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相关问题。方法:对50例确诊为单间隙、特殊类型(突出物巨大、脱垂、部分钙化、极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MacNab标准评估疗效,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结果:NRS由术前8.65±1.21降至术后3个月的2.01±0.53(P=0.00)和术后6个月的1.86±0.25(P=0.00)。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4.0%和87.5%。术中发生渗血1例、术后足下垂1例,均经积极对症处理获满意效果。结论:在严格适应证、选择最佳入路和精细操作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某些常用微创技术难以奏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自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63.89%)(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下降(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增加(P<0.05);观察组JOA评分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SI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髓核摘除方式的不同将124例LDH住院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患者行SIIF术,研究组62例患者行PTED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手术指标、腰椎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87.10%(54/62),对照组为82.26%(51/6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 2组术后JOA评分显著提高,术后ODI评分显著降低,但研究组术后JOA评分和术后ODI评分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2/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10/62)(P 0.05)。结论 2种手术治疗LDH的疗效相当,但PTED能显著改善手术指标,恢复腰椎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观察组实施PTE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529-530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疗效及治疗前、后功能障碍。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能有效的提高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轻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9例LDH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疗效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进行评定。结果29例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89±0.80)分,术后1d VAS评分为(0.50±0.29)分。术后3dVAS评分为(0.90+0.65)分、术后1周VAS评分为(1.05+0.70)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0.90±0.60)分;术后l、3d,1周及3个月的VAS评分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DH的近期疗效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此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也多样化,如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胶原酶或臭氧溶盘术、椎间盘射频热凝术、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旋切术等)、开放性手术。但是,对于突出物较大、脱垂、后纵韧带钙化、临床症状严重的患者,保守治疗及简单微创介入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而且大多数患者往往又恐惧行开放性手术,致使较多患者承受病痛的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9.
张杰 《临床医学》2023,(2):25-27
目的 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98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窗髓核摘除术(FD)组与PTED组,每组49例。FD组接受FD治疗,PTED组接受侧后路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术前、术后3 d疼痛介质[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 PTED组优良率为93.88%(46/49),FD组为77.55%(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术中失血量少于FD组,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短于FD组(P<0.05)。PTED组术后1个月、3个月ODI评分低于FD组(P<0.05)。PTED组术后3 d血清NO、5-HT水平低于FD组(P<0.05)。结论 侧后路PTED治疗LDH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并利于减轻其术后疼痛感。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国社会总体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逐年上升[1]。科学技术的变革也推动临床医疗技术不断完善、创新,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手段日趋多样化。虽然传统开放性手术的减压效果十分显著,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2]。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具有视野清晰、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ODI评分(42. 19±5. 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2. 28±8. 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术后感染、脊柱畸形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其疼痛率,其功能障碍得以显著缓解,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所收治的110例LDH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对照组则给予气管插管全麻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MoCA评分(28.25±3.94)分和MMSE评分(29.72±4.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VAS评分(2.97±0.40)分和ODI指数(20.54±3.1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达到优的比率66.07%(37/56),以及总的优良率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LDH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疼痛症状的缓解和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66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采用PTED治疗脱出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动力位片和核磁共振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及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一般认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康复快,但是对于其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较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PELD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较多,针对于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对患者腰椎功能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但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均能获得理想的腰椎功能改善效果,但前者较后者更具微创性,患者恢复更快更好,并发症少,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指导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  相似文献   

17.
胡婵 《医学临床研究》2013,(8):1662-1663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对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患者,加强术前准备及心理支持护理,术后指导正确体位、严密护理及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临床疗效及主观满意度等方面的随访。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进行评价,对比计算改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为(2.13±3.18)分,明显低于术前的(7.93±1.16)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例患者中“优”79例,“良”36例,“可”14例,“差”2例,优良率87.8%。[结论]严密观察、正确的康复护理是确保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了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准备、体位训练、术后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系统的康复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认为做好针对性心理护理,树立超前镇痛理念,进行术前指导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19.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率。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本组抽取112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有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活动吗指导等,经护理后,患者疼痛缓解,术前能调整心态,正视疾病和手术,术中能很好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安阳市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手术优良率、手术质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