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人群24h眼内压峰值及其波动特征.方法 分别对80例高血压患者及80例非高血压者进行24h眼内压测量,分析其昼夜峰值及昼夜波动值特征.结果 高血压组昼夜眼内压峰值及波动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人群昼夜眼内压峰值及其波动值大于非高血压人群. 相似文献
2.
硝酸甘油对冠心病伴青光眼患者眼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凡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9):435-436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对冠心病伴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 :4 5例冠心病伴青光眼患者均以硝酸甘油舌下含化 ,观察其含药前 ,含药后 3、5、10、30min眼压变化。结果 :含药后 4次测眼压均较含药前均有所下降 ,且用药后 5、10min眼压下降明显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伴青光眼患者使用硝酸甘油不会引起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糖特征,明确血糖控制情况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定,〈26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CI组),共40例,≥26分为非认知功能障碍组(NCI组),共3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检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连续3日的7次血糖。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较,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餐后2 h血糖、血糖波动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波动水平与 MoCA 分值关系最密切。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糖波动水平、餐后2h血糖、年龄、糖尿病病程有关,血糖波动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最密切,减少血糖波动对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肖康丽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2,28(6):487-491
摘要 目的:观察血糖及血压波动对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并探讨DN患者血糖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84例(UACR<30mg/g)和微量蛋白尿组76例(近半年2次以上30mg/g≤UACR≤300mg/g)。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h血压,分析血压波动情况;采用多点血糖监测评估血糖波动 [血糖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并分析DN与血糖及血压波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微量蛋白尿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DBG、LAGE及全天血压、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dDBP-SD)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均<0.05)。微量蛋白尿组SDBG与24hDBP-SD呈正相关,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UACR与FBG、HbA1c、SDBG、LAGE、24hSBP、24hSBP-SD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血糖及血压波动可能增加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晨起血压波动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以计算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收缩压日/夜(systolic night_day,SND)比值,同时测量两组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和尿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评估MBPS、SND比值与PWV、ACR的相关性。结果共有94对受试者完成研究,观察组24h动态收缩压和心率、日间心率、夜间收缩压和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BPS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SND比值、非杓型血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总体受试者、观察组、对照组MBPS第一个高峰(MS1)和第二个高峰(MS2)与PWV、ACR均无明显相关(P0.05);血压正常人群SND比值与PWV呈正相关(P0.05),总体受试者、对照组、高血压组SND比值与PWV无明显相关(P0.05),各组SND比值与ACR均无相关(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MBPS、SND比值与靶器官损害标记物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T2DM患者60例,检测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F1+2)等指标并行动态血糖监测72 h,据结果分为血糖波动大组:平均血糖(MBG)≤3×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波动小组:MBG3×SDBG。分析血糖波动与v WF、TM、F1+2之间的关系。结果血糖波动大组患者TG、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v WF、TM、F1+2较血糖波动小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MAGE分别与v WF、TM、F1+2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GE为v W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G、MAGE、LDL-C为T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FPG、MMAGE为F1+2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内凝血活性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幅度越大,血管内凝血活性越强,血液越高凝。减轻血糖波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应作为T2DM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糖尿病患者的食管进行测压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其食管运动异常,其主要变化有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降低、食管体部蠕动收缩波幅减低、自发性收缩或第三收缩和多峰收缩增加,以上变化与植物神经病有关。本文阐述了其发生机理的几种学说。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4)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老年T2DM患者,通过观察眼底和眼底荧光照样检查,分为眼底正常组24例、眼底渗出组19例、眼底增值组17例。记录患者血脂、血糖、血压等临床指标,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入选患者72 h的血糖波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眼底正常组相比,眼底渗出组和眼底增殖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眼底渗出组相比,HbA1c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眼底正常组相比,眼底渗出组和眼底增殖组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血糖波动评价幅度(MAGE)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眼底渗出组相比,MBG、SD、MAGE水平明显偏高(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老年T2DM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颖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13,(7):310-312
目的观察比较耳穴压豆和口服通便灵胶囊治疗伴有习惯性便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有习惯性便秘患者172例,随机分成耳穴压豆组和药物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通便情况,结果 1.耳穴压豆组与药物对照组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排便情况均较好,前者有效率94.82%,后者有效率81.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耳穴压豆组优于药物对照组。2.在排便时间间隔、排便速度、大便性状、便意和排便难度症状改变方面,耳穴压豆组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3.耳穴压豆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方面优于药物对照组(P<0.01).4.在不良事件方面,耳穴压豆组无明显的腹泻及腹痛,药物对照组存在严重腹泻及腹痛,部分患者停药后再次出现便秘。结论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习惯性便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习惯性便秘患者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玉琴范玲敖芳妮谭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6):151-153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敷贴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77例T2DM患者,依单盲法将其分成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予耳穴压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用穴位敷贴干预。对比两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睡眠质量[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结果 干预后,两组FPG、2hPG、HbAlc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试验组上述血糖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较对照组,试验组PSQ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明显增高,且较对照组,试验组SF-36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敷贴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睡眠质量,调控其血糖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血糖水平及日内血糖、餐后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对17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监测一日三餐前30min、餐后2h及晚睡前共7次指尖微量血糖,计算1d7次微量血糖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并根据PPGE水平分为2组:PPGE2.2mmol/L组和PPGE≤2.2mmol/L组。结果与PPGE≤2.2mmol/L组相比,PPGE2.2mmol/L组的患者SDBG、LAGE、HbA1c和CEC水平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PPGE、SDBG及LAGE呈正相关(P0.01)。CEC与PPGE、SDBG、LAGE及HbA1c呈正相关(P0.01),其中与PPGE的相关性最强。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血糖控制参数后,PPGE和LAGE仍与CEC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13(P0.001)和0.077(P=0.013)。结论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日内血糖及PPGE显著增加;血糖波动特别是餐后血糖波动和日内最大血糖波动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作用独立于持续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 2型糖尿病 (DM )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 (NDRD)与糖尿病肾病 (DN )在临床表现、病程、病理改变的异同 ,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2型DM患者 3 4例分为两组 ,合并NDRD组 2 2例 ,单纯DN组 12例。对两组发病年龄、糖尿病病程、蛋白尿、血尿、肾功能、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肾脏病理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M病程在NDRD组短于DN组 ;两组蛋白尿程度相似 ;血尿伴蛋白尿的发生率在NDRD组略多于DN组 ;肾功能损害在NDRD组更显著 ;伴高血压者DN组多于NDRD。视网膜病变并发率在DN组为 10 0 % ,且为Ⅱ~Ⅳ期病变 ,NDRD组仅有 2例伴发Ⅱ期病变。 3 0例患者行肾穿刺活检 ,12例呈不同阶段的DN ,18例伴发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结论 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者平均糖尿病病程多 <5年 ;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而肾功能正常者 ;单纯肾性血尿 ,或血尿加蛋白尿者 ;肾功能迅速减退者 ;不伴视网膜病变者 ;肾小管功能受损显著者 ,应考虑为DM并发非糖尿病性肾病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糖波动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55例T2DM患者,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不合并ACI组25例(对照组),合并ACI组30例(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并检测血管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聚集率(PAg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清学指标,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两组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以及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vWF、PAgT、DDimer的差异显著(P0.05);2相关性分析:MAGE、SDBG、vWF、PAg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与NIHSS评分有相关性(P0.05);3以NIHSS评分为因变量,各检测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AGE、vWF、PAgT进入最终方程。结论 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会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栓的形成,从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糖控制未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定认知功能,比较不同血糖波动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并对认知功能与问卷当日的血糖波动情况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日7次血糖的均数、标准差、血糖波动及总血糖在不同HbA1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2)不同血糖波动组间认知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3)认知功能与检查当日7次血糖的平均值、最高血糖水平、最低血糖水平、血糖波动幅度及总血糖水平等均呈负相关.结论 血糖控制未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血糖波动密切相关.减少血糖波动对认知功能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