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总结分析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相关因素.结果 32例患者行血液透析3865例次,共发生心律失常398例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3%,以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多见,心律失常多发生于透析开始后3~4 h,与超滤量、心肌缺血、贫血、电解质紊乱有关.结论 血透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能针对病因防治,可减少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2006年6月,临河中心医院血透室共发生透析性低血压139例次,占同期透析例次6.4%.现对血透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置情况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10-112+1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频发透析中低血压(IDH)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58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是否≥20%,分为频发性IDH组和非频发性IDH组,收集患者透析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年龄、透析龄、平均超滤量、甲状旁腺素(PTH)、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血红蛋白等指标,从中归纳总结分析出频发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58例患者中,频发性IDH的患者有33例,占20.89%。两组患者在年龄、平均超滤量、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平均超滤量是频发性IDH的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年龄、平均超滤量、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因素是频发性IDH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工作中需加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这些指标的重视和管理,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相关的措施,以此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确保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因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朝福 《包头医学》2011,35(1):9-10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9年1月~2009年6月38例患者1568例次血液透析中的66例次心律失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1568例次出现心律失常66例次,发生率4.2%。以快速性心律失常伴室性早搏多见,其它有房性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老年人多见;血压明显下降者51例次;血钾偏低7例次,血钾偏高5例次;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加重者22例次。结论:透析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类型多种多样,老年人发生率高,每周少于2次的透析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超滤脱水量有关,低血压是主要诱因。血钾异常也可引起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2006年6月,临河中心医院血透室共发生透析性低血压139例次,占同期透析例次6.4%,现对血透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置情况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邱跃  江柳 《西部医学》2005,17(6):566-56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中血压降低与超滤量(UFV)的关系.方法对70例慢性肾功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时进行血压监测,观察不同年龄组不同UFV与血压降低的关系.结果老年血透患者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P<0.01).结论血液透析中血压降低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将UFV控制在体重的3.3%以内,可减少血压降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爱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2):1278-1279
<正> 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HD)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平时常被忽视,但有时可引起心率和血压的改变,多数情况下可以造成猝死。应引起重视。1 临床资料 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34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男25人,女9人,年龄12~76岁,总透析次数1200次。发生心律失常24人次。其中室性早搏16人次,窦性心动过速6人  相似文献   

8.
莫广平 《右江医学》2013,(4):523-525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及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32例患者先后出现326例次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期前收缩92例次(28.2%),房性期前收缩75例次(23.0%),窦性心动过速62例次(19.0%),心房颤动57例次(17.5%),阵发性室上速28例次(8.6%),窦性心动过缓12例次(3.7%);>65岁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50~65岁组和<50岁组(P均<0.001);原有心脏病变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原无心脏病变者(P<0.001);低血钾和心电图有ST-T改变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多(P均<0.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积极治疗原有心脏病变和改善心功能,有效控制血压和纠正贫血,选用个体化的透析液和个性化的透析技术,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相关诱发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选择我院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定时或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头昏等相关症状时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同时抽血化验血钾、钠、钙、镁等离子浓度.结果:血液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是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律不齐、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电解质紊乱以低血钾、低血钙、高血钾、高血钙、低血镁等常见.结论:血液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和治疗,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瑾瑜  覃晓波  覃宗蕙  唐业莹 《医学综述》2013,19(13):2425-242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期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HD治疗的患者80例,在透析期间进行心电监护或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发生频率并进行比较分析,透析前进行血钾浓度测定及超滤量设定。结果在80例患者共975例次的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209例次(21.4%)。不同年龄段、不同超滤量及血钾正常与异常患者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07,6.42,38.11,均P<0.05)。结论 MHD患者透析期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且与MHD患者年龄增加、超滤量增加及血钾异常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飞行员心律失常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飞行员心律失常与各种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78例飞行员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评,并设立健康飞行员对照组。结果 揭示患者个性倾向于聪慧性、恃强性、敏感性、幻想性、实验性明显低,而忧虑性、紧张性明显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过去的一年中在躯体健康和环境方面发生的消极生活事件明显增多。结论 在飞行员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中不应忽视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2.
胸科非心脏手术后心律失常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 2 38例胸科非心脏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发生心律失常 38例 ,年龄≥ 6 5岁、血氧饱和度 <0 .96、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酸碱电解质紊乱者发病率明显升高 (P <0 .0 5 )。认为胸科非心脏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与高龄、低氧血症、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酸碱电解质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论文特点介绍】HRV是心血管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前人对HRV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与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的关系及其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并筛选HRV预测指标。本研究为临床广泛开展HRV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指导积极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以调节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提高HRV,改善冠心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德刚  谢友发  李祥 《西部医学》2013,25(3):390-391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306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癌术后心律失常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FEVl、术前心电图、术中心包损伤、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和FEVl/FVC的关系。结果306例病人术后95例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1.05%。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前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损伤、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FEVl/FVC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FEVl无相关性(P〉O.05)。结论对肺癌患者术前积极治疗心肺基础疾病,术中尽可能减小对心包的损伤,减少出血,术后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电解质紊乱,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并发MAV患者53例为MAV组,未并发MAV患者103例为非MAV组。对患者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cTn)、血常规(WBC、RBC、PLT)、血脂(TG、TC、LDL-C、HDLC)、电解质(K+、Na+、Ca2+)、肾功能(BUN、Scr)、空腹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左室舒张末径(LVEDD)、室间隔厚度(LVS)、左室后壁厚度(LV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MVA组与非MVA患者年龄、CK、CK-MB、cTnI、WBC、TC、LDL-C、HDL-C、K+、Na+、Ca2+、Scr、GLU、CRP、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CK-MB、cTnI、K+、CRP、LVEF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MAV关系密切。结论高CK-MB和TnI水平、高CRP水平、低血钾、低LVEF,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MVA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具备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WHO诊断标准的11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一系列对比分析。结果118例房性心律失常在心房扩大组较无心房扩大组明显增高(P<0.05~<0.001),其中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心房腔扩大的程度密切相关;心室扩大的程度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明显关系;左室扩大程度与传导阻滞的发生有关,左室内径>60mm组发生传导阻滞较<60mm组显著增高(P<0.05~<0.001)。EF值<30mm组复杂心律失常发生率较EF值>30mm组明显增高(P<0.05~<0.001)。结论DCM并发房性心律失常与心房扩大有关,尤其心房颤动与心房扩大程度密切相关;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腔扩大程度无关,而可能与心肌组织病变程度有关;传导阻滞与左室腔扩大程度相关;并发复杂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明法洛四联症晚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与严重程度有关的因素,以防止晚期猝死,改变术后远期疗效。方法 本组随访49例TOF纠治术后病例,包括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二超声心动图。结果 猝死1例,48例经Holter检查;室性心律失常21例,有临床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7例。  相似文献   

18.
几种抗精神病药物致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几种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心律失常的因素。方法:对42例出院诊断有心律失常与同期出院的无心律失常的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心律失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精神药物使用时间与无心律失常的患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剂量有显著关系(P<0.05、0.01)。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依次为氯氮平38.1%、氯氮平维思通合用30.95%、奋乃静16.67%。在心律失常的发生中,以窦性心动过速(50%)发生率最高。结论:在较大剂量时,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奋乃静、氯氮平维思通合用易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维思通、阿立哌唑是相对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13例术后入住ICU患者进行连续性心电监护,每30min通过心电网络监护总结并记录其心电图。结果 44例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8.93%,术后24h内是高峰。FEV1/FVC(≤70%)、术前心肺部合并症(本研究中包括肺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手术方式、术前血钾(〈4.0mmol/L)与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高龄有相关因素的患者,术前针对性积极治疗心肺合并症及适当补钾,改善低肺功能,选择合适的术式均能预防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讨论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与透析单次超滤量的相关性。记录测定患者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以及透析单次超滤量;同时收集相关信息,对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与透析单次超滤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讨论。透析后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较透析前均有减低。对受试对象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与单次超滤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透析后的血清素氮以及肌酐水平同单次超滤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相关分析结果还提示,透析前后患者血清肌酐以及尿素氮减低水平同超滤量呈负相关。单次超滤量高有可能与肾损害加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