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statins)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基本药物。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存在着非胆固醇依赖的多效性,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促进血管新生,抗炎,抗氧化以及减轻血管和心肌重构等。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药品评价》2010,(19):38-38
Q他汀类药物有何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戌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RI)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而阻断或减少体内胆固醇合成,刺激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增加,有效地清除体内LDL-C。该药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近年来新品种不断涌现,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先后用于临床。对调节血脂、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提高肝脏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表达,同时通过抑制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来降低LDL在血液中的浓度。来自不同人群的大量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另外,其可通过改善血栓形成,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抗炎和促进斑块的稳定等多重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新型降脂药,通过竞争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和非降脂两种效应,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恶化,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和心血管病死率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类药物大多在肠道吸收,肝脏代谢,少数可直接经肾脏排泄。目前上市的品种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Torvastatin)、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等”。这类药物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大剂量使用也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还可以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的新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宝成  于德民 《药品评价》2009,6(6):214-217
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I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以其明显的调脂作用和良好的耐受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血脂紊乱的治疗。一级预防研究(WOSCOPS、AFCAPS/TexCAPS)及二级预防研究(4S、LIPID、CARE)均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明显减少心脏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他汀类的这种作用是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而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所致。而作为HMG—CoA还原酶催化的反应产物的甲羟戊酸(MVA),不仅是合成胆固醇的前体物质,也是许多其他非甾体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前体物质,  相似文献   

6.
赵旺  赵水平 《中南药学》2013,11(1):47-49
他汀类(statins)药物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断甲羟戊酸的生成,不但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还能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中其他活性代谢物的合成,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调脂药物。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大幅度降低胆固醇,还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等[1-3]。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不仅可以阻断胆固醇合成,还具有抑制血管炎症反应,修复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重塑,稳定斑块等多效性作用,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但是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的安全性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故对以下人群服用他汀类药物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及其机制做一综述,包括已经存在糖尿病危险因素、应用脂溶性他汀、服用大剂量他汀、过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合并特定的基础疾病和某些特定人群。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此药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甲羟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1-2]。此药除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作用外,还发现它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激活、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致勃起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作用,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以及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防治。他汀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头痛及皮疹等。1996年Bruckert等首先报告了他汀类药物可致勃起功能障碍(ED)。198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法国药物警戒系统收集到4471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其中有51例(1.14%)为ED,包括辛伐他汀19例,阿托伐他汀18例,帕伐他汀8例,瑞舒伐他汀4例,氟伐他汀2例。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发生ED的平均时间为62d(中位数29d,范围1~100d),其中25%的患者在9d内、75%的患者在75d内发生。约有57%的患者在停药后性功能恢复正常。他汀类药物引致ED的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胆固醇生成而影响甾体激素(包括睾酮)的合成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和心理状态有关。防治措施:他汀类药物应避免与其他可能引致ED的药物联用,如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贝特类降血脂药和β-受体阻滞剂;一旦发生ED,应停药或换用其他降脂药。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2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体内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的限速酶,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实验结果的揭晓,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逐渐被认识,如抗心律失常、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抗心律失常效应是研究热点之一,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用药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连瑞 《中国药事》2007,21(7):519-521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血脂调节药物。其主要机制是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HMG-CoA还原酶,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且对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黎忠于  胡建新 《江西医药》2005,40(12):860-862
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gdroxy-3met hylglutalryl CO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外.还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及心肌细胞增殖.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作用。现将其在心血管方面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曾涛  江坤 《中国药师》2006,9(8):760-762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抑制血管增殖和调节免疫系统以及通过增加一氧化氮的生物合成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多种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调脂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已20余年。大量循证证据表明,此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机制为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继而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加速血浆LDL分解代谢;此外,还可抑制LDL的合成。近年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调脂以外的作用,包括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及逆转动脉粥样斑块、减少血栓形成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的炎症反应、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与分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我们在关注他汀类调脂药物疗效的同时,更应关注其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HMG-CoA还原酶是催化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还参与如Ras蛋白的合成,以及引导原始生殖细胞的转移。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自1987年美国FDA批准洛伐他汀上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调脂药物临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新的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PTCA/CABG术后患者,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危险。他汀类药物还可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抑制平滑肌增殖。  相似文献   

17.
研究者对9万名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进行的荟萃分析证实了这类药物有巨大的医疗价值。作者认为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效果越显著,主要的冠心病如冠状血管再形成和中风的发病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即β-羟甲基戊二酰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公认的高效降脂药。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已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然而,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副作用也呈现剂量相关性,包括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症,在一些病例中这类毒性作用相当严重,已经证实这些毒性作用与他汀类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相关。基于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在联合服用其他药物后的他汀类药物的药动学改变,或者是推测当病人的他汀类药物代谢率降低或者相关转运体功能下降后,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改变。为了尽可能地掌握药代动力学的改变规律和机理,我们需要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代谢酶和转运体的信息。本文重点从遗传药理学的角度,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关信息和理化特性,从而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影响他汀类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改变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匹伐他汀(pitavastatin)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水解,阻止胆固醇的合成,临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和冠心病。与已上市的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匹伐他汀具有更强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也可同时降低三酰甘油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且用量少,作用强。国外关于匹伐他汀单剂量和多剂量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人体对匹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高达80%,吸收快(tmax为0.5~0.8h),作用持久(t1/2约11h)。国内有研究初步探讨了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匹伐他汀2mg后的药动学。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匹伐他汀的人体药动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胆固醇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R,阻断甲羟戊酸生成,降低胆固醇合成[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