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或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人结肠癌HT-2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组、塞来昔布组、联合用药组.给予相应药物35 d后,取移植瘤组织检测COX-2,VEGF mRNA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塞来昔布组、奥沙利铂组和联合用药组抑瘤率分别为34.94%、30.53%和62.87%.奥沙利铂组COX-2,VEG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奥沙利铂组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和联合用药组COX-2,VEGF和MV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分别P<0.05).结论 塞来昔布可抑制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塞来昔布增加了奥沙利铂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放疗增敏作用的机制,本研究应用人结肠癌SW480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塞来昔布组)、C组(放疗组)和D组(塞来昔布+放疗组),观察各组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OX-2、8-cate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并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计数,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1)干预30d后,B、C、D组移植瘤瘤体质量及体积均明显小于A组,P〈0.05;而D组移植瘤瘤体质量和体积明显小于B、C组,P〈0.05。(2)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OX-2、β—catenin、VEGF及CD34在各组移植瘤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B、c、D组COx-2、p—catenin、VEGF表达水平及MVD均明显低于A组,P〈0.05;而D组各指标明显低于B、c组,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COX-2、VEGF、β-catenin及MVD,各指标两两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O.05。结果表明,塞来昔布可能是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最终发挥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和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cTNM分期为Ⅲ或Ⅳ期(M0) 的胃癌患者78例,按入组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给予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的新辅助化疗,每2周为1周期,3周期后采用RECIST标准评价临床疗效,2~4周后手术,术后给予原方案化疗3周期.若术前评效为疾病进展(PD)者,术后改为ECF方案(表阿霉素、顺铂和氟尿嘧啶)化疗.对照组确诊后2周内手术.术后给予6周期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的辅助化疗.结果 试验组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有效率为66.7%,R0切除率(82.1%)明显高于对照组(59.0%)(P=0.025),淋巴结转移数目[(3.23±2.80)枚]明显少于对照组[(5.79±2.69)枚](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和2.6%)及淋巴结清扫数目[(19.69±2.95)枚和(20.59±3.22)枚]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10±2.32)个月和(18.20±1.30)个月(P=0.006).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R0切除、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及末梢神经毒性,患者均可耐受,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R0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FOLFOX4和XELOX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近期治疗效果以及毒副反应。方法:将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FOLFOX4新辅助化疗组25例,XELOX组20例,单纯手术组25例。新辅助化疗组行术前化疗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4周进行胃癌根治术;单纯手术组行胃癌标准根治术(D2或D2+)。结果:FOLFOX4组总有效率为52.0%,XELOX组总有效率为55.0%(P〉0.05)。FOLFOX4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口腔黏膜炎等毒副反应发生率高,而XELOX组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仅表现为轻度的手足综合征。新辅助组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为88.9%,单纯手术组为72.0%(P〈0.05)。结论:作为胃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XELOX组与FOLFOX4组相似,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根治率和切除率,但XELOX方案毒副作用较轻,化疗时间短,对机体损伤小,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和化疗药物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对裸鼠人肝癌模型中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LIC-D35裸鼠人肝癌模型,成瘤后40只裸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塞来昔布组、卡培他滨组、联合用药组(卡培他滨与塞来昔布)。观察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采用RT-PCR方法观察肿瘤中COX-2的mRNA表达,并应用免疫组化法Ki一67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水平、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对照组、塞来昔布组、卡培他滨组、联合组瘤体体积分别为(3880±438)mm3、(3374±465)mm3、(1859±362)mm3和(981±197)mm3;塞来昔布组、卡培他滨组、联合用药组抑瘤率分别为15%、45%和71%。四组中Ki-67阳性率分别为46%、32%、25%和11%;肿瘤细胞凋亡指数D1分别为8%、22%、27%和38%;塞来昔布组、联合组肿瘤组织中COX-2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卡培他滨组(P〈0.01)。结论塞来昔布可显著抑制裸鼠人肝癌模型中肿瘤细胞COX-2mRNA表达,抑制肿瘤细胞Ki-67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卡培他滨联合应用可提高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小鼠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BTT739膀胱癌细胞株和T739小鼠建立膀胱肿瘤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造模后第2天起实验组塞来昔布混悬液灌胃(20mg/kg),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4周后,处死小鼠,切取肿瘤,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肿瘤行常规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细胞中的COX一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平均瘤重为(3.27±1.89)g,实验组为(1.10±0.52)g,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为66,4%。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潜伏期[(7.10±2.28)dvs(7.20±2.71)d]差别无显著性(P〉0.05)。肿瘤生长曲线上可看出两组肿瘤生长自第2周开始显示差异,直至实验结束。显微镜下实验组标本见大片凝固性坏死区,而对照组标本仅可见局灶性坏死。免疫组化见COX-2、VEGF是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浆和/或细胞膜。实验组与对照组COX-2、VEGF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COX-2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塞来昔布对小鼠膀胱肿瘤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COX-2来抑制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探讨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PC12细胞的生长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的调控。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塞来昔布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Wrights-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在各时间点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VEGF-165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塞来昔布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PC12细胞,24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0μmol/L;各点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塞来昔布能抑制PC12细胞的VEGF-165蛋白表达,且跟时间正相关。结论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能抑制PC1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VEGF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E)的表达与术后粘连发生的关系,探讨选择性COX-E抑制剂塞来昔布在预防术后腹腔粘连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lO),分别为阳性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塞来昔布小剂量组、塞来昔布大剂量组、阴性对照组.每组于造模术后第8天和第15天随机处死大鼠各5只,肉眼观察评估腹腔粘连程度,并取创伤部位肠管及腹膜Western-blot法检测组织COX-2蛋白含量.结果 透明质酸钠组、塞来昔布小剂量组、塞来昔布大剂量组腹腔粘连程度以及创伤部位组织COX-2表达明显减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质酸钠组与各塞来昔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通过降低创伤部位组织COX-2表达能减轻术后腹腔粘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生长及裸鼠肝转移瘤的影响。方法以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COX-2高表达)和HCT-116(COX-2低表达)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塞来昔布对2种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种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将2种细胞接种裸鼠,观察其肝转移瘤形成情况。结果①塞来昔布对人结肠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效应(P〈0.05,P〈0.01),且对HT-29细胞的作用强于HCT-116细胞(P〈0.05)。②塞来昔布可改变结肠癌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分布,明显降低其增殖指数。③塞来昔布具有明显的抑制裸鼠肝转移瘤生长的作用。结论塞来昔布可能通过抑制COX-2酶活性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诱导其凋亡,干预结肠癌的转移与复发。  相似文献   

10.
塞来昔布抑制胃癌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多药耐药(MDR)1表达的影响。方法 BGC823细胞株经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处理后,用ELISA法检测胃癌细胞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24,48h后用RT-PCR检测多药耐药MDR1mRNA的表达,48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gp的表达。结果塞来昔布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株BGC823的PGE2分泌,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塞来昔布作用于细胞后,胃癌细胞株BGC823的MDR/P-gp表达受不同程度抑制,100μmol/L的塞来昔布对MDRlmRNA表达抑制作用强于10μmol/L(P0.01)。作用48h与24h相比,塞来昔布对MDRl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强(P0.01)。结论塞来昔布可抑制BGC823MDR1/P-gp的表达,且呈量效关系。其可能通过抑制COX-2活性而抑制PGE2表达,最终抑制P-g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择期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手术193例病人临床资料,其中43例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其余150例放置腹腔引流管,比较两组病人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术后住院日、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病人在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学分期及分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引流组较引流组术后住院日明显缩短[(7.17±0.14) d vs.(10.88±0.88) d,P<0.05],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3.39±0.21)d vs.(4.30±0.16)d,P<0.01],术后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3.23±0.61) vs. (5.39±0.42),P<0.05)],术后换药次数明显减少[(3.53±0.52)次vs.(7.81±1.05)次,P<0.05],二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可加快病人康复,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严格把控腹腔引流管放置指征,不建议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XELOX和FOLFOX4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7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由多学科协作小组评定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XELOX组(36例)和FOLFOX4组(失访3例,最终纳入本研究33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XELOX方案和FOLFOX4方案化疗6周.6周后根据复查结果由多学科协作小组评估疗效,对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施行手术切除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 x2检验;胃癌细胞周期各指数先采用Levene检验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方差齐采用t检验.结果 XELOX组和FOLFOX4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3%(19/36)和52%(1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XELOX组和FOLFOX4组中患者恶心呕吐、静脉炎、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5%(9/36)、6%(2/36)、19%(7/36)和55%(18/33)、39%(13/33)、3%(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11.59,4.53,P<0.05).XELOX组化疗有效的19例患者和FOLFOX4组化疗有效的17例患者接受手术切除,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新辅助化疗后,XELOX组胃癌细胞的S期细胞比率(SPF)、增殖指数(PI)、G2/M分别为5.89%±0.79%、9.22%±1.99%、5.19%±1.66%,低于新辅助化疗前的6.76%±1.21%、10.44%±2.12%、6.04%±0.57%,而新辅助化疗后G0/G1为90.39%±4.78%,高于新辅助化疗前的87.54%±6.34%(x2=3.61,2.52,2.15,2.91,P<0.05);FOLFOX4组新辅助化疗后的SPF、PI、G2/M分别为6.09%±0.96%、10.65%±2.47%、4.88%±0.87%,低于新辅助化疗前的7.15%±1.45%、11.87%±2.33%、5.67%±1.03%,而新辅助化疗后G0/G1为91.45%±5.22%,高于新辅助化疗前的88.01%±4.23%(x2=3.50,2.06,3.37,2.94,P<0.05).新辅助化疗后两组P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P<0.05).结论 XELOX和FOLFOX4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安全、有效,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明显;XELOX方案比FOLFOX4方案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化疗联合替吉奥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7月进展期胃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动脉介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第8天起给予替吉奥胶囊。疗效以每2个周期为一次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RR(75.9%)显著高于对照组(48.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对照组低,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介入治疗联合替吉奥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晚期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探讨VEGF表达与化疗方案治疗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Ⅳ期胃癌患者60例。胃癌组织病理蜡块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评分。Kaplan-Meier方法分析VEGF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在60例已行FOLFOX或PLF方案治疗的胃癌患者标本中,40例(免疫组化评分3分)VEGF阳性(66.67%),远离肿瘤的正常胃组织3例呈弱阳性(5.00%),近癌旁组织阳性11例(18.33%),与癌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60例中,VEGF的表达对治疗效果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12,95%CI=0.375~6.930,P=0.521。生存分析显示20例VEGF阴性的患者PFS为(208.88±65.71)d,95%CI=80.10~337.67。40例阳性患者的PFS为(146.97±11.99)d,95%CI=123.46~170.48,P=0.643。OS为(439.98±46.18)d,95%CI=349.47~530.48,P=0.567。分析PLF组和FOLFOX组PSF、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层分析显示40例VEGF表达阳性中,两组的OS统计学有意义。结论VEGF在晚期胃癌组织中表达与治疗后的生存期有关,可能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胃癌术后第4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CF)加奥沙利铂(FOLFOX方案)。试验组化疗同时口服谷氨酰胺(30g/d),对照组化疗时未口服谷氨酰胺,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浆谷氨酰胺浓度、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粪便中肠道菌群情况。结果化疗后对照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增加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两组血浆DAO水平较化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较试验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D-乳酸水平化疗后升高(P0.05),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各肠道菌群总数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肠道菌群接近正常比例;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1),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明显升高(P0.01)。结论口服谷氨酰胺可提高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有减轻损伤、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保护肠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部癌在术后生存状况方面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兰州大学附属白银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118例胃底贲门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全胃切除术(全胃切除组)65例,行近侧胃切除术(近侧胃切除组)53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生活质量、营养指标等相关资料。结果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全胃切除组为7.7%(5/65),近侧胃切除组为13.2%(7/53),2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积X2=0.972,P=O.248)。②术后1、3、5年生存率全胃切除组分别为63.1%、46.2%及30.8%,近侧胃切除组分别为66.O%、36.9%及18.5%,2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贸=0.193,P=O.402),全胃切除组的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近侧胃切除组呼X2=4.508,P=O.022;X2=30.271,P=-O.000)。③Spi~er生活质量评分在术后不同时相全胃切除组和近侧胃切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相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术后3个月时,全胃切除组烧心感的评分明显高于近侧胃切除组(P〈0.05);术后6个月时,全胃切除组的烧心感和吞咽闲难的评分均明显高于近侧胃切除组∽〈0.05);术后12个月时,食欲、进食量、烧心感和吞咽困难的评分均明显高于近侧胃切除组(P〈0.05);其余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全胃切除组和近侧胃切除组术后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本组资料看,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部癌,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术后患者总体生存质量优于近侧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