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描述学龄前儿童饮食模式的类型,探讨学龄前儿童饮食模式与情绪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5月对芜湖市9所幼儿园1 912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应用自编食物频率表(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评估儿童的饮食模式,运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评估,运用二分类非条件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饮食模式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结果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异常总检出率为51%。儿童饮食模式可分为4种类型,累计贡献率为48.23%。“加工零食型”高分组儿童情绪与行为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分组儿童(χ2=10.247,P<0.001)。“健康营养型”高分组与中分组儿童情绪与行为异常检出率显著均低于低分组儿童(P<0.012 5)。适量摄入粗粮、豆制品儿童的情绪与行为异常检出率低于摄入少的儿童(χ2=9.364,P=0.001)。“蛋奶型”饮食不同组别的儿童情绪与行为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营养型”饮食(OR=0.635,95%CI:0.481~0.839)、适量摄入粗粮、豆制品(OR=0.734,95%CI:0.592~0.910)是学龄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加工零食型”饮食(OR=1.522,95%CI:1.126~2.056)可增加儿童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结论 饮食模式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密切相关,“健康营养型”和适量粗粮、豆制品的食物摄入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引发AD的危险因素。 方法 于2020年5—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从武汉市新洲区幼儿园抽取3 489名2~6岁的学龄前儿童,调查其AD患病情况,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 AD 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 489例,儿童AD209例,患病率5.99%。其中男童患病率为6.21%,女童为5.75%,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568);经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时营养状况差(OR=1.228,95%CI:1.031~1.462)、过敏性哮喘史(OR=2.532,95%CI:1.302~4.923)、过敏性鼻炎史(OR=1.672,95%CI:1.095~2.554)、父母过敏史(OR=2.015,95%CI:1.386~2.929)、父母AD史(OR=1.852,95%CI:1.356~2.530)、住房中有霉斑(OR=1.627,95%CI:1.163~2.276)、家中饲养宠物(OR=1.306,95%CI:1.039~1.642)、接触毛绒玩具(OR=1.508,95%CI:1.399~2.377)均为学龄前儿童患A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学龄前儿童AD影响因素较多,应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干预,加强孕期妇女的营养摄入,促进均衡饮食,有家族史和自身过敏史的儿童父母应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护理,保持居住环境干燥清洁,尽量避免接触宠物、毛绒玩具并定期干燥杀菌,以降低AD在儿童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对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影响。 方法 从南阳市区4所公立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及县区4所幼儿园中选取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向其家长发放长处与困难问卷 (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 Questionnaire,CSHQ)对561名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情况及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共回收540份有效问卷。对儿童行为(SDQ总分)与性别、年级、母亲父亲学历、睡眠环境、养育观念、睡眠模式及CSHQ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CSHQ总分平均为(48.60±7.81),SDQ总分平均为(14.96±3.12)。单因素分析显示SDQ总分大于17分与母亲受教育程度(χ2=62.998, P<0.001)、睡眠环境(χ2=23.996, P<0.001)、父母养育观念是否一致(χ2=45.171, P<0.001)、养育风格(χ2=7.991, P=0.018)、平均睡眠时长(χ2=100.510, P<0.001)、夜间睡眠时长(χ2=71.370, P<0.001)、午休时长(χ2=139.795, P<0.01)、夜间就寝时间 (χ2=29.404, P<0.001)、CSHQ总分(χ2=28.484, P<0.001)有关。平均睡眠时长与活动过度呈负相关(r=-0.106, P=0.014)。平均睡眠时间短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46,95%CI:1.713~5.775)。CSHQ总分(r=0.473, P≤0.001)、睡眠持续时间(r=0.128, P=0.003)、睡眠阻抗(r=0.126, P=0.003)、睡眠焦虑(r=0.156, P≤0.001)、睡眠呼吸障碍(r=0.124, P=0.004)、睡眠觉醒(r=0.370, P≤0.001)与SDQ得分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持续时间(OR=3.232,95%CI:3.107~3.361、睡眠焦虑(OR=1.257, 95%CI:1.116~1.417)、睡眠呼吸障碍(OR=1.861,95%CI:1.459~2.373、睡眠觉醒(OR=3.146,95%CI:2.937~3.369)是影响SDQ总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平均睡眠时长、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觉醒、睡眠阻抗、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及CHSQ总分与SDQ得分相关,其中平均睡眠时间短、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觉醒、、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时SDQ分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3—6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抽取86所幼儿园共15 008名幼儿,采用基本信息问卷及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异常检出率为6.5%,由高到低分别为同伴交往问题、品行问题、亲社会行为、情绪症状、多动,女童情绪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χ2=18.000),而男童多动(χ2=63.499)、亲社会行为问题(χ2=131.533)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小(χ2=45.990)、出生时有高危因素(χ2=19.165)、非深户(χ2=182.178)、出生地在深圳市外(χ2=28.470,)、父母亲年龄小(χ2=74.737,56.082)、父母亲学历低(χ2=247.481,243.298)、家庭结构复杂(χ2=43.567)、接触二手烟(χ2=103.434)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发现,出生时有高危因素(OR=1.535)、在深圳时间短(OR=1.729)、父母亲学历低(OR=1.492,2.318)、接触二手烟(OR=1.293)是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危因素,核心家庭类型是保护因素(OR=0.564)。结论 同伴交往问题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受到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湖北省某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将该县城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个幼儿园。对抽中的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半结构化问卷调查,包括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基本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10名儿童中有396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为55.8%(轻度30.3%,重度25.5%)。男童和女童相比感觉统合失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688,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后,男童感觉统合失调风险较女童更大(OR=1.636,95%CI:1.177~2.273,P=0.003),膳食情况中吃零食(OR=1.672,95%CI:1.158~2.412,P=0.006)、挑食(OR=1.535,95%CI:1.097~2.147,P=0.012)是SID的危险因素;爱运动是SID的保护因素(OR=0.460,95%CI:0.253~0.836,P=0.011)。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越小(OR=0.769,95%CI:0.632~0.934,P=0.008)。结论 本研究显示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性别、年龄、儿童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相关,应对不同性别、年龄段学龄前儿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预防及改善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 3~6岁儿童,采用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验、 χ2检验及log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检出率为31.40%。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越低(OR=0.510,95%CI=0.430~0.603)及语言/认知信息(OR=0.959,95%CI=0.926~0.994)、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OR=0.959,95%CI=0.924~0.996)、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OR=0.873,95%CI=0.827~0.922)、环境气氛维度得分越高(OR=0.794,95%CI=0.736~0.856)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保护因素;儿童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越低(OR=1.929,95%CI=1.656~2.247)、主干家庭(OR=1.796,95%CI=1.260~2.561)、家庭每月总收入呈高等及低等水平(OR=1.368,95%CI=1.028~1.820),家庭养育环境中忽视/干预/惩罚维度得分越高(OR=1.043,95%CI=1.008~1.079)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 应从小培养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加大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主要照顾者、家庭每月收入水平呈低、高水平及主干家庭中儿童照顾者,关于儿童饮食行为培养方面的健康教育,积极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以防止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基因(preS)变异与HBV感染后肝硬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和67例乙肝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的血清HBVPreS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应用MEGA7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PreS基因热点变异与LC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BV基因组PreS区T3116m(χ2=8.470,P=0.004)、A49m(χ2=4.939,P=0.026)、T53m(χ2=6.683,P=0.010)、A109m(χ2=5.868,P=0.015)及PreS缺失变异(χ2=12.154,P=0.000)与LC发生显著相关。PreS缺失变异在失代偿期LC患者中的频率(63.16%)显著高于代偿期LC患者(31.03%)(P=0.00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大(OR=1.07,95%CI:1.02~1.11)、T3116m(OR=4.18,95%CI:1.39~12.61)、PreS缺失变异(OR=7.20,95%CI:2.09~24.80)是L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 PreS缺失变异与T3116m是乙型肝炎患者进展至LC的危险变异,还需要大样本人群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健康体检者中冠心病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17年6月—2019年6月浙江医院健康管理中心4 186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统计冠心病检出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4 186名老年健康体检者中检出冠心病193人,检出率为4.61%。男性94人,检出率为5.90%,女性99人,检出率为3.82%,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34,P=0.002)。年龄≥75岁老年人检出率高达7.05%,但不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80,P=0.061);经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OR=62.013)、糖尿病(OR=9.994)、血脂异常(OR=33.683)、肥胖(OR=48.521)、饮酒(OR=4.689)、吸烟(OR=15.831)、高脂饮食(OR=22.465)、高糖饮食(OR=31.375)、高盐饮食(OR=7.257)及家族病史(OR=13.229)是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浙江医院老年体检者冠心病检出率较高,应采取社区综合干预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饮酒、吸烟、高脂饮食、高糖饮食和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水平,以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高脂血症在医院医护人员中的患病情况,为医护人员高脂血症的综合防治策略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7年某三甲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544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测结果,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患病相关因素。 结果 1 544例体检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28.4%。 男性患病率(44.5%)高于女性(22.2%)(χ2=76.29,P<0.001);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χ2=16.52,P<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5,95%CI:1.39~2.46)、超重(OR=1.76,95%CI:1.36~2.28)、肥胖(OR=2.61,95%CI:1.62~4.20)、吸烟(OR=1.71,95%CI:1.12~2.62)、高尿酸血症(OR=1.85,95%CI:1.39~2.46)及糖尿病(OR=2.33,95%CI:1.34~4.07)可能是影响高脂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论 医护人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较高,应综合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进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初探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于2017年4-6月对顺义区4所幼儿园1 301名学龄前儿童采用Achenbach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8%(192/1 301),男童检出率(16.9%)明显高于女童检出率(12.2%)(χ2=8.80,P=0.003)。行为问题组和对照组相比,男童在家庭环境的知识性(t=2.475,P=0.014)、娱乐性(t=2.340,P=0.02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童在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4,P=0.000);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矛盾性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154,P=0.004)。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不同性别的行为问题儿童应制定个性化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发育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的影响,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门诊就诊的132例ADHD儿童及82名健康对照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压力、围生期及发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HD组和对照组在母孕次(t=3.540),孕期意外(χ^2=18.678),出生意外(χ^2=6.523),重大疾病(χ^2=5.527),抚养情况(χ^2=22.760),抚养人(χ^2=11.831),管教方式(χ^2=10.440),父母关系(χ^2=8.198)及父母压力(t=5.217)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异常(OR=7.233,95%CI:1.640~31.898)、管教方式不合理(OR=3.759,95%CI:1.429~9.887)、教养态度不一致(OR=2.860,95%CI:1.041~7.859)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OR=0.128,95%CI:0.032~0.514)、养育情况属于一般(OR=0.026,95%CI:0.003~0.223)及好养型(OR=0.021,95%CI:0.002~0.225)是ADHD的保护因素。结论围生期异常、家庭教育、家庭关系等因素是影响ADHD发病的相关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强迫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学龄前儿童强迫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城区3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共969例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焦虑自测量表进行研究。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强迫症状阳性检出60例(6.2%);其中男性32例(6.3%),女性28例(6.0%);小班19例(5.8%),中班29例(7.2%),大班12例(5.0%)。将阳性检出的60例作为强迫症状组,无任何焦虑的1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间比较(χ2=0.200,P=0.655)和班级间比较(χ2=2.065,P=0.3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两组在语言/认知、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和环境气氛6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学历(χ2=14.356,P<0.01)和母亲焦虑得分(t=3.426,P<0.01)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忽视/干涉/惩罚(环境中等OR=0.241,95%CI为0.088~0.659)、母亲焦虑得分(OR=1.059,95%CI为1.009~1.111)以及母亲学历(中学OR=3.886,95%CI为1.554~9.716,大专及以上OR=2.695,95%CI为1.301~5.581)3个自变量与强迫症状发生有关。结论 强迫症状在学龄前儿童较常见,强迫症状的发生与家庭养育方式、母亲情绪及母亲文化程度有关。对父母进行心理养育咨询可以早期干预学龄前儿童强迫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及生活行为方式现状并分析相关性,为开展学生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4-9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昌平区8所小学1 260名学龄儿童,使用“北京市昌平区学龄儿童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5.08%,其中农村(15.33%)高于城镇(14.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男生(17.51%)显著高于女生(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去7 d内食西式快餐>3 d(OR=2.66,95%CI:1.43~4.95)、进餐速度较快(OR=1.73,95%CI:1.23~2.42)、每天至少活动60 min<3 d(OR=1.74,95%CI:1.20~2.51)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3 d(OR=1.49,95%CI:1.03~2.15)是学龄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较高,且与常食西式快餐、进餐速度较快和缺乏体育锻炼的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应从合理膳食、身体活动及行为矫正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防控肥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昆山市3岁以下儿童早期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状况,分析家庭环境对社交情绪发展的影响.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8月分层随机选取在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体检的婴幼儿,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交情绪量表进行筛查,并收集筛查对象家庭环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环境对婴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其与癫痫发生的关系,探讨脑瘫患儿共患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从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的病例资料,将患儿分为脑瘫共患癫痫组和未共患癫痫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间高危因素、临床特点等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共患癫痫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30例脑瘫患儿,其中男421例,女209例;脑瘫共患癫痫组患儿155例,未共患癫痫组患儿475例,癫痫发生率24.6%。脑瘫共患癫痫组患儿在宫内窘迫、窒息、多胎及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史方面的发生率高于未共患癫痫组患儿(χ2=4.788、9.368、5.255、12.111,P<0.05),两组患儿在脑瘫分型、头颅MRI分类、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686、14.640、481.5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痉挛型四肢瘫(OR=14.090,95%CI:1.950~101.813)、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史(OR=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极早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极早早产儿NEC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的极早早产NEC患儿及分层随机抽样选择同期同胎龄的非NEC患儿各11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极早早产儿NEC的临床特征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极早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结果 1)病程与转归:极早早产儿NEC的发病日龄为[12.0(5.0~22.5)]d,Ⅲ期较Ⅱ期NEC患儿发病日龄更早(Z=3.05,P=0.002)、出生体重更低(t=2.46,P=0.015)、病死率更高(χ2= 63.65,P<0.001)。2)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呼吸暂停、肉眼血便和呕吐,Ⅲ期较Ⅱ期NEC腹胀更严重(χ2=5.09,P=0.024)。3)合并症:Ⅲ期NEC中重度窒息、机械通气、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败血症以及男婴的发生率均高于Ⅱ期 NEC(χ2=4.69、8.51、5.32、3.89、5.75,P<0.05或<0.01);而发病前喂养率、发病前喂养量均低于Ⅱ期NEC(χ2=12.32,Z=3.93,P<0.001)。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婴(OR=1.888, 95%CI:1.019~3.499,P=0.043 )、败血症(OR=6.866, 95%CI:3.522~13.385,P<0.001)、低钙血症(OR=2.684, 95%CI:1.053~6.840,P=0.039)是极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纯母乳喂养(OR=0.318,95%CI:0.108~0.933,P=0.037)为保护因素。结论 极早早产儿NEC的临床表现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早产儿的早期识别,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NE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为管理儿童体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产科分娩的512例产妇及512例婴儿,收集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等资料。2019年12月—2020年3月随访并测量上述512名儿童的身高、体重,评定饮食行为。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结果 512名儿童年龄为3~6岁,有12.70%儿童超重/肥胖。相比于体重正常儿童,超重/肥胖儿童的母亲孕前超重/肥胖更常见(10.51% vs 38.46%,χ2=37.512,P=0.001),孕期超重更常见(7.83% vs 43.78%,χ2=75.201,P=0.001);不良饮食习惯、挑食、过饱响应得分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孕前体重(OR=1.109,95%CI:1.025~1.213)、孕期体重增加(OR=1.098, 95%CI:1.031~1.261)、儿童期饮食行为中不良饮食习惯(OR=1.113, 95%CI:1.054~1.257)、挑食(OR=1.257, 95%CI:1.232~1.467)、过饱响应(OR=1.284, 95%CI:1.135~1.513)是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体重受母亲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以及儿童期饮食习惯的综合影响。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积极指导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助于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混合感染情况,为MPP混合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815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病原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15例MPP患儿中混合感染350例,其中混合病毒199例,混合细菌91例,同时混合病毒细菌60例。病毒病原以鼻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2)混合病毒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更易合并胃肠症状、喘息、呼吸困难,发生重症肺炎比例高(χ2=27.126,12.093,8.466,5.031,7.267, P<0.05)。3)混合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更易出现呼吸困难,WBC>10×109/L比例高(χ2=5.392,4.944,4.155,4.742,P<0.05)。4)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和WBC>10×109/L比例高(χ2=5.245、5.647、4.161、 8.221、6.568, P<0.05)。胸片示大片状改密影,胸腔积液及肺不张比例高(χ2=4.946,5.382,P<0.05)。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OR=2.23,95%CI:1.516~3.279)、出现胃肠症状(OR=1.583,95%CI:1.020~2.455)为MPP混合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1.841,95%CI:1.131~2.999),发热>10 d (OR=2.492,95%CI:1.191~5.212)、WBC>10×109/L(OR=1.648,95%CI:1.038~2.616)为MPP混合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2.345,95%CI:1.250~4.399)、发热>10 d(OR=3.291,95%CI:1.304~8.307)、合并呼吸困难(OR=4.427,95%CI:1.135~17.268)、WBC>10×109/L(OR=2.39,95%CI:1.357~4.212)为MPP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PP住院患儿中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主要混合的病原体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与具体混合感染的病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