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育龄女性优生知识知晓和需求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横断面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北省5个县(市)的农村育龄女性进行自制结构式的优生知识知晓和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038名育龄女性,从年龄看,20~30岁年龄段的育龄妇女所占比例最高(76.49%),从受教育程度看,初中学历育龄妇女所占比例最高(84.20%)。绝大多数育龄女性(98.36%)知道国家提供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这项服务,并愿意接受这项服务,且已有76.4%的人员接受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教培训。育龄女性主要是通过阅读宣传资料/手册(55.97%)、观看电视(49.13%)以及接受妇科或计划生育医生宣传活动(47.68%)了解有关优生优育知识。主要想了解与生育有关的健康知识(73.22%)、均衡营养知识(51.73%)及合理用药知识(40.85%)等优生知识,并期待获得更加全面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62.14%),希望在检查时得到周到全程的服务(52.6%)。获得优生优育知识的最好途径是阅读宣传资料/手册(57.9%)和妇科或计划生育医生宣传(54.82%)。结论河北省农村育龄女性对优生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优生知识的需求较强,应继续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更好的在基层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柳州市婚检未婚已孕女性叶酸服用情况,为宣传叶酸相关知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0~1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婚育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免费婚检的已孕女性696名进行孕妇服用叶酸情况、未服、规范服用叶酸原因的调查。结果696名参加免费婚检已孕女性孕前及孕后开始服用叶酸、未服用叶酸的比率分别为5骀.17%(36/696)、72.27%(503/696)、22.56%(157/696),其中能在孕前3个月至孕后3个月规范服用叶酸的为1.72%,婚前无计划或意外妊娠为未规范服用叶酸的主要原因。结论在免费婚检前对育龄女性进行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知识宣传非常重要,有利于提高规范服用叶酸率,降低胎儿出生缺陷及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  相似文献   

3.
婚前保健工作是对即将婚配的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进行的保健指导和健康检查 ,为新婚夫妇掌握必要的婚育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做好优生的初筛工作。现将我院 1998~ 1999年女性婚前医学检查患病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我院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 6 2 35例婚前医学检查者资料进行分析。1.2 方法 :(1)婚检医师均由卫生部及省卫生厅举办的婚前医学保健培训班考核合格 ,持证上岗。 (2 )按全国统一制定的婚前保健培训教程 ,对每位接受检查者询问病史 (生育史、与遗传有关的家族史 ) ,进行体格检查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婚前检查与孕前保健的出生缺陷进行预防指导,以提高人口质量.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来本院进行优生咨询以及监测的1412例计划怀孕的妇女,将其分为干预组(研究对象为城区人群)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为农村人群).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遗传风险、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导致畸形物体的接触等方面的风险评估.结果 干预组的孕前检测优生率为7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文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高风险率为34.9%,对照组为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对婚前检查与孕期保健的出生缺陷预防指导认识程度不同,应指导计划怀孕的女性进行正确的婚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相似文献   

5.
周菲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645-1645
围婚期是指从确定婚姻对象到婚后受孕为止的一段时期 ,包括婚前、新婚、受孕前三个阶段。围婚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男女双方的身体健康 ,而且与未来家庭的幸福 ,保证人类健康繁衍 ,提高人口素质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为了解围婚期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状况 ,对我所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未婚女性进行疾病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所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3013例未婚女性。按婚前保健情况登记本的记录进行统计汇总 ,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1.2检查内容 :对接受婚前医学检查者根据卫生部《婚前保健工作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漯河市49所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38757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25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6.48‰;出生缺陷前5位是神经管缺陷、总唇裂、先心、脑积水、多指(趾);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母龄〈20岁及母龄〉/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季节和性别无相关性;产前和产后确诊率分别为13.94%和86.06%。结论应采取加强优生知识宣传,规范开展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产前诊断和遗传优生,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制定有效的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霞 《北方药学》2010,7(4):38-39,52
从2008年1月1日起,无锡市在全市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此项工作同时被列入2008年无锡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了进一步推动婚前保健服务取得更大的发展,因此必须全面了解新婚夫妇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教育,从而有效地降低疾病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新婚夫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优生优育知识.  相似文献   

8.
婚前医学检查的制约因素及相关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适龄结婚的男女青年,应该知晓和掌握结婚的理想时机与条件,而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和新婚知识健康教育是确保婚姻质量,进而保障优生优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婚前医学检查可以在结婚前发现和处理不利于优生和影响家庭幸福的各种因素,如对不宜结婚,不宜生育或暂时因疾病不宜结婚的对象,进行规劝与解释,积极进行相应的治疗,并为以后的结婚安排予以指导,不仅有利于建立幸福家庭,避免婚后出现问题,还有利于主动有效的掌握好受孕时机和避孕方法与措施,为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做好优生监督,这对于提高婚姻质量,增加夫妻感情,促进家庭和睦与稳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珠海市斗门区育龄夫妇孕前优生健康状况,对其存在可能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给予针对性咨询和优生指导。方法对本区域内计划半年内怀孕的夫妇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妇科B超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然后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和评估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遗传、环境、行为等因素,并形成风险评估医学建议。结果共检查1600人,经评估未发现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因素的夫妇637人,占39.81%;发现一个或多个方面有异常的高风险人群963人,占60.19%。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或婚前检查比例,加大优生促进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孕前优生指标的筛查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11年10月在本院作血清学孕前筛查的1200名未怀孕新婚妇女进行随访调查与筛查,出生缺陷诊断依据《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中列出的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结果在1200名未怀孕新婚妇女中,检出出生缺陷高危未怀孕新婚妇女75例,筛查阳性率为6.25%。发现在参加孕前筛查的1200名未怀孕新婚妇女中,发生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者共142例。而缺陷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缺陷孕前优生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可以提高预测并发症的准确性与灵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西樵镇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为进一步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佛山西樵已婚育龄女性102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殖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7.09%,其中人工流产知识知晓率最低,为40.22%,生育及其他知识知晓率最高,为72.25%。不同年龄、子女个数、户籍、文化程度、配偶文化程度、月收入及月经初潮年龄的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总知识得分的高分率均有差异;已婚育龄女性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最多为医生咨询(55.26%),最少为热线电话(6.70%),期望来源最多选择医生咨询(55.31%),最少为同伴(11.76%),最想了解的生殖健康知识包括妇科病防治(78.18%)、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防治(46.12%)和性生理卫生知识(45.09%)。结论在今后的生殖健康教育中,应增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网络宣传服务功能,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更多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卖淫妇女有关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行为状况、生殖健康风险。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对某收容教育所的534名卖淫妇女进行生殖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该人群中64.98%的人来自农村,87.08%的人来自外地。83.71%的人为初中以下学历;对怀孕知识回答较好,但对避孕、不孕症、健康风险知识回答较差;初次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8岁,初次性交时75.47%的人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只有13.48%的人使用避孕套;67.60%的人发生过意外怀孕,45.51%的人做过人工流产;87.83%的人希望获得有关知识。结论被调查人群大多来自农村,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面临的生殖健康风险严重。急需加强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3.
冯文霄  金瑛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56-158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育龄妇女使用避孕套及其对避孕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由调查员对育龄妇女进行避孕套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避孕套使用情况.结果 辽宁省农村育龄妇女避孕套持续使用率很低,为11.96%;已婚人群较未婚人群对避孕套的知晓率高;育龄妇女获得避孕套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计划生育部门.结论 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避孕套相关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避孕套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流动未婚女性生殖健康与干预措施依从性的关系,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莞市社区工厂1 300名流动未婚女性的生殖健康知识获取途径以及护理干预措施依从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74人有性行为史,占调查人群的51.8%;妇科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为38.6%;社区工厂未婚女青年对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和避孕知识的理解及知晓率仍较低,为58.4%;主要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及医院咨询门诊3种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生殖健康服务方式中受查人员对医院专科咨询门诊的指导干预依从性最高。结论:社区工厂未婚流动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存在较多问题,对生殖健康及性保健知识和性病的认识相对薄弱,针对该流动人群文化程度低、工作时间长,学习方式不方便等特点,并根据对医务人员指导依从性最高的情况,积极开展有效的社区指导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以提高流动女性的生殖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建立有效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对增城市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夫妇8999对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与妊娠结局随访,分析服务机制的有效性.结果 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增城市户籍、符合生育政策活产数为1 1514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为78.16%,发现携带影响优生风险因素男2177人、女2438人,高风险人群检出率男为24.19%、女为27.09%,检出携带影响优生风险因素男共7510例、女共7695例,人群平均携带一个影响优生风险因素机率男为83.45%、女为85.51%;同时,随访接受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并怀孕分娩夫妇2727对,分娩活产儿2736人,监测发现出生缺陷儿2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23‰.结论 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合的主动、全程的服务机制,有助于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深入开展,利于主动干预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来女工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以及对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对285名外来女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工对女性生殖知识的正确认知率约为60%,对如何预防生殖道感染的正确知晓率为52.8%,对性传播疾病的正确知晓率仅为25.6%,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知晓率为75.6%,她们的获知途径以书籍杂志报刊为主;调查对象认为最佳的获知途径是医务人员的知识讲座和宣传,需求频次较高的知识是妇女常见病防治、生殖健康的职业保护、优生、科学减肥和美容等保健知识。结论各医疗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深入厂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女工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对1555例流动已婚妇女进行了婚前生殖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已婚妇女婚前阅读性教育书籍的占52.80%。婚前有性生活的占14.7%。婚前曾妊娠的占9.65%。其中采取避孕措施的仅136例,占有婚前性生活例数的59.39%。妇女年龄、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丈夫原住地与婚前妊娠率呈负相关,丈夫年龄、妇女原住地、婚前性伙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职业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并对其生殖保健方面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该县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已婚育龄妇女612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总收入情况、生殖道感染情况、个人保健方面、产前体检率等.结果 年龄处于25~35岁的年轻职业已婚育龄妇女对自身的保健方面重视程度高于其他妇女,有工作的已婚育龄妇女对自身生殖保健的关注高于无职业者,受教育程度高的妇女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妇女更重视产前体检,收入水平高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的治疗情况高于收入水平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业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及生殖保健的影响因素包括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情况等,职业已婚育龄妇女需增加对自身生殖健康及生殖保健方面的知识,减少妇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Sexual behavior during travel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focus of travel medicine research. The perceived freedom when away from home can lead to increased casual sexual activities, often unprotected. Local sexual partners, particularly those who are in close contact with tourists due to their occupation, need to be considered more in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sexual behavior, knowledge of STI prevention, and prevalence of serum markers of selected STIs in tour guides in Cuzco/Peru. METHODS: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161 tour guide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information on demographics, sexual behavior, and knowledge about STI prevention. Blood samples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tested for antibodies against HSV2, Chlamydia trachomatis, and Treponema pallidum using commercial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kits.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guides (65%) were sexually active during the year prior to the study and 10% had foreign partners. Consistent condom use was reported by 38.1%, but almost 42% did not use condoms. In total, 27.6% reported symptoms compatible with STI. Three quarters of the participants had previously received information on STI prevention, predominantly from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total, 22% considered themselves at high risk for STI. Antibodies against C trachomatis were prevalent in 15%, while 88.2% were against HSV2. None had antibodies against T pallidum. CONCLUSIONS: There is an inconsistency in reported sexual behavior and reported knowledge about STI prevention. Because of the tour guides' bridging position between potential STI carriers in tourists and the local population, the reported nonuse of condoms is of concern. The prevalence of serum markers supports this concern, which is aggravated by the potential of noncurable infections. Current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ies seem unsatisfactory, and major modifications are highly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