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52例,按照透析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不同,将15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足者,对照组111例,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充足者。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桡动脉、肱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而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无论吻合方式或吻合口位置的不同,观察组的吻合口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内径以及肱动脉血流量均是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血流量是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分析并了解影响血流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可以在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进而维持充足血流量,本研究认为吻合口内径和肱动脉血流量均是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大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国内外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维护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在做好AVF穿刺综合护理的同时,定期监测内瘘血流量,重视AVF感染的预防护理,落实透析后的压迫止血护理,指导患者做好居家自我护理,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期减少AVF并发症,延长AVF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血透中心73例首次发生自体AVF失功的患者为内瘘失功组,选取同期自体AVF功能良好的1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内瘘通畅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及生化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内瘘失功组和通畅组在年龄、糖尿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小板、三酰甘油、血清铁、C反应蛋白(CRP)、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糖尿病(OR=1.551),血清白蛋白(OR=1.061)、三酰甘油(OR=1.275)、血磷(OR=1.580)水平是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内瘘失功组的生存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内瘘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非糖尿病患者为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分别进行内瘘失功组和通畅组的组内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血磷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血磷水平是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内瘘使用时间明显短于非糖尿病患者,其影响因素与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血磷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7天内血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7d内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术中立即形成血栓者可以柔性挤压瘘口,特别是近心端动脉侧,直至内瘘通畅。手术成功后已缝合内瘘皮肤再出现血栓者,可以打开皮肤切口,松解内瘘周围,柔性挤压瘘口,必要时向瘘口推注肝素钠注射液。结果:41例动静脉内瘘术后7d内血栓形成患者,经上述处理,36例血栓再通,成功率达87.8%,5例患者处理后内瘘仍堵塞未通,另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结论:动静脉内瘘术后7d内血栓形成患者,早期处理是关键,术后抗凝,扩血管药物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目的 了解影响动静脉内瘘成功的因素。方法  40例新建内瘘病例术中测动静脉管径、动脉血流量、吻合口口径、内瘘血流量及术前平均动脉压。其中 ,18例还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 ,测量术前动静脉管径、动脉血流量及术后连续 6周随访内瘘血流量和管径。结果 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流量与术后短时间的内瘘血流量呈正相关 (P <0 0 5 ) ;静脉管径与术后内瘘血流量呈正相关 (P <0 0 5 )。术后随访期内瘘血流量和管径随时间逐渐增加 (P <0 0 5 )。结论 低血压、静脉管径细会造成内瘘失败 ,术前动脉血流量达到 2 0ml/min术后可很快获得满意的血流量 ;吻合口口径在 8~ 10mm较为适宜 ;内瘘的使用尽量在 6周以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观察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04例,在首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血栓形成.对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是否为糖尿病、平均血压水平、发生血栓时单次超滤量、发生血栓时的血肌酐、尿酸、尿素、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甲状旁腺素等指标量化后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例(20.1%)患者在血液透析后3个月内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基础疾病为糖尿病、血肌酐、甲状旁腺素水平、血红蛋白为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血压、尿酸是动静脉内瘘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揭示基础疾病为糖尿病、血红蛋白、血液透析不充分、甲状旁腺激素异常升高为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形成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血管通路形式,内瘘血栓形成是导致内瘘失功的最重要原因,本文就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笔者对多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成形瘘管耗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新建立的内瘘会出现成熟不良,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及增加住院率。AVF的成熟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明确AVF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就AVF成熟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要点及要求,以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对我院40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加强对内瘘的护理,才能提高血透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探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肾脏内科新建立长期留置导管患者24例(导管组),新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30例(内瘘组),随访36-40个月,比较2组患者年龄、最大血流量及观察终点前1个月内射血分数(EF)、尿素清除指数(Kt/V)以及观察期间2组感染、血栓、死亡发生情况。结果导管组使用时间(30.2±7.0)个月,内瘘组使用时间(37.9±2.4)个月;导管组最大血流量、通路使用时间、Kt/V值均低于内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年龄、EF值高于内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感染率、血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内瘘组(P〈0.05)。结论导管组与内瘘组均可达到充分透析,虽然导管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较高,深静脉长期导管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良好替代。  相似文献   

12.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其功能完好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保证。然而在透析过程中常因血栓形成、狭窄等原因导致内瘘丧失功能,如何保持AVF通畅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AVF功能丧失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肘部内瘘与腕部内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9例。血管通路为肘部内瘘者14例,为肘部内瘘组;血管通路为腕部内瘘者25例,为腕部内瘘组。比较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左心房内径(LAD)、主动脉根部内径(AA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泵控血流量(Qb)及心脏舒张功能减退者比例[E/A(〈1)%]。结果肘部内瘘组LVDd较腕部内瘘组降低[(46.07±6.38)mm比(52.44±7.60)mm3(P〈0.05),而EF、FS、LAD、AAO、LVDs、IVST、LVPWT、Qb及E/A(〈1)%无差异(P〉0.05)。结论与腕部内瘘相比,肘部内瘘并没有明显影响左心结构,并不成为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因此,在腕部内瘘不成功的情况下,可选择肘部内瘘作为长期透析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使用的相关因素,为延长血液透析患者AVF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04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VF手术并使用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AVF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查阅医院病历系统和血液透析记录单等方式,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透析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内瘘功能状态将患者分为失功组及通畅组,对比两组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VF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87例,内瘘失功组47例,通畅组140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占比、血浆白蛋白水平、尿酸水平、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HR=9.348,95%CI 3.507~24.918,P<0.001)和低白蛋白血症(HR=12.650,95%CI 2.925~54.714,P=0.001)是AVF使用寿命短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MHD患者AVF使用寿命明显短于未合并糖尿病的MHD患者(Log-rankχ2=13.191,P<0.001);低白蛋白血症的MHD患者AVF使用寿命明显短于无低白蛋白血症的MHD患者(Log-rankχ2=13.591,P<0.001)。结论糖尿病及低白蛋白血症是AVF使用寿命短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制定干预方案,延长AVF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自体动静脉瘘(AVF)腔内成形和(或)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于因AVF狭窄或血栓闭塞而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造影证实6例患者为AVF重度狭窄,即刻行腔内球囊成形术,术后狭窄程度改善;对2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次日复查造影示血栓溶解,其中1例溶栓后造影显示吻合口附近静脉狭窄严重,行PTA治疗,另1例狭窄程度较轻者未进一步PTA治疗。对8例患者随访2~13个月,其中7例可正常行AVF透析,1例单纯PTA治疗患者2个月后再次行PTA治疗,4个月后因AVF功能不良而改行颈内静脉插管透析。结论经桡动脉行AVF功能不良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HD02型血透监测仪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稀释法的HD02型血透监测仪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监测的效能。方法使用HD02型血透监测仪对90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透析期间进行内瘘再循环、流量及心输出量等监测。分析影响内瘘流量的相关因素。结果4例患者出现再循环。占4.44%。且均大于5%(非尿素稀释法异常标准)。21例患者内瘘血流量〈500mL/min,占23.33%:3例〉2000ml/min,占3.33%。影响内瘘流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内瘘使用时间、平均动脉压均与内瘘流量下降无相关;低心输出量和糖尿病与内瘘流量下降相关。33例患者心输出量〈4L/min,占36.67%,提示部分患者在透析期间处于低心输出量状态。其中低心输出量的8例患者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室间隔肥厚、瓣膜区钙化和反流、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等心血管功能和形态学改变。结论超声稀释法是一项操作简便、非侵入及实用的内瘘监测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在有足够血流情况下.再循环率低。低心输出量和糖尿病与内瘘流量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闭塞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析49例肾移植患者术后6个月动静脉内瘘的闭塞情况,探讨年龄、血压、血红蛋白浓度与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相关性。结果31例(63.27%)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18例(36.73%o)患者未闭塞;相关因素中,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和血红蛋白浓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后,应促使动静脉内瘘闭塞;低血压、高血红蛋白浓度可以促进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44例血透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时的血红蛋白水平、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血压、内瘘吻合口直径、血流量、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等指标。第24个月根据患者内瘘血流量的大小分为低血流量组(A组<900ml/min)及高血流量组(B组≥900ml/min)。结论:随血透时间的延长,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逐渐增大,心胸比例提高,以血透治疗后24个月高血流量组(B组)显著,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以射血分数(EF)及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变化明显。A、B两组重度水钠潴留者的心胸比例、LVDd及LVMI高于同组的轻度水钠潴留者,E/A低于轻度水钠潴留者。相关分析提示,内瘘血流量与LVDd、LVMI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与EF及E/A呈负相关(P<0.05),而在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短轴缩短率(FS)及等容舒张时间(IRF)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较高的内瘘血流量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有关,水钠潴留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内瘘血流量与炎性反应状态的关系及其对心血管病(CVD)的影响.方法 30例以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为透析通路的MHD患者(MHD组)及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入选本研究.Transonic HD 02透析监测仪监测内瘘血流量(Qa)和心输出量(C0).MHD组在监测Qa前取透前血标本,对照组标本来自我院健康体检人群.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用流式细胞仪的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随访时间19个月,记录发病情况.结果 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D组透前IL-6、IL-10、TNF、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8( 1.86 ~4.69)比1.14(0.27~1.18) ng/L,P<0.01;1.47(1.19~2.10)比1.04 (0.00~1.23) ng/L,P<0.01;1.33(1.05~1.56)比0.54(0.00~1.24) ng/L,P<0.05;4.90( 1.58~7.45)比1.50( 0.63~1.90) mg/L,P=0.01].随访期间,6例(20.0%)患者至少发生1次心血管病.发生心血管病者Qa、IL-6、hsCRP均显著高于未发病者[(1120±192)比(893±189) ml/min,P<0.05;4.86 (2.96~7.85)比2.20 (1.80~3.10) ng/L,P<0.01;11.75(3.83~31.53)比4.45(1.05~6.68) mg/L,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为CVD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43,95%CI:1.110~3.402,P=0.02).Spearma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显示,Qa与IL-6呈正相关(β=0.492,P<0.01).路径分析结果显示,Qa通过IL-6对CVD有间接的显著影响.结论 IL-6是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Qa与IL-6呈正相关.Qa可通过影响MHD患者IL-6水平参与了C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