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盂鳞癌1例     
患者,女,72岁,2013年8月17日因“右肾肿物切除术后2年余”收治我院,体检MR示:①右肾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累及后外侧脂肪囊,考虑肾癌可能,鉴别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请结合临床。左肾多发小囊肿。②轻度脂肪肝,慢性胆囊炎并胆囊小结石。2013年8月至外院MR会诊提示:①考虑右肾上极良性病变(囊性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②右肾多发小囊肿;③胆囊结石,未予特殊治疗。同年11月复查MR示:右肾实质内见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较前稍增大,大小6.3cm×5.6cm(图1)。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5岁,因“右侧腰酸1年余伴上腹痛10 d”于2009年10月19日人院.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未见明显阳性体征.B超检查示“右肾下极实质内可见3.5 cm ×3.0 cm囊实性团块,以实性为主,边界尚清楚,实性部分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腹部CT示“右肾下极稍低密度圆形软组织肿块影,直径约3.0cm,增强后周边呈环状强化,内可见结节状明显强化影,静脉期呈稍低密度强化(图1).诊断:右肾占位,肾透明细胞癌首先考虑.”经完善术前准备,于2009年10月23 日行全麻下右肾部分切除,术中见右肾下极肿瘤,4 cm×3 cm大小,包膜完整.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2岁,以“右上腹隐痛2个月”为主诉就诊。查体:未见异常。上腹部CT检查示:右侧腹膜后见不规则混杂密度灶,大小约8.5 cm× 5.2 cm× 7.7 cm,呈囊性,边界清,内见脂肪及钙化密度,下腔静脉、肝脏、右肾、右肾上腺受压移位,增强扫描后未见明显强化(图1)。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腹膜后位,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多房性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多房性囊性肾癌患者1例,男,49岁.体检B超偶然发现右肾下极多囊性肿物1个月.囊内无回声区,其间混杂低回声区;CT检查右肾下极见多囊性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楚、光整,内见薄壁分隔,增强扫描分隔可见强化;MRI检查示右肾下极多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囊壁可见强化.行右肾部分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病理报告:肾被膜下见多房状肿物,大小约3.0 cm×2.0 cm×2.0 cm,囊壁光滑,腔内含清亮的浆液性及血性液体,囊壁厚约0.1~0.2 cm,与肾周脂肪粘连.镜下多数囊腔内衬单层或复层立方状透明细胞,细胞核小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无明显核仁;有的囊腔内衬扁平上皮细胞或无内衬上皮,偶见由透明细胞覆盖的小乳头;囊腔间隔由胶原纤维组成,部分间隔内可见灶状透明细胞,但未形成肉眼可见的结节.病理诊断:多房性囊性肾癌.术后随访20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多房性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罕见亚型,发病率低,是一种完全由囊腔构成的肿瘤;影像学检查可提供直接依据,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 55岁。因"下腹部肿物3年余"来院。强化CT检查示:腹膜后类圆形占位, 大小11.5 cm×8.3 cm×9.8 cm, 内见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灶, 病变周围见髂血管伴行(图1)。MRI检查示:腹膜后偏右侧不规则团块状囊实性占位, 大小约9.5 cm×11.5 cm×7.7 cm;实性部分呈略等T1略等T2异常信号,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 囊壁较厚, 增强扫描囊壁可见强化。病变与相应水平腰椎右侧椎间孔关系密切, 病变邻近结构受压移位(图2)。诊断为腹膜后肿瘤, 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胃肠外科、脊柱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介入科、麻醉科进行了多学科讨论。术前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 便于术中识别输尿管, 防止损伤。手术先由脊柱外科行椎间孔镜下椎管内肿瘤剥离、神经根离断术, 后由胃肠外科行肠粘连松解术、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手术顺利(图3)。术后病理检查:梭形细胞肿瘤, 体积14 cm×8 cm×7 cm, 局部出血囊性变, 细胞疏密不均, 细胞形态温和, 核裂罕见, 间质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图4);免疫组化:SOX10(+), NF(-), EMA(-...  相似文献   

6.
例 1   男 ,5 5岁。因间歇性血尿 2个月于 1 999年 1 1月入院。外院 B超检查示右肾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体检 :右上腹可触及约 1 3 cm× 1 1 cm的肿块 ,表面不平 ,上界不清。 CT检查显示右肾中下极有 8.0 cm× 9.0 cm× 1 0 .0 cm低密度不规则肿块影 ,增强扫描后肿块不均匀强化 ,右肾静脉、下腔静脉内见低密度癌栓形成 ,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 (图1 )。 MRI显示右肾中下极有 8.0 cm× 9.0 cm×1 0 .0 cm的异常信号肿块影 ,边界尚清 ,T1WI呈等信号和部分低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右肾静脉及相应水平的下腔静脉内见 3 .0 cm× 4.0 cm的软组…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肾细胞癌临床罕见 ,我院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患儿 ,女 ,2岁。因肉眼血尿 3d于2 0 0 3年 3月 9日入院。无发热、腰痛。查体 :右上腹可触及肾下极。尿常规 :红细胞 ( )、白细胞 ( )、尿蛋白(-)。彩超示右肾上极一高回声实性团块 ,4.8cm× 5.0cm ,边界清楚 ,肿块周围血运丰富。IVU双肾显影 ,右肾上盏受压。CT示右肾上极 5.0cm× 5.0cm软组织肿块 ,境界清楚 ,内部密度不均匀 ,未见钙化 ,增强后呈非均质强化。术前诊断为肾母细胞瘤。全麻下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肾上极明显增大、质硬。解剖标本瘤体位于肾上极 ,5.0cm× …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报告病例1,男性,44岁,右侧腰部疼痛5d于2014年3月21日入院。查体未见异常。B超显示右肾低回声团块。CT检查右肾上极见明显强化肿块影,突向肾轮廓外,边界尚清,约3.1cm×3.7cm,由右肾动脉内分支及副肾动脉供血(图1A、1B)。血尿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正常。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肿瘤包膜完整,切面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16岁。无明显不适,2014年6月外院双肾CT平扫+增强,平扫可见左肾中下极不规则低密度区,大小4.5cm×4.0cm×3.5cm,边界清晰,在皮质期、实质期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内见囊性低密度影(图1A、B)。2014年8月14日入院。体检:体重68kg,身高158cm,血压110/60 mmHg(1mmHg=0.133kPa),心肺腹体查未见明显异常。右肾轻度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提示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7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于2012年5月21日入院.患者体检B超发现右上腹实质占位病变,CT检查于肾中部见一肿块,大小8 cm×7 cm,不规则强化,部分区域见囊性变(图1A),考虑肾癌可能性大.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肾中部腹侧,实性,表面被膜完整,下腔静脉旁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完整切除右肾、肾上腺及肾周脂肪,手术顺利.术后随访7个月,患者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24岁, 因体检发现脾占位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普美显-腹部MRI平扫+动态增强检查:脾上极囊性包块影, 大小约8.3 cm×7.6 cm, 增强后未见强化(图1)。肿瘤标志物: CA19-9>1 000.0 U/ml; CA125 108.00 U/ml。PET-CT:脾内囊性低密度灶伴边缘钙化, 代谢缺损, 考虑囊肿伴钙化。行部分脾切除术, 术中见脾上极直径约7 cm囊肿, 伴钙化, 与肝左叶粘连, 囊肿内为淡黄色澄清液体, 在脾门处分离结扎脾上极动静脉, 完整切除囊壁(图2, 3)。术后病理:(脾囊肿壁)上皮性囊肿(图4)。术后第3天复查肿瘤标志物:CA19-9:568 U/ml;CA125:80.6 U/ml;术后1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CA19-9:26 U/ml;CA125:35 U/ml。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5岁.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2周于2008年3月27日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发现.CT检查见右肾上极包膜下一界限清楚、均质的肿块,大小5.0 cm×2.5 cm;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右肾上极低回声团块,界清,内见血流信号.全麻下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为肾低度恶性肿瘤或副神经节瘤.大体标本,肾上极包膜下见灰白肿块,大小5.0 cm ×2.5 cm×2.5 cm,质中等、韧.镜下见肿块与肾组织界限清,有纤维性假包膜.瘤细胞呈上皮样,胞质嗜伊红色,细胞大小较一致,呈片状排列,小区胞质透明.  相似文献   

13.
正多房性囊性肾瘤(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MCN)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非遗传性肾脏囊性良性病变,容易误诊误治。本科近期收治1例本病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63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4天,查体发现右肾占位2天"入院。入院情况:患者诉4天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下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呈持续性,洗肉水样,无血凝块,无腰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寒战高热、盗汗。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尿常规示潜血2+,蛋白3+,B超检查示右肾肿瘤,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复查B超提示右肾中部实质内探及7.0cm×6.0cm的低回声区,内可见3.3cm×2.6cm的液性暗区;CT提示右肾门水平实质内见一混杂密度肿块,最大截面  相似文献   

14.
病人 男,42岁.体检发现上纵隔包块.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128层胸部增强CT显示双肺野清晰,右后纵隔旁见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4.27 cm×6.73cm×3.69 cm,边缘较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渐进性强化(图1).三维重建显示病变与邻近上腔静脉关系密切(图2).纤维支气管镜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管腔内见较多浓痰.心电图正常.腹腔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2010年4月全麻下经右第4肋间前外侧切口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一5.0 cm×6.5 cm×4.0 cm暗紫色囊性包块,囊壁与奇静脉弓相连.游离奇静脉弓近、远心端,分别结扎、缝扎后切断,切除肿瘤.术后剖视囊性包块,内为暗红色静脉血,未见血栓.病理检查符合静脉瘤病理改变(图3).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27岁,孕6周,因"妊娠1个月发现右侧腹部搏动性包块"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32/66mmHg,右中腹部触及搏动性包块,右肾动脉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腹部增强CT:右肾动脉一级分支处可见巨大瘤样扩张,动脉期呈高强化,凸向肾实质外,大小约8.4cm×6.1cm(图1A)。CT诊断:右肾动脉动脉瘤(renal artery aneurysm,RAA)。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右肾上极可见巨大瘤样扩张,其内血流呈湍流,动脉瘤开口位于右肾动脉主干前段动脉分支,该动脉明显增粗与肾动脉主干相仿(图1B),术中以锥形束CT扫描证实RAA位置及供血动脉。造影后患者行动脉瘤腔内栓塞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48岁,汉族。以“反复腹痛,发热伴恶心、呕吐1个月”为主诉于2005年12月1日入院。查体:体温38.5℃,左中下腹可扪及6cm×5cm包块,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差,其余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2.8×109/L,中性细胞76%,淋巴细胞12%。CT检查双肾各见一囊性肿块,其中可见条带样分隔;左侧后腹膜肝肾间隙内见另一混合密度占位,边界清楚,与腹主动脉比较贴近;增强后以上肿块强化均不明显(图1)。术前诊断:(1)双肾囊肿,包虫不除外;(2)后腹膜肿块性质待定。于2005年12月8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肾中下极与右肾上极各见一囊性包块,大小分别为6cm×4c…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50岁,发现左侧阴囊内包块20年,逐渐增大2年;于3年前被诊断为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以下简称VHL综合征),颈椎内血管母细胞瘤(图1)、胰腺多发囊肿(图2)、双肾透明细胞癌,并接受右肾保留肾单元肿瘤剥离术,术后病理结果为透明细胞癌。查体:包块质韧,无压痛、放射痛。超声检查:左侧附睾头见约14mm×10mm×13mm囊实混合回声团块(图3),右侧附睾头见约12mm×8mm×11mm囊实混  相似文献   

18.
病例1,患者女,33岁,因“发现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4月余”入院,无明显腹胀、腹痛、血尿等症状;2年前于外院接受延髓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CT:左肾见3.6 cm×3.5 cm囊实性病灶,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图1A);胰腺弥漫囊实性病灶;诊断:VHL综合征合并肾癌。于DSA引导下行TACE,术中造影见左肾中上极团状肿瘤染色(图1B)。采用微导管超选供血动脉后,以超液态碘化油10 ml+盐酸吡柔比星20 mg混合乳剂栓塞,并以PVA颗粒(560~710μm)进行补充栓塞,复查造影,肿瘤染色基本消失(图1C)。术后按时随访,至术后42个月(2019年1月)复查CT示靶病灶控制良好(图1D)。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2岁,因"体检发现右肾窦肿瘤1年"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3.82mmol/L。CT:平扫见右肾窦不规则等低混杂密度肿块(图1A),边界清,大小约5.8cm×3.7cm×7.5cm,CT值约23~48 HU;增强扫描皮质期病灶不均匀强化(图1B),排泄期病灶强化程度增高、范围扩大(图1C),考虑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于1周后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右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附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 3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无特异表现 ,肿瘤大小分别为 7.6cm× 8.5cm× 6 .8cm、10 .0cm× 11.5cm× 9.8cm、10 .0cm× 8.0cm× 6 .8cm ,分别位于左肾下极、右肾上极、右肾下极。CT扫描肿瘤密度均匀一致 ,瘤体中央有星状结构。术前均诊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 结果 肉眼观察瘤体边界清楚 ,切面呈棕色或棕褐色 ,均质状 ,无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管状 ,胞质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 ,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电镜下胞质内见大量线粒体。免疫组化染色 :Cytokeratin( ) ,EMA( ) ,Vimentin(- )。 3例患者随访 16~ 30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良性实质性上皮肿瘤 ,临床无特异性 ,诊断需依据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