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的理、法、方、药作出了较完整的论述,论黄颇为详尽,且深藏奥蕴,《伤寒论》论发黄条文18条,为后世治疗黄疸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关仲景治黄方法的研究颇多,有分四法:清热利湿退黄,泄火退黄,祛瘀退黄,散寒除湿退黄;或分五法:清热凉肝利湿退黄,清热凉血解毒退黄,散寒燥湿温运退黄,解毒清热除湿退黄,理气破血逐瘀退黄;或分八法:解表发汗法,清热祛邪法,利湿化浊法,攻泻里热法,温化寒湿法,润燥清里法,活血化瘀法,透表和里法。笔者结合临床运用其治黄五法:解表发汗法,泄热攻下法,清热利湿法,活血化瘀法,健脾化湿法,取得较好疗效,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汗法在内科杂病中的运用举隅盛京四川省梁平县中医院(634200)汗法为八法之首,多用于表证,但并非局限于表证。一些内伤杂病如水肿、黄疸,内伤发热等证,有时虽不具有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但多有无汗及肺气不宣、表卫郁闭的特征,此时因证而佐入发汗解表药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刘桂营主任医师治疗肿瘤的验案数则 ,以供同道参考。黄疸 (胆囊占位性病变 )沈某 ,男 ,2 7岁 ,干部。 1 984年 8月 6日就诊。患者素嗜酒 ,于 1月前自觉纳差、脘痞、恶心欲呕、四肢乏力、右胁隐痛 ,尔后即出现全身性黄疸且逐渐加深 ,小便黄赤。按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半月余未效。改赴他院检查诊为“胆囊占位性病变”,建议手术治疗 ,家属未同意 ,而寻求中医治疗。诊见 :患者急性病容 ,全身皮肤及巩膜深度黄染 ,苔厚腻微黄 ,脉细弦而数。右肋下有一鸡蛋大小包块隆起 ,压痛明显 ,压迫时痛牵右肩胛。脉症合参 ,此乃酒食过度 ,损伤脾胃 ,脾…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扶正祛邪治疗原则指导下,结合老年性疾病多属虚实夹杂这一病理特点,拟定了三补一通法。三补即补气、补血、补肾;一通即祛除病因使其气机畅通。此法在临床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1眩晕张某,女,73岁。1999-05-27初诊。高血压病病史8年,由于患者坚持素食,身体瘦弱。1999-05-2 相似文献
10.
关幼波用生脉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症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幼波老师为全国著名老中医,行医近60年,不仅擅长治疗肝病,被誉为“肝病克星”,而且对杂病的治疗造诣颇深.跟随关老学习多年,深感其辨证用药有其独到之处,许多疑难杂症,久治不愈的沉疴,有药到病除之效,患者感激难以述说.现仅举数例关老使用生脉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症的病案,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疸从肺论治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病的治疗,历代医家多遵循其湿阻中焦,肝胆失于疏泄,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的病机。采用清热化湿,疏泄肝胆的方法。笔者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更配以宣肺化气之品,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风湿热、溶血性黄疸患者,男,26岁。因恶寒、发热,茶色尿.关节肿痛3天入院。入院查体:K39℃,双乳蛾红肿,目赤,肌肤黄染,双膝、肘关节红肿,舌红,苔黄腻。血常规:WBC19.6×109/L,N0.92,Hb1029/J。,ESR92mm/h,抗链“0”1:800”,C反应蛋白阳性,总胆红素(KBJLJ)36lmol/L,间接胆红素33lmol/l-。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12.
1 滋肾固摄治疗高年尿失禁康某某,男,81岁。1986年12月6日门诊,患者近年来夜寐失眠,昼则欲睡,尿意频作,日10余次,尿急如淋,不能自禁,每日尿湿短裤4~5次,伴口干饮水,大便干燥,脉细涩,苔薄黄。诊为:肾虚不固。拟补肾(阴)固摄法洽之。处方:二地各15克,制首乌18克,枸杞15克,山萸肉10克,益智仁10克,淮山15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5克,沙蒺藜15克。服药7剂即见效,尿频减,尿量增多,次数减少,且能自禁,服20余剂,疗效巩固。2 滋肾调冲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刘某某,女,46岁,1976年12月门诊。月经周期紊乱,1~2月1次或1月再现,量少色黑或紫暗,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夜寐失眠,烦躁易怒,阵发性身热,口干欲饮,食欲不振,手足心热,舌质红,大 相似文献
13.
益气活血法治疗疑难重症举隅耒阳市中医院(421800)段志生主题词补气,活血,心肌炎/中医药疗法,结肠炎,溃疡性/中医药疗法,肾炎/中医药疗法益气活血法具有益气补虚、活血祛瘀等作用,能调节机体阴阳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运用本法治疗虚实... 相似文献
14.
16.
本文主要以管道内补口为重点,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一些比较成型实用的内补口技术,目的是为国内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国内外的内补口技术实际,取长补短,消除管内焊口处腐蚀问题,延长管道使用寿命,使我国大、小口径管道内补口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平肝潜阳法是应用于阴阳失调、肝阳上亢证的治法。人体阴阳平衡,精神乃治,阴阳失调,阴不敛阳,则有阳亢之势,其中肝阳最易上亢。治疗此证当辨明阴虚阳亢之主次,有无其他兼证,应用养阴平肝或平肝潜阳的方药,或配合其他治法来治疗,亦可上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