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膜粘连术治疗老年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分成A、B、C3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B组采用高渗葡萄糖合并凝血酶注入胸膜腔治疗,C组患者采用滑石粉液注入胸膜腔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75%,B组治疗有效率为90%,C组治疗有效率为95%。其中,A组的疗效较差,而B、C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好,但B、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膜粘连术对难治性、自发性气胸临床效果理想,患者的并发症少,身体恢复较快,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膜腔置管引流并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膜腔并注入尿激酶20万 U +生理盐水20 ml,夹管24 h 后放液,每周2~3次;对照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胸膜肥厚粘连、肺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膜腔内留置静脉导管并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能使胸腔积液引流更彻底,可有效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程度,减少肺穿刺次数及肺膨胀不全、脓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功能,缩短了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建岭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63+166-163,166
目的:总结胸部外伤后胸腔积液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胸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治愈54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均合并颅脑损伤,早期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后期经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并注入药物。结论:及时排出胸腔积液,减轻壁层胸膜渗出,胸腔内注入粘连剂促进胸膜腔粘连,促进肺复张是治疗反复胸腔积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膜腔内注入治疗早期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 72例早期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间断胸膜腔穿刺抽液或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治疗组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间断注入尿激酶10万IU,地塞米松10 mg;分别观察胸水吸收及胸膜增厚情况.结果 对照组胸水消失平均12d,治疗组胸水消失平均8d(P<0.05).两个月及半年后胸膜增厚及粘连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人数(P<0.05).结论 胸膜腔注入尿激酶及地塞米松能有效缩短胸水的吸收时间,减少胸膜增厚及粘连.  相似文献   

5.
B超引导注射四环素治疗肝,肾囊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爱芬  施红 《天津医药》1989,17(1):43-44
目前治疗囊肿的硬化剂国内大多采用乙醇,疗效较好但患者常有疼痛等不适。我们从四环素葡萄糖溶液治疗癌性胸水促使胸膜粘连事例中得到启发,设想也可应用于囊肿的治疗。经动物实验,将四环素葡萄糖溶液注入兔肝内,发现最初肝组织有明显的炎症改变及灶性坏死,但以后炎症可逐渐减轻,肝组织修复。现将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吴爱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834-2835
顽同性气胸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体进入胸膜腔而造成患者胸闷、气急等症状,其病程反复,采用局部治疗方法终止胸腔积气,就是人工诱导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粘连,消灭胸膜腔间隙,即所谓胸膜粘连术.胸膜增厚可为局限性或广泛性的,广泛的脏层胸膜增厚会影响肺的呼吸功能[1].广泛的壁层胸膜增厚可使肋间隙变狭,胸廓胸膜粘连的病理是由于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上,或有肉芽组织增生,可导致胸膜增厚.2002年11月~2007年12月我科应用胸腔内注入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红霉素等药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顽固性气胸20例,疗效甚佳,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胸膜腔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胸膜腔内注入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中作用。方法将确诊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腔积液(胸积液)中等量以上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2HRSE/4HR方案化疗及胸膜腔穿刺抽液(抽胸液)治疗,治疗组于每次抽胸液结束前予地塞米松胸膜腔内注入作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抽胸液总量及胸液消失天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地塞米松能减少结核性胸膜炎胸积液生成,缩短胸积液消失时间,减少胸膜肥厚粘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胸膜腔注入泛影葡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76%的泛影葡胺注入胸膜腔治疗47例自发性气肷,并与常规方法治疗的4例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47例,其中43例(91.5%)在施术后4天内痊愈,其余4例经胸膜闭锁或胸腔镜肺大疱摘除而愈;对照组42例中有32例(76.2%)5天内痊愈,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876,P<0.05)。治疗组47例泛影葡胺注入胸膜腔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胸液增多,27例有轻度胸痛,9例有轻、中度发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泛影葡胺注入胸膜腔有利于自发性气胸的愈合,而且方法简单1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治疗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4年2月~1997年8月对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病人,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治疗组18例,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14~52岁(平均42岁)。对照组15例,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18~SO岁(平均40岁)。两组病人均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并经B超、胸片或CT证实胸膜腔内有粘连分隔、包裹。二、方法治疗组在抗结核治疗和胸穿抽液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射。在B超定位下用16号胸穿针取最佳位置尽可能抽尽胸水后用尿激酶10~20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50ml内注入胸膜腔,注射后翻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膜腔内尿激酶注入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粘连的影响。方法将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闭式引流加尿激酶组(A组,80例)、胸腔闭式引流组(B组,80例)和胸腔穿刺抽液组(C组,80例)。A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待胸腔积液减少时,尿激酶100000U加生理盐水20ml注入胸膜腔,夹闭导管10h后放开引流,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其他治疗相同。结果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率A组8.75%明显低于B组30.00%和C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注药后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量短期内均较注药前明显下降(P〈0.01),而B组、C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胸腔引流加注入尿激酶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用红霉素治疗复发性气胸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红霉素治疗复发性气胸的实用价值。方法 把红霉素溶液和滑石粉混悬液注入抽完气的胸膜腔内.向各方向转动体位。结果 红霉素组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有3例复发占7.1%;滑石粉组38例,9例复发,占23.6%。结论 红霉素溶液治疗复发性气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副作用少,复发率低,操作简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常规需经胸腔游离食管,然后剪开膈肌游离胃,但是如果遇有严重胸膜腔粘连的病人,免强分离粘连组织会造成肺组织损伤,污染胸腔,影响肺功能,甚至可能形成支气管胸膜瘘。我院自1996-02~1999-02,对18例严重胸膜肺粘连的病人,施行胸膜外入路游离病变及胸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胸腔内注入高渗葡萄糖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疗效与安全性,总结应用经验。方法2012年8月~2016年4月,医院共以胸腔内注入高渗葡萄糖治疗难治性气胸30例,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4例、标准管胸腔闭式引流26例,预混合50%葡萄糖溶液50mL+2%利多卡因5mL,可多次引流,据是否继续有气体逸出,以 X光胸片评价肺复张效果。结果患者破口闭合时间4~8日、平均(5.5±1.4)日;肺部完全复张100%,注射次数1~4次,1次成功占50.0%,2次占16.7%、3次占20%、4次占13.3%,1例并发重症肺炎,住院时间(23.4±22.5)日,随访(24±5)个月,复发2例;出现皮下气肿3例、胸腔积液9例、疼痛14例、发热15例、盗汗20例,对症处理后不处理均好转。结论胸腔内注入高渗葡萄糖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疗效较好,但仍存在并发症,不能完全杜绝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住院病人76例,分为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将尿激酶注入胸膜腔。结果:胸水吸收治愈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0.0%;胸水10天以内吸收者,治疗组47.1%,对照组14.3%;胸膜增厚,治疗组17.6%,对照组45.2%。结论: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疗法,可以缩短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水吸收时间及减少胸膜增厚后遗症,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志强  马永昌 《河北医药》2010,32(14):1849-1850
目的比较胸膜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脓胸时胸膜腔注入不同药物的疗效,探讨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理想方法。方法将选入的结核性脓胸患者分为2组:A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置入引流加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法)3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内引流胸液,每日通过引流管注入尿激酶;B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置入引流加胸膜腔内注入异烟肼法)3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内引流胸液,每日通过引流管注入异烟肼;2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为2HREZ/10HR。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12个月时显效率、总有效率A、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内置入加注入尿激酶是一种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对四环素诱导兔胸膜粘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四环素诱导兔胸膜粘连模型并探索低分子肝素对胸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前两组于右胸腔注入四环素35 mg.kg-1,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治疗组于注药后2,24,48,72 h分别于右胸腔注入低分子肝素55 U.kg-1,模型组则分别注入生理盐水2.0 m l,至14 d时处死观察。结果四环素注射后2 h即出现胸膜腔积液,2~3 d积液量最多,胸水白细胞聚集和促凝活性升高,至14 d时出现胸膜纤维化及粘连,胸膜粘连积分3.2±0.4;治疗组胸液量明显减少,胸水促凝活性明显降低,至14 d时未形成胸膜粘连。结论使用四环素35 mg.kg-1能够建立较满意的兔炎性胸膜腔积液及胸膜粘连模型,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减少胸液渗出、防止胸膜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开胸术后,由于胸膜腔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压迫肺,使肺萎缩,又由于手术创伤造成胸内有渗血、渗液、积气,因此手术后需在胸腔内放置引流管,以排除胸腔内积气、积液,调整胸内负压,维持纵隔正常位置,促使术后肺膨胀,从而使病人减少术后并发症。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8.
郭志宏  王健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1):833-833
结核性胸腔积液近年明显增加,常规抽水后部分患者形成粘连、分隔,造成胸膜粘连,再次抽液治疗困难,愈合不理想。用尿激酶(UK)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并与常规抽液治疗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多房分隔、胸膜肥厚、包裹性胸膜炎患者经超声引导定位注入100000U尿激酶+异烟肼注射液0.3g+丁胺卡那注射液0.3g+0.9%氯化钠溶液20ml,24h以后抽取积液。每周2次重复上述操作,共1~6次。结果:在超声引导下第1次注人尿激酶多房分隔就全部溶解,抽液量增多直至消失48例;经2~4次分隔大部分溶解,抽液量增多28例,总有效率为95%(76/80)。结论:超声引导下胸膜腔注入尿激酶对多房分隔、肥厚、包裹性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是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胸腔引流管注入自体血治疗不能耐受手术患者持续肺漏气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肺部持续性肺漏气不能耐受手术患者自体血胸膜腔注入,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例I级漏气、1例Ⅱ级漏气患者经1次注入自体血50—100mL后治愈;1例I级漏气、2例Ⅱ级漏气及1例Ⅲ级漏气经两次注入后治愈;1例Ⅲ级漏气者行3次注入后治愈。从第1次注入至肺漏气停止时间为12h至7d,平均2.8d。1例出现注药后低热,未观察到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胸腔引流管注入自体血治疗肺部持续性肺漏气,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治疗不能耐受手术患者持续性肺漏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