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中国医药指南》2015,(35)
目的探讨在高龄心脏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时的麻醉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非心脏类手术的患者病历中选出73例,其均为心脏病患者。对手术前准备工作、麻醉处理方法、麻醉药物选择等资料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年龄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治疗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选择的麻醉方式比例没有较大差异,但在手术结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呼吸支持治疗和循环不稳定情况的比例越来越大,并且病死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在对高龄心脏病患者选择手术麻醉方式时,应根据其年龄进行选择,强化麻醉操作的规范性,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心肌梗塞(MI)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治疗时,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及心脏事件发生的特点.方法分析3 0例MI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1)术后1 8例(6 0%)发生心肌缺血,其中16例(89%)发生在术后1~3天,1 0例(62.5%)无临床表现.(2)8例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5例MI距手术时间间隔<3个月患者均发生术后心肌缺血.(3)发生术后心肌不良事件6例(2 0%).(4)MI距手术时间<3个月患者中,术后无再次MI及死亡发生.结论心肌梗塞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早期易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术后再次心梗的发生率较高.新近的心肌梗塞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对心肌梗塞(MI)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治疗时,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及心脏事件发生的特点。方法 分析30例MI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1)术后18例(60%)发生心肌缺血,其中16例(89%)发生在术后1~3天,10例(62.5%)无临床表现。(2)8例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5例MI距手术时间间隔<3个月患者均发生术后心肌缺血。(3)发生术后心肌不良事件6例(20%)。(4)MI距手术时间<3个月患者中,术后无再次MI及死亡发生。结论 心肌梗塞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早期易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术后再次心梗的发生率较高。新近的心肌梗塞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系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一般分为隐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硬化、猝死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郭小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38(5):406-407
临床上常常有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术前要对这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订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临床上心脏病患者中心肌缺血的占绝大多数。偶有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这类患者处理主要在于改善围手术期心脏的血液供应,以避免出现长时间严重缺血所致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0.
重症心脏粘液瘤围手术期处理和麻醉的若干问题附5例报告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赵光瑜关键词心脏粘液瘤,围手术期心脏粘液瘤为心脏的原发性肿瘤之一。在我省不多见,有关方面的报道也极少。我院从1985年到1992年共收治5例,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5例患...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严重的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少数患者急性心梗后又发现患有其他需要限期手术的疾病。我院外科自1996~2003年共收治11例急性心梗康复期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现将11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4级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主要心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回顾性收集899例我院3、4级非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围手术期发生主要心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发生主要心脏并发症130例,发生率为14.46%。年龄≥68岁、缺血性心脏病史、心力衰竭病史、心律失常病史、高血压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级别高、全身麻醉、术前Scr>2 mg/ml、术前cTnI≥0.2 ng/ml、术前NT-proBNP>201 pg/ml为3、4级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主要心脏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3、4级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重点关注相关危险因素,并加强术前评估与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总结老年人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本院近2年来对40例60岁以上老年人施行心脏手术,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7岁,体重44~76kg。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5例,Ⅳ级17例;左室射血分数0.45~0.69;心胸比0.50~0.79;手术种类:冠状动脉搭桥术13例,瓣膜置换术同期冠脉搭桥术2例,瓣膜置换术22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左房黏液瘤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受损1例,心律失常8例。结果死亡病例1例(术后因低心排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康复出院。结论老年人心脏手术麻醉要有充分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要平稳,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力求循环稳定,术后防止并发症,是提高手术和麻醉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美托洛尔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60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美托洛尔0.04 mg/kg,术后继续应用3 d,对照组则给予相同容量的安慰剂.围术期监测:(1)动态心电图监测围术期ST段的变化情况:ST段抬高≥2 mm或压低≥1 mm持续超过1 min被确定为心肌缺血;(2)酶联免疫法测定cTnⅠ的浓度:测定术前、术后2 h及术后1~3 d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浓度.结果 (1)心电Holter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组间相比,心肌缺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cTnⅠ的浓度测定表明,术毕及术后观察组心肌缺血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托洛尔能够有效预防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并可有效减轻术中及术后心肌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52例患者分析研究,探究降低心脏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风险。方法:从手术类型、患病性质方面开展风险评估,从麻醉方式选择、术中监测、充分准备等方面讨论,并总结常见类型心脏病手术麻醉要点。结果:本院收治的52例心脏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未发生一起意外事件。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合适麻醉方法,加强麻醉管理和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可有效降低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妇科手术围麻醉期处理。方法对我院进行妇科手术的7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患者为择期手术。所有病例全部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胰岛素。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有效的营养支持,是获得理想手术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4):67-68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麻醉处理。方法分析麻醉进行非心脏手术的17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中高血压97例,心肌缺血63例,术中和术后持续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术前应用抗高血压药。结果术中因血压剧烈升高而应用降压药物者39例次;因血压过低,应用血管活性药37例次;未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术前应用抗高血压药物者和未用药者术中出现血压剧烈波动的例数分别为9例(9/47,19.1%)和33例(33/50,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实施手术时术前用降压药、术中严密监测、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期的手术麻醉通常属于新生儿急症 ,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本文分析近年来实施新生儿麻醉 2 0例 ,旨在提高围术期麻醉安全性。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1 7例 ,女 3例 ;年龄 6h至 2 8d ;体重 2~ 4kg。皆为急诊病儿。全麻插管复合静脉麻醉 4例 ,其余皆为静脉复合麻醉。全麻诱导用氯胺酮 2mg/kg、γ 羟基丁酸钠 80~ 1 0 0mg/kg ,维持用氯胺酮 1~ 2mg/kg、γ 羟基丁酸钠 30~ 50mg/kg静注。静脉麻醉选用氯胺酮复合安定或立月西或异丙酚。除畸胎瘤切除不上胃管外 ,其余皆… 相似文献
20.
杜良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2):51-52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患者接受了心脏起搏器的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行非心脏手术患者越来越多,但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且有的伴心功能不全,其围术期管理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和围术期管理报道较少。范文有[1]报道了安装起搏器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管理;朱平增等[2]报道了置起搏器患者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管理。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了10例植入心脏起搏器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成功地为患者实施了麻醉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