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食管胃颈部吻合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其经验。方法将苏北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850例,按手术先后分成A、B两组。A组行管状胃代食管手术,共425例,男287例,女138例;年龄(58.2±11.5)岁,其中食管上段癌27例,食管中段癌346例,食管下段癌52例。B组行全胃代食管手术,共425例,男298例,女127例;年龄(58.5±12.8)岁,其中食管上段癌33例,食管中段癌338例,食管下段癌5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患者,A、B两组手术时间[(175.0±12.8)min vs.(171.0±10.5)min,t=1.702,P>0.05]和术后住院时间[(16.0±8.5)dvs.(16.3±8.8)d,t=1.77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无失访,A组吻合口瘘(χ2=5.550,P<0.05),反流性食管炎(χ2=9.150,P<0.05),胸胃综合征(χ2=10.500,P<0.05)等并发症发生率比B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05)。结论在经"颈、胸、腹"三切口治疗食管癌手术中,管状胃代食管更符合生理解剖要求,降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管状胃和全胃代食管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年龄大于60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7例6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全胃代食管手术组(全胃组)和管状胃代食管手术组(管状胃组).全胃组63例,管状胃组6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乳糜胸、术后喉返神经麻痹、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心律失常、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肺部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手术,无探查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乳糜胸、术后喉返神经麻痹、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心律失常、胸胃综合征发生率、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管状胃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可以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可缩短住院时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管状胃技术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0月瑞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74例,按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管状胃组和胸腔胃组,管状胃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59.67±9.96岁(36~77岁);食管癌31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23例,胸下段食管癌7例;贲门癌15例;采用左颈部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9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0例,贲门癌根治15例。胸腔胃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59.17±11.33岁(37~86岁);食管癌2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17例,胸下段食管癌4例;贲门癌6例;采用左颈部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7例,主动脉弓下吻合3例,贲门癌根治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无吻合口瘘发生;胸腔胃组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4例,死亡1例;管状胃组与胸腔胃组手术时间(180.00±10.34 min vs.185.00±6.23 min,t=1.669,P=0.078),术后住院时间(16.78±9.98 d vs.16.89±11.53 d,t=1.665,P=0.0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地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管状胃在微创食管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管状胃在微创食管外科术中应用的经验,以评价其可行性和手术安全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共有102例食管癌患者行微创食管切除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其中男71例,女31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61.1岁。行胸腔镜+开腹三切口食管切除术62例,胸腔镜+腹腔镜食管切除术35例,开胸+腹腔镜两切口食管切除术5例。58例采用食管床径路,44例采用胸骨后径路。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0%(2/102),并发症发生率为41.2%(42/102),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等。管状胃通过胸骨后径路上提至颈部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食管床径路患者(56.8%vs.29.3%,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亦高于经食管床径路患者(34.1%vs.6.9%,P0.05),两种不同管状胃上提径路患者在吻合口狭窄、胃残端瘘、胃排空障碍、心肺并发症、乳糜胸以及喉返神经损伤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是微创食管切除后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管状胃上提的径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和管状胃组。常规组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62.70±5.89)岁,胸中段食管癌21例,胸下段食管癌14例,贲门癌2例。管状胃组41例,男33例,女8例,年龄(60.56±6.75)岁,胸中段食管癌20例,胸下段食管癌18例,贲门癌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术后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丽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心律失常(40.54%比19.51%,P=0.042)、肺部并发症(32.43%比12.20%,P=0.031)、返流性食管炎(27.02%比4.87%,P=0.007)、胸胃综合征发生率(16.22%比0,P=0.024)及术后住院时间[(12.16±1.99)d比(10.87±1.41)d,P=0.001)]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增加手术时间、可缩短住院时间,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采用管状胃的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反流情况,探讨管状胃宽度对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地按照入院顺序,将60例食管癌术中采用管状胃代食管的患者按管状胃裁制宽度是否大于3 cm,随机分为A组30例(管状胃宽度≥3 cm)和B组30例(管状胃宽度<3 cm),分别在术后11~14 d胃肠功能恢复后使用pH监测仪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
结果A组反流次数、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pH值<4.00的总时间和最长反流时间均多于B组(t=2.735,P=0.012;t=4.502,P=0.001;t=3.435,P=0.023;t=4.286,P=0.002)。
结论管状胃宽度影响反流的发生,细的管状胃可减轻食管癌术后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60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手术和传统全胃缝缩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失血量、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并发症处理情况、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总体疗效。结果两种术式在胸部淋巴结清扫个数、术中失血量、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管状胃代食管术手术时间、腹部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多于全胃缝缩术(P0.05)。管状胃代食管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胃缝缩术(P0.05)。管状胃代食管术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复发和转移率、2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全胃缝缩术(P0.05)。两组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可有效减少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中上段食管癌手术经验,探讨管状胃、颈部器械吻合在中上段食管癌手术中的运用。方法纳人襄阳市一医院心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的中、上段食管癌患者122例,根据重建消化道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管状胃器械吻合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63.5±11.2)岁;左胸径路、食管肿瘤切除后,胃管状成形由食管床提至左颈部,采用国产管状吻合器行胃、食管吻合;全胃手工吻合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62.6±10.7)岁;左胸径路、食管肿瘤切除后,全胃由食管床提至左颈部与近端食管行手工单层、宽边吻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管状胃器械吻合组在游离后胃的长度明显长于全胃手工吻合组(t=10.60,P=0.000),吻合时间(t=32.92,P=-0.000)、总手术时间(t=-5.75,P=-0.000)及平均住院时间(t=9.58,P=0.000)较全胃手工吻合组缩短,吻合口瘘(χ^2=4.75,P=-0.029)、吻合口狭窄(χ^2=6.01,P=0.014)、呼吸循环并发症(χ^2=5.34,P=-0.021)发生率较全胃手工吻合组低,而两组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4,P=0.753)。结论在中上段食管癌手术中,胃管状成形并颈部器械吻合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管状胃与次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在嵩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将2013-01—2015-01间实施的管状胃代食管手术作为对照组,将2015-02—2017-02间实施的次全胃代食管手术作为观察组,各9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160~180 min,平均170 min;观察组为150~170 min,平均165 mi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8例(20.00%),观察组1例(1.1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管状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比较,次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低,适合食管癌术中作为食管替代物重建消化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对减轻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术式不同分为两组,管状胃手术组:男42例,女18例;中位年龄58岁;传统手术组:男44例,女16例;中位年龄61岁。术后3个月行食管24 h pH监测,将5 min的反流次数、反流百分率、最长反流时间指标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手术组术后有明显反流症状26例(43.33%),管状胃手术组12例(20.00%)。传统手术组5 min的反流次数、反流百分率和最长反流时间均大于正常人(t=2.826,P0.05;t=2.212,P0.05;t=2.951,P0.05);管状胃手术组患者仅最长反流时间大于正常人(t=2.303,P0.05);5min的反流次数、反流百分率和最长反流时间均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1,P0.05;t=2.050,P0.05;t=2.112,P0.05)。结论管状胃成形能有效降低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管状胃与全胃重建食管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将2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管状胃组(116例)和全胃组(16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管状胃组和全胃组术后前3d胃肠减压管引流量分别为第1天(120±55) ml、(220±60) ml,第2天(80 ±28) ml、(190±50) ml,第3天(65±32) ml、(260±80)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5.2% (41/116)和66.4%(109/164),P<0.05;术后1年生存质量满意率分别为82.7%(96/116)和53.3%(109/164)(P<0.05);而在术后肺部并发症、1年复发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管状胃组疗效要优于全胃手术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价管状胃代食管及上纵隔胸膜包盖对食管癌手术右胸顶重建胸胃排空的意义。方法:比较管状胃代食管及上纵隔胸膜包盖胸胃组(观察组)51例,与全胃代食管组(对照组)37例术后胃肠减压液量、胃排空障碍、返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发生率、术后3个月胃排空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胃肠减压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排空障碍、返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及上纵隔胸膜包盖对食管癌手术右胸顶重建可以改善胸胃排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管状胃代食管术的效果。方法对33例食管癌患者实施胸、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管状胃代食管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3.56±25.25)min、术中出血量(125.69±21.54)m L、管状胃直径(4.12±0.36)cm、管状胃长度(31.25±3.11)cm、术后胸管留置时间(7.21±1.11)d、胸腔引流量(178.25±23.58)m L、住院时间(13.25±3.25)d、并发症总发生率9.09%。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管状胃成形术运用于胸、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中,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食管癌根治术中管状胃与全胃重建食管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收集比较管状胃和全胃食管重建术治疗食管癌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5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3012例患者,文献质量评价显示文章质量均为良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全胃代食管组相比,管状胃组的吻合口瘘[RR=0.64,95%CI(0.50,0.83),P=0.0006]、吻合口狭窄[RR=0.65,95%CI(0.50,0.86),P=0.002]、胸胃综合征[RR=0.19,95%CI(0.13,0.27),P<0.001]、反流性食管炎[RR=0.23,95%CI(0.19,0.30),P<0.001]、胃排空障碍[RR=0.39,95%CI(0.27,0.57),P<0.001]和肺部感染[RR=0.44,95%CI(0.31,0.62),P<0.001]等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和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更高(P<0.05)。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管状胃也比全胃更好(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时间,术后闭式引流时间,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术后3周和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3周生活满意度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比全胃在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管状胃对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管状胃对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改善作用.方法 比较597例食管切除术后接受管状胃成形术的食管癌患者(研究组)与同期行常规手术(未做管状胃)的600例食管癌患者(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15/597)和4.8%(29/600),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为1.2%(7/597)和3.3%(20/600),胃排空不良发生率为0.7%(4/597)和2.2%(13/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瘘、喉反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状胃有助于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三腔喂养管联合管状胃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196例年龄大于60岁的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腔喂养管联合管状胃组(A组)和传统手术组(B组)。A组96例,男51例、女45例,年龄(66.21±7.32)岁;B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65.43±6.3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乳糜胸、术后喉返神经麻痹、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死亡率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术后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胸胃综合征发生率较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三腔喂养管空肠营养联合管状胃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通过围手术期治疗可以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可缩短住院时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1982年至2004年我们为1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施行横结肠代食管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2~66岁,平均60岁。胃大部切除术后至患食管癌的时间为5~20年,平均12年。原发病为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胃窦癌2例。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Ⅰ式7例、BillrothⅡ式8例。15例食管癌中胸中段癌10例、胸上段癌2例、胸下段癌3例。病检:鳞状细胞癌13例,腺癌2例。2.手术方法:先行剖胸探查,决定癌肿能否切除。12例胸中、上段癌取右第4肋间进胸、结扎切断奇静脉弓,游离出正常食管置橡皮条牵引,… 相似文献
20.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5)
目的探讨三腔喂养管联合管状胃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将7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三腔喂养管联合管状胃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肺部并发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腔喂养管联合管状胃治疗老年食管癌,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