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诊断及治疗胆管术后胆汁漏的价值.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7月,应用十二指肠镜诊治胆管术后胆汁漏患者43例,先通过EKCP明确胆汁漏类型,然后根据胆汁漏的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胆囊管残端漏34例,损伤性胆管漏8例,迷走胆管漏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十二指肠镜明确诊断,3例胆管严重损伤转行开腹手术,其余40例进行了内镜治疗,38例痊愈.治疗成功率为88.37%(38/43),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针对胆管术后胆汁漏,十二指肠镜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使多数患者免受开腹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2.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是临床上常用的术式,胆漏是此类手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拔除T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有时发生,甚至做二次手术,一旦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病死率高达28.6%。本科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1月共53例患者因各类肝胆管手术而留置T管引流,术后常规行T管窦道造影,有效防止了拔管后胆漏的发生,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胆道术后漏是肝胆手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非常麻烦。我院收治的5例胆道术后漏形成包裹性积液患者进行介入引流术。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肝胆手术在基层医院的普遍开展,术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的情况并不少见,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我们自1995年1月~2002年12月行肝胆手术587例,其中并发胆漏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邻近肝门的囊性肝包虫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今运用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邻近肝门的囊性肝包虫病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邻近肝门的囊性肝包虫病,术中完整剥除外囊,术后胆漏、残腔感染等并发症少,术后无复发,疗效显著。结论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邻近肝门的囊性肝包虫病,术中完整剥除外囊,术后胆漏、残腔感染等并发症少,术后无复发,疗效显著,是根治邻近肝门的囊性肝包虫的有效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胆漏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胆漏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超过29%。胆汁性腹膜炎是胆漏的主要表现。患者可以出现发热腹部严重的腹胀和剧烈疼痛。严重者引起败血症和降低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率。我院移植外科于2004年共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507例,术后发生胆漏20例。经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治疗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不同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03例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对比传统的内囊摘除术+大网膜填塞术、内囊摘除术+囊内胆瘘缝扎术和新术式——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的疗效,比较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周围胆管损伤的情况。结果 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周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结论 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在直视下根据不同胆瘘特点可靠地处理发生胆瘘的胆管,可根治性治疗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西部地区泡型、囊型包虫病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1997—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各中心有关手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相关病例报道。结果纳入1997—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32家中心的手术治疗肝包虫病相关报道共38篇(去除重复报道、重要信息不全者后余34篇),包含泡型(AE)349例与囊型(CE) 3 658例。泡型、囊型包虫病术后胆漏、出血、黄疸、原位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组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胆漏、出血、感染、黄疸、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胆漏、出血、感染、黄疸、过敏、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降低肝包虫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选用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AE,而CE的治疗术式则可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适应证及疗效评价.方法 对40例肝包虫病手术患者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失血以及术后并发症、囊肿复发情况等综合评估.结果 肝包虫患者共40例,手术为复发病例者13例.手术方式:行内囊摘除术28例,外囊切除术11例,内囊摘除结合外囊切除者1例(双侧多发病例).内囊摘除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75 h,外囊切除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75 h,内囊摘除者无输血(1例术中意外损伤门静脉者除外),外囊摘除者失血100~2000 ml.术中发现囊肿合并胆漏者2例(内囊摘除组),肝中静脉损伤出血2例(外囊切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4例;囊肿残腔感染2例;胆漏2例,经持续引流1~2个月后胆漏停止.结论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小,对于减压、减小瘤体占位等方面疗效可靠的优点,但该方法术后复发率高、残腔并发症多;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具有并发症少、治疗彻底的优点,所以应在提高肝脏外科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外囊完整剥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随访3.5~12个月.结论: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支架种植术是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胆管结石病人手术中置T管引流是一种常规而又重要的基本操作。但如果T管放置或拔除不当,少数病人可发生胆漏和胆汁性腹膜炎。我院自1985-2002年共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腹膜炎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胆道术后胆漏原因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在2003年至2008年收治17例术后胆漏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7例原因不同的胆漏患者采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均获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提高警惕、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畅的术后引流是治疗和预防胆道术后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胆汁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最常见的并发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9年8月LC术后发生胆汁漏的6例患者资料,发现对LC患者术后的观察及护理,能有效地早发现、早处理胆汁漏。6例胆汁漏患者中,5例院内治愈,1例院外治愈。早期发现并及时作相应处理是阻止LC术后并发胆汁漏造成严重后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2例肝包虫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手术准备;术中严防囊液外溢,做好消毒处理;术后密切监护病人,做好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加强出院指导,注意个人卫生,切断包虫病的传染环节。结果:本组病人行手术治疗获成功,无死亡病例,随访1~3年,2例原位复发。结论:对肝包虫病人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白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7):1824-1825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癌的关系以及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2例行内镜下逆行胆汁内引流及支架植入术,其余4例行开腹手术,其中3例行肝切除术。术后病理均提示为腺癌。结论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可能性大,临床医生应对长期肝胆管结石提高警惕,掌握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表现特征,重视对高危对象的定期复查。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有效手段,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胆道术后胆汁性腹膜炎的诊疗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4~2003年间所有胆道术后胆汁性腹膜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诊疗情况。结果 共行各类胆道手术2150例(未包括胰十二肠切除术),术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9例,占总手术的0.42%。早期手术探查5例,其中2例术后仍有胆漏。腹腔置管引流等治疗4例,病人恢复顺利。结论 胆道术后胆汁性腹膜炎早期手术探查并非都能获得满意效果,腹腔引流和综合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胆漏是肝胆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我科在2003年6月~7月间一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并发胆漏患者,经治疗45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胆道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总结近6年来肝切除手术182例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肝切除类型包括右三区切除20例、左三区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34例、左半肝切除13例、右后区切除30例、左外区切除27例、联合区段切除15例、单段和局部切除41例。结果 术后胆瘘发生率2.74%(5/182),其中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率1.6%(3/182),经积极治疗均愈合。结论 肝切除术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并发症。术中注意预防胆瘘的发生,术后出现胆漏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管拔除后胆汁漏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总结了两所医院所遇T管拔除后胆汁漏33例。结果:本组原发疾病包括胆道结石21例,胆道肿瘤4例,化脓性胆管炎8例,30例伴严重合并症,包括肝硬化8例,肝硬化腹水5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4例,肺气肿感染3例,轻型胰腺炎5例,18例血白蛋白低于30g/L,其中21例合并两种以上疾病,11例行保守治疗,22例采用手术治疗。结论:T管窦道造影对预防胆汁漏的发生是有效的,根据不同病情可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低蛋白血症和胆管下端不畅是胆汁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肝取石处理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探讨该科30例经皮肝取石处理复杂性肝胆管结石资料。分析患者资料、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30例经皮肝取石处理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大出血及手术死亡病例。其中16例取净结石,术后无明显胆瘘和胆汁性腹膜炎等情况。结论经皮肝取石处理复杂肝胆管结石安全、可靠,围手术并发症低,在一定范围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