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310例HBsAg携带者e系统变化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10例HBsAg携带者的e系统经2.5~6年(平均4.2年)的追踪观察结果表明,85例e 抗原阳性者中66人阴转(占77.6%),平均每年自然阴转率为18.5%,其中从e 抗原向e 抗体的血清转换占20%。44例e 抗体阳性者中有52.3%的人阴转,有1例(占2.3%)向e 抗原逆转,同时肝炎急性发作。181例e 系统阴性者有86.2%仍阴性,11.6%出现抗体。e 抗原阴阳交迭现象,在e 抗原阳性者中占18.8%(16/85),在e 系统阴性者中占7.7%(14/181),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别。影响e 抗原阴转的因素有时间,性别与HBsAg 滴度。  相似文献   

2.
自1972年Magnius等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中发现HB_eAg系统以后,e抗原系统在流行病学及临床预后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对e抗原系统在某些肝病及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的分布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其临床意义,结果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外报导,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下简称HBsAg)存在着家庭集聚现象,其中尤以e抗原阳性家庭为明显。目前已知e抗原仅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而且与HBV(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性有密切关系。我们为进一步探讨HBsAg阳性者及其e抗原阳性者在家庭中的流行病学意义,于1978年7月至12月在南京市鼓楼区肝炎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99户家庭成员进行了表面抗原、e抗原与家庭集聚现象关系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张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70-471
目的了解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乙型肝炎的防治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某高校2006~2010年度9209名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进行检测,在对HBsAg阳性者进行e抗原、e抗体、抗HBV等乙型肝炎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某高校2006至2010年度9202名新生共检测出HBsAg阳性253人,总阳性率为2.75%,其中"大三阳"120人,阳性率为47.43%;"小三阳"73人,阳性率为28.85%;HBsAg核心抗体阳性44人,阳性率17.39%;单纯HBsAg阳性16人,阳性率6.32%。结论高校应对入学新生进行HBV的相关检测,对易感人群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对传染源进行管理及规范治疗,在学生中进行乙型肝炎知识的健康教育,以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雅培和罗氏两种不同检测系统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的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1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罗氏系统和雅培系统进行测定,并且结合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DNA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罗氏和雅培两中系统的线性关系为y=1.04x-0.13,r=0.963,P<0.05.HBsAg水平与e抗原测定值、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罗氏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分析符合临床需求,该系统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雅培系统具很高的相关度,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定量水平与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之间呈正相关,能够反映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79年8月至1980年2月调查了城乡406户家庭成员合计为1767人,HBsAg 阳性161人,阳性率为9.11%,其中男性870人,阳性97人,阳性率为11.15%,女性897人,阳性64人,阳性率为7.13%,男女二者间阳性率有非常显著差异。南京、金湖二点抗-HBs 调查总人数为1052人,阳性42人,阳性率为3.99%,溧阳点采用自制血球调查715人,阳性266人,阳性率为37.2%。在161例HBsAg 阳性家庭中,e 抗原阳性36例,阳性率为22.36%,e抗体阳性26例,阳性率为16.15%,e 抗原阳性率以小年龄组为高。161例HBsAg 阳性者分布在114户家庭中,其中一户1例的有84户,占总户数20.69%,一户2例的有19户占4.68%,  相似文献   

7.
王彧 《现代医药卫生》2014,(13):2002-2003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3~11月以乙肝"两对半"的检查结果中几种常见模式为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在大三阳,即HBV表面抗原(HBsAg)、HBV e抗原(HBeAg)、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比例为88.9%(8/9);在小三阳,即HBsAg、HBV e抗体(HBeAb)、HBcAb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比例为6.9%(2/29),在HBsAg、HBcAb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比例为14.3%(2/14),在单纯HBsAg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比例为5.0%(1/20)。PreS1抗原阳性与HBsAg、HBeAg、HBcAb阳性相关(P〈0.05)。结论 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可有效地对乙肝诊断进行补充,可初步了解及尽早发现乙肝患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告昆明市HBV感染中,e系统及亚型的测定结果。在400名无明显症状的HBsAg携带者中,HBeAg的阳性率为30.25%,Anti—HBe为7.5%,男女之间e系统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低年龄组HBeAg的阳性率,显著较高年龄组为高,Anti—HBe则与之相反;标本中HBsAg的滴度与e系统密切相关,滴度高的标本HBeAg阳性率高,滴度低的标本则Anti—HBe的阳性率高,两者间有显著差别。147例亚型测定结果,adr亚型占73.47%,adw占25.85%,ay占0.68%;adw亚型的HBeAg阳性率显著地较adr亚型为高。文中并对实验方法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对比。  相似文献   

9.
某农村自然人群中HBV总感染率为56.4%,抗-HBc阳性率为39.2%,单项抗-HBc阳性率13.3%,表面系统及e系统均阴性的人群抗-HBc阳性率为23.4%,说明抗-HBc是比表面系统更为特异、敏感的检测指标。以血中抗-HBc滴度≥1:1000为具有传染性的指标,则HBsAg阳性者中40%以上有传染性;HBsAg低滴度或滴度下降甚至阴转,并非传染性肯定减弱;抗-HBs阳性者传染性也非全无;抗-HBe阳性人群的传染性不可忽视。提示未经抗-HBc检测的献血员并不能排除其传染性。  相似文献   

10.
1979年5月~7月我们对各类型肝炎及无症状携带者163例作了e抗原、e抗体检测,结果如下: 检测对象经反向间接血凝法测定HBsAg滴度均在1:256以上。eAg、eAb参比血清由北京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惠赠及鉴定。1.e抗原、e抗体与各类乙型肝炎的关系:(见表)163例中eAg阳性21例(12.9%),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占10%,孕妇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通过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1].因此,做好HBV携带孕妇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阻断HBV母婴传播具有积极的作用.我院采取特殊的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在阻断HBV母婴传播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5年和2009年新生入学体检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分析,了解大学新生乙肝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乙肝两对半。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结果 2009年HBsAg阳性率3.87%低于2005年5.48%,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率57.63%明显高于2005年的42.17%。结论乙肝新增病例明显降低,但其仍然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传染病,特别是HBsAg阳性者,其传染性应予以重视,因此对密切接触者采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掌握海南州民族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同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指标。结果 2006年至2010年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平均为3.88%,2006年与各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男生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男女生间的HBs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海南州2006年至2010年民族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的HBsAg总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但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e”系统的检测多采用琼脂扩散法,特异性虽强,但敏感度差、沉淀线细弱,识别较困难。对流免疫电泳法,结果不够稳定。我科摸索出一种新的检测法—双抗体法,对“e”系统的检出率,灵敏度均有明显提高。兹将实验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1.e抗原参考血清:HBsAg阳性的慢性肝炎病人血清,含有e抗原。 2.e抗体参考血清:HBsAg携带者血清,含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验结果。方法16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各项指标,采用全自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仪检测HBV-DNA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总胆汁酸水平。观察免疫指标与HBV-DNA检测结果,e抗原模式与HBV-DNA检测结果以及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显示HBV-DNA阳性率为38.18%(63/165);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50.00%(28/56);抗-HBc、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33.33%(35/105);抗-HBc、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0(0/4);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抗-HBc、HBsAg阳性患者,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阳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50.00%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32.11%,eHBV-DNA病毒载量(6.61±1.15)×10^2 copies/ml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4.02±1.00)×10~2 copies/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水平为(7.28±11.63)μmol/L,白蛋白水平为(47.40±2.70)g/L,总胆红素水平为(19.04±6.54)μmol/L。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模式和其HBV-DNA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与患者的清蛋白、总胆汁酸或总胆红素等不具有相关性,确定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DNA能够深入了解病情具体情况,最终正确判断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PreS1-Ag在HBsAg(+)、HBeAg(+)、HBcAb(+)组和HBsAg(+)、HBeAg(+)组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87.3%和80.0%;在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及HBsAg(+)组的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7.5%、63.9%和25.0%;PreS1-Ag在HBeAg(+)组的阳性率为86.2%,明显高于在HBeAg(-)组的52.1%(χ2=21.33,P<0.01);3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61.9%,HBeAg阳性率为28.7%(χ2=73.098,P<0.01)。结论 PreS1-Ag能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且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市饮食从业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我们对确定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员进一步做了乙肝五项指标的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04年我市在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筛查确定258例HBsAg阳性者,取其血清做HBV五项指标检测。1.2试剂采用泉州长立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有效期内使用。1.3方法按乙肝五项指标快速诊断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2结果2.1258例HBsAg阳性者血清乙肝五项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最高(88.8%);乙肝e抗体(抗-HB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价值。方法 57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及对HBsAb的检测结果和诊断效能(准确性、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显示阳性21例,阴性36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HBsAg、HBsAb、HBeAb、HBeAg、HBcAb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HBsAg的诊断灵敏度为65.22%、特异度为76.47%、准确性为71.93%;酶联免疫法对HBsAg的诊断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77.78%、准确性为75.44%;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HBsAg的诊断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低病毒载量HBV-DNA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定量及血清学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系统定量检测HBsAg、HBeAg,利用超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在高浓度与低浓度载量标本中,HBsAg浓度与HBeAg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低浓度拷贝水平下,HBsAg浓度与HBeAg浓度呈正相关(P<0.001,rs=0.457),HBsAg,HBeAg定量与HBV-DNA检测结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HBeAg的浓度分布以>0~<1组占的百分数最多,达64.28%,≥100组占的百分数最少,仅为2.68%。不同浓度HBeAg组的HBV-DN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浓度DNA拷贝下,以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最为常见,以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eAg、HBcAb阳性模式的DNA中位数值最高,但各模式间HBV-DNA差异无显著(P>0.05)。 结论 在低浓度病毒拷贝下,病毒呈低水平复制;HBsAg、HBeAg与DNA拷贝数无相关关系,呈现独特的血清学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本市2002年饮食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携带情况,我们对参加2002年度健康体检的5435名从业人员的HBsAg、HBeAg检测结果进行了资料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阳性率4.32%,HBeAg阳性率0.96%,HBsAg阳性中HBeAg阳性率22.13%(52/235).HBsAg、HBe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新参加工作(包括临时参加工作)人员高于工作一年以上人员。提示应加强对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特别是对青壮年和新参加工作人员加强HBsAg、HBeAg等筛查,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对从业人员预防接种乙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