所得淀粉微球形态圆整 ,粒径分布在 30~6 0 μm之间 ,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并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所优化的制备工艺可用于褪黑激素鼻黏膜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合物(PEG—PLA)制备他克莫司微球(PPT),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考察PPT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和药物体外释放实验。结果PPT的制备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微球外形圆整,表面光滑,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545.1±0.9)nm,平均载药量为(18.90±3.22)%,平均包封率为(25.0±1.6)%,35d的药物累积释放率为67.21%。结论他克莫司微球缓释时间长达35d,能够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空间立构pH敏感喜树碱新型纳米胶束,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考察了胶束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透析法制备载喜树碱纳米胶束,响应面法优化其处方工艺,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动态激光散射仪表征其形貌、粒径及粒度分布,采用透析法测定其体外释放行为,并通过细胞活力试验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优化得到载药胶束最佳处方工艺为:喜树碱与载体的质量比为26.5:100,搅拌时间为15.5h,透析时间为8h。载药胶束呈球状,粒径(170.4±28.49)nm,PDI为0.236;包封率78.31%,载药量23.55%;体外释放兼具缓释和pH敏感性双重效果。载药胶束和CPT对于Hela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75和4.64μg/mL,而两者对于MCF-7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5.41和12.78μg/mL。结论 成功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空间立构pH敏感喜树碱纳米胶束,提高了喜树碱的水溶性及稳定性,并且该胶束具有良好的体外肿瘤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球晶造粒技术制备格列吡嗪缓释微球并考察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乙基纤维素和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采用球晶造粒技术制备格列吡嗪缓释微球,对微球的形状、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该法所制微球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度分布在40~190μm内的微球占总数的99%,载药量为35.6%,包封率为89.5%,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24h累计释药量96%。结论该法可用于制备格列吡嗪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