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2组患者的HR、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观察组患者的HR低于对照组,DB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下肢手术患者共12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63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63例。观察指标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0、5、10、15、30、60、90分钟时的SBP、DBP、MAP、HR、SpO2的变化。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的时间。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使用麻黄碱的例数及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相关不良反应。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结果①实验组SBP在麻醉给药10、15、30分钟后高于对照组,血压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P在麻醉给药0、5、60、90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BP、MAP、HR、SpO2在所有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同样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③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头痛、尿储留、恶心呕吐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方式进行麻醉可有效降低手术的风险,且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适应症宽等特点,用于下肢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年龄在65岁以上、ASA2~3、行单侧下肢手术病人86例,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43)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43)。腰丛:每点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坐骨神经: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20±5)ml,B组用0.5%的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行硬膜外穿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效果、操作时间、麻醉药总剂量、麻醉费用,观察两组患者神经阻滞的起效、完善时间、持续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痛觉消失快,痛觉恢复持续时间长,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慢,强度低,持续时间短与B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3,T4,T5期与麻醉前相比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2,T3,T4,T5期与A组相比也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的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下肢手术,不仅麻醉效果相当,而且血液动力学平稳,相对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8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各34例,观察2组阻滞起效、完善时间和注药前及注药后5、15、30 min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较B组阻滞起效快、麻醉完善时间短(P<0.05);注药后5、15、30 min 2组患者的SBP、DBP、HR、Sa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0例接受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麻醉药用量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麻醉后各时点MVP、HR均较麻醉前及手术完成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各时点的MVP、HR、SpO_2和对照组的SpO_2,均较麻醉前及手术完成时有一定波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派卡因和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34例。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使用罗哌卡因,对照组使用布比卡因。比较2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1)注药后5 min,2组SBP、DBP、HR均较注药前下降,但对照组SBP、DBP、HR较观察组显著下降(P0.01)。(2)感觉阻滞起效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3)Bromage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1)。2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使用罗哌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腰一硬联麻醉,同样安全、有效。麻醉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接受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麻醉后15 min(T_1)和麻醉后30 min(T_2)时的MVP、HR均较麻醉前(T_0)及手术完成时(T_3)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和T_2时的MVP、HR、SpO_2和对照组的SpO_2,与T_0和T_3相比虽有一定波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硬膜外用药量少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麻醉前、麻醉30 min后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及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2组HR、SBP、DBP均有下降,对照组SBP、DBP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R指标和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相当,后者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阻滞组(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各32例,比较两组麻醉前和麻醉药注射后5、10、20、30分钟时SBP/DBP、HR、RR、SpO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快于CEA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CEA组(P<0.05);两组麻醉后各时间节点SBP、DBP水平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CSEA组麻醉后5分钟和10分钟 SBP、DBP水平显著低于CEA组(P<0.05);两组HR、RR和SpO2水平麻醉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下肢手术中罗派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下肢手术患者分为R组与B组,各30例。R组使用罗哌卡因,B组使用布比卡因。记录2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注药后5 min,2组的SBP、DBP、HR均较注药前显著下降(P<0.01);B组的SBP、DBP、HR较R组显著下降(P<0.01)。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R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056。R组的Bromage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00。R组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00。结论罗派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均具有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以硬膜外麻醉作对照,观察其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和硬膜外麻醉(EPI)。记录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5、30、45、60min,术后1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效果。结果麻醉开始后15min。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随后30、45、60min及术后1hEPI组病人的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恢复时间明显长于EPI组。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是老年病人进行单侧下肢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6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30例。N组先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再在超声图像上确认髂筋膜和股神经位置,先行股神经阻滞,再在同一穿刺点从缝匠肌内侧缘开始,由外向内沿髂筋膜下给1%利多卡因10ml和0.5%罗哌卡因10ml,同时超声探头在腹股沟韧带水平向内移动,内侧达股动脉上方;E组采用L2~3间隙行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阻滞前(T0)、阻滞后10min(T1)、30min(T2)、60min(T3)的SBP、DBP及HR;记录两组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48h恶心呕吐、头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2时E组的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T2时N组SBP和DBP明显高于E组(P0.05);N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术中麻黄碱使用率明显低于E组(P0.05);E组整体麻醉效果优于N组(P0.05),但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N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中,麻醉效果良好,较硬膜外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及适应证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40例60岁以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0~25ml和0.5%罗哌卡因15~20ml;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B组麻醉15min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A组(P<0.05或P<0.01);A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P<0.05);B组术中使用麻黄碱的例数及输液量高于A组(P<0.05);B组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适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异丙酚全麻复合硬膜外和单纯异丙酚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BP、HR、血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血气等的影响。方法:44例行LC患者随机分成异丙酚全麻组(A组,22例)和异丙酚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22例)。术中连续监测HR、BP和和SpO2,分别分时段测定血气及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S)浓度。结果:(1)气腹时A组HR和BP均明显增加(P<0.05);B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2)气腹时两组PaO2、HCO3均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3)E、NE及COS浓度,气腹时A组有明显差异(P<0.05);B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异丙酚全麻复合硬膜外用于LC时机体应激反应轻,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单纯颈丛阻滞麻醉和双侧颈丛阻滞复合舒芬太尼两种麻醉方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甲状腺手术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仅采用双侧颈丛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观察麻醉满意度,分别记录阻滞前和阻滞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SBP、DBP、HR以及Sp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SBP、DBP、HR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后SpO2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的出现率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丛麻醉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6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腰-硬联合组(43例)和神经阻滞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择期手术治疗,腰-硬联合组患者予以布比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神经阻滞组患者则于超声指导下予以罗哌卡因及右美托咪定进行神经阻滞。观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2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T1)时神经阻滞组心率较腰-硬联合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时间2组患者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的切皮时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腰-硬联合组,而神经阻滞组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腰-硬联合组,但腰-硬联合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神经阻滞组要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阻滞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显著低于腰-硬联合组(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神经阻滞较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要好,可产生较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添加到罗哌卡因中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镇静的影响。方法择期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行单侧膝关节检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分级Ⅰ~Ⅲ级的患者120例,按照数字生成的方法随机分为不使用右美托咪定(R组)、腰丛阻滞给予右美托咪定(RLD组)、坐骨神经阻滞给予右美托咪定(RSD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均给予右美托咪定(RD组),每组30例。记录腰丛和坐骨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及患者第一次需要镇痛药的时间(镇痛时间)。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T1~T4)的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结果四组间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LD组、RD组、RSD组和R组腰丛感觉和运动维持时间(min)分别为1008.00±104.99、800.00±97.56,922.00±149.05、732.00±139.52,768.00±108.48、602.00±84.09和742.00±129.44、612.00±10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LD组、RD组、RSD组和R组坐骨神经阻滞感觉和运动维持时间分别为1006.00±117.58、810.00±105.41,932.00±144.18、744.00±136.09),738.00±120.16、582.00±96.04和708.00±126.45、548.00±1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LD、RSD及RD组在T1~T4点的Ramsay评分高于R组,心率低于R组(P0.05)。RLD组、RD组、RSD组和R组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004.00±135.48、918.00±83.60、898.00±131.34和808.00±1 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局麻药中毒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能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效果。右美托咪定能起到镇静作用,同时导致患者心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对髋关节置换术(HR)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R患者100例,纳入无精神病病史、无沟通交流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70岁、无药物过敏者,排除拒绝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及有影响本研究的治疗史或疾病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阻+全麻组和单全组,每组50例,单全组给予全麻,腰阻+全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腰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全麻药物用量、镇痛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苏醒时间。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内的时间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 结果腰阻+全麻组麻醉后10 min(T1)、髋关节置换时(T2)、术毕(T3)的MAP、HR、TNF-α、IL-6、FIB、DD明显低于单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2、9.782、7.242、5.762、7.572、5.242、4.913、5.995、5.206、5.908、5.154、5.658、4.200、9.363、3.675、3.332、8.642、4.022,均为P<0.001);腰滞组镇痛优良率明显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腰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全麻药物用量和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5;t=9.299、8.093、13.397、28.452、14.349,均为P<0.001)。 结论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可有效提高HR患者镇痛效果及降低炎性反应,有利于减少全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且可有效促进患者苏醒康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胸科手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45):静吸复合全麻组(Ⅰ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Ⅱ组)。Ⅰ组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持续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Ⅱ组先采取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稳定后全麻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于术前30 min时、术中10 min时、术后10 min时记录患者的SBP、MAP、DBP、HR、SpO2。术毕记录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并记录气管导管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10 min(T3)及20 min(T4)的RSS镇静评分。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术中及术后10 min时SBP、MAP、DBP和HR降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缩短,T1-4时RSS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20.
陈超  樊龙昌  杨曙光  梅伟 《骨科》2021,12(1):63-67
目的 观察及评价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神经阻滞用于髋臼骨折后入路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行髋臼骨折后入路手术的病人11例,于超声引导下行T12椎旁+腰丛+第1骶后孔神经阻滞麻醉,评估麻醉效果,记录病人神经阻滞前、切皮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0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