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磁共振图像上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正常解剖.方法:在仰卧位静息态,用体线圈获取60个正常志愿者(男性30例,未经产女性30例,年龄19-25岁)的肛管正中矢状面、肛管正中冠状面和4个肛管斜横断面的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u形的耻骨直肠肌存在于耻骨联合下缘、尿道、前列腺/阴道和以及肛直结合部所在的平面.v形的深部括约肌存在于坐骨耻骨支和上部肛管所在的平面.椭圆形的浅部括约肌起自尾骨并包绕中下部肛管.内翻的环形的皮下部括约肌位于肛管的正下方.外括约肌的3个肌束被它们的含脂肌间隔所分离.结论:肛门外括约肌含有深部、浅部和皮下部3个分离肌束,耻骨直肠肌没有与深部括约肌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粪失禁患儿的盆腔MRI表现,了解盆底肌的形态,直肠、肛管的形态和位置,以及脊髓和骶骨的发育,为分析排粪失禁的原因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4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粪失禁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男2l例,女13例,年龄3,14岁。应用1.5TMR扫描仪,常规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观察肛门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提肛肌、直肠、肛管的形态,以及脊髓、骶骨的发育情况。结果MRI检查提示:肛门外括约肌发育不良18例,耻骨直肠肌发育不良23例,肛提肌发育不良27例;直肠位置异常6例,直肠扩张12例,肛直角增大11例;肛管周围脂肪组织5例;合并神经管闭合不全2例,Currarino综合征2例,骶骨发育不全11例,直肠尿道瘘2例。以上影像学结果均经临床最终证实。结论MRI可清楚显示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肛提肌的形态,以及直肠和肛管的形态和位置,同时还可显示脊髓和骶骨的发育情况,是评价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粪失禁患儿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肛门括约肌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直肠环亦称耻骨直肠环,是肛管与直肠连接处括约肌群的总称。由耻骨直肠肌、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纤维等几乎全部肛管直肠的肌肉组成,对排控便起重要作用,其中耻骨直肠肌是维持肛门自制的关键性肌肉。各种原因导致此环不完整,均可引起大便失禁。一、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常见原因1.外伤:由于车祸、高空坠落伤等原因导致的肛门括约肌损伤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此类患者多合并有骨盆骨折、会阴部严重的撕裂伤,常因患者有意识障碍、疼痛剧烈、伤口位于直肠肛管内等原因易于漏诊。2.产伤:多见于经阴道…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Miles手术基础上,将乙状结肠拖至会阴部,通过折迭形成“直肠瓣”,再建新的“肛直角”,近期又开始利用残存的耻骨直肠肌,行乙状结肠会阴部造口,肛管括约肌成形术。本组30例,体会如下。临床资料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7岁,平均49岁。下段直肠癌(8cm以下)28例,  相似文献   

5.
探讨通过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及直肠排粪造影检查评价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对200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进行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与直肠排粪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肛肠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能准确地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为临床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肛门括约肌位于直肠下段,环绕肛管,其分为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及联合纵肌共同组成肛管直肠环的主要部分,在肛门节制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粪造影检查在功能性出口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对照组13例,均无排便障碍,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24~64岁,平均38岁。异常组25例,男3例,女22例,年龄6~81岁,平均39岁,病程2个月至26年。主要症状有排便困难,排不尽,腹胀等。大部分患者需借助泻药才能完成排便,严重者需手助。临床检查:10例(40%)可触及前突,7例(12%)有外痔,1例可扪及耻骨直肠肌不放松。造影方法:检查前1d用15g番泻叶冲服清洁肠腔,造影前2~3h口服稀钡200ml以观察有无小肠疝或下垂。造影时用?5%(w/u)硫酸钡300ml灌肠,一般灌至降结肠即可(本组16例为先检查大肠,后做排粪造影)。灌完钡后,将特制便桶置于X线机踏板上,让患者侧身坐在便桶上,调整便桶高度,使躯干与下肢成钝角,透视下分别摄取静坐、提肛及力排像,照片要求包括骶尾骨、肛门和耻骨联合。对照组结果:正常X线表现,静坐时,直肠充盈均匀,壁光滑,肛直角约为90~110°,肛上距<30mm(经产妇<35mm),肛门紧闭,提肛时,肛直角和肛上距均缩小,耻骨直肠肌切迹加深;力排时耻骨直肠肌切迹消失,肛直角增大(约为120~1400),肛管呈漏斗状开放,直肠大部或全部排空,直肠粘膜呈纵行,粗细较均匀。异常组:25例患者中以直肠前突和会阴下降最多见,各有12例,但多为合并存在。前突系  相似文献   

8.
曾用腔内磁共振成像 (MRI)来了解肌管及其肛周组织的解剖 ,相控阵线 MRI不用腔内圈 ,由此可避免解剖学的变形 ,曾检查 14例男性和 19例多产妇 ,分别测定肛管、耻骨直肠肌、肛管外括约肌、会阴体、浅横会阴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和肛尾体。测定结果如附表所示 (长度 mm)。结构 女性(19例 )男性(14例 )95 %可信度 P值肛管 前位 38(2 4~ 5 7)37(32~ 4 8)- 6~ 4 NS 侧位 4 9(36~ 5 8)4 1(38~ 4 8)3~ 10 0 .0 0 4 后位 36(2 7~ 4 9)34(2 4~ 4 3)- 1~ 6 NS耻骨直肠肌 前侧位 2 4(14~ 36 )2 2(15~ 2 9)- 2~ 5 NS 侧…  相似文献   

9.
施行了30例经耻骨直肠肌内侧间隙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该术式腹部操作同Mikes术,会阴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口,经耻骨直肠肌内侧间隙与腹部手术会师,保留了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切除了直肠和部分肛管,操作简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良好,初步远期疗效满意.若适当掌握手术指征,该术式可为部分距肛缘3.5cm以上低位直肠癌在保留肛门及良好排便功能的同时得到根治的一种可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来,一些对神经解剖学、胚胎学和盆底功能的研究表明:肛提肌复合物是由髂骨尾骨肌、耻骨尾骨肌和耻骨直肠肌(PR)组成,它的成肌细胞和神经支配的来源与肛管外括约肌(ES)不同。肛提肌复合物由骶3骶4运动神经(S-3-S-4)在肌肉内表面直接分支支配,而ES是由阴部神经(S-2为主)分支支配。这项研究旨在通过解剖学观察和临床实践进一步证明;PR与ES肌的胚胎学分隔以及两者在功能上的区别很可能在成人的解剖结构中仍然保持,这或许具有相应的临床意义。l材料与方法解剖学观紊:(l)20具成人肛管区(12具为女…  相似文献   

11.
经肛门综合治疗直肠前突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治疗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肛门直肠下端黏膜吻合器环切、纵行直肠黏膜瓣切除连续缝合术。并针对直肠前突的不同合并症,选择性地进行消痔灵注射、后位耻骨尾骨肌部分切断综合治疗26例。结果术后随访0.5~4年,痊愈21例,显效4例,好转1例,3年复发1例。结论由于显著降低了肛门直肠内压,增大了肛直角,增强了直肠阴道隔抵抗腹内压及肛管张力的能力,切断排便困难-腹压、肛门直肠内压升高-括约肌痉挛性收缩的恶性循环链,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肛肠解剖与肛门直肠疾患的病因,病理和手术关系十分密切。国外学者对此课题进行了许多工作,但比较系统的论述首推埃及学者Shafik,他从1975~1980年连续发表十篇有关论文,现摘要简述如下。直肠颈和固有肛管直肠颈是指齿线以上至提肌板内侧缘平面的一段肠管,长1.9~2.5 cm。齿线以下至肛缘为固有肛管,长1.3~1.9 cm。直肠颈的上界与外科肛管以肛直环作为上界的提法不同,因而高位和低位肛瘘是以提肌板而不是以肛直环作为区分的标志。直肠颈与固有肛管在发生上来源不同,并有部分重叠,直肠颈来自后肠,固有肛管来自原肛。胚胎发育期,原肛凹向上套入后肠的下端,在套叠处形成二个环状间隙(图1);外侧为肛直窦,内侧为肛旁隙;以后肛直窦闭锁,固有肛管壁外移,并逐渐与直肠壁融合,结果肛旁隙消失,肛管腔变宽(图1)。如果生后肛旁隙继续保留,将会导致先天性肛管狭窄。肛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肛直肠及盆底生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就有关控便生理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1)盆底肌的弹簧夹作用:盆底肌包括: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及肛门外括约肌,它们从上、中、下三个;厂面包绕肛管全长。(2)肛门内括约肌(IAS):是直肠环肌层的增厚部分(1~4mm)。其中要作用:①有较高的肌张力,能维持长时间的收缩状态而不疲劳。②有较高的静息压,约占肛管总压力的80%。③反射性的松弛反应。(3)肛直肠角(ARA)与肛管长度:在静息状态下,腹内压平均为0.490~0.98kPa,直肠内压为0.98~2.94kPa,而肛管静息压高于前者,为2.94~4.9kPa,形成一个反方向的压力梯度,阻止粪便进入肛管。(4)直肠顺应性与盆底反射:当直肠充胀,其容量上升约300ml时,直肠内压不出现任何变化。甚至反而下降,直到直肠所能耐受的最大容量引起便急感时,压力才明显上升,此种特性称直肠顺应性。(5)排便机制:实验证实,横结肠是贮便场所,降结肠及乙状结肠是输便管道。直肠充胀刺激直肠壁内、盆底肌技上部肛竹的感受器引起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导致内括约肌松弛和外括约肌收缩。结语:肛直肠的控便机制十分复杂,是多因素的,各因素间的关系很难确定,有些因素尚待进一步阐明。深入了解控便生理对研究排便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及制定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2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厚 ,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 [1]。近 1 0年来 ,我院共为 2 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施行手术治疗 ,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1 4例 ,年龄 2 2~68岁 ,平均 42岁 ,其中 2 2~ 30岁 2例、 31~ 40岁4例、 41~ 5 0岁 7例、 5 1~ 60岁 6例、 61~ 68岁 3例。病程 :1 .5~ 1 7年 ,平均 9.5年。1 .2 辅助检查 :( 1 )排粪造影 :本组患者全部进行此项检查 ,2 2例 X光片可见“搁架征”,2 0例肛直角变小 ,1 6例肛管较长。   ( 2 )结…  相似文献   

15.
应用带蒂臀大肌重建肛管括约肌治疗肛管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83~1998年间对44例肛管直肠下段恶性肿瘤采用肠造口及带蒂臀大肌形成术。手术方法:腹部操作类似Miles手术,但近端结肠不作永久性腹部造口,而在会阴部拖出,取一侧臀大肌围绕末端结肠代肛管括约肌。随访检查结果:44例患者无近期手术死亡,无严重感染,随访期3~10年,经临床肛指检查,肛管测压检查,肌电图,钡剂灌肠检查,排粪造影等检查,证实控制排粪功能良好,优良率93%。体会:我们认为臀大肌是一理想的移植肌瓣。本手术取材为一带蒂肌瓣,保留了血管神经束,遵循了整形外科肌瓣转移原则。肌瓣围绕结肠有一定张力,并形成90度直角,似有内外肛管括约肌,及肛提肌作用。控制排便效果良好,是一种代括约肌可采用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直肠前突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 依据排便时肛门、直肠作用力学原理,对23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直肠前突经直肠闭式修补术,1∶1消痔灵直肠前壁黏膜下注射,辅助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术.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满意疗效.结论 直肠前突修补辅助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术符合排便过程中肛管力学原理,改变了肛管所受作用力的方向,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非松弛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NRPR)曾有耻骨直肠综合征等名称,是由于耻骨直肠肌紧张导致。排便费力,排空不全,里急后重及长期依赖灌肠、栓剂和手指助排便等便秘症状。诊断NRPR根据病史和体征外,辅助检查有节段性结肠运输时间测定,肛管直肠测压法、  相似文献   

18.
以往关于肛管内括约肌(IAS)功能的研究大都建立在记录肛管静息压的基础之上。虽然对耻骨直肠肌  相似文献   

19.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APE)是指自肛提肌外层面向后及向两侧尽可能靠近闭孔内肌的范围分离至与直肠系膜会师.与标准APE手术相比,其切除范围增加了连续且完整的外括约肌以及直肠及肛管附着的连续肛提肌。本研究旨在评价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肛提肌外APE手术较传统APE手术的优劣。  相似文献   

20.
肛周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95%以上肛周脓肿的发生与肛腺感染有关。肛腺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开口于肛隐窝,因肛隐窝开口向上,腹泻、便秘易引发肛隐窝炎。炎症控制不及时蔓延及肛腺后,再通过腺体的管状分支或联合纵肌纤维向上、下、外蔓延到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形成各种不同间隙脓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