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儿喂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1):57-58
早产儿的喂养是个困难的问题。因为不能很好地把握他们对营养的实际需要,对如何能迅速地提供适合的营养而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存在着不同意见。发达国家对早产儿实施了近20年的静脉营养,通过临床实践及研究后指出:不应单一依赖静脉营养,早期经口喂养可改善早产儿的营养及预后。本文以胃肠喂养为重点,综述近年来早产儿喂养的研究进展。1 早产儿喂养现况早产儿的糖原、脂肪及蛋白质库存少,能量贮存极为有限。在外界不供给热能的情况下,体重1kg的早产儿其能量贮存仅供其生存4小时,体重2kg的早产儿其贮存的能量仅能维持…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合理的喂养是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关键.应保证营养的供给,使其生长达到胎生最后3个月的生长速度.但人们对此常缺乏认识,对供给足够营养以满足生后快速生长的需要重视不够,更多的早产儿则因胃肠功能不完善,生活能力差,喂养不当或疾病的影响等使体重不增加或增加不理想.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改进意见,较详细地讨论了喂养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无母奶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代替品及常见的临床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喂养、抚触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情况。结果干预组胎便排尽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达全量胃肠内喂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段体重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呕吐、腹胀及胃潴留等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促进体重增长,有效降低喂养不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喂养的方法。方法:选择≤33W早产儿33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早期低热卡喂养和传统喂养法,观察婴儿开奶时间、鼻饲过渡到乳头喂养时间、胎便排空时间、体重恢复时间等。结果:两组婴儿在以上四项观察结果中均有明显差异,甲组明显优于乙组。甲组经口喂养量递增速度快于乙组,静脉补液量及持续时间少于乙组,热卡供应高于乙组。结论:早期低卡喂养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利于生后适应性过渡及营养供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能否降低胎龄为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本科孕龄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在生后24h内随机分配到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组(简称持续喂养组,共29名)或早期间歇推注喂养组(简称间歇喂养组,共30名),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持续喂养组婴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9%,间歇喂养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65;95%CI(0.013,0.323);P=0.000]。结论: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较早期间歇推注喂养更能降低胎龄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13.
早产儿又被称为未成熟儿,属于胎龄还未满37周的.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全,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早产儿出生后经常会出现腹胀、呕吐以及胎粪排出延迟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发育.本文主要探讨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早期单纯以静脉营养,待出现吸吮反射后再予人工喂养。结果观察组在胎便排出、喂养耐受、向肠道营养过渡及体重恢复增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正确开展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合理的喂养,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能力.方法 对确诊为早产儿的患儿采用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等合理喂养方法.结果 采用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患儿生存能力均得到了提高.结论 不同胎龄、体重的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各不相同,对存活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如果及时采取合理的喂养,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提高吸吮吞咽能力,进而提高其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早期单纯以静脉营养,待出现吸吮反射后再予人工喂养。结果观察组在胎便排出、喂养耐受、向肠道营养过渡及体重恢复增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正确开展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将所有早产儿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0例早产儿,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喂养护理,研究组给予微量喂养护理,对比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早产儿在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营养和达足量喂养上,研究组分别为(8.61±4.10)d和(10.34±3.26)d,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喂养可有效激活早产儿的肠道酶系统,良好的护理可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降低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所需的时间,促进早产儿体质量的规律增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产儿微量营养性喂养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 93例胎龄 <3 4周 ,体重 <2 0 0 0g ,伴有围产窒息和 /或呼吸窘迫等并发症而不能常规按时喂养的早产儿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44例 ,对照组 49例。分别观察对比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停静脉输液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应用微量营养性喂养组的早产婴与对照组比较 ,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及完全停静脉输液时间分别缩短了 ( 4 76± 1 81、3 2 2± 0 5 0、2 71± 0 95、2 68± 1 0 9)d(P <0 0 5 )。结论 营养性喂养能够促进早产婴儿喂养耐受性、促进体重增长、减少静脉输液时间及住院时间。未见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雪英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2):59-60
目的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于早产儿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早产儿,随机均分为母乳喂养组、奶粉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三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为40周时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在纠正胎龄为40周时,实施母乳喂养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较奶粉喂养组以及混合喂养组明显提高(P〈0.05);在纠正年龄为2月时,奶粉喂养组的各项指标均较母乳喂养组以及混合喂养组的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早产儿的纠正胎龄为40周时,予以母乳喂养可有效促进生长发育,此后予以奶粉喂养可进一步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出院后早产儿体格发育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早产儿合理喂养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早产儿91例,出生体重均在1 500 g以上。按喂养方式分为5组:1组为早产儿配方,2组为足月儿配方;3组为早产儿配方+母乳;4组为母乳;5组为足月儿配方+母乳。在矫正月龄4~6个月时测量身长、体重,计算身长、体重的Z值,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微量元素等指标。 【结果】 4组身长Z值为负值,体重Z值亦低于其他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体重和身长的Z值均为正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血清尿素氮低于其余各组(P<0.05),2组血清尿素氮显著高于3、4、5组(P<0.05),和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1组和5组的白蛋白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7),但均明显高于3组和4组(P<0.05)。其余各血清学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纯母乳喂养儿体格发育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其他喂养方式低,提示单纯母乳不能完全满足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需要;2)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血清尿素氮偏高,其机制和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