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22 例食管癌病人血清,正常食管组织和食管癌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食管癌病人血清有6 种氨基酸降低,2 种升高;食管癌组织游离氨基酸较正常食管组织显著增多,血清下降显著的几种氨基酸,在癌组织中增加比例明显。提示食管癌病人血和组织游离氨基酸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24例,施行静脉营养(PN)与经肠营养(EN)支持的效果比较,两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前白蛋白,运铁蛋白含量经治疗7天后均可达到术前水平,但血浆白蛋白值有下降,结论认为静脉与经肠营养支持均可达到补充术后血浆蛋白质的作用,但经肠组供给热能有限,故在较大创伤后氮平衡方面静脉组较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和术后全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食管贲门癌术后43例,随机分为序贯肠内营养支持(SEN)组22例及全肠外营养(TPN)组21例。比较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内营养耐受情况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前、术后第1天及第8天分别测定血清清蛋白(ALB)、血清前清蛋白(PA);术前及术后第8天测量体重。结果:SEN组肛门排气时间(50±5)h,显著短于TPN组的(70±6)h(P〈0.05);两组术后第8天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但TPN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术后第1天ALB及PA均降低,第8天SEN组已接近术前水平,而TPN组仍然较低(P〈0.01);两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早期采用SEN较TPN更有利于营养状况改善和体重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所诱导的短暂心肌缺血中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术前、术后3h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水平,并与100例行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未行PCI患者以及93例行冠脉造影但证实冠脉正常患者术前、术后3h的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术后3h较术前升高(P〈0.05),而193例冠脉造影组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3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术前术后3h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可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损伤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迅速升高,并早于心肌肌钙蛋白T。缺血修饰白蛋白是一个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马平恩  王祥  刘湘 《航空军医》2005,33(5):202-20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支架术前后血浆 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5例冠心病进行支架术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组1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一组同期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支架术或造影术前当天早晨、术后48h 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浆 C-反应蛋白。结果术前,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冠脉造影组比较,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Braunwald Ⅱ、Ⅲ级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冠脉造影组比较 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P 值均小于0.05。但不稳定性心绞痛各亚组间 C-反应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冠脉造影组 C-反应蛋白浓度与造影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各亚组术后 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且随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分级增加升高越显著,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复杂病变型与简单病变型比较术后 C-反应蛋白升高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 C-反应蛋白浓度与术前无显著直线相关(r=0.32,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增加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浆 C-反应蛋白水平;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分级越重,术后 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越明显,提示 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成年雄鼠分别喂10%和5%蛋白质合成饲料,每种饲料有一组致20%体表面积的烧伤;另一组不敢伤,但与烧伤组对喂。烧伤后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明显下降,而α和β球蛋白明显上升,2周尚不能恢复。血清游离氨基酸在烧伤后1天的变化不一,如丝、酪、色氨酸等下降,而丙、蛋、精氨酸等升高,但在烧伤后1周,则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均明显下降,仅蛋氨酸升高。5%蛋白质水平组的变化较10%组为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总结 1995~ 2 0 0 3年间 30 7例食管贲门癌手术的经验 ,回顾性分析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 ,并按术式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30 7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 5 2例 ,占 16 9% ,其中 4 6例 (89 0 % )发生于术后 72h。治愈 5 0例 ,无效 1例 ,死亡 1例。结论 :缺氧、血容量不足、切口疼痛刺激、电解质紊乱、严重并发症等是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术式对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评估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表达变化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62例HCC患者分别于TACE术前、术后4周测血清IGF-2值,术后6个月评估远处转移发生情况。结果62例HCC患者术前血清IGF-2值为(6.74±0.04)pg/ml,术后血清IGF-2值较术前增高(P<0.05)。在碘油分布不均匀及门静脉癌栓组中,血清IGF-2值增高。血清IGF-2升高者中,半年内有20例发生远处转移,而血清IGF-2值下降组仅2例。结论HCC患者TACE后血清IGF-2增加,与转移发生有关;IGF-2可以作为提示转移发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自制非要素膳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99例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自制非要素膳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静脉营养,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后均升高,EN组升高较PN组更为显著 (P〈0.05);肠外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比较,肠内营养组均优于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自制非要素膳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经济的,较PN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后游离/总PSA 比值用于检测PSA水平的意义。方法:应用830 e半导体激 光仪对7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组织内激光凝固治疗,用酶联免疫法于术前1 h和术后24 h 检测患者血清总PSA和游离PSA值,并计算游离/总PSA比值。结果:术后总PSA和游离PSA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1),游离/总PSA比 值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激光治疗 前列腺增生症后游离/总PSA比值比血清总PSA值的变化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胃壁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18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经中  刘书臣 《人民军医》1999,42(4):194-195
食管、喷门癌术后,吻合口瘘与狭窄是常见并发症,且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术后生存质量。为此,我院近几年来采用胃壁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法治疗食管、贲门癌189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24例,女65例;年龄39~71岁,平均56岁。食管中段癌34例,下段癌59例,切除肿瘤长度4~10cm;贲门癌96例,多侵犯贲门区及小弯侧,切除病变侧近端胃大部分,食管侧距贲门肿块5cm处切断。主动脉弓上吻合38例,弓下吻合151例。1.2 手术方法 左胸后外切口,食管中、下段癌经第6肋床,贲门癌经第7肋床进胸。探查病变能切除者常规切除食管或贲门肿瘤,仔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后游离/总PSA比值用于检测PSA水平的意义。方法:应用830e半导体激光仪对7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组织内激凝固治疗,用酶联合法于术前1h和术后24h检测患者血清总PSA和游离PSA值,并计算游离/总PSA值。结果:术后总PSA和游离PSA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1),游离/总PSA比值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后游离/总PSA比值血清总PSA值的变化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3.
食管贲门癌病人多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除术前给予支持外,手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支持对预防和治疗手术后并发症及身体恢复起到很重要作用。我们采用一次性输液管术中置管空肠造瘘方法,对6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道内补给营养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43~71岁。食管癌48例,贲门癌12例。术后第1d开始从营养管滴入10%葡萄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血浆蛋白表达谱改变,筛选恰当的蛋白分类芯片用于建立食管鳞癌血清标志诊断模型.方法 血浆蛋白经离子交换,按不同pH值范围预分离为6个组份,各组份分别在弱阳离子交换型和铜离子螯和型等两类蛋白芯片上分选与富集,经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食管鳞癌差异表达蛋白.分析5例食管鳞癌和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血清,初步获得弱阳离子交换型和铜离子螯和型蛋白芯片表达图谱.结果 血浆蛋白经不同离子交换柱预分离和不同蛋白分类捕获芯片富集,在相对分子质量0~50 000范围内,弱阳离子交换型和铜离子螯和型蛋白芯片上检测到近百种差异蛋白峰,其中部分差异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蛋白经不同pH区段预分离和分类捕获后可降低高丰度蛋白干扰,提高负载疾病信息的低丰度蛋白/肽段显示度.弱阳离子交换型和铜离子螯和型蛋白芯片结合蛋白可呈现食管癌术前与术后,以及食管癌和健康对照者的差异表达谱.初步研究提示,食管癌外周血浆存在肿瘤候选标志分子(谱).  相似文献   

15.
高龄肺癌与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分析 86例 70岁以上肺癌与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情况 ,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70岁以上 86例肺癌与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同期 86例手术病例 ,肺癌占 66 2 8% ,食管、贲门癌占 3 3 72 % ;男性占83 72 % ,女性占 16 2 8% ,肺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5 4 3 9%和 40 3 5 %。肺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食管、贲门癌的 2 62倍和 2 3 4倍。肺癌死亡率为 3 5 1% ,食管、贲门癌组无死亡病例。本组结果提示肺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探查术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的患者 ;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与术前合并症、肺功能情况有密切关系。结论 ( 1)高龄肺癌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和肺功能中、重度低下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诱发因素。 ( 2 )实施肺切除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一般开胸手术患者 ,故对实施肺切除术的患者 ,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而相比较而言 ,对食管、贲门癌患者 ,在手术适应证掌握上 ,可以适当放宽限制。  相似文献   

16.
血清C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7例,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分别测定PTCA术前,术后48h及术后1周血清CRP值,并随访9个月内临床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间血清CRP值,另25例检测冠脉造影(CAG)术前,术后48h的血清CRP值作为对照。结果:PTCA术后48h CR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术后1周CRP值和术前无差异,CAG术前,术后的CRP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有13例患者诊断为临床再狭窄,其术后48h CRP较非再狭窄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PTCA术后48h血清CRP较术前增高,与TPCA术后远期临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强度运动后血浆及红细胞内液游离氨基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测了非运动员5000米长跑前后血浆和红细胞内液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红细胞膜对亚硝酸根离子(NO2)通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后即刻血浆和红细胞内液游离氨基酸含量迅速升高,运动后1小时血浆游离氨基酸已降至或甚至低于运动前水平,而红细胞内液中的含量却较运动后即刻进一步升高,红细胞膜对亚硝酸根离子的通透性在运动后即刻明显下降,运动后1小时呈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腹主动脉瘤开腹手术(OS)与腔内隔绝术(EVGE)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作者回顾性分析了57例腹主动脉瘤两种手术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发现,OS组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均显著下降,EVGE组白球比值无明显改变,球蛋白下降明显。OS组术后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EVGE组升高不明显。提示EVGE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腹主动脉瘤开腹手术(OS)与腔内隔绝术(EVGE)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作者回顾性分析了57例腹主动脉瘤两种手术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发现,OS组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均显著下降,EVGE组白球比值无明显改变,球蛋白下降明显.OS组术后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EVGE组升高不明显.提示EVGE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20.
烧伤病人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是反映蛋白质代谢和营养状况的敏感指征。为了解烧伤后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及某些氨基酸变化对烧伤诊治的意义,本研究对烧伤病人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1资料与方法170例烧伤病人,年龄18~56岁,分为轻、(烧伤总面积<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