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慢性肾脏病的早期,患者常常没有明显不适的感觉,或仅有轻度腰酸、乏力,往往不在意而不去医院就诊.致使疾病不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慢性肾脏病主要靠一些医疗设备的检查结果来诊断,如尿常规检查有蛋白尿、血尿,,血常规检查有贫血,血液肾功能检查指标异常.作彩超肾脏检查出现异常等。  相似文献   

2.
今年世界肾脏病日的主题是"高血压与肾脏病:一对必须被阻止的婚姻"。众所周知,高血压可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但它与慢性肾病之间的关系却因隐蔽性较高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专家提醒说,高血压病常会引起肾损害,肾脏病变同样可引起血压高,两者互相影响,甚至造成恶性循环,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为尿毒症。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验尿,每年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肾脏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认识肾脏活检在肾脏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地位。方法对25例具有肾穿刺适应证的肾实质疾病患者肾活检,并进行光镜、免疫荧光镜及电镜检查,结合临床特点归类分为急性肾衰组、肾病综合征组、血尿蛋白尿组、继发性肾脏病组。结果肾活检后的诊断修正率为12%,治疗方案修正率为24%,估计预后修正率为24%。结论肾脏活组织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最可靠的方法,它不仅能提供诊断、决定和修改治疗方案,还能估计预后,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如血尿、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情况下,肾活检病理诊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公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截至2009年,全球有5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其中1/10的人有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肾病患者约有150多万人,他们依靠肾脏透析或肾脏移植维持生命,并且这一数字将在未来十年内成倍增长。为了唤起全社会对肾脏病的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肾脏疾病,国际  相似文献   

5.
刘彩霞 《医疗装备》2010,23(10):90-92
肾穿刺,即经皮肤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法(简称肾穿刺),是肾脏病病理诊断的唯一方法。用穿刺针刺入机体的肾脏,取出少量肾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肾脏活体组织检查是获取肾脏病理标本的重要手段,对肾脏疾病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余明玉 《自我保健》2014,(11):42-43
慢性肾脏病和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卒中等许多老年致死、致残性疾病都有紧密联系,而因为高治疗费、预后差等问题也已经成为为目前正在面临的公共健康难题、在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肾脏病学术年会上,来自各领域的专家们曾围绕肾脏免疫、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诊断与防治、透析及其新技术、肾脏移植等话题,共享了肾脏病诊治的最新战果和临订经验。  相似文献   

7.
肾脏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它也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治性疾病。其之所以难治,关键在于复杂,致病原因复杂、发病机理复杂、临床表现复杂、发展变化也复杂。尽管如此,但。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却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近年来,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肾组织活检提供的病理诊断已充分应用于临床,大量的诊断资料丰富和延伸了肾脏疾病传统的辨证依据,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的紧密结合更促使肾脏病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3月9日是世界肾脏病防治日。我们知道,肾脏病发病率高,占正常人群的6.1%~10%,而且早期可无症状。目前世界上超过5亿人患有不同的肾脏疾病,每年超过百万人死于与慢性肾脏病相关连的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据悉,我国现在约有1亿多慢性肾病患者,实际知晓自己患病及进行治疗者很少。有很多病人未发现自己有肾脏病,直到发展严重时才发现,这时治疗已非常困难,甚至无力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杨晓芬 《社区卫生保健》2005,4(2):128-128,131
肾脏疾病分类多,机理复杂,光从临床的表现很难明确诊断。经皮穿刺获得肾脏活组织,通过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了解各种肾脏疾病形态学和免疫学改变,明确诊断、观察药物疗效、判断预后。接受此检查术的患者,一般都有思想准备,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三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旨在提高人们对肾脏疾病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肾脏。最新数据表明,每10个人当中,就有1人罹患肾脏病。那么,到底什么是肾脏病?如果还停留在“肾脏病=尿毒症”上,那么您对肾脏健康的了解就太肤浅啦!出现任何肾损害表现(血、尿、肾脏影像学、肾脏病理异常),都属于肾脏病范畴,而肾损害病程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肾脏病。每100个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将有1人进展为尿毒症。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肾脏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发达国家的普通人群有6.5%~10%罹患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我国目前尚无详实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10%。肾脏疾病的医疗费用十分高昂。在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尿毒症患者的家庭中相当常见。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一直是肾科医生长期以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肾脏虽然功能强大,但却非常脆弱,如肾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都可以伤害肾脏。根据临床研究,目前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慢性肾脏病患者。但是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忽视了肾脏病的存在。一旦发现,很可能已经病入膏肓了,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病危害大今年世界肾脏日期间有关方面公布的数字表明,慢性肾脏病已成为一个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肾脏病导致的死亡已占慢性疾病致死的前五位。在发达国家,普通人群中约有6.5%~10%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其中美国的肾脏病病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14.
尿常规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依据。尿液是在肾脏中形成的,最终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因此肾脏无论是哪一个部位发生了病变都可以在尿液里反应出来,尿常规检查可以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尿常规检查内容: 1.尿液一般性状检查。2.尿液化学检查。3.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较高,它是肾毒性物质作业岗位的职业禁忌症,但由于慢性肾脏疾病的低知晓率的特点,在实际职业健康检查中主检医生很难确认来检人员有慢性肾脏病。尿β2-微球蛋白检查是检测肾小管病变敏感而特异的方法,笔者通过这样一个病例说明职业健康检查中尿β2-微球蛋白检查的重要性:一位在岗期员工经体检发现尿β2-微球蛋白检查异常,而尿常规检查多次检查正常,肾功能多次检查正常,且患者无自觉症状。最后经综合性医院专科检查确诊是慢性肾病。职业健康监护项目中与肾脏相关的主要检查项目有:尿常规、肾脏B超、肾功能、尿β2-微球蛋白。建议从职业病法律的角度将这四项检查作为必检项目(目前尿β2-微球蛋白在上岗前检查中基本上都作为选检项目来要求)。并希望职业禁忌症的内容与上述检查项目相结合,尤其是否可以考虑将尿β2-微球蛋白超过正常值范围当作职业禁忌症的内容来规定,笔者认为这样更有利于主检医生发现肾毒性物质作业岗位的职业禁忌症。  相似文献   

16.
正肾脏就像人体的污水处理厂,负责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和代谢废物。人们吃进去的食物,特别是动物蛋白,会产生代谢废物,若不能及时清除就会堆积起来危害人体。肾脏一旦出问题,就可能患上某些慢性肾病,并有转化为尿毒症的风险。我国肾脏病患病率10%~13%,全国约有1亿名患者。儿童、青壮年、老人等都可能被慢性肾病缠上。肾病是个隐秘的"杀手",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多通过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而偶然发现。肾脏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但并非不可预防。对引发肾脏病的高危人群,采取相  相似文献   

17.
肾脏疾病患者多通过对其尿液进行检查以诊断疾病,但其的诊断依据并不可靠,进行肾脏组织活检检查可明确诊断患者所患疾病,诊断意义重大,具体很可靠的依据。现今没有临床表现但其进行尿液检查的指标有异常的患者多通过进行活检明确诊断[1]。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59例患者,所有患者都为正常体检时尿液检查有异常指标,部分患者进行活检检查明确诊断,笔者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部分人的肾脏病,第一次被发现就很晚了1.肾脏病非常常见,尤其在老年人当中。2.肾脏病早、中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做检查,才能发现早、中期的肾脏病。3.尿常规和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能发现绝大部分肾脏病,但是尿液标本留取不当可起误导作用,也不能根据血肌野判断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舟山海岛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CKD)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流行病之一。根据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统计资料,每100个成年人中有11~16个人患慢性肾病[1,2],我国的初步调查结果是9.4%[3]。但由于肾脏病早期大多没有症状,导致社会和公众对肾脏病的认识严重不足,因而发现较晚。慢性肾脏疾病是世界范畴的公  相似文献   

20.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正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近5年更是中国肾脏病学发展壮大、走向成熟的时期。近年来随着肾脏病发病率的增加,多数市、地级医院已设立独立的肾脏内科,大多数的三级医院都开展了肾活检,使肾脏病诊断更为明确。目前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的独立网站正式开通,并开展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会员登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