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Fl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浸润转移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VEGF和Flt-1 mRNA及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和Flt-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4%和55.9%: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组织中VEGF和Flt-1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明显高于膨胀性生长者(P〈0.01),VEGF和Flt-1表达及MVD值与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MVD值与VEGF和Flt-1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均P〈0.01);VEGF和Flt-1 mRNA阳性表达及MVD值超过或等于54.9个/mm^2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VEGF和Flt-1 mRNA阴性表达及MVD值少于54.9个/mm^2者。结论VEGF和Flt-1 mRNA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浸润转移的过程,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在浆膜浸润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浆膜浸润胃癌组织中SPI、VEGF和CD34[以微血管密度(MVD)值表示]的表达。结果SP1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2.9%。VEGF阳性率在SP1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中为73.5%,在SP1阴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则为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7,P=0.01)。SP1和VEGF表达水平与MVD值显著相关(P〈0.01);SP1表达与肿瘤大小和肿瘤生长方式显著相关(P=0.01);VEGF表达和MVD值与肿瘤分化程度、Bomnan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方式显著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SP1、VEGF、MVD值、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方式与S1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SP1、MVD值和肿瘤生长方式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P1、VEGF和MVD值对于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价值,SP1和MVD值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与胃癌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胃癌及胃良性病变中VEGF表达及MVD。结果:胃癌组VEGF表达阳性率为75.0%,胃良性病变组为5.0%(P<0.05),未浸润浆膜层者为50.0%,浸润浆膜层者为95.5%(P<0.05),有淋巴民移者为82.8%,无淋巴结转移者为54.5%(P<0.05),伴有远处转移者为100%,不伴有远处转移者为71.0%(P<0.05),pTNM分期属,I,II期者为53.1%,Ⅲ,Ⅳ期者为89.6%(P<0.05),胃良性病变的MVD显著低于胃癌组(P<0.001),浸润深度达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pTNM属Ⅲ,Ⅳ期者的MVD显著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EGF表达与MVD明显相关,结论:VEGF上调及MVD增加对胃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PIGF及其受体Fl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眙盘生长因子(PIGF)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5胃癌血管形成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4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PIGF和Flt-1,并计算以CD34为标志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IGF和Fl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PIGF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O.05);Flt-1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有关(P〈0.05);MVD与肿瘤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IGF与Flt-1表达阳性患者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45.5%、40.4%。浸润深度、Flt-1阳性表达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IGF/Flt-1通路可能在胃肿瘤血管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胃癌的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素-1(TSP-1)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成对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灶≥5cm)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TS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采用半定量评分系统评估染色结果,并分析TSP-1蛋白表达与VEGF、MVD及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①TS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5.8%(33/7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为90.3%(65/72),在转移淋巴结组织中为50.8%(30/59),其在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呼=32.710,P=0.000;)f=25.298,P=0.000),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其在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贸X=0.327,P=0.568)。②胃癌组织中TSP-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即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TSP.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在无胃周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Z=-2.573,P=0.010)。③TSP-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rs=-0.309,P=0.008;rs=-0.269,P=0.040)及MVD(rs=-0.348,P=0.003;rs=-0.272,P=0.037)呈负相关。结论TSP-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均降低且与VEGF表达和MVD呈负相关,提示TSP-1可能是一个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67例胃癌患者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常规HE染色检测所有的淋巴结:在HE染色检查未发现癌转移灶的淋巴结标本中,免疫组化检测微转移病灶的存在情况。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VEGF—C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胃癌组织VEGF-C蛋白表达阳性46例(68.7%)。所有病例的淋巴结总数为902枚:HE染色检查未发现癌转移灶的淋巴结总数为358枚,免疫组化检出存在微转移病灶者16枚(4.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微转移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为81.3%(26/32)和88.9%(8/9),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57.1%(20/35)和无淋巴结微转移组的46.2%(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相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C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胃癌血管浸润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66例胃癌血管浸润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进行检测,探讨血管浸润与VEGF和P53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1.4%(115/366)的胃癌伴有血管浸润,血管浸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相关,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率随血管浸润加重而增加。VEGF和P53蛋白的高表达率及高微血管密度与血管浸润的程度有关,在有血管浸润的胃癌中,VEGF和P53蛋白表达之间也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表达是血管浸润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生存率分析提示,在有血管浸润的胃癌,血管浸润愈严重,预后愈差。结论 以血管浸润为特征的胃癌具有较多的血管生成和远处转移,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血管生成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缺氧诱导因1α(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AKT/HIF-1α途径与胃癌的发生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胃癌及2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AKT蛋白和HIF-1α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64例胃癌组织中pAKT呈阳性表达48例(75%),HIF-1α阳性表达42例(65.6%),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X^2分别为26.936、15.950,P〈0.05);pAKT、HIF-1α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胃癌及癌旁组织MVD分别为43.5±12.7、26.2±12.3,P〈0.05(t=5.614):pAKT、HIF-1α均阳性患者MVD显著多于pAKT、HIF-1α均阴性者(t=3.947,P〈.05),pAKT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Pearson r=0.583,P〈0.05)。结论:pAKT蛋白过表达于胃癌组织,AKT蛋白的磷酸化可增强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促进胃癌的转移,又可以通过调节HIF-1α的表达促进胃癌新生血管的生成。同时检测胃癌组织中pAKT、HIF-1α和MVD的表达状态,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癌血管生成及其与周围静脉血微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及其与胃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微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微转移.结果42例胃癌组织中,MVD计数范围在9~78之间,平均36.5±16.5,MVD计数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17例(40.5%)胃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13例(30.9%)患者外周血微转移阳性,微转移阳性患者的肿瘤MVD计数(47.2±19.0)和VEGF阳性率(69.2%)显著大于微转移阴性患者的MVD计数(31.7±13.0)和VEGF阳性率(27.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MVD计数和VEGF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胃癌组织血管化程度与周围静脉血癌细胞微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胃癌组织中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检测52份胃癌组织中PD—ECGF、CD34的表达并测定MVD,回顾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胃癌组织中PD—ECGF的表达率为59.62%,平均MVD为72.60±16.87;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侵及浆膜或浆膜外组的PD—ECGF的阳性率及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浸润深度未达浆膜层组,且Ⅲ期和Ⅳ期组的MVD高于Ⅰ期和Ⅱ期组;PD—ECGF阳性组的MVD高于阴性组。结论PD—ECGF参与了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及血管生成,PD—ECGF作为肿瘤抗血管治疗的靶点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Ki-67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Ki-67的表达,并以CD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结果用微血管密度(MVD)表示。结果:Ki-67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O.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Ki-67与MVD在胃癌组织中呈正相关(P〈0.05)。MVD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Ki-67及CD34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方面明显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检测胃癌组织中Ki-67及CD34的表达对临床有-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Ki-67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互关系,探讨影响胃癌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胃癌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以48例无复发病例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标本中COX-2、Ki-67的表达和MVD,并分析三者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Ki-67的表达与MVD两两之间高度相关,并且都与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复发组病例术前存在盆腔转移结节、浸润深度达浆膜或浆膜以外以及Borrmann分型Ⅲ型和Ⅳ型的比例明显增多,COX-2高表达和MVD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盆腔转移结节、COX-2高表达和MVD是胃癌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COX-2高表达、MVD、浸润深度、盆腔转移结节是胃癌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环氧化酶-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COX-2的表达,采用抗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COX-2表达与MVD和胃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和MVD分别为80.2%和32.5±8.3,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的13.3%和13.1±2.4;P<0.01。临床TNM分期中Ⅲ、Ⅳ期胃癌标本COX-2表达率与MVD为91.4%和34.9±8.7,显著高于Ⅰ和Ⅱ期胃癌标本(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率和MVD分别为87.9%和35.0±8.5,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COX-2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γ=0.311,P<0.01)。结论COX-2表达在胃癌的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COX-2及其诱导的血管生成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otch1和其配体DLL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转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胃癌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otch1,DLL4,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Notch1,DLL4,VEGF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tch1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0.01)及远处转移(P<0.05)有关;DLL4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有关;VEGF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P<0.05)有关,上述各因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tch1,DLL4,VEGF蛋白的表达三者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s=0.355,rs=0.367,rs=0.334;均P<0.05)。
结论:Notch1/DLL4受体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它们可能共同调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探讨其与早期胃癌血管增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早期胃癌VEGF家族的表达及肿瘤血管计数,并将其家族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VEGF家族的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A和C的表达与胃壁静脉浸润、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浸润阳性或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中,VEGF-A和C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VEGF-C表达阳性肿瘤多位于黏膜下(P<0.05)。VEGF-A、B、C与微血管计数有关,阳性表达肿瘤内血管计数明显增多(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VEGF-C表达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对肿瘤组织进行VEGF-C的检测有助早期胃癌术式的选择及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在大肠癌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受体KDR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10 2例大肠癌组织KDR及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 ,分析KDR、VEGF和MVD及其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KDR及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 (F =7 6 3及F =6 38,P <0 0 1)。KDR、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 (χ2 =4 0 373,χ2 =39 6 3,F =10 89)、淋巴结转移 (χ2 =2 7 83,χ2 =2 1 70 ,F =5 94 )和肝转移 (χ2 =13 5 3,χ2 =8 6 8,F =6 82 )密切相关 (P <0 0 1) ,KDR及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 5年生存率较低 (χ2 =5 7 94 ,χ2 =39 84 ,F =8 86 ,P <0 0 1)。结论KDR及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KDR、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yclin E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法)检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100例、胃癌转移淋巴结组织66例中Cyclin E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Cyclin E蛋白在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及转移淋巴组织中均有表达,三者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 E蛋白表达与癌发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无相关关系。结论 Cyclin E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大小有相关关系,可作为胃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