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蔚  贺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11):1175-1178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来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53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纳入肥胖组,以及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格检查的82例健康儿童为正常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分别检测两组儿童身高、体重、臀围、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对Hcy与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肥胖组儿童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儿童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6,P<0.05)。两组儿童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体重、臀围、腰围、BMI、WHR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的FBG、FINS、HOMA-IR高于对照组,HOMA-β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BMI、WHR、FBG、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r=0.473~0.732,P<0.05),与HOMA-β、HDL-C呈负相关(r=-0.774,-0.725,P<0.05) 。 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单纯性肥胖儿童应定期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麦西来甫健身操锻炼对新疆维吾尔族肥胖小学生身体成分及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为维吾尔族肥胖小学生采取体育锻炼干预提供支持。方法 在新疆喀什市第一小学选取26名肥胖维吾尔族儿童进行2个月的麦西来甫健身操教学训练,干预前后对体成分及血液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8周24次的麦西来甫健身操锻炼后血清瘦素水平较之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2,P=0.008)。干预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7、2.386,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高于干预前(0.1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7,P<0.01);肥胖小学男生在体重、BMI和身体脂肪量方面均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t=4.009、2.142、3.920,P均<0.05);女生在BMI和身体脂肪量方面均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t=1.735、3.455,P均<0.05)。结论 8周24次的麦西来甫健身操教学锻炼对维吾尔族肥胖小学生身体脂肪量、BMI、血清瘦素等指标起到较好的降低效果,身体指标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体重状态、肥胖类型学龄儿童的体成分差异,探讨体重状态和肥胖类型对瘦体重与脂肪质量比值(MFR)、体脂百分比(FMP)的影响。 方法 2019-2020年随访山东莱州湾出生队列440名7岁儿童,用体成分仪测量并计算得到总体成分、去脂体重和体脂肪相关的12种体成分指标。依据BMI分为3种体重状态,依据体重指数(BMI)及腰围身高比分为4种肥胖类型,分析其与体成分的关系。 结果 体成分性别差异分析表明,男女生的MFR、F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0.39,P>0.05)。MFR在正常、超重、肥胖组间递减,在非肥胖、腹型肥胖、一般性肥胖、复合型肥胖组间也递减(F=141.65、63.96,P<0.05),而其他体成分指标在各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多重线性回归表明肥胖组比正常组儿童的MFR低3.28(95%CI:-3.69~-2.87,P<0.001),FMP高17.25%(95%CI:16.07~18.43,P<0.001);复合型肥胖组比非肥胖组儿童的MFR低3.18(95%CI:-3.65~-2.71,P<0.001),FMP高17.55%(95%CI:16.15~18.95,P<0.001)。 结论 肥胖儿童的增重主要归于体脂肪的增加,复合型肥胖儿童的肌肉和脂肪平衡失调,提示在儿童期防控复合型肥胖对降低其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腰围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学龄前儿童腹型超重/肥胖筛查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4-5月分层整群抽取7所幼儿园2 531名儿童,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集中体检的方式,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腰围等;对其腰围和腰围身高比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的影响因素。结果 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腰围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各年龄组男童均大于女童;女童腰围身高比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男童则有波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体重指数(BMI)、母亲学历、儿童每日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等对儿童腰围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高BMI是学龄前儿童高腹围的危险因素(母亲BMI:OR=1.15,95%CI:1.09~1.18,P<0.001;父亲BMI:OR=1.12,95%CI:1.07~1.15,P<0.001)。结论 需逐步建立我国学龄前儿童腰围正常范围与腹型超重/肥胖腰围筛查界值点,为学龄前儿童腹型超重/肥胖筛查与防治提供依据;要控制腹型肥胖需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饮食、生活方式的综合性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主要因素,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2015年5月选取3 所幼儿园4岁学龄前儿童452名开展健康问卷调查,并实施健康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超重/肥胖1年后检出率(14.16%)呈减少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观察组1年后超重/肥胖检出率(16.37%)呈显著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调查显示母亲超重/肥胖、摄入肉类占比超30%、食量超标、进食速度过快,运动不足等是导致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干预后超重组和肥胖组儿童BMI增长趋势均放缓(t=2.30和2.27,P均<0.05),超重/肥胖儿童生长曲线趋于正常。结论 引发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展程度,干预效果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MAP2K5基因rs2241423多态性与儿童肥胖干预效果的关系,为未来开展基于遗传背景的个性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一项研究儿童肥胖干预效果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中,选取北京地区382名8~10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唾液,检测MAP2K5基因rs2241423多态性,并分析基因与干预对儿童肥胖的交互作用。结果 MAP2K5基因rs2241423多态性与干预措施对儿童BMI、BMI Z评分、腰臀比和体重等肥胖相关指标的改变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分别为0.034、0.007、0.039和0.036)。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儿童在MAP2K5基因rs2241423位点上每多携带一个 G等位基因,BMI下降(-0.36 kg/m2,95%CI:-0.69~-0.03 kg/m2,P=0.034),BMI Z评分降低(-0.20,95%CI:-0.35~-0.06,P=0.007),腰臀比降低(-0.01,95%CI:-0.02~-0.001,P=0.039),体重减少(-0.84 kg, 95%CI:-1.63~-0.06 kg,P=0.036)。结论MAP2K5基因rs2241423位点上携带G等位基因的儿童对干预更加敏感,接受干预后可在BMI及 Z评分、腰臀比和体重指标上获得更多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体成分的差异,为儿童健康评价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科体检的儿童1 185例,年龄3~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各指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营养状态与儿童体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童的体重、BMI、去脂体重、身体水分及基础代谢率均高于女童,体脂率低于女童(t=2.94、5.05、5.21、4.67、2.88、5.27,P<0.05);而身高和体脂含量在不同性别组间变化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的体脂含量、去脂体重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BMI随年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至6~岁)增加的趋势(P<0.05),按BMI变化趋势,儿童脂肪重聚年龄约5岁。男、女童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均随BMI增加而逐渐递增(男:F=33.28、29.81、33.02,女:F=28.57、13.38、24.55,P<0.05)。PBF与BMI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有较高的一致性(χ2=143.28、99.02,P<0.05),但PBF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的人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体成分对于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是对儿童健康评价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饮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的差异,为肥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至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70名7~14岁单纯性肥胖患儿及70名体重正常儿童分别作为肥胖组及对照组,测量所有儿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体脂,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对所有儿童采用3日24小时回顾法调查儿童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三大营养物质的量、微量营养素及三餐比例等情况,并采用上海惠诚有限公司的膳食营养分析软件对儿童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情况分析。结果 肥胖组与对照组相比,总热量及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供能比、硫胺素和维生素A、钠、锌、铁、钙的摄入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肥胖儿童存在三大营养素及矿物质摄入比例失衡,长期营养摄入过量可导致肥胖,调整肥胖患儿的膳食结构时,需注意矿物质及维生素摄入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了解唐山市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流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8—2019年唐山市学龄儿童体检筛查出的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依年龄分组描述NAFLD患病率,比较NAFLD组与非NAFLD组代谢综合征(MetS)、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转氨酶、尿酸(UA)、糖脂代谢等指标,分析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唐山市肥胖儿童NAFLD患病率为34.62%,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1.000),NAFL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r=0.425,P<0.001);2)7~9岁NAFLD组脂代谢紊乱患病率、10~14岁NAFLD脂代谢紊乱、高血压、MetS患病率高于非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9、10.994、5.543、4.524,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增长(OR=3.91)、高尿酸血症(OR=2.09)、BMI增加(OR=1.07)、ALT升高(OR=1.04)(P<0.05)。结论 唐山市肥胖儿童总体NAFLD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肥胖儿童NAFLD与年龄、高尿酸血症、BMI、ALT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济南市4~6岁儿童体成分发育特点,研究学龄前儿童体脂百分比(PBF)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比较两者在肥胖诊断中的差异。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6月选取儿保科健康查体的1 788例济南市4~6岁健康儿童,运用生物电阻抗法进行体成分测试。结果 4~6岁男、女童部分体成分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去脂体重、蛋白质、体脂肪、无机盐、基础代谢率和水分、PBF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中,若不区分性别,BMI和PBF的相关系数r=0.841;若区分性别,男性r=0.872,女性r=0.830,以PBF与BMI标准判断儿童肥胖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0.64)。结论 1)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学龄前儿童体成分,可客观反映体脂肪含量,准确判断肥胖。2)BMI与PBF在判断肥胖时,男童的一致性高于女童。PBF在评估肥胖男童时灵敏性高于BM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左旋肉碱类膳食补充对超重肥胖成年人减重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招募北京居住一年以上20~50岁符合标准的志愿者120名,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干预组60名,对照组60名。给予干预组左旋肉碱类膳食补充,同时两组均给予健康生活宣传材料,干预期为6个月。对受试者进行基线和终期2次常规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体脂率。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60名研究对象的体重、腰围、臀围、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和体脂率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干预组体重下降2.76(SD:1.81)kg,腰围下降4.46(SD:4.34)cm,臀围下降3.48(SD:2.65)cm,BMI下降0.99(SD:0.68)kg/m2,腰臀比下降0.01(SD:0.04),体脂率下降0.97(SD:2.00)%,干预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差值t=6.277, P<0.001; 腰围差值t=5.010, P<0.001; 臀围差值t=4.452, P<0.001; 体质指数差值t=6.264, P<0.001; 腰臀比差值t=2.347, P<0.05; 体脂率差值t=2.873, P<0.05); 不同性别之间腰臀比和体脂率变化具有差异。结论 左旋肉碱类膳食补充配合运动与健康宣教能够有效降低超重肥胖人群BMI、腰臀比和体脂率水平,为超重肥胖人群减重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腹型肥胖则是一系列代谢紊乱的始动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腹型肥胖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2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儿童85例,根据腰围将其分为腹型肥胖组及非腹型肥胖组。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及臀围;抽取空腹血并检测血脂,血糖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内脂素水平。结果腹型肥胖患儿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腰臀比均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患儿(P均0.05);腹型肥胖组MS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组(P0.05);腹型肥胖患儿与非腹型肥胖患儿比较,高血压、高血糖、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的患病人数在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型肥胖患儿血清中hs-CRP及内酯素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组。结论腹型肥胖儿童比非腹型肥胖儿童更容易患MS,儿童腹部脂肪分布与甘油三酯及体内炎症因子增高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应积极防治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脂肪组织中细胞死亡激活剂-DNA断裂因子相似蛋白C (CIDEC)表达与脂解、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9月在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因疝气、隐睾等非炎症性疾病手术患儿共42例分为肥胖组和对照组,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血清血游离脂肪酸(NEFA)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脂肪组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CIDE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γ)的表达;脂肪组织中CIDEC与TNF-α表达、NEFA及HOMA-IR 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 1)肥胖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HOMA-IR、血游离脂肪酸均相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HDL-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肥胖组脂肪组织中CIDEC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低(P<0.01),TNF-α mRNA表达增高(P<0.01);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脂肪组织CIDEC mRNA表达水平与TNF-α mRNA表达水平、HOMA-IR以及NEFA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3,-0.560,-0.606,P<0.05)。结论 TNF-α可能通过下调CIDEC的表达,致使脂肪细胞脂解增加,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肥胖儿童糖脂代谢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膳食纤维联合运动干预对患儿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了解学龄期肥胖儿童体内糖脂代谢紊乱情况,及早给予干涉,降低成年及老年慢性疾病的风险。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1月在青海省儿童医院园诊断为肥胖的110例儿童为肥胖组,同期通过自愿原则在当地筛选出90名体检正常的儿童为正常组,收集两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数据,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比较这些简单人体测量数据的差异。同时将肥胖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试验组采用膳食纤维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对照组不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治疗5周前后反映糖代谢、脂代谢血液中生化指标、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肥胖组的腰围、臀围、体重、BMI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纤维联合运动干预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儿童的体重、BMI、腰围明显下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亦均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儿童在临床上有显著糖脂代谢紊乱的特征。膳食纤维联合运动干预后患儿糖代谢、脂质代谢紊乱得到较好调节,血压变化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学龄期肥胖与体重正常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儿童肥胖程度及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按照《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标准,从学龄期儿童中筛选出超重和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并设置同年龄、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SIA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生化指标。结果 肥胖儿童59人(男童45人,女童14人),平均年龄(9.58±2.39)岁,BMI 为25.14±4.02;对照组35人(男童23人,女童12人),平均年龄(8.92±1.56)岁,BMI为15.56±1.51。肥胖组儿童血清25(OH)D(45.40±11.86)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59.56±16.08)n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骨密度低于正常组儿童(P<0.001);血清25(OH)D浓度与BMI SDS、腰围、腰臀比及血甘油三脂呈显著负相关(P<0.05);25(OH)D低于50 nmol的肥胖儿童的甘油三脂水平[(2.08±0.26) mmol/L]明显高于25(OH)D大于50 nmol的肥胖儿童[(1.41±0.14) mmol/L]。 结论 肥胖儿童血清25(OH)D浓度明显低于体重正常儿童,血清25(OH)D浓度与儿童BMI SDS、腰围、甘油三脂呈负相关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儿童中心性肥胖和代谢综合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新市区6~15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及其在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间的差异;探讨体重指数(BMI)及体脂两种方法评定超重肥胖的不同,对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及制定改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月纳入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907人;采用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成分、计算BMI-Z分值;超重肥胖评定参考WS/T586-2018。结果 6~15岁儿童青少年除男生体脂率外,男女生各体成分指标随年龄变化均存在线性趋势(P<0.05),BMI-Z评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男生体脂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女生在11岁时体脂百分比(BFP)超过男生(P<0.05)。BMI及BFP评价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11.5%和9.0%、14.1%和20.5%;其中BMI正常组有7.6%和3.1%的少儿BFP评定为超重和肥胖;在BMI超重组有49.5%的少儿BFP评定为肥胖。各体成分在超重与肥胖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体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有性别及年龄差异;不同方法评定超重肥胖率略有不同,提示BMI评定肥胖标准易低估体脂胖肥儿童青少年;其超重和肥胖组各体成分均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是新发现的抗炎型脂肪因子,本研究旨在探索SFRP5与儿童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并研究经过综合减重干预后SFRP5的变化。方法 将111名肥胖儿童随机分为肥胖伴MS组(n=50)、不伴MS组(n=61),正常体重儿童49名作为对照组,对每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测量,并行血脂、血糖、肝肾功等化验,留取静脉血清标本测血清胰岛素、SFRP5、Wnt5a、hsCRP(超敏C反应蛋白)、瘦素、脂联素水平等。对31名MS儿童进行综合减重方案干预6个月,并分析其减重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 SFRP5在肥胖伴MS患儿中水平较另两组水平低(P<0.05)。矫正年龄及BMI-SDS后,SFRP5与瘦素/脂联素(LAR)、胰岛素抵抗指数(Ln HOMA-IR)仍为负相关(r'=-0.250,r'=-0.284,P均<0.05),与脂联素呈正相关(r'=0.339,P<0.05)。31名经综合减重干预后患儿的BMI、血压、HOMA-IR、甘油三酯、瘦素、LAR较前均降低,脂联素、SFRP5较前升高(P<0.05)。结论 血清SFRP5水平与中心性肥胖、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密切相关,在儿童MS的发病中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