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电针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法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叩刺加拔火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伐昔洛韦、消炎痛、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3.5%,对照组愈显率为7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夹脊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结论电针夹脊配合刺络拔罐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激光照射配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本上加用刺络拔罐,激光照射等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88.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加刺络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颈椎病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电针加刺络拔罐)、对照组(单纯刺络拔罐),每组90例,观察两组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4.4%,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92.2%,两组临床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有病例和痊愈病例平均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为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加刺络拔罐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痊愈率优于单纯剌络拔罐治疗,且能减少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刺络拔罐为主治疗腰部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斐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76-476
目的:对比刺络拔罐配合梅花针与西药治疗腰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在背部膀胱经循经刺络拔罐并配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采取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及外用黄连膏治疗。结果7天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76.6%(P<0.01),且治疗组2天后重、中度疼痛缓解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络拔罐为主治疗腰部带状疱疹,止痛明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神灯TDP照射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梅花针叩刺神灯TDP照射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90%、显效6.7%,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梅花针叩刺神灯TDP照射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刘瑞华 《山西中医》2013,(12):26-27
目的:观察电针加刺络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刺络拔罐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刺络拔罐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90.0%,对照组为42.5%和87.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刺络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刺络拔罐治疗。  相似文献   

7.
刺络拔罐并贴棉灸治疗带状疱疹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95年以来 ,笔者采用刺络拔罐加贴棉灸治疗带状疱疹 6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5例中男性 38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7~ 74岁 ;病程 1~ 5天 ;其中病发于头颈肩上肢者 9例 ,胸背 32例 ,腰腹下肢 2 4例。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 ,充分暴露疱疹部位 ,根据疱疹部位及神经分布 ,沿神经根走向或疱疹聚集部位常规消毒后刺络拔罐 ,1 0 min后取罐 ;沿神经或疱疹贴上一层薄薄的新鲜棉花 ,从神经尾端点燃 ,燃尽为 1壮 ,连续 9壮。刺络拔罐根据出疹情况隔日 1次 ,贴棉灸每日 1次 ,直至痊愈。治疗效果65例经治疗全部获愈 ,其中贴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7.14%、31.43%,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8.57%,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局部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辩证分析内服中药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于带状疱疹神经痛,采用刺络拔罐合内服中药治疗,起效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薄棉灸结合梅花针叩刺与西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薄棉灸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薄棉灸组给予疱疹表面薄如蝉翼棉花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西药组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0.25 g,每日一次,阿昔洛韦软膏涂擦患处3-5次/日,均5 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镇痛效果和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薄棉灸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西药组总有效率80.0%(32/4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痊愈病例中疗程比较显示,薄棉灸组1个疗程的痊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1);薄棉灸组在疼痛显效时间、完全止痛时间方面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薄棉灸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薄棉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中治疗频次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和甲钴胺,联合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试验组双重围刺法配合刺络拔罐的治疗频次为每日2次,对照组双重围刺法配合刺络拔罐的治疗频次为每日1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止疱、结痂、脱痂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每疗程末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前3个疗程末日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8.0%。结论西药口服联合每日2次的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缩短病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棉花灸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寻常性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以口服和外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以棉花灸和梅花针局部叩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棉花灸配合梅花针治疗寻常性重度痤疮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焦新林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87-588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6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病毒唑、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口服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10d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5d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10d后两组疗效亦有差异(P〈0.05)。结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的抗病毒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刺络拔罐法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CBM、VIP、CNKI和WanFang Data,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检索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4对有效率、VAS评分、病程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等结局进行Meta分析,运用GRADE pro 3.6.1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 最终纳入32项研究,共2479例患者。与西药组相比,刺络拔罐法在提高有效率(RR=1.19,95% CI:1.03-1.37)、降低VAS评分(WMD=-1.22,95% CI:(-1.41)-(-1.03),低级别证据)、缩短病程时间[止痛时间(WMD=-5.98,95% CI:-8.47-3.48);脱痂时间(WMD=-4.46,95% CI:-5.38-3.54)]、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RR=0.18,95% CI:0.12-0.29,低级别证据)方面优于西药组,仅有5项研究报告了安全性评价。结论 现有有限证据表明,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可能具有临床疗效优势,无不良反应报道。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围针合薄棉灸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ian HY  Hu J  Yang JB 《中国针灸》2011,31(3):219-222
目的:比较围针合薄棉灸法与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围针合薄棉灸组(42例)和西药组(38例).围针合薄棉灸组给予疱疹周边围针配合疱疹表面薄棉灸法治疗,西药组口服阿昔洛韦片加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积分、疱疹数量积分、疱疹色泽积分、疱疹糜烂渗出积分变化及愈显率.结果:围针合薄棉灸组的愈显率为78.6%(33/42),优于西药组的39.5%(15/38)0.05).两组治疗后各疱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围针合薄棉灸组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围针合薄棉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叩刺放血配合热敏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配合热敏灸治疗慢性湿疹患者80例,比较治疗前后瘙痒评分、皮损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 8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7例,显效46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叩刺放血配合热敏灸是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189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5组:基础针刺组、铺棉灸组、火针组、叩刺拔罐组、西药组。基础针刺组取阿是穴(围刺)、夹脊(电针)、支沟(电针)、后溪(电针),铺棉灸组、火针组、叩刺拔罐组在基础针刺组的基础上分别施以铺棉灸、火针、叩刺拔罐,西药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胶囊(300mg/次,2次/d)、维生素B1(10mg/次,3次/d),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d。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前后疱疹评价指标(包括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强度的变化和综合疗效。结果:在疱疹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和综合疗效方面,5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疼痛强度比较,治疗第1-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7-10天4个针灸组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而4个针灸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结束时的疼痛强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基本相当,在疱疹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及综合疗效等方面与西药疗法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第7天以后镇痛效果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毫针、火针配合拔罐、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各36例,观察组使用毫针、火针配合拔罐、艾灸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使用阿昔洛韦、甲钴胺治疗,治疗10天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8.89%。结论: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