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46条云:“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从行文语气看,“阳气重故也”当是对前文的解释。此条是风寒之邪束于肌表的麻黄汤证,为何解释为“阳气重”呢?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述了虚劳的证治,综合篇中关于病机和症状的论述,以及《素问》中所言“阳气者,烦劳则张”“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可以将虚劳的病机概括为精血内虚、阳气外浮。“清谷、亡血、失精”皆会导致精血内虚,而“脉大为劳”“脉浮大”“手足烦热”等症状皆表明了精血内虚而兼有阳气外浮。虚劳腹痛是虚劳病损在脾的表现,中焦血不足不能濡养、气不足不能温煦,如此则易产生里急、腹痛的症状,张仲景用甘温的小建中汤温养中焦之气血,同时方中的芍药也有益阴敛阳的作用,将外散于四肢的阳热之气敛降于中焦,使中焦气血充足。  相似文献   

3.
苏学林  汤井源  朱清毅 《中医学报》2020,35(8):1616-1619
补土伏火法意指培补中焦脾胃能使邪火得伏。脾肾阳虚、虚阳浮越是肾癌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机体脾阳不足,推动无力,气血津液运化输布失常,形成有形之"积",故见局部肿块,可通过补益脾阳的虚损,收敛浮越于外的阳气,使脾阳充盛,则有形邪积缓慢消磨;气血运行不畅,湿浊、痰饮、血瘀等病理产物郁而化热,加之虚阳外越,虚阳偏盛,故见全身性发热,采用补土伏火法补益中焦脾胃以助阳运,使郁滞得行、虚火得伏而热自除;脾之阳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肢体失于滋养,故见疲乏,以补益脾胃为治疗要点,扶助一身正气,则疲乏自消;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故见汗出异常,可补益脾土、交通水火、调和阴阳而止汗。  相似文献   

4.
汗乃阳气蒸化律液而成.若阳气不舒或不足,津止亏虚及寒邪闭表等皆不能汗出。寒邪客表,腠理密闭,当以辛温发激之品宣通阳气,开泄腠理,以使汗出邪去.但在特殊病理情况下,如气机不舒、水饮内停、阴精亏应等原因之无汗,当根据患者病机特点辨证施治.对此仲景采用不汗而汗解之法,或疏利三焦、和畅气机.或开散水结,里气得通,邪气还表;或滋补阴精、扶正托邪.本文对此作了浅析。  相似文献   

5.
麻黄汤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上治疗太阳伤寒病的主方,是辛温发汗解表之峻剂。风寒之邪伤于人体肌表、毛孔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外达,则有恶寒、发热无汗。肺失肃降上逆为喘;肌表经络受邪则头痛、身疼、无汗。舌苔薄白是邪在肌表,尚未化热入里,脉浮为病在表,紧为诸寒收引之征象。只要辨证不误,本方疗效确切。《素问·玉机真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这正是麻黄汤的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6.
治疗外感,不论伤寒温病,辛温解表或辛凉发散,都应重视患者脾肾正气之强弱,不能不顾正气,一味发表。如遇感受风寒,发热恶寒,有汗或无汗,体倦,脉沉细弱者,最忌发汗。仲景《伤寒论》有“脉微弱者,不可发汗”。再伤寒发汗不当或过汗,都会引起不少变证。仲景日:“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固当汗,若不取微似有汗而发之太过,阳气无所止息,简汗出不止矣,汗多亡阳。玄府不闭,风乘虚人,故复恶寒,汗多于表,津弱于里,故小便难。四肢者诸阳之本。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合不得,寒气从之,故筋急而屈伸不利也。此离中阳虚不能摄水,当用桂枝以救心阳,阳密则漏汗自止矣。坎中阳虚不能行水,必加附子以回肾阳,阳归则小便自利矣,内外调和则恶风自罂而手足便利矣。  相似文献   

7.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原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中医儿科专家江育仁教授认为具有调阴阳、和营卫、交通心肾、潜阳固表、镇摄阳气浮越之功效,常用于儿科临床。他认为,小儿时期,由于生理上“稚阴稚阳”,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在邪多,而在正虚”的征象,虽然各种病症的表现各有不同,但属阴阳不调、营卫失和之病机见证是一致的,均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8.
老年男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病因病机是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虚以阳气亏虚为主,邪实以阴寒瘀毒为要;温阳法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主张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治疗方法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并重,内治与外治并重,中药、针灸并重;中药辨证用药方面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发挥“现代中医”开放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汉朝张仲景的临床医学实践论著,为了理解大青龙汤经文之原义,可先略探其前文之内容。论中《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篇的中心内容,可总括为是环绕太阳病“有汗”的桂枝汤证为核心,作一辨证论治的示范典例。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论文第31~41条为第一段,是太阳病以“无汗”为中心的辨证论治内容。而文中31~34条是论葛根汤证的辨治,(按。葛根汤亦是桂枝汤的加减方以承接上篇桂枝汤之论治)第35~37条论及太阳病  相似文献   

10.
对《金匮要略》中关于黄汗一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脉象及治疗等,以个人之所见,提出下列体会,供同道参考。一、黄汗的病因病机:黄汗一证首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第3条“……。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第22条“……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原文说明黄汗证的病因与汗出入水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患者多因表虚,寒湿乘虚而入,寒湿外淫形成水湿内阻。寒与湿相搏结,流滞肌肤关节,阻遏卫阳不能外达,郁久伤及营分,迫邪外出,故黄汗出。肺合皮  相似文献   

11.
“火郁发之”,语出《内经》,后之贤哲,多所发明。“郁”为病理,喻闭塞之意;“发”乃治则,含透散之旨。“火郁发之”是言火热之邪郁闭于内,不可单施苦寒直折,尤当透散以发之。仲景开“火郁发之”之先河,河间以为表里诸热证皆可归于阳气怫郁,东垣独重脾胃,内伤之病皆由脾胃而始,阳气抑遏脾土,清气不得升发。余以为,阳气以动为常,以行为用,盖当今之世,工业污染,农烟似霭;人处华栋,冬如暖夏,夏似凉冬,天地交济既失;人复生息失慎,焦虑紧张,激怒愤懑,气血常悖于内,渐至郁怫生火,郁火暗生,故治必内安其心,外适天地,天地人以位,方可身安立命,远疾疢矣。故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顺气开结,引路去邪,从火之性,发火之郁。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相似文献   

12.
与表邪不寐有关的病因病机在不少医籍及医家论述中均有记载。如《难经·四十六难》曰:“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兼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能寐也。”文灵相·大惑论*谓:“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歧怕日: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动盛,不得人于明则阴气虚,故不服矣。”又说:“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明也久,故少阿矣。”吃类证治裁·不寐论治,称:“阳气自动而静则寐,附气自静而动则病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张景岳则将不寐概括为“有邪”与“无邪”二类,他说:“寐本…  相似文献   

13.
因黄芪补肺气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本品固表止汗作用较好,通过不同配伍,可治多种汗证。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同引气药配伍,治气虚自汗;同滋阴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本品,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部病变属祖国医学“消渴脱疽”范畴。近年运 用中医药疗法,大大降低了截肢率。现将有关的研究进展作 一综述。 1 病因病机的研究 (1)消渴日久,阴血久伤,营阴不足,肢体筋脉失于濡 养,肌肤溃烂,“不荣则痛”。或阴损及阳,阳虚不能温养经 脉,疼痛而发凉。熊氏等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气阴 两虚为本,瘀血、热毒为标,以气虚血瘀,阳气不达为病机 关键。张氏认为本病多因消渴病伤阴,阴液虚亏,外则阴损  相似文献   

15.
从肾论治话痹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包括了现代医学中多种疾病,痹证的发生除有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因外,往往有阳气先虚,卫外功能降低之内因,卫外失固,病邪方能乘虚而入,袭踞经隧,气血为邪所阻则肿痛以作。故治疗痹证宜“从肾论治”,以治其本。  相似文献   

16.
伤寒误下所致变证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伤寒后人体内环境处于碱血症 ,血钠离子高于正常指标 ,这已由 H— H方程式得到验证 ,故伤寒表证的寒气可由血钠离子升高体现出来 [1 ]。1 伤寒病论治的认识按中医伤寒理论表述 ,伤寒首先是六经中的阳经承受 ,而首当其冲的则是太阳经。“寒气侵入 ,人即发热以拒之 ,是为发阳 ,助阳散寒 ,一汗而寒热尽解矣。不发汗而反下之 ,热反内陷 ,寒气随热而入 ,入于胸必结 ,瘀热在里故也”[2 ] 。“欲自解者 ,必当先烦 ,乃有汗而解……若其人自烦而脉浮者 ,知其邪必将从汗而解。盖自烦为邪正相争之候。寒气外入先中皮肤太阳之经……盖寒邪稍深 ,即变…  相似文献   

17.
数脉或可反映病因为热,或可反映病机为虚。本文记载临床一例产后月经量多医案及一例白血病患儿输血前后的脉象变化分析。血虚难以敛阳气,阳气亦浮动,故致数脉。虚性病机引起的数脉常常兼有不足之脉象,如血虚所致的数脉,则常兼细脉,现细数脉。  相似文献   

18.
认为吴鞠通对于汗及汗法的认识是宗于《内经》,对于汗法的应用是继承于张仲景而又有所创新。汗法之所用,是宣通气机;汗法之所宜,是表证邪郁不散;汗法忌辛温独行。辨汗可识阳气阴精盛衰,汗法可调达气机、敷布精津,给邪出路,是扶正祛邪之法。  相似文献   

19.
正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以正气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的证候总称~([1])。虚,指无形正气的不足,包括气血阴阳,津液的不足;损,指有形物质的损耗~([2])。《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阳气受到扰动,不能安于其位,精血渐耗,发展为虚劳。汪泳涛~([3])认为,阴精亏虚是仲景论虚劳的主要病机特点。1虚劳病因——虚邪贼风《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虚",指邪气肉眼  相似文献   

20.
解表剂是治疗由于外感六淫所致表证的方剂,具有发汗、解肌、透疹、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属于八法中的汗法。外感六淫致病,一般是肌表首先受邪,由于太阳主表,故《素问·热论》说:“伤寒一日,巨阳受之”;《素问·评热论》说:“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其常见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肢楚,舌苔薄白,脉浮,无汗或自汗恶风等,此时邪轻病浅,可用解表剂进行治疗,每在得汗之后,表证随之而解。《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