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因治疗是修复骨缺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当前对骨缺损基因治疗的研究热点主要在于对骨诱导因子目的基因、各种载体及靶细胞的研究,将目的基因通过体内或体外途径转入靶细胞,维持骨诱导因子在局部持续有效地表达,从而修复骨缺损。本文就骨缺损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神经桥接材料与周围神经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神经损伤的长段缺损需要神经移植修复。自体神经移植一直被认为是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最好的方法,但其来源有限,且存在供区并发症。 最近研究表明,神经移植可以通过不同的桥接材料来完成。这些周围神经桥接体,作为一种调节和改变神经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环境的载体,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神经干细胞移植与脊髓损伤修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众所周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治疗的世界性难题。以往,许多学者曾尝试周围神经移植、胚胎脊髓移植、雪旺细胞移植、大网膜移植及应用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这些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都未达到目的。近年,国内外把研究焦点集中到了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上,已取得了一些突破。笔者就脊髓损伤修复和NSCs移植及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SCI)的修复是医学界长久以来的梦想,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治疗技术的飞快发展,这一梦想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脊髓损伤的研究者们早就了解到,神经营养因子(NTF)能干涉损伤的病理反应和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神经损伤后部分神经元死亡或逆行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逆行运输至胞体的NTF明显减少。基因修饰就是将有功能  相似文献   

5.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目前研究最为清楚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NTFs),具有营养、保护神经元及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NGF对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再生、生长发育、血管生成和轴突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提示NGF可应用于周围神经再生和修复。现将NGF对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和特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交通事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业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许多学者经过不断探索,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的接触传导、神经趋化及神经营养等方面。目前,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神经束膜缝合术、神经松解术、神经移位、神经移植修复术等。笔者拟总结回顾周围神经损伤的主要修复术式,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7.
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支配靶组织产生的神经营养多肽,是维持神经元生存、促进轴突生长的重要因素。周围神经移植可促进损伤神经元轴突再生,使其成为治疗脊髓损伤及促进脊髓再生研究的候选之一。嗅鞘细胞表现出类似于星形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的双重特性,可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促进脊髓损伤后的髓鞘重塑、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新的修复方法,了解携带含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重组质粒的缝合线对损伤的周围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 使用prolene线浸泡于0.1%的左旋多聚赖氨酸和质粒等体积液并冻干,反复3次后使缝线黏附上质粒DNA.50只雌性Wistar大鼠制成右侧坐骨神经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只.实验组使用黏附pcDNA3-GDNF-GFP的缝线,对照组使用黏附pcDNA3的缝线进行坐骨神经的缝合修复.术后1 w、8 w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DNF在神经修复处的表达,于坐骨神经吻合处取材行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后12 w行右侧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携带pcDNA3-GDNF-GFP重组质粒的缝线修复周围神经时,该质粒可以转染周围神经并得到表达.实验组神经的传导速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及潜伏期分别是(19.82±1.90)m/s、(3.47±0.32)mV、(0.36±0.03)ms,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携pcDNA3-GDNF-GFP重组质粒的缝线修复损伤的周围神经,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能力。方法:以210只Wistar大白鼠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研究:(1)周围神经移植后肌肉源22、35kD神经营养因子(MNTF)的作用;(2)带血管周围神经移植;(3)二步吻合法技术的应用;(4)高压氧(HBO)和脉冲电磁场(PEMF)的作用;(5)带血管周围神经(VPN)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观察指标为组织学、组织形态计量和电生理检测。结果:本实验动物存活率为62.38%。带血管周围神经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组再生轴突数目、质量及SEP恢复均优于其它组。结论:(1)在Wistar成鼠可成功建立带血管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模型。(2)手术方法如带血供的周围神经和二步吻合技术,物理治疗如HBO和PEMF,以及生物化学方法如MNTF的应用等,虽然能提高损伤脊髓的再生能力,但其作用微弱,无功能性恢复。(3)带血管周围神经与胚修复脊髓损伤,对移植神经再生和胚胎脊髓的分化表现出相互促进、相互增强的作用,预示这种联合移植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病毒向脊髓内转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能否在脊髓水平修复神经根损伤。方法:在大鼠神经根切断吻合模型基础上,通过显微注射法在立体定位仪上将2μl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直接注入大鼠神经根损伤部相应的脊髓腹角。观察伤后脊髓尼氏染色神经元和轴突计量及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单纯损伤组比较,注射AxCA-BDNF可明显增加神经根伤后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以及髓鞘厚度。结论:神经根重建结合BDNF基因治疗可明显减少神经根伤后尼氏染色神经元的死亡以及促进轴突再生,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神经根损伤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金水  倪斌 《创伤外科杂志》2010,12(3):279-281,28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有促进SCI修复的作用,为治疗SCI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GDNF对SCI修复的作用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及基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组织和非神经组织材料移植以及外源性促神经生长因子的应用 ,一直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主要方法。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进步 ,基因治疗将有可能成为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侧侧吻合方法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对神经损伤部位进行清创,神经断端修整后予以直接缝合或异体神经桥接.然后在受损神经远端与临近的正常神经行外膜、束膜侧侧吻合.结果 本组9例患者均得到术后11个月~4年的随访,受损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恢复.结论 应用神经侧侧吻合方法提供受损神经以远及其靶器官的营养是对高位神经损伤传统治疗方法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电镜下观察实验动物神经修复的形态,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临床采用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修复神经损伤患者共48例,其中锐器伤20例,闭合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12例,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16例。动物实验将家兔坐骨神经切断,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予直接缝合、接枝水凝胶粘合、缝合处理,饲养3个月后处死,镜下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5年,均恢复了痛觉。22例桡神经、7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予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修复后畸形消失,功能基本正常。15例尺神经损伤患者中4例手内在肌萎缩,功能恢复不佳。动物实验大体观察及镜下观察所见,修复神经断端均与正常神经基本相同。结论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吻合处神经形态、色泽与正常神经无差异,无吻合口痕迹,术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5.
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本文介绍了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病理改变、分类以及影响神经修复效果的因素。强调神经损伤后应借助于显微外科技术尽早修复,神经的修复应无张力下进行。如果神经缺损较多,断端存在较大的张力,则可以通过改变患肢的姿势、游离神经两断端、改变神经的路径、缩短骨骼或神经移植等方法来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以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挤挫伤为动物模型,神经损伤局部肌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Ad-HGF),与无注射HGF组对照,通过步态分析、肌肉湿重测定、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指标评价神经损伤后再生效果.结果 术后4周,在坐骨神经指数、肌肉湿重恢复、计算机图像分析等再生指标的比较中,注射HGF组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HGF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有髓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神经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7.
杨成  郭红延 《武警医学》2007,18(11):840-842
 目的 获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为基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胚胎脑组织基因组mRNA,应用RT-PCR技术获得hBDNF基因序列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DNA序列测定的结果与GenBank提供的已知序列(AY054406)比较,所克隆的hBDNF基因从起始密码子ATG到终止密码子TAG全长共744 bp,序列完全相同.结论 hBDNF基因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展面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损伤后,其远端轴突和髓鞘发生沃勒变性,如何评估轴索再生、残端修复和神经支配区功能重建是临床研究的难题。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判断神经损伤程度,但对评估神经完全损伤及近端病变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MR扩散张量成像(DTI)能够无创性定量评估周围神经变性及再生过程,联合扩散张量纤维示踪技术(DTT)可追踪神经纤维束的方向、排列、髓鞘脱失等信息。就DTI技术评估周围神经损伤变性及再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神经损伤非常常见,如何促进其再生、引导轴突向靶器官的延伸以及再生后的功能恢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除神经营养因子和一些化学药物外,许多物理因子也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先前文献证明低强度半导体激光利用光量子能量可以促进损伤后神经的再生。但是由于实验模型和治疗参数的不同难以比较其治疗作用。现就低强度半导体激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