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61-5662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90例(共90只眼),根据患者病情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治疗A组30例(共30只眼)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B组30例(共30只眼)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C组30例(共30只眼)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加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三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视力情况均有明显的改善,且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均得到治愈。在治疗前后的前房深度的对比中,治疗后的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1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及眼压均较术前改善,视力>0.3者7眼,占53.85%;眼压正常者11眼,占84.62%。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完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三联手术的31例34眼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在10.24~18.68mmHg,平均(14.05±3.73)mmHg。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不比小梁切除术或自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合并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合并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8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合并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小切口法)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合并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超声乳化法),术后随访1~6月。结果:术后视力:光感2眼(2.44%),手动5眼(6.10%),指数~0.05 9眼(10.97%)。0.06~0.219眼(23.17%),0.3~0.5 36眼(43.90%),0.5以上11眼(13.41%)。眼压:<10 mmHg 7眼(8.54%),10~21 mmHg 70眼(85.37%),22~30mmHg 5眼(6.09%),平均(14.52±3.21)mmHg。并发症:术后前葡萄膜炎、人工晶状体表面渗出膜、角膜水肿、低眼压浅前房。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既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法,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最为重要,在高眼压持续时间长或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的疗效差,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周亚庄 《临床医学》2010,30(5):99-10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62眼)实施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除开角型青光眼晚期视神经萎缩外,其余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P0.05),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5)。结论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简称超乳三联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囊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乳三联术62例(62眼)和囊外三联术60例(60眼)患者的资料,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散光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超乳三联术组散光明显低于囊外三联术组(P〈0.05)。手术并发症超乳三联术组少于囊外三联术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乳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囊外三联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眼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术后分别对视力、前房、视野及结膜滤过泡等观察检查。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2者17眼(80.9%),浅前房发生率为4.8%,随诊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0.5%,视野检查无一例进行性损害。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可安全有效的治疗并发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2月58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应用小梁切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散光度情况。结果:试验组视力、眼压、散光度分别为(0.76±0.22)、(1.86±0.32)k Pa、(1.19±0.98)D,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与散光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内障青光眼实施超声乳化三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140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分为超声乳化三联手术组与囊外摘除三联手术组两组,每组70例。超声乳化三联手术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囊外摘除三联手术组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结果手术后超声乳化三联手术组视力(0.75±0.19)、囊外摘除三联手术组视力(0.73±0.22)均较术前(0.13±0.12)、(0.14±0.13)有显著性提高;超声乳化三联手术组眼压(14.14±5.28)mmHg、囊外摘除三联手术组眼压(15.23±6.12)mmHg较手术前(34.78±10.67)mmHg、(35.60±11.23)mmHg有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超声乳化三联手术组散光程度(1.03±0.45)、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囊外摘除三联手术组的(3.73±1.45),18.57%(P<0.05)。结论超声乳化三联手术具有损伤小、散光程度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141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2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散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2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观察组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观察组患者眼部浅前房形成发生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术后60 d,观察组3例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出现角膜水肿5例,前房炎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采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降低眼压,控制散光,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时机。方法:对13例(13只眼)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2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1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其中周边虹膜切除术5例,小梁切除术6例。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2只眼。结果:术后13只眼眼压正常,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术后视力4.1~4.5者占46.15%,4.6~5.0者占38.46%。结论:及时应用药物控制眼压,尽早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可以提高视力和控制眼压;现代三联手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方法;膨胀期白内障手术是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闭角性青光眼全并白内障病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粱切除术临床疗效乾地观察。方法 对42眼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月。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正常(6~21mmhg)39眼,需药物控制眼压3眼,25眼术后视力≥4.9,38眼≥4.7,4眼,视力4.1~4.6。结论 对闭角青光眼全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疗效好,眼压控制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收治的19例2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行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结膜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组19例22眼术后视功能恢复良好,眼压控制良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减少(P>0.05)。5眼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抗炎治疗5天后消退。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付少山 《临床医学》2009,29(4):83-8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和开角型青光眼56例61眼,设计一种手术方法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小梁切除,可调节缝线及根据年龄及结膜下Tennon’s情况决定是否应用丝裂霉素C浸润,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明显提高,0.4以上占7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平均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平均眼压(P〈0.01);Ⅰ、Ⅱ型滤过泡占86.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成功率高,简单、安全、经济,更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5.
庄冰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69-2470
目的 探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9 例22 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本文19例22眼术后视功能恢复良好,眼压控制良好,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减少,5眼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药物控制。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方法:收住院的恶性青光眼患者12例(12眼),应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最后所有病例眼压控制、前房加深、视力提高。其中1眼术后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术,1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早期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巩膜突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宽〉180°范围,术后5眼周边前房深度〉1CT,17眼周边前房深度1~1/2CT,18眼1/z~1/3CT,1眼1/3~1/4CT。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和改善视力,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2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本组19例22眼术后视功能恢复良好,眼压控制良好,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减少,5眼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抗炎治疗5d后消退。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20例(13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有滤过功能的白内障患者施行表面麻醉、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视力1.0以上者12眼,0.5~1.0者48眼,0.3~0.5者29眼,0.1~0.3者20眼,低于0.1者11眼。平均眼压14.57mmHg,功能性滤过泡未见明显瘢痕。结论: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显著提高视力、避免医源性损伤对滤过和眼压的影响及恢复眼前节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9眼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针对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及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老年患者的89眼病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38眼,女性患者48例51眼,平均年龄69.8岁.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及其患眼的解剖特点选择不同术式,手术治疗方法分别为:小梁切除手术(12例)、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65例)、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9例).[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11眼行小梁切除术恢复眼压.66眼通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压恢复正常,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较术前有显著改善.9眼首选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后眼压均恢复正常,另有2眼为单纯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压仍不能控制的病例又做了小梁切除手术,还有1眼小梁切除术后补充做白内障摘除术.[结论]单纯小梁切除术,容易出现滤过口关闭或过度滤过导致前房不形成.青-白联合手术需要白内障摘除及小梁切除两个手术同时进行,降眼压效果好.与这两者相比,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通过单纯摘除白内障解除了晶状体膨胀造成的瞳孔阻滞和浅前房,使得前房深度恢复,眼内房水行走正常循环通道,达到治疗青光眼的目的.该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小、不易出现过度滤过等优点,解决了许多其它手术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