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脑出血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及监测疗效、评估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脑出血患者静脉注射99mTc-ECD 925-1110MBq(25-30 mci)15 min后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46例患者SPECT显像出血部位均出现局部脑血流(rCBF)减少,78%(36例)有同侧或对侧大脑半球广泛性放射性分布稀疏,25例2周后复查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11例放射性分布减低区有所缩小;有缺血灶患者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百分率)大于血流灌注减少者。结论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一种无创伤的功能性影像检查,能较早的诊断出损害区的功能异常,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采用核素单光子断层血流灌注检查腔隙性脑梗塞4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兰芳  徐忠宝 《北京医学》1998,20(4):291-293
分析49例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发现40例(81.6%)有同侧皮层部分血流灌注明显降低,提示ECT检查对脑血管病时大脑皮层血流灌注改变灵敏,据此对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假阳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对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99mTc-ECD SPECT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93%的Ⅱ到Ⅲ期病例有局限性脑血流灌注异常。83%的病例白质区有低灌注或缺血灶,45%病例基底节区和45%的病例皮质区有低灌注或缺血灶,有两处或以上血流灌注异常灶者占73%,结果表明:脑血流灌注显像探查脑小血管病变所致局限性血流灌注异常较灵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出血病人脑血流变化规律及对临床的价值。方法:用^99mTc-ECD SPECT对45例脑出血病人进行动态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45例病人全部阳性,100%有局限性缺血,64%有大脑皮质广泛血液灌注明显减低伴局限性相对高灌柱,36%有CCD,动态观察68%的病例血流灌注有改善或明显改善。结论:脑血流灌注显像对于研究脑出血病人脑血液的变化规律和治疗观察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10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99mTc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X—CT显像进行比较。101例中,男83例,女18例。脑梗塞69例,脑出血18例,TIA6例,椎动脉供血不足8例。其中78例有X—CT显像结果。结果:脑血流灌注显像阳性率88%,其中脑梗塞94%,脑出血94%,TIA50%,椎动脉供血不足50%。脑血流灌注显像异常表现呈多样性。有缺血灶病例占37%,灌注减少82%,过度灌注30%,15%的病例出现CCD现象。X—CT显像阳性率78%。同样的病例脑血流灌注显像阳性达94%。结论:SPECT脑血流显像对脑血管病脑血流的研究有较大价值,其各种显像异常表现的临床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16名正常人及92例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并与脑CT检查进行对比。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能早期灵敏反应脑组织血流变化、脑代谢及功能性损伤和结构改变。CT对颅内结构性损伤灵敏,但不能早期反应脑组织血流、代谢、功能性损伤。认为99mTc—ECDSPECT对脑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瑛  金耀革  高静  林槚晟 《上海医学》2007,30(9):692-695,F0002
目的通过核医学的脑血流灌注与脑细胞代谢显像的比较分析,观察其在老年脑血管性疾病中的表现特点。方法选择曾经患有脑梗死且目前无明显其他脑部疾病的患者50例(病变组)及同期临床诊断无脑部疾病的住院患者7例(对照组),先后进行锝标记的双半胱乙酯(~(99m)Tc-ECD)脑血流灌注和2-氟-2-脱氧- D-葡萄糖(2-~(18)F-fluoro-2-dexy-D-glucose,~(18)F-FDG)脑细胞代谢显像检查,分别采用目测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图像,除常规的临床各项检查外,均进行头颅CT检查。结果病变组: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代谢显像检查示,50例患者的脑皮质均有1个或多个异常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异常阳性率达100%;在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细胞代谢显像中分别有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210个(42.0%)和294个(58.8%),病变范围远大于CT检查所示。在脑血流灌注显像中,目测定性分析的稀疏区域的放射性比值为0.655±0.073,缺损区的放射性比值为0.371±0.071,与~(18)F-FDG脑细胞代谢显像中稀疏区和缺损区的放射性比值(0.604±0.093、0.351±0.08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和~(18)F-FDG脑细胞代谢显像能为脑血管疾病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信息,能提供解剖结构性影像检查如CT、MRI等难于显示的脑皮质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脑血管的储备功能、血管性和实质性功能异常的鉴别及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监测和随访等资料。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疾病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忠  陈明曦 《四川医学》1998,19(2):112-113
对10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99mTc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X-CT显像进行比较。101例中,男83例,脑梗塞的69例,脑出血18例,TIA6例,椎动脉供血不足8例。其中78例有X-CT显像结果。结果:脑血流灌注显是性率88%,其中脑梗塞94%,脑出血94%,TIA50%,椎动脉供血不足50%。脑血流灌注显像异常表现呈多样性。有缺血灶病例占37%,灌注减少82%,过度灌注30%  相似文献   

9.
脑灌注显像可以反映脑组织血流分布,对诊断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灵敏、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以往的脑灌注显像分析只是通过图像密度或颜色变化定性观察脑血流变化,易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而直观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客观、准确地定量评价脑血流实际状态、受损程度,则有重要的临...  相似文献   

10.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脑灌注与认知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启稚  陆惠华  金贤 《上海医学》2004,27(6):411-413
目的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技术了解老年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其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6 6例 ,男 6 1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为 (74 .5 0± 6 .33)岁 ,其中冠心病组 16例 ,脑血管疾病组 5 0例。对患者进行脑血流灌注SPECT检查 ,同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中国成人智力量表 (CISA)和临床记忆量表全面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 ,对脑血流灌注与认知功能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扣带回、左丘脑、右侧顶叶灌注与部分认知功能特别是记忆功能成正相关 ,而CISA和MMSE与脑灌注的关系不明显。扣带回血流灌注与多项认知功能成绩成明显正相关 ,在脑血管疾病组中更明显。结论 脑血流灌注的降低与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脑死亡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方法77例临床怀疑脑死亡的患者行脑血流灌注显像,最终77例患者全部于最后一次脑血流灌注显像后24h内死亡。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脑血流灌注显像的特点。结果15例(19.5%)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示脑内可见放射性分布,其中部分患者脑内可见明显放射性分布,其余患者可见少量放射性分布;62例(80.5%)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示脑内未见放射性分布。临床随访证实77例患者最终全部死亡。结论脑血流灌注显像示脑内未见放射性分布是典型脑死亡的表现,脑内未见放射性分布的患者一定不能存活,但脑内有放射性分布的患者并不预示患者存活。  相似文献   

12.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发现双侧豆状核r-CBF减低者30/30(100%),其中25/30例(83.3%)伴有弥漫性脑损害。临床表现和r-CBF改变有一定相关性,表明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有助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状况,对17例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病人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较常见双侧血流灌注减低病变(6/9),抑郁症多见单侧减低病变(7/8),但大部分病人均有右颞区的血流灌注减低(16/17);另外,近半数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有双侧颞或额对称性的放射性增高影,而抑郁症较少见。结果提示SPECT在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脑代谢与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的影像特征以及匹配关系的类型。方法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人10例,ICVD组87例。采用1日法,首先进行13N-氨水(13N-Ammonia)显像,然后进行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 F-18,18F-FDG)显像。获得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断层影像,并得到各脑区/小脑代谢和血流的放射性计数比值,进一步得到ICVD组的代谢、血流减低百分率和代谢/血流比值。结果 10例正常人脑代谢和脑血流影像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呈左、右完全性对称和前、后基本对称。代谢与血流影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呈完全匹配型影像。87例ICVD患者发现病灶267个;其中234个病灶表现为18F-FDG摄取减低;189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减低;2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增高;ICVD病灶大多呈多灶性、不对称性分布。异常影像类型分为5种:Ⅰ型(112个病灶):脑代谢-脑血流匹配性减少,减低程度基本相同;Ⅱ型(76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保持正常;Ⅲ型(33个病灶):脑血流不同程度减低,脑代谢保持正常;Ⅳ型:(44个病灶)脑代谢中重度减低,脑血流轻度减低;Ⅴ型:(2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增高。第Ⅱ型-第Ⅳ型为代谢-血流不匹配型;第Ⅴ型为代谢-血流反向分布。结论18F-FDG和13N-Ammonia同期PET显像的影像特征与类型,对于研究ICVD脑代谢与脑血流的匹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10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流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X-CT显像进行比较。101例中,男83例,女18例。脑梗塞69例,脑出血18例,TIA6例,椎动脉供血不足8例。其中78你有X-CT是像结果。结果:脑血流灌注显像阳性率88%,其中脑梗塞94%,脑出血94%,TIA50%,椎动脉供血不足50%。脑血流灌注显像异常表现呈多样性。有缺血灶病例占37%,灌注减少8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采用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 对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发病期间行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显像剂为^99mTc-双半胱乙酯(ECD),仪器为Siemens Diacom+ICON1 SPECT仪,经检查发现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减少者,行X-CT检查。结果 发现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29例发病间期rCBF灌注减少,灵敏度为73%,而X-CT检查均无异常。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与X-CT比较,有助于颈椎病的分型,估计病情,追踪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技术,观察针刺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量的改变情况,探讨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针刺前后局部脑功能状态和SPECT技术对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判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符合临床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针刺前后分别进行了SPECT 99mTc-ECD脑灌注显像检查,并对此类患者针刺前后局部脑血流灌注改变和易损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SPECT检查中发现大脑皮质不同的功能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灌注异常,以额叶和颞叶功能受损最常见。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针刺前后,血流灌注降低病灶放射性摄取改变差异显著,通过结果分析,可以得出针刺可使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脑血流灌注降低病灶增加放射性摄取,即明显改善了局部脑血流灌注量。结论应用SPECT显像技术可直接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针刺前后局部脑血流灌注量的改变情况,可客观定量分析针刺治疗效果,对以后评价、判断治疗疗效和针刺选穴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种直观可行的客观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状况,对17例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病人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较常见双侧血流灌注减低病变(6/9),抑郁症多见单侧减低病变(7/8),但大部分病人均有右颞区的血流灌注减低(16/17),另外,近半数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有双侧颞或额对称性的放射性增高影,而抑郁症较少见,结果提示SPECT在精神分症及抑郁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脑局部血流显像对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癫痫病人进行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与CT,EEG比较。结果:SPECT阳性率高,结论: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病有效方法,对制订癫痫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146-15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测量脑梗死(CI)患者脑血流灌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36例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I组),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非CI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测量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及平均流速,并计算前、后循环及全脑血流灌注量。同时,通过CI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根据供血区范围将其分为前循环供血区梗死(前循环组,101例)和后循环供血区梗死(后循环组,35例),并根据供血动脉将前循环组患者分为皮质支型组(32例)、穿支型组(55例)及分水岭区型组(14例),后循环组患者分为远端梗死组(15例)、中端梗死组(12例)及近端梗死组(8例),并对各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量进行比较。结果 CI组患者的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I组患者颈内动脉血管内径及舒张末期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I组患者椎动脉血管内径及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患者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及左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量、前循环、全脑血流灌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后循环脑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循环组患者的前循环脑血流灌注量低于后循环组(P<0.05),后循环脑血流灌注量高于后循环组(P<0.05)。前循环组和后循环组患者的全脑血流灌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支型组、穿支型组及分水岭区型组患者前循环脑血流灌注量、后循环脑血流灌注量及全脑血流灌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梗死组、中端梗死组及近端梗死组患者前循环脑血流灌注量、后循环脑血流灌注量及全脑血流灌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测量脑血流灌注量能够对CI患者椎动脉和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灌注量进行较好的分析和评估,在CI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