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肠套入吻合时缝线贯穿胰管能否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方法将3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肠吻合套入组(实验组),采用缝线经胰腺全层贯穿胰管方法,对照组缝线只穿过胰腺浆膜层及部分胰腺实质,没有贯穿胰管,比较两组胰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例发生胰瘘(11.1%),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胰瘘,38.9%)。结论胰肠套入吻合时缝线贯穿胰管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安全,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的情况下,能减少术后胰瘘发生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很好的胰肠吻合方法。外科医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熟悉的方式进行胰肠吻合,有利于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肠吻合口瘘(均为C级胰瘘)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效果。结果 8例均救治成功,术后均未再出现B级或C级胰瘘,腹部症状和体征逐渐消失,平均住院时间31.9 d。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严重胰肠吻合口瘘应当早期发现,及时进行手术处理;术中腹膜腔彻底的清洗、恰当的缝合、充分的减压与引流,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荷包背带裤式"胰肠吻合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胰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荷包背带裤式"胰肠吻合法,对照组采用"胰管对空肠黏膜"胰肠吻合法。该70例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观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手术用时(4.28±1.10)h,观察组(3.62±0.76)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04)。对照组术后胰瘘7例(28.0%),其中6例B级胰瘘,1例C级胰瘘;观察组术后胰瘘3例(6.7%),均为B级胰瘘。术后腹腔内出血对照组6例(24.0%),观察组7例(15.6%);术后腹腔内感染对照组8例(32.0%),观察组8例(17.8%);术后胃瘫对照组3例(12.0%),观察组4例(8.9%)。两组比较,术后胰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8,P=0.037),其余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包背带裤式"胰肠吻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适用范围较广、吻合牢靠安全等优点,在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胰瘘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胰肠吻合的一种新方法——空肠黏膜剥离双荷包缝合套扎+吻合口中央胰腺上下缘缝扎法,以及其预防术后胰空肠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科共收治PD术患者65例,胰肠吻合均采用空肠黏膜剥离双荷包缝合套扎+吻合口中央胰腺上下缘缝扎法,分析此吻合术式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发生胰瘘2例,发生率为3% (2/65),分别发生于术后第7、12天,经用生长抑素(善得定或施他宁等)药物3周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无胆瘘、肠瘘及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空肠黏膜剥离双荷包缝合套扎+吻合口中央胰腺上下缘缝扎法,在胰肠吻合中可行性强,方法简单,疗效可靠,胰瘘发生率低,有明显的临床优势,有很好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肠吻合口大网膜包裹技术对于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二科单一手术组实施的2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实施胰肠吻合口网膜包裹技术分为包裹组(125例 )和未包裹组(100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比较包裹组(64例)和未包裹组(64例)胰瘘的发生率。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225例病人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2.7%(141/225),再手术率2.7%(6/225),病死率2.7%(6/225)。胰瘘发生率为46.7%(105/225),包括A级61例、B级37例、C级7例,出血发生率为11.%(25/225),胃排空障碍(DGE)发生率为24.9%(56/225),腹腔感染发生率为20.9%(47/225)。除术后胰瘘发生率外,两组病人出血、DGE、腹腔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裹组无再次手术病人,死亡2例;未包裹组再次手术4例,死亡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9、0.680)。在PSM模型中,单因素分析显示,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网膜包裹与术后胰瘘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胰管直径<3 mm及未行网膜包裹是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中采用胰肠吻合口网膜包裹技术可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进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中预防胰瘘的作用.方法 将改进胰管空肠黏膜对拢吻合技术应用于24例PD胰肠重建.结果 效果满意,无一例胰瘘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 改进胰管空肠黏膜对拢吻合技术应用于PD胰肠重建,可有效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胰肠吻合方式与术后胰漏及吻合口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行PD的5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26例PD患者行胰肠吻合的方式: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对黏膜吻合(简称黏膜对黏膜吻合)359例,其中149例硅胶引流管内置(简称引流管内置),130例硅胶引流管引流至体外(简称引流至体外),80例硅胶引流管未放置(简称引流管未置);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165例(简称套入式吻合),均未放置硅胶引流管;胰肠侧侧吻合2例(简称侧侧吻合),均未放置硅胶引流管。结果526例PD患者术后共发生胰漏34例(6.46%),胰肠吻合口出血8例(1.52%),死亡32例(6.08%)。①黏膜对黏膜吻合的胰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套入式吻合〔4.18%(15/359)比11.52%(19/165),χ2=10.029,P=0.002〕;黏膜对黏膜吻合与套入式吻合的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6/359)比1.21%(2/165),χ2=0.159,P=0.691〕。②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式中,引流管内置者和引流至体外者的胰漏发生率均分别明显低于引流管未置者〔2.68%(4/149)比11.25%(9/80),χ2=7.132,P=0.008;1.54%(2/130)比11.25%(9/80),χ2=9.410,P=0.002〕;引流管内置者与引流至体外者的胰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4/149)比1.54%(2/130),χ2=0.433,P=0.510〕。引流管内置者与引流至体外者的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4/149)比1.54%(2/130),χ2=0.433,P=0.510〕。结论黏膜对黏膜吻合方式胰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套入式吻合方式,但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胰管内硅胶引流管内置或引流至体外均能降低术后胰漏的发生率,但是对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端端双层套入连续吻合法(改良Child胰肠吻合)对胰肠吻合缝合技术进行改进,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对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4-0 Proene线双层胰肠端端套入式连续吻合。结果改良Child胰肠吻合法的吻合时间平均14.2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没有手术死亡。结论改良Child胰肠吻合法,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9.
胰肠吻合方式和保留幽门对胰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和保留幽门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7年5月间14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胰肠黏膜对黏膜胰管空肠端-侧吻合、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及保留幽门与否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术后胰瘘总发生率22%(32/142),其中黏膜对黏膜吻合组21%(29/132),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套入组33.33%(3/9)。结论胰肠吻合方式、保留幽门与否对胰瘘发生率无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胰肠吻合方式与胰瘘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们回顾近十余年我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展的情况 ,对胰瘘的发生和防治作一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6 2例 ,其中男性 2 5 0例 ,女性 112例 ,年龄 17~ 84岁。其中良性病变 35例 ,恶性病变 32 7例。2 .手术情况 :行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Whipple) 2 6 7例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 6 2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加淋巴廓清术 33例。胰肠吻合方式主要有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法、端端套入法和端侧套入法 ,分别为 2 6 1例、6 1例和38例 ,另有 2例为侧侧吻合。1996…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评价根据胰管直径等因素选择的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胰管直径≥3 mm的患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管空肠吻合组,120例);对于胰管直径<3 mm者,进一步比较胰腺残端与空肠管径的直径大小,若胰腺残端较粗大,且大于空肠管径者采用改良Child胰肠吻合(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80例),若胰腺残端直径小于空肠管径者选择捆绑式胰肠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组,105例).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胰管直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 0.05),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胰腺残端直径明显大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P<0.05).本组研究总体胰瘘发生率为11.1% (34/305).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胰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消化功能异常、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2.78,1.16,3.75,1.94,F=2.13,P>0.05).结论 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可以根据胰管直径、胰腺残端直径及空肠管径合理选择不同的胰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两种胰肠吻合术式与胰瘘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粘合式胰肠吻合方式与双层套入式吻合方式发生胰瘘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5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依据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粘合式胰肠吻合组和双层套入式吻合组,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胰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无手术死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套入式吻合组发生胰肠吻合口瘘1例(2.9%)、单纯性胰瘘6例(17.6%),粘合式吻合组无胰瘘发生。两组胰肠吻合口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套入式吻合组单纯性胰瘘显著高于粘合式吻合组(P<0.05)。胰瘘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胰肠吻合术式对胰瘘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粘合式胰肠吻合术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与其他吻合术式比较,探讨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进行的203例因恶性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其中A组86例,行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B组68例,行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C组49例,行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分别比较胰肠吻合手术时间、术后胰瘘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A、B、C三组胰肠吻合时间分别为( 10.6±2.8) min、( 19.9±3.6) min及(20.6±3.7) min,A组吻合时间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胰瘘发生率A组最低,为1.1%( 1/86),B组为4.4%( 3/68),C组为6.1% (3/49).结论 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操作简便省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肠套入吻合与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后胰漏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差异。方法 回顾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12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病例,采用胰肠套入吻合67例,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59例。分析两种胰肠重建方式术后胰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差异,同时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套入式胰肠重建组术后胰漏发生率为31.34%(21/67),黏膜对黏膜胰肠重建组为13.56%(8/59);两组术后胰漏严重程度(A、B、C级)情况分别为10.45%(7/67),14.93%(10/67),5.97%(4/67)和8.47%(5/59),3.39%(2/59),1.69%(1/59)。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4.15 d vs 16.86 d),费用分别为(49 882.73元 vs 38 047.80元)。两组患者术后胰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B级所占比例、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的胰肠重建方式术后胰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B级)、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低于采用胰肠套入吻合,该法可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空肠吻合术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5期)、PubMed(1978年1月至2014年5月)、EMBASE(1966年1月至2014年5月)、SCI(1961年1月至2014年5月)、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1978年1月至2014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1月至2014年5月),维普(1989年1月至2014年5月)和万方数据库(1998年1月至2014年5月),同时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并追查纳入研究参考文献,收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空肠吻合术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1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胰空肠吻合组相比,胰胃吻合组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RR=-0.56;95% CI:0.41~0.75; P=-0.0001)、胆漏发生率(RR=0.43;95% CI:0.19~ 0.95;P=-0.04)腹腔内多发并发症(OR=-0.26; 95% CI:0.12 ~ 0.56;P=-0.0007)和腹腔内积液的发生(OR=-0.54;95% CI:0.38~ 0.77;P=0.0005),但两者在术后并发症、胃排空延迟、围手术期病死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胰胃吻合术优于胰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7.
18.
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办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106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吻合52例,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吻合31例,胰管与空肠黏膜吻合23例;胰管支撑胰液内引流101例,胰管支撑胰液外引流5例。所有病例均放置T管。结果术后出现胰漏11例,占10.4%,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吻合5例(9.6%),胰腺空肠端侧吻合4例(12.9%),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2例(2/23);胰管内放置支撑管胰液内引流101例、外引流5例,三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显示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同一种吻合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才能将胰漏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