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英鹏  徐天同  崔子健  朱如森  田成瑞 《天津医药》2005,33(5):306-307,F003
脊椎管狭窄症多发生于颈椎和腰椎,胸椎管狭窄症较少见。但是,天津作为高氟地区,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病例并不少见,由于氟骨症造成广泛韧带退变和骨化,形成严重的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神经损害严重,所以一经确诊就必须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而且手术难度较大。自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该类患者29例,均采用了扩大化的椎板关节突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减压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36例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所有患者作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和X线、MRI检查,观察颈脊髓受压情况和内固定位置。结果随访6~18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11.3±1.05)分,手术后随访期平均(15.7±1.11)分;术后MRI比较术前显示脊髓后移,脊髓受压解除明确。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胸椎管狭窄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0例后入路进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的胸椎管狭窄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平均4年。结果随访时间1年~9年,平均4年。出院或近期恢复较好,近于正常,生活自理,具备工作能力或恢复工作为优:6例;术后肌力、感觉、括约肌功能有较明显恢复为良:2例。术后无改善,但病情停止发展者为可:1例。术后症状加重者为差:1例。优良率80%。结论后人路进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子金  黄祖轩 《云南医药》1993,14(5):283-284
报道一组腰神经根管狭窄症45例,均采用保留小关节的椎间孔扩大减压术,随访2—6年,效果良好。在基层医院没有CT设备条件下,主要靠详细的病史,典型的体征及X线片即可作出诊断。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应早期手术,以免压迫时间长、致马尾神经根变性,而影响手术疗效。术中强调对神经根受压侧的减压必须彻底。保留小关节减压术,即使作椎板部分切除,扩大椎间孔,但对脊柱的稳定性无明显破坏,可达到充分减压,消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手术的23例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24~63岁,平均36.8岁.再次手术原因:术前定位失误7例,多间隙突出遗漏3例,原间隙再突出4例,双侧型或中央型突出只切除一侧2例,中央管狭窄及神经管狭窄未根除4例,椎板减压术后腰椎节段不稳3例.再次手术方法:开窗法间盘摘除术11例,半椎板切除减压加间盘摘除术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间盘摘除、神经根管松解术4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同定术3例.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4~36个月1.根据Macnab评分法进行术后疗效评定,优10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3.9%.结论 严格掌握再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与人路,术中准确定位,解除椎管狭窄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可使再次手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别采用有限椎板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比较两种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行有限椎板减压术治疗,B组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下腰痛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差异不明显,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个月下腰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优良率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限椎板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明显手术效果,但有限椎板减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更小。  相似文献   

7.
刘旭  楚光辉  徐军辉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84-1186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2007年3月-2011年6月我科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管狭窄症患者7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65min,平均出血量为400ml,术中并发硬膜损伤3例,均予以修补,出现一过性双下肢麻木、无力2例,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缓解。随访3-24个月,疗效参照Epstin标准,优4例、良2例、改善1例、差0例。优良率85.7%。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2例,术后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功能提高1-2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管狭窄症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切记手术风险较大,彻底减压和保护脊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椎板侧隐窝扩大开窗减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0-1999年共手术治疗54例腰椎管及侧隐窝、神经根管狭窄的病例。应用一侧或双侧椎板扩大开窗及椎板下潜行减压、黄韧带切除,神经根管侧隐窝减压并保留棘突、棘上及棘间韧带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全部患平均随访46.8个月,优34例,良12例,可26例,差1例。另有一位老年患术后第5天突发心梗死亡。结论:该手术在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同时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及减少了术后疤瘢而致的医源性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行性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27例。其中单节段减压10例,2节段减压17例。术后6个月~2年随访优良率100%。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引起的椎管狭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对比。方法2003年4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腰椎管狭窄患者26例,其中腰椎峡部不连,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2例,骨性增生小关节突增生、黄韧带肥厚椎体失稳8例,合并腰问盆突出16例,行全椎板切除9例,全椎板切除TENOR或MaSSMIAMI系统椎弓根固定7例,半椎板切除,同时保留关节突行神经根管扩大术10例。结果经6月~3年的随访。优:占70%,良:占23%,中:占7%,差:占0%。结论全椎板切除术后,对脊柱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亦可发生脊柱后方软组织与硬膜粘连等,本组病例随访结果2例中等,均为全椎板切除术后。全椎板切除Tenor或MassMiami椎弓根内固定术,就很好的解决脊椎不稳定这一难题,且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较满意,半椎板切除,同时保留关节突行神经根管扩大术,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建祥 《河北医药》2010,32(11):1441-1442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中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随着脊柱外科学的发展,手术成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方法,虽然近期效果良好,但存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椎管过分减压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椎管减压不充分的不足,导致部分患者远期会出现顽固性的腰痛或腰椎不稳,甚至需行二次手术。为避免传统手术的不足,我院采用双侧椎板开窗潜式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明显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并发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重建在脊髓肿瘤显微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脊髓肿瘤加切除骨再植26例,其中神经鞘瘤14例,脊膜瘤10例,蛛网膜囊肿2例,并随访3~18个月观察效果.结果:本组均行半椎板入路脊髓肿瘤切除椎板再植术.其中切除1个半椎板再植5例,2个半椎板再植18例,3个半椎板再植3例.患者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无椎管狭窄和脊柱畸形.结论:本术式创伤小,韧带破坏少,切下的椎板再植后基本恢复椎管解剖结构,有利于脊柱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半椎板入路脊髓肿瘤切除后椎板再植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重建在脊髓肿瘤显微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脊髓肿瘤加切除骨再植26例,其中神经鞘瘤14例,脊膜瘤10例,蛛网膜囊肿2例,并随访3~18个月观察效果.结果:本组均行半椎板入路脊髓肿瘤切除椎板再植术.其中切除1个半椎板再植5例,2个半椎板再植18例,3个半椎板再植3例.患者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无椎管狭窄和脊柱畸形.结论:本术式创伤小,韧带破坏少,切下的椎板再植后基本恢复椎管解剖结构,有利于脊柱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年至2007年5月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关节融合、横突间植骨治疗62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平均年龄64岁,病程1~10年,平均5.3年,其中1个节段椎管减压8例,2个节段减压42例,3个节段减压12例。结果62例随访6~26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疗效:优48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91.9%。结论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脊柱融合和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可以达到满意疗效,术中减压彻底、植骨融合对后期腰椎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多采用广泛椎板切除 ,腰椎管松解减压治疗[1 ] ,因其对脊柱稳定性结构破坏较多 ,术后易致腰椎不稳[2 ,3] ,而且椎管后部骨性硬膜囊保护消失 ,术后引起瘢痕压迫性椎管狭窄和马尾压迫综合症、蛛网膜粘连和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多主张尽量保护及少切除脊柱后部结构[4] ,作者设计椎板间多阶段开窗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自 1 990年~ 2 0 0 0年共收治 36例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男 1 9例 ,女 1 7例 ,平均年龄 5 1岁 ( 4 1~ 68岁 ) ,痛史平均 2年 9个月 ( 1 7月~ 1 0年 )。…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采用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4年,JOA评分优良率为91.7%.结论 全椎板切除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治疗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获得3~6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达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能更有效减少创伤,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57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椎管狭窄情况分别采取半椎板切除减压或开窗减压术。结果随访8个月~4年,平均2年2个月,疗效优43例,良13例,优良率98.2%。结论根据个体情况对侧隐窝和神经根管的充分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侧路超半环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并截瘫解放军济南医高专(250022)朱其功106医院丛永健代玉成况东海夏清近三年内遇环形胸段椎管狭窄症并不全截瘫4例。其中1例患者拒绝手术,1例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效果不理想;另2例进行侧方入路,切除横突、椎弓根、...  相似文献   

20.
孙志明  赵合元  贾占华  周静  王文宝 《天津医药》2003,31(6):393-394,T001
1996年6月—2002年4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各种原因所致胸椎管狭窄35例 ,全部采用半关节突全椎板整块切除术式。现结合患者影像学资料、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病人 ,男27例 ,女8例 ,年龄31~77岁 ,平均56岁。病变位于上胸段(T1~T4)3例 ,其中1例合并脊髓型颈椎病 ;中胸段 (T5~9)14例 ;下胸段(T10~T12)18例 ,其中1例伴有腰椎管狭窄。病程6个月~5年 ,平均1年8个月。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6例 ,2例合并相应节段椎间盘突出 ;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10例 ;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症 (DISH)2例 ;胸椎黄韧带骨化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