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健羽 《工企医刊》2000,13(5):102-103
本文就糖尿病与缺血性脑中风的有关问题概述如下。1 发病机理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良主要的心血管并发症为微血管和大血管改变,特征性微血管的改变是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并累及全身,最有意义的改变是出现在心、脑、眼、肾;大血管的改变是典型的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同非糖尿病病人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缺血性脑中风患者48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对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要治疗,对比观察临床指标。结果:本次治疗的过程中、总有效率达到62.9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4.71%,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中风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廷周 《健康必读》2008,7(5):67-68
根据脑为元神之腑的理论,本文提出缺血性脑中风的中医病名,明确本病的病住在脑,并在病机上提出阳亢血菀、痰瘀互结、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致脑络阻塞,元神不利,失于支配而发诸症,并在辩证上分清病情之轻重,分为阳亢血菀、痰瘀阻络、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气血两虚、气虚阳脱等六个基本证型进行施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丹参通脉汤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5.
中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1],而缺血性脑中风占中风病例的85%。本文主要探讨CT及MRI检查在观察评价缺血性中风中的优势,追踪中风的影像学演变过程,在随访中评估中风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缺血型脑中风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以药物治疗较为常用。文章探讨了丹参的提取物丹参酮ⅡA在缺血性脑中风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应用现状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总结出丹参酮ⅡA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常规西药有利于显著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Wister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T2100的药效学研究,以观察T2100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途径及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3年至2013年3月来自河南省建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血压。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消失,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为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血脂水平及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均优于常规的基础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比较西药优缺点。方法 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 西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无显著差异(p<0.05)。甘露醇组治疗后有6例出现肾功能异常,β-七叶皂甙销组治疗后有1例出现轻度肾功能异常。经x~2检验两组有显著差异(x~2=4.329 p<0.05)。结论 两组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相同,但β-七叶皂甙钠具有良好的抗水肿作用,且作用时间长,并可减少肾功能损害程度和几率,优于甘露醇,但在急性期两者合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为对象进行研究,全部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西医主要是降纤、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中医主要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药,补气行血、化瘀通络。选择头部的穴位来醒脑开窍、补髓填精;在肢体上选择的穴位必须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要的穴位,可以达到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改善脑部循环,恢复肌体功能,总有效率达到9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隶属中医学"中风"中经络范畴,乃元气虚弱,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血瘀脉络,闭阻脑络而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给予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加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供血、供氧、促进中枢神经的新陈代谢和肌体的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及副作用,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华 《现代保健》2012,(26):119-120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缺血性中风进行l晦床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缺血性中风治疗的患者600例,其中200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作为中医组,200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作为西医组,20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作为结合组。统计三组患者的l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48例患者显效,63例患者有效,89例患者无效;西医组94例患者显效,5l例患者有效,55例患者无效;结合组129例患者显效,58例患者有效,13例患者无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对缺血性中风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叶飞 《现代养生》2014,(22):242-242
目的:对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脑中风偏瘫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00%(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就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片10 mg,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辛伐他汀片40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七通舒胶囊0.2 g/次,3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服药期间禁止使用其他与本病有关的药物和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指标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80.0%,治疗组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34.22±7.74)、(33.01±7.01)、(33.00±7.51)m/s、0.70±0.08、0.94±0.15]与治疗组[(36.41±7.85)、(36.33±7.32)、(35.54±7.66)m/s、0.68±0.13、0.93±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胃部不适,反应轻微,患者能够耐受,并未停药。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脑中风偏瘫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00%(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师桂萍  薛钋 《职业与健康》2006,22(8):619-619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维脑路通、胞磷胆碱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的104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6 ml/d,维脑路通注射液0.6 g/d,胞磷胆碱注射液1.0 g/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维脑路通静脉滴注(剂量同上)。2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89.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用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发病率高 ,预后复杂多样。而超早期的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但往往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使超早期的治疗不甚理想。为求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近一年来将收治的超早期病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并进行了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们将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凡是具备以下条件者为入选病例 :⑴年龄在 75岁以下 ;⑵从发病到就诊时间 <6h ;⑶血压在 2 4 /13 3kPa以下 (高于此…  相似文献   

20.
荟萃分析评价呼吸系统感染促发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呼吸系统感染诱发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性。方法:荟萃分析。结果:对6个近期感染与缺血性脑中风(IS)发作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对象按呼吸系统感染和非呼吸第三分两个层次分别进行荟萃分析,6个研究累积IS病例719例,有感染史者171例(23.78%),其中呼吸系统感染119例(16.55%),非呼吸系统感染52例(7.23%)。累积对照775例,有感染史者60例(7.74%),其中呼吸系统感染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