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昳 《护士进修杂志》2014,(21):2011-2013
目的 探讨早期体位活动干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将76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早期进行包括呼吸运动、下肢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产时改良体位、产后活动宣教等体位活动干预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72h、120h股静脉内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以及出院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产妇产后72h、120h股静脉内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5例,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实施早期的体位活动干预可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体位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栓发生率。结果:分娩后3、5 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峰值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经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骨一病区进行下肢手术患者3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6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15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颈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方法将2009~2012年在泰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颈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指导、下肢活动指导及血栓预防知识宣教等;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指定专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有针对性制订深静脉血栓干预指南等。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部骨折患者采取规范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干预措施,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4%,对照组发生率为17.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在预防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我科5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护理,试验组在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采取压力抗栓泵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仅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57%,对照组共8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57%,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危重患者在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辅助治疗,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聂微  哈颖 《华西医学》2014,(3):539-54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151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积极的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措施,并与2010年1月-12月同样行宫颈癌手术且实施常规护理的1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验证血栓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方法对预防患者术后DVT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肿痛、活动受限等血栓样症状者5例,发生率3.3%;对照组出现下肢血栓样症状者31例,发生率21.0%,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产期实施护理干预对剖腹产产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行剖腹产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围产期观察组实施全程干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症状积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低于对照组(9.3%);观察组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7%)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为剖腹产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00%和0.00%,显著低于对照组7.00%和4.00%(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促进产妇身体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12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产后护理常规,观察组在产后护理常规基础上施行预防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4.41%),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17.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产后积极施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低血栓发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1周后及干预2周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82%(2/110)、1.82%(2/110)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55%(16/110)、18.18%(20/110)(P0.01)。结论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体位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25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观察组于剖宫产术后采用体位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体位。采用李克特量表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满意度,并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舒适程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观察组满意度及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妇剖宫产术后的满意度及舒适程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产科收治的60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将所有产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策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评分(DVT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应用DVT评分后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00例采用围产期常规护理,实验组100例给予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干预24 h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相关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产妇护理干预48 h后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17.
傅坤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41-204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妇科诊断为妇科肿瘤并行剖腹手术的患者326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160)和干预组(n=166)。对照组采用传统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针对性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和肢体活动等。比较两组术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d内,干预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措施在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骨折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药物治疗+一般护理;试验组予药物治疗+一般护理+体位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8.3%(5/6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3%(14/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术后患者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杨金娣 《天津护理》2013,(6):485-486
目的:分析采用分级护理的方法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7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Autar评分后根据分级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Autar评分表对患者的评估结果采取分级护理后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增加病情观察、早期活动、穿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系统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早期的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可安全、有效地预防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