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基础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COPD患者150例设为对照组,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COPD患者150例设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氧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COPD的基础护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各项细化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护理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的实施与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收治的43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收治的3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开展对应的护理服务。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态度及护理健康教育的评分,并记录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对护理技术的评分(93.2±4.2)高于对照组(89.6±5.3),对护理服务态度的评分(95.3±3.7)高于对照组(92.4±4.1),且对护理健康教育的评分(90.5±5.3)也高于对照组(87.4±6.3)(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91.68%)高于对照组(87.30%)(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塑护理人员形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个优质护理试点病房在实施重塑护理人员形象后(2010年7~12月)的护士综合素质评价、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与2010年实施前的同期进行比较,分析重塑护理人员形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实施重塑护理人员形象前后,护士综合素质评价、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塑护理人员形象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推动了优质护理服务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在眼科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11811例已行眼科日间手术患者的资料,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5584例日间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3年12月6227例日间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医生-护士工作模式,实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实施前后2组患者满意度、医护满意度情况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实施后,实验组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显著升高(P0.01),且实验组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与意外伤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在眼科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柔性激励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柔性激励及组织文化建设等手段引入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协调护理人员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选取2011年上半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骨二科为实验组,与同期实施岗位功能制护理模式骨一科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柔性激励适用于县级医院护理部,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个人成就感及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后,选择2010年1~10月收治的149例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8月收治的154例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按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质量落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明显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10年8~11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12月~2011年3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宜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5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需求评估表在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12月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实施护理服务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月-6月应用护理需求评估表对病人进行评估后,再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服务的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病人护理需求评估表为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正确指导,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即在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流程中,对手术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保证了患者舒适度,提升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强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方法选取我科1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常规护理服务作为对照组,2010年5月~2011年5月实施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作为研究组,分别观察比较两组基础护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研究组在基础护理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调查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手术室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12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的648例外科手术患者和70名外科手术医生及手术室全体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4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的702例外科手术患者和70名外科手术医生及手术室全体护士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手术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度,观察患者术中并发症(压疮、低体温、角膜炎等)发生情况,分析手术室护士护理操作考核成绩。结果: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护理操作考核优秀率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室护士考核优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线式”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 本科自2010年3月开始实施“一线式”护理服务模式,统计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实施该模式期间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及病房陪护率的数据,并回顾实施该模式前本病房的满意度相关数据及陪护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一线式”护理服务模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较前提高,病房陪护率明显下降,两组数据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一线式”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使患者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和实惠,医生获得了最大的帮助和支持,融洽了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大幅度增高,病房陪护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张正萱  余静  李小玉  王诚 《全科护理》2011,(30):2787-2788
[目的]观察护士实施独立早交班对护理晨交班质量、夜间护理质量、交班时间的影响以及医生对护士独立早交班的满意度情况。[方法]选择本科室2009年3月—2010年3月采用传统的交班模式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实行护士独立早交班模式为实验组,对两组各269次晨会交班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在交班时间、效果、夜间护理质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独立交班得到医生认可。[结论]护士独立早交班,能有效地提高早交班的质量与效率,达到护理交班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我院脑外科护理人员28名和住院患者21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柔性护理管理,并与实施前2010年1~12月护理人员27名和住院患者206例作为对照组相比较.比较实施柔性管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变化.结果:实施柔性护理管理后,护士认同感归属感增强;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增加;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柔性管理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增强凝聚力,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的589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5月的604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包括优化工作流程,转变手术室护理理念,加强手术室护士的业务学习,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医、护、患沟通,建立激励机制,重视手术患者的评估和术后回访等。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患者和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评价优质护理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3.4%上升到95.3%,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1.2%上升到98.5%。与常规手术组比较,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心理学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患者治疗心态及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都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改善。结论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为手术医生提供专科化、个性化的配合,最终达到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从而提升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姚阳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104-10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病区发放口服药流程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12月住院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给药形式;选取2011年1~3月住院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对发放口服药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体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了护患关系和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高心内科病人和护士双方的满意度。【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心内科病人2280例作为实验组。实验组由责任制护士依据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病人实施分级护理;将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心内科病人2076例作为对照组,遵医嘱按常规实施分级护理,采用分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估2组病人的护理工作质量,并将护士参加基础护理的数量、质量与责任制奖金系数挂钩,采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医生对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价2组病人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2组基础护理考核得分、患者满意率、护士满意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DL评估量表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分级可提高病人的护理质量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效果.方法:选择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前2010年1~4月住院的4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整体护理;选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后2010年5~12月住院的52例设为实验组,在包床到护基础上应用CNP进行计划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应用CNP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实施计划护理,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及护理工作质量,故试点病房护士责任分工模式是落实临床护理路径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干部病房老年离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6月在干部病房住院的100例老年离休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1年7~12月在干部病房住院的100例老年离休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各指标比较差异大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干部病房老年离休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建立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前的8 11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建立静脉管理小组后的8 245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通过明确职责、制定计划、专科培训、建立静脉治疗质量持续改进监督体系,并开展全院值班会诊制度,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静脉置管感染率及护士静脉治疗专业知识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专业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静脉治疗管理小组有利于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