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0例胸部CT评价肺癌纵隔侵犯及手术切除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侵犯纵隔及肺门结构是影响其手术切除的主要因素。如何在术前对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作出正确的评估,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探查,是胸外科医师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胸部CT扫描已成为肺癌病人术前的一项重要检查,它较普通X线胸片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侵犯情况。现结合手术情...  相似文献   

2.
浅谈肺切除实用手术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凤瑞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0):652-654
普通胸部外科(general thoracic surgery)主要处理三大类疾病,即肺、食管及纵隔疾病。食管疾病属于消化道外科,普通外科医生只要熟悉开胸和食管解剖,完成食管手术困难并不很大。虽然纵隔解剖复杂,心脏大血管及食管气管等均在纵隔里,但良性或体积较小的肿瘤多不侵及这些重要结构,手术不困难。但是肺解剖特殊,肺门及肺裂中的动静脉血管和气管食管紧密相贴,与心脏大血管相连,三维立体关系需要多年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手术时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解剖清楚,不出意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部CT联合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和原发性良性纵隔肿瘤(纵隔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1-08于鄢陵县中医院经胸部X线摄片检查拟诊为纵隔肿瘤、并行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胸部CT联合MRI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胸部CT联合MRI检...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价值,为难治性胸部肿瘤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6例胸部肿瘤患者(右肺中心性肺癌1例、左肺中心性肺癌1例、气管肿瘤2例、食管癌1例、纵隔肿瘤1例)采用不同的体外循环方法进行麻醉或手术切除,行右全肺切除+部分心包切除+部分左心房切除1例,气管肿瘤切除、端端吻合2例,食管癌切除+胸降主动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修补1例,左全肺切除+部分左心房切除1例,纵隔肿瘤切除先Gor Tex16mm人工血管施行左无名静脉-右心耳吻合+Gor Tex12mm人工血管施行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吻合1例。结果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5年,1例肺癌患者术后10个月死于肺部转移,其余患者生存良好,生活质量高,采用胸部X线片、胸部CT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均无复发。结论对侵及部分肺血管和心脏的胸部肿瘤患者,以及气管肿瘤不能常规进行麻醉的患者,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几率,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纵隔镜检查术1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K  Zhao F  Wang X  Tian T  Lu X  Wang S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45-47
目的 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及确定手术适应证中的价值。方法 对1979-2000年,有选择性地施行纵隔镜检查术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皆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个别病例加用静脉基础麻醉)下,经气管前间隙向下方探查气管周围肿物和淋巴结,并进行活检。结果 有125例诊断符合(11例未能明确诊断和8例肺癌患者虽纵隔镜检查阴性但未经手术证实不计入),21例诊断不符合。诊断符合率为85.6%(125/146)。其中20例纵隔淋巴结阳性的肺癌患者和7例经纵隔镜诊断恶性淋巴瘤者避免了开胸手术。结论 纵隔镜检查术,对累及纵隔淋巴结的疾病或紧邻纵隔的胸部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不明的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尤其适合。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瘤者可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颈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8年9月施行281例经颈部纵隔镜检查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经气管前间隙向下方探查气管周围肿物和淋巴结,并进行活检。结果268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95.4%(268/281)。术前诊断不明23例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术前诊断病理符合率56.9%(41/72),良性病变术前诊断病理符合率87.4%(104/119)。结论经颈部纵隔镜检查术对单独或伴有纵隔内肿块的胸部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不明的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尤其适合,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瘤者可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纵隔疾病诊治、肺癌的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1月,为68例拟诊纵隔疾病、肺癌的患者进行VM检查。未能明确的纵隔疾病包括不明原因的纵隔淋巴结肿大41例,根据临床表现、胸部CT、PET、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确诊为肺癌27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结果 41例术前未能获得病理诊断的病例中,经电视纵隔镜确诊39例(95.1%),1例转院失访,1例纵隔肿块活检提示多核巨细胞伴上皮样肉芽肿,予以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出现脓胸伴高热,行剖胸探查发现右胸腔巨大肿瘤伴脓液生成,手术活检病理结果为肺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27例术前诊断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经纵隔镜检查后,1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鳞癌5例,腺癌7例),其中N2淋巴结转移8例(Ⅲa期),均行开胸肺叶切除以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N3淋巴结转移4例(Ⅲb期),转入内科行放、化疗;15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开胸肺叶切除以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23例开胸手术者术后病理均与纵隔镜检查一致。结论 VM在纵隔疾病诊治、肺癌的术前分期中安全有效,多能获得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隆凸肿瘤的切除与重建因复杂的麻醉管理、高难度的吻合技术、高发生率的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 一直是对胸外科医生的能力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术。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和麻醉管理的进步, 胸腔镜微创技术和达芬奇机器人用于气管隆凸肿瘤的切除与重建, 提高了该类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生活质量,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本文拟根据相关研究, 总结隆凸肿瘤的切除与重建的新进展, 重点介绍个体化隆凸肿瘤切除与重建和微创隆凸肿瘤切除与重建的主流治疗观点。  相似文献   

9.
纵隔肿瘤手术严重意外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肿瘤手术常因手术麻醉刺激或压迫大血管、心脏而引起心律失常或血流动力波动而导致严重的意外。本文报告纵隔肿瘤手术中3例严重意外经过及麻醉抢救处理过程中的教训及体会。例1 男,48岁,术前诊断为右肺癌。用芬太尼、硫喷妥钠、琥珀胆碱快速诱导,顺利插入ID80mm气管导管。左侧卧位90°下开胸探查,发现为右上纵隔肿瘤。在分离肿瘤时病人突然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内心脏按压,经气管、静脉内各注射肾上腺素1mg,心脏仍未复跳。后考虑为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心跳骤停,用阿托品1mg静脉注射,心脏复跳,但慢而无力,再用阿托品1mg后心率逐渐…  相似文献   

10.
纵隔镜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总结纵隔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探讨其在胸外科的应用价值及其意义.方法依据胸部CT决定手术径路,共行纵隔镜检查术60例,其中经颈纵隔镜检查术56例,经左前第2肋间纵隔镜检查术3例,经右前第5肋间纵隔镜检查术1例.术中活检标本行常规冰冻病理切片检查.结果59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1例患者术中损伤左锁骨下动脉,平均手术时间1.5小时,无术后并发症.病理多样,以结节病、肺小细胞肺癌、结核病等为主.结论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不明性质肿物或肿大淋巴结的诊断率为93.33%,是肺癌手术前分期最准确的检查手段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纤维镜引导气管插管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 11例颈胸部肿瘤患者行支气管纤维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体会。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颈胸部肿瘤患者 11例 ,颈部巨大肿块 8例 ,纵隔肿瘤 3例 ,年龄 2 7~ 72岁。颈部肿块患者均有张口困难或声门偏离中线 ,直接喉镜暴露困难 ,其中 2例肿瘤包裹气管 ,气管切开困难。纵隔肿瘤患  相似文献   

12.
病人 男,54岁。出现眼睑下垂症状5周,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四肢无力,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症状,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上纵隔3.0cm×3.0cm占位。以右上纵隔肿瘤伴重症肌无力人院,经皮立体定位纵隔肿瘤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倾向小细胞肺癌。肌电图检查面神经、腋神经、腓总神经低高频刺激均见波幅异常衰减现象。予以口服吡啶斯的明0.06g每日3次后,眼睑下垂及四肢无力症状完全缓解。行EP、CAVE交替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两个疗程后,2002年11月手术治疗右上肺纵隔型小细胞肺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纵隔镜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纵隔镜手术在胸部疾病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71例患者行纵隔镜手术 ,其中颈部纵隔镜手术 5 5例 ,胸骨旁纵隔镜手术 12例 ,颈部加胸骨旁纵隔镜手术 4例。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疑难疾病 2 6例 ,高度怀疑或已明确诊断肺癌且影象学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 (≥ 1.0 cm) 4 5例。 结果  2 6例纵隔疑难疾病患者 ,经纵隔镜检查后 2 5例获得明确诊断 ,确诊率为 96 .2 % (2 5 / 2 6 )。高度怀疑或病理诊断已确诊为肺癌的 4 5例 ,纵隔镜检查阳性 2 9例 ,阴性 16例。阳性者放弃手术 ,予以化疗 ;阴性者中 8例经开胸探查证实为肺癌 ,手术切除标本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 ,特异性、敏感性均为 10 0 %。纵隔镜手术后发生声音嘶哑 1例 ,气胸 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纵隔镜手术创伤小、安全、取材可靠 ,是诊断纵隔疾病和明确肺癌术前分期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开展的47例电视纵隔镜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颈部纵隔镜手术38例,左胸纵隔镜手术8例,右胸纵隔镜手术1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100min,平均44.2min;术中出血5~200ml,平均33.5ml。肺癌术前分期12例,纵隔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4例,阳性8例,均与开胸手术后检查结果相符,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纵隔疑难疾病诊断31例,经过纵隔镜手术后30例(96.8%)明确诊断,其中恶性肿瘤16例,分别为纵隔转移性肿瘤8例、纵隔淋巴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食管鳞状细胞癌、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胸腺类癌、淋巴上皮癌各1例;良性疾病14例,分别为结节病8例、慢性淋巴结炎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2例。纵隔镜辅助纵隔或肺部病变切除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手术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安全、可靠,可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以及肺癌术前分期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纵隔镜手术诊治胸部疾病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肺癌术前分期、纵隔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7年4月,我们采用电视纵隔镜对36例拟诊为肺癌、纵隔肿物患者进行检查,33例经颈部行纵隔镜术,采用全身麻醉单腔气管内插管;3例经肋间行纵隔镜术,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内插管。结果除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4例外,余30例均经电视纵隔镜术检查后确诊;2例诊断不明或可能误诊,其中1例转院失访,另1例经开胸活检证实为肺大B细胞淋巴瘤。平均手术时间55min,平均出血量40ml,术后无死亡患者,无切口感染;发生并发症2例,1例出血,经止血纱布填压止血;1例喉返神经麻痹,经中医针灸治疗后好转。结论电视纵隔镜术是肺癌术前病理分期、纵隔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胸部血管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部血管瘤患者9例,男2例,女7例;年龄47.9±19.3(18~71)岁。开胸手术6例,全胸腔镜手术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1例,由神经外科和胸外科分期完成手术1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术中肿瘤的大体特点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特点,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血管瘤的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治疗血管瘤患者9例,影像学上表现为类圆形占位占66.7%(6/9),分叶状占位占33.3%(3/9);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术前诊断血管瘤具有一定的价值,特点是T2加权像瘤体增强。胸外科手术时间106.3±60.1(60~192)min,术中出血量91.1±43.7(30~150)ml。除1例患者随访1个月外,其余均随访3~6年,所有患者均无与本病相关的死亡发生,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胸部血管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主要位于纵隔;结合血管瘤的大小、部位和医生的技术水平决定手术方式,胸腔镜手术对于血管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哑铃型血管瘤需要与神经外科医生协同完成。  相似文献   

17.
正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现代胸外科手术融合了先进科学技术,包括电视胸腔镜、机器人、磁导航和3D图像叠加技术等,使胸外科医生能够以更精确的方案和更小的创伤完成手术。遵循"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原则,微创肺癌根治术已经成为各大医疗中心胸外科的主流术式。本文将回顾微创胸外科的诞生、发展史,旨在激发临床工作者的兴趣和创新热情,探讨其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预防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体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寻求预防和减少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食管、纵隔、心包、胸膜等10余种胸部疾病病例,其中肺大施切除462例,食管疾病手术94例,纵隔肿瘤或囊肿切除86例,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140例,胸外伤止血等手术22例,心包开窗和胸膜肿瘤切除及其他手术54例,胸部疾病活检术54例。手术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双腔管气管内插管866例,单腔管气管内插管46例。结果886例经VATS完成手术,26例改为传统开胸术。发生手术并发症36例,占3.95%,其中术中并发症10例,占1.1%,包括食管黏膜破裂4例,神经损伤2例,4例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出血。术后并发症26例,占2.85%,包括肺泡漏气≥7d19例,胸腔积液或积气再次置闭式引流管3例,房颤2例,胸腔感染1例和呼吸衰竭死亡1例。结论VATS适应证选择和手术应当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对胸外科医师培养,尽快掌握VATS操作和相关知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学影像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双原发性肺癌(double primary lung cancer,DPLC)发病率的迅速增长,胸外科医务工作者们也在不断的完善诊治标准。目前,多指标联合诊断、根据单个病灶进行临床分期、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已被大多数胸外科医生所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因其创伤小等优势,逐渐被胸外科医生认可,获得广泛应用,是未来DPLC乃至整个胸部疾病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此外,单纯的放疗已被证实预后和手术治疗没有明显差异,胸外科传统的观念正在受着严峻的挑战。现将双原性发肺癌的临床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在普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共使用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完成15例普胸外科手术,包括8例肺部手术,6例纵隔肿瘤手术,1例食管癌手术。结果所有15例患者均成功运用达芬奇机器人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15例患者手术平均耗时120.9min,术中平均失血75.3ml,平均住院时间7.8d。术后1例肺癌患者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术后第16天行支气管瘘修补术,修补成功后出院。无术后死亡,中期随访结果生存率与普通胸腔镜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人工智能手术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优势,但是我们的结果表明运用人工智能外科系统进行普胸外科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该文为进一步运用人工智能外科手术系统进行胸部肿瘤手术提供了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