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9,(10)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老龄患者死亡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期。方法对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6月至2018年7月老龄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死亡原因,计算不同年龄段病死率以及男女病死率。结果老龄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脑疝、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突发心脏骤停、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不同年龄段病死率不同,男女病死率也不同(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主要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其病死率较高,分析老龄患者的死亡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利于重症医学科诊治水平与综合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医学科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症医学科病房送检标本中分离的314株病原菌,用DL-96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14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45株(14.3%),革兰阴性杆菌244株(77.7%)。主要的非念珠菌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呈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55.0%。结论重症医学科病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应动态监测病原菌流行株及其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模式。方法通过调查、分析、经验总结对重症医学科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研究。结果形成了重症医学科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运行模式。结论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模式有利于护理管理的科学化,能有效规范重症医学科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的全过程,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重症医学科脑科术后患者获得性肺炎感染情况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脑科术后患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病原学分布及动态变化,为医院院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363例脑科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及病原学研究严格采用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最新标准进行,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年期间脑科术后患者每年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60%左右,G-菌(61.14%)仍是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占G-菌30.08%,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比例逐年升高,2013年已上升成为和铜绿假单胞菌并列第一位的致病菌;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占G+菌61.54%;真菌中念球菌(92.37%)最为多见,白假丝酵母菌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非白念菌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重症医学科脑科术后患者是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而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准确把握病原菌的动态变化,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多重耐药感染是重症医学科常见医院感染类型之一,不但增加患者治疗时间和经济费用,而且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为此加强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感染,避免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本文将对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感染因素入手,以此总结其护理干预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某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ICU患者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菌株的鉴定和药敏实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129株病原菌.检出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26.36%)、大肠埃希氏菌(13.95%)、铜绿假单胞菌(10.08%)、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9.3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20%).在真菌感染方面,培养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3株,未发现曲霉等菌株.在耐药性方面,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29%、5.56%、23.08%、100%.葡萄球菌未发现有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MRSA及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0.00%和52.94%.结论 ICU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具有高耐药性,故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把重点放在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和预防感染上. 相似文献
8.
身体约束作为一种医疗支持手段,常被用来维护患者安全,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有资料显示,医院住院患者的身体约束率平均为10%,在ICU甚至可高达12%~43%[1].近年来国外多项研究证实,身体约束对患者安全的维护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减少意外事件如自行拔管、坠床、跌伤等事件的发生,甚至会引起压疮发生率的增加,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如何合理使用约束带,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是护理人员探索的方向[3].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指南》2019,(13)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治疗及危险因素。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治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51.67%,其中12例显效,19例有效,29例无效。相比于非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患者来说,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肌酐水平更低、在重症加护病房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时间也更长(P<0.05)。对于重症医学科急性肾损伤患者来说,需肾替代治疗、使用升压药物、少尿、急性肾损伤程度、酸中毒、感染、休克均为危险因素,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结论重症医学科患者容易出现急性肾损伤现象,且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及时诊疗,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且多为泛耐药感染、常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我院重症医学科(ICU)33例院内感染的患者进行院内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发现我院重症医学科(ICU)G+阴性杆菌感染依次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这与相关文献[5,6]报道,鲍曼不动杆菌为占第一位的G+阴性杆菌不一致。因此,参考相关文献报道,结合本院各科及重症医学科(ICU)院内感染流行病学情况,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综合性治疗,对控制或减少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ICU患者常见心理反应与产生原因,针对其心理反应探讨有效而实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舒适的环境、加强心理护理、争取家属的配合、进行放松训练等,能有效地降低ICU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余晓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0):131-13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ICU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只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100例,在常规ICU病房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ICU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ICU患者情感改变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CU患者情感改变(本文指的是对患者疾病恢复不利的情感改变)的影响因素,为情感改变患者的护理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随机调查ICU病房发生情感改变的患者150例,114例采取与患者直接交流的方法,36例采取回访患者及家属的方法,根据交流及回访结果,再结合患者的用药及化验等情况,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ICU患者情感改变的影响因素依次为:①治疗因素(72%);②环境因素(60%);③心理因素(40%);④手术麻醉因素(38%);⑤疾病因素(34%);⑥个体因素(20%)。结论患者发生任何情感改变都有原因,护士应采取积极措施,把诱发患者情感改变的影响因素尽量降低至最低限度,以避免或减少对患者的影响,这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抗茼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300例急诊ICU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我院急诊ICU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率迭96.5%,共涉及8大类41种,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多数患者使用了联合用药,平均每名患者用了2.51种抗菌药;应用最多的为头孢匹罗,其次为莫西沙星.结论:头孢菌素类在急诊ICU抗感染治疗中占主导地位;我院急诊ICU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遂宁市中心医院重症患者哌拉西林/舒巴坦的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月—2011年3月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150例,统计、分析基础疾病、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在150例患者中,治疗用药112例,有效97例,无效7例,死亡8例,总有效率为86.6%;预防用药38例,有效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对重症患者治疗有效,为保持有效性应促进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入住ICU未并发肺部感染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按《护理干预方案》护理。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和伤口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其他观察指标虽然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实际数字均小于对照组,因数字太小,导致统计学误差增大有关。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ICU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减少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ICU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见心理反应的观察和具体情况分析,探讨其护理干预方法。方法调查该院300例ICU患者,了解ICU患者常见心理反应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300例ICU患者常见心理反应有否定逃避情绪(28.0%)、紧张恐惧心理(11.3%)、焦虑(18.3%)、抑郁孤独(10.0%)、睡眠形态紊乱(12.0%)、愤怒与敌对(2.0%)、迁居综合征(2.0%)、期待与依赖(2.3%)、ICU综合征(14.0%)。主要影响因素:疾病因素(62.0%)、自身因素(25.0%)、环境因素(13.0%)。结论针对ICU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在术后ICU患者镇静镇痛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术后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注射液镇静镇痛,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注射液镇静镇痛.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60 min、6h、12 h、24 h、48 h的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至观察结束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镇痛24 h、48 h PaO2/FiO2、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术后ICU患者镇静镇痛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