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凤伟 《天津护理》2012,(5):304-305
口腔颌面部广泛的组织缺损对于修复重建外科是巨大的挑战,采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是目前颌面部修复重区的多样化使得颌面部肿瘤广泛切除后修复重建的适应证不断拓宽。我院自2009年起共收治31例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的口腔癌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抽取78例口腔科颌面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治疗组患者颌面部肿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颌面部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应用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对口腔科颌面部肿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陈静 《全科护理》2013,11(2):178-180
口腔颌面部肿瘤联合根治术常造成较大范围的组织缺损,局部组织难以拉拢关闭,游离皮瓣具有解剖结构相对恒定、组织量充足等优点,是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恢复外形和功能的理想选择,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前后的护理质量。现将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苏醒期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3月收治分别接受腓骨肌皮瓣、背阔肌皮瓣以及前臂皮瓣3种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修复治疗的68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68例接受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修复治疗患者中,成活62例,失败6例。其中腓骨肌皮瓣17例,失败2例;背阔肌皮瓣20例,失败1例;前臂皮瓣31例,失败3例。治疗总成功率为91.2%。3种组织瓣移植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前臂游离皮瓣整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1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整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对16例行前臂游离皮瓣整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做好术前指导,重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采取合适体位,严密观察移植皮瓣的情况以尽早发现血管危象,做好呼吸道、口腔、饮食及气管切开护理。结果:本组皮瓣移植全部成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对行前臂游离皮瓣整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采取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3月,应用119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118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分析选择游离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和组织瓣成活情况,并探讨影响血管化游离组织瓣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19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为游离前臂皮瓣58块,游离腓骨肌皮瓣50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0块,游离背阔肌皮瓣1块;口腔颌面部缺损部位为舌缺损49例,颊及口咽缺损10例,口底缺损7例,下颌骨缺损38例,上颌骨缺损12例,下颌骨和口咽复合型缺损1例,偏侧颜面萎缩1例。117块游离组织瓣成活,1块游离腓骨肌皮瓣和1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游离组织瓣临床成功率为98.3%;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4.2%(5/118),抢救成功率60%。结论:合理地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和口腔功能,且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因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引起口腔颌面部缺损,接受游离皮瓣移植的患者72例。将2014年1月~2016年8月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3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ERAS理念指导下实施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ERAS理念指导下实施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和外伤等因素引起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极大地影响患者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外形。组织瓣修复缺损组织为恢复患者外形和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组织瓣移植术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前后的护理。现将口腔颌面部皮瓣移植及护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符玉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156-1157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手术修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上腭组织瓣张力过大,口腔切口容易感染,导致切口复裂、穿孔、糜烂等并发症。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本科手术治疗先天性腭裂32例,现将切口感染情况和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大手术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州市钟楼口腔医院(213003)蒋玉兰我科5年来共行口腔颌面部大手术气管切开术21例,除2例皮下气肿外,未出现其它并发症,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保持病房内清洁、安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80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作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80例游离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皮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前臂皮瓣、腓骨瓣和腹直肌瓣为最常用的三种游离组织瓣,占全部皮瓣的95%:皮瓣的成功率为95%,皮瓣血栓的发生率为5%,抢救成功率为50%;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但大多数并发症均不严重,没有造成明显的后果。结论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移植安全可靠,其明显优于传统的带蒂纽织移植,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2.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是融合显微外科技术、颌骨坚固内固定技术及整形外科技术特点的综合性手术。游离组织瓣包括皮瓣、肌皮瓣、骨 (肌 )皮瓣及它们各自的血管束。游离组织瓣手术是将供区组织瓣的动、静脉与受区的动、静脉相吻合 ,使组织瓣存活 ,达到恢复缺损部位形态、功能的目的。自 1999年 5月以来 ,我院共开展游离组织瓣修复术 2 33例 ,为那些因各种原因造成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恢复了外形 ,重建了功能。由于这类手术涉及普外、骨科、显微外科等多种技术 ,对手术护理配合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增加了护理难度。现将我院手…  相似文献   

13.
侯云 《当代护士》2006,(11):26-27
口底癌肿术后口腔组织缺损,造成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通过血管吻合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应用最多的游离组织瓣是前臂游离皮瓣[1,2,3]。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多应用于整形外科及骨外科[4,5,6],但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术后缺损中应用却未见报道。手术的技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但科学、严密、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特别是术后皮瓣的观察及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成功。本组5例皮瓣均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患者康复出院,说明科学地做好病情观察及手术前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1999年3月至今,我科采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15例,效果满意,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9~66岁。5例患者均为T4期口底癌,癌的范围累及舌腹部及下颌骨前牙区域的牙槽骨。5例患者均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及保留下颌骨下缘的下颌骨方块截骨术,并同期行小腿内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术中将胫后动、静脉分别与颈外动、静脉吻合。所有患者均行颈淋巴清扫术及预防性气管切开术。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手术前患者往...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外科联合根治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徐英 《齐鲁护理杂志》2001,7(8):579-58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多采用联合根治术治疗,即将原发灶与颈淋巴清扫结合起来整块同时切除.有的尚需做邻近组织瓣或游离组织瓣转移修复创口,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手术危险性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应增加.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现将我院1990年至1998年所行联合根治术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改良口腔护理法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与效果观察.方法 将67例进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2组的口腔清洁程度、患者舒适度、患者疼痛程度、术区红肿、组织瓣缝线处分泌物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减轻患者术区疼痛、增加口腔清洁程度、减轻口臭、减轻组织瓣移植区分泌物及局部水肿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改良法对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口腔感染,增加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3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瓣护理、饮食护理等,经治疗护理37例皮瓣成活,效果满意.认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成功与否除与患者自身情况、手术技术等有关,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田梓蓉  李颖 《现代护理》2008,14(2):167-168
目的研究改良口腔护理法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与效果观察。方法将67例进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2组的口腔清洁程度、患者舒适度、患者疼痛程度、术区红肿、组织瓣缝线处分泌物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减轻患者术区疼痛、增加口腔清洁程度、减轻口臭、减轻组织瓣移植区分泌物及局部水肿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改良法对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口腔感染,增加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8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合并症护理,重点进行了术后呼吸道护理、游离皮瓣护理、营养支持、健康教育等,本组皮瓣完全成活率达97.5%。认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口腔组织缺损的良好材料,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1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术后留置鼻气管插管的护理进行了总结,即通过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环境湿化监测、有效吸痰、气道湿化、维持气囊适度充盈等,保持了人工气道的有效通畅,13例病人无1例发生气道梗阻,人工气道通畅,不需气管切开。文中提出了气囊不放气、维持适度充盈的重要性,探讨了痰痂堵管的预防和抢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气管食管瘘病人行双瓣式气管食管瘘修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10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采用双瓣式气管食管瘘修补术治疗的气管食管瘘病人6例临床资料,术前予呼吸道及胃肠道准备、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等,术后认真观察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6例病人术后创伤明显减轻,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做好双瓣式气管食管瘘修补术病各项护理措施,对配合病人顺利进行手术、促进病人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