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联合生理盐水)与观察组(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并行胸腔镜下肺段或肺叶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标记法随机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组各40例.SAPB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P)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免疫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SP阻滞组(S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在麻醉诱导后均接受超声引导下SP穿刺,S组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观测两组患者术前30 min(T0)、术后3 h(T1)、术后24 h(T2)的血清IL-10和MMP-2、MMP-9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IL-10浓度在T0、T1、T2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S组IL-10浓度在T1、T2均显著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MMP-2、MMP-9浓度在T0、T1、T2均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S组MMP-2、MMP-9浓度在T1、T2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P阻滞可有效减少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闽东医院接诊的胸腔镜手术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7例。A组采取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B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静脉自控镇痛(PCIA)使用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B组静息状态下术后12 h、24 h及咳嗽状态下术后12、24、48 h疼痛评分、PCIA按压次数均低于A组,且气胸、穿刺部位血肿风险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胸腔镜手术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相较于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较佳,但胸椎旁阻滞穿刺并发症更高,临床需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在乳腺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9月我院拟行乳腺日间手术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对比两组切皮(T1)、探查肿物(T2)、游离深部组织(T3)时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3 d时疼痛介质[P物质(SP)、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NADPH氧化酶4(NOX4)、人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a)]。结果观察组T1、T2、T3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时,观察组血清SP、NPY、PGE2及CG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时,观察组血清IL-1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时,观察组外周血MDA、MPO、NOX4及8-iso-pgf2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日间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显著,有助于抑制术后疼痛、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SAPB)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开腹肝癌切除术的1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予以全麻,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SAPB联合全麻.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术后2、8 h,观察组的PH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乳腺癌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92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APB组(n=31)、TPVB组(n=31)及单纯全麻组(n=30)。SAPB组采用SAP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TPVB组采用TPV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单纯全麻组仅采用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三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前、术后24 h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IL)-10、IL-6、丙二醛(MDA)];记录三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12 h、24 h、48 h、72 h VAS评分TPVB组SAPB组>单纯全麻组(P<0.05);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48 h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TPVB组SAPB组>单纯全麻组(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4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与观察组(n=40,联合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术后VAS评分、麻醉药物用量及镇痛泵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心率(82.17±5.72)次/min、平均动脉压(93.12±6.84)mmH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3、3.759,P<0.05)。观察组术后4、12 h静息VAS评分(0.93±0.34)分、(1.26±0.45)分及活动VAS评分(1.52±0.60)分、(2.24±0.5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69、10.488、13.617、9.613,P<0.05)。观察组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38.44±5.02)μg、(1 004.13±77.26)μg、(9.15±2.77)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45、2.493、12.589,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5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肋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复合SAPB组(S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各25例,G组有1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转入ICU而退出研究。S组25例,在全身麻醉前行患侧超声引导下SAPB,G组24例患者不行SAPB,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记录S组患者的阻滞平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6、12、24 h静息及咳嗽时的VAS疼痛强度评分,术后24 hQoR-15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及追加药物总量,观察比较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患者术后1、6、12 h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G组术后24 h静息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术后24 h咳嗽时的VAS评分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的QoR-15评分明显高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的芬太尼用量、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基于罗哌卡因的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肺癌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P组);PCIA+SAPB组(S组);PCIA+ESPB组(E组),每组24例。S组和E组入室后分别在超声引导下以0.375%罗哌卡因0.4 ml/kg进行SAPB和ESPB。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的消耗量。记录患者于复苏室、术后6、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三种方案的临床疗效;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补救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P、S、E组分别有24、23和19例完成研究。S组和E组术中舒芬太尼消耗显著低于P组(P<0.05)。术后三组各时间点静息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S组、E组在多个时间点运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组(P<0.05)。随时间延长,三组运动VAS评分呈显著升高趋势,P组、S组、E组每6 h回归系数分别为0.39、0.22和0.39(P&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可视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肺癌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均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A组采用0.25%的盐酸罗哌卡因20 mL,B组采用0.375%的盐酸罗哌卡因20 mL,C组采用0.50%的盐酸罗哌卡因20 mL。记录三组罗哌卡因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比较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免疫应答(CD3+、CD4+、CD8+)、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患者起效时间快于A组、B组,且B组快于A组(P<0.05);C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长于A组、B组,且B组长于A组(P<0.05);术后4 h、8 h、12 h、24 h时C组疼痛评分低于A组、B组,B组低于A组(P<0.05);术后1 h、24 h C组CD3+、CD4+高于A组、B组,且B组高于...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剖腹肝胆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剖腹肝胆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和常规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各48例,记录术后静态和咳嗽时VAS评分及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以及静脉自控止痛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静态时术后0~12 h各时间点及动态(咳嗽)时术后0~48 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切皮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至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呕吐、躁动、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自控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用于剖腹肝胆手术作用时间持久,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前锯肌阻滞复合非插管全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方法 选择60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双腔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辅助少量镇静镇痛药物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观察术后1 d和2 d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并记录麻醉复苏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满意度。结果 术后1 d、2 d,观察组QoR-40总评分高于对照组(t分别=21.73、24.26,P均<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咽喉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09、-18.84、-17.70,χ2分别=40.00、9.02,P均<0.05),观察组住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10.37,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复合非气管插管全麻,可显著改善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QoR-40评分,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早期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74例,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I~II级,随机分为椎旁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椎旁阻滞组: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椎旁阻滞,第一胸椎到第五胸椎(T1~T5)每个节段注射3ml,总共注射0.5%罗哌卡因15ml;对照组未进行椎旁阻滞。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24小时恢复质量(QoR-40评分)、患者术后24小时静息状态疼痛程度(平均VAS评分、最高VAS评分和累积舒芬太尼追加剂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24小时QoR-40评分升高[183分(172~189分)vs.168分(154~182分)];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平均VAS评分和最痛VAS评分降低,累积舒芬太尼追加剂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以上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可提高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质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介质与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该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8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观察组则进行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前后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介质[神经肽Y(NPY)、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及炎症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麻醉前两组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NPY、SP、PGE2及CRP、TNF-α、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5 min、30 min、6 h、12 h及24 h观察组静息及活动状态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麻醉后1、3 d观察组的NPY、SP、PGE2及CRP、TNF-α、IL-6、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