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与不稳定心绞痛(U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44例UA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D-二聚体浓度;并用相同方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上述指标,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A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患者缓解期血浆GMP-140、D-二聚体水平较其急性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系统及内皮细胞损伤在U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GMP-140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浆GMP-140的含量为(68.33±6.46)g/L,显著高于对照组(4.67±3.84)g/L(P<0.05).结论:血浆GMP-140含量的测定为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指标,为抗血小板药物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其中30例急性期患者,20例恢复期患者)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GMP-140的含量,并分别与26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GMP-140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血小板功能变化为指标,评价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我院住院UAP病人,随机分为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25例),阿司匹林100mg/d加氯吡格雷75mg/d;单用阿司匹林组(27例),阿司匹林100mg/d.分别于入院时、入院治疗7d后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GMP-140浓度及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其治疗前后及在不同治疗组的变化.另选年龄性别都与UAP病人相当的健康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UAP病人血浆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经治疗7d后血浆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1);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浆GMP-140浓度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聚集率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UAP病人存在血小板活化高聚集状态,目前对于UAP病人的标准治疗可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上有显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经双联治疗7d,UAP病人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虽明显减弱,但仍未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房颤)的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测量20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伴窦性心律患者(窦律组)、23例风心病伴房颤患者(房颤组)和2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窦律组血浆VWFA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血浆GMP-140及MPV水平无显著性改变(P>0.05),房颤组与窦律组相比血浆GMP-140、MPV和VWFAG水平更高(P>0.05),结论:心房颤动使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受损.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14例正常对照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体积越大,脑梗死患者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水平越高(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增强,且与脑梗死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梗死面积不同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法测定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NO及GMP-140水平,并分别和4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将脑梗死的血浆NO及GMP-140水平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N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NO含量与梗死灶大小明显负相关(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GMP-14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GMP-140含量与梗死灶呈正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GMP-140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r=0.06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浆NO及GMP-140水平的测定,对估计梗死灶面积与病情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不同时期血浆GMP-140含量的动态改变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表明,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明显升高,尤以合并冠心病者更为显著,但治疗四周后,无合并症患者的血浆GMP-140水平明显下降,而合并糖尿病者其均值反稍高于急性期。血小板聚集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提示: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一致性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小板在体内的破坏程度,且血浆GMP-140较血小板聚集更具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冠心病不同阶段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痛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及3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并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多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测定各对象的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及经ADP活化后血浆GMP-140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组相比,血浆GMp-140显著升高(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用ADP活化后,各组血浆GMP-140均较活化前升高(P<0.01),且活化后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GMP-140均高于正常组(P<0.01,P<0.01,P<0.05);在冠状动脉单支与多支病变组间,血浆GMP-140无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不同阶段血小板活化状态不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高,血小板活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在6~24 h内的脑梗死住院患者30例,另选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血脂,调整血压并酌情使用神经营养和脱水剂等治疗,疗程为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PAF水平,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34.53±5.38)ng/ml和(110.20±16.67)ng/ml,健康成人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12.23±2.43)ng/ml和(64.27±16.60)ng/ml,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GMP-140、PAF浓度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21.17±3.91)ng/ml和(59.67±7.52)ng/ml,与治疗前相比其浓度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对监测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相关的临床状态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用于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判断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