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路内固定+360°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以来28例行后路内固定+360°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腰椎滑脱症8例,腰椎不稳症7例,腰椎管狭窄症11例,腰椎退变术后翻修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无1例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骨融合率100%.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进行评定,疗效结果,优2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后路内固定+360°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融合器(cage)向后移位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诊治的腰椎融合术后cage向后移位的病例16例,总结分析cage移位的原因,探讨临床处理对策及原则。结果:cage移位的原因包括初次手术时cage过小、残留髓核组织过多或终板刮除不足或过多、内固定物断裂后脊柱不稳定、双枚cage之间距离太近、cage置入位置偏后。6例行保守治疗,4例有效;12例行手术翻修,其中6例单纯取出cage,6例更换更大型号的cage并加用或更换内固定。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未残留神经症状。结论:腰椎融合术后cage移位的原因复杂、多样,可能存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并非所有病例均需要手术翻修,对于存在神经功能症状的或伴有脊柱不稳定的需要手术翻修;手术翻修时尽量从正常组织处开始分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前后联合入路,以改良Galveston技术结合强化固定并钛笼植骨融合术翻修治疗重度腰骶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翻修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复发并后凸畸形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翻修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腰骶角、后凸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JOA下腰痛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达到1年的患者有6例,植骨完全融合;无一例腰骶椎结核复发或后凸畸形后期加重。患者末次随访时,腰骶角、后凸角、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小于术前,JOA下腰痛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前后联合入路,以改良Galveston技术结合强化固定并钛笼植骨融合术翻修治疗腰骶椎结核复发并后凸畸形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严重腰骶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需要翻修的常见原因,寻找减少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的有效措施。方法翻修的手术方式有椎间盘髓核摘除、椎管和经根管扩大、硬膜外瘢痕切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者cage植骨融合术)。结果104例患者随访2个月~3年8个月(平均16.5个月),翻修术后原有症状基本缓解、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维持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是减少术后翻修的有效途径,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只要处理适当,术后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应用全椎板减压,撑开椎间隙置入插入型融合器,再进行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滑脱程度、椎间隙后高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量及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后高由术前(3.9±1.2)mm增加至术后(9.7±1.3)mm,生理曲度恢复.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6±6.1)分降至术后的(15.6±5.4)分,结果优良.结论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不仅能使滑脱椎体复位,也有利于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和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别联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滑脱的适应证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下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98例,其中29例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35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34例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组),并进行随访1年,对三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以及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年后,B、C组在ODI、VAS评分方面显著好于A组(P〈0.05),B和C组不存在差别,C组在术后椎间隙高度上显著好于A组和B组,三组在术后融合率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多米诺连接头固定技术在治疗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需要手术治疗的33例患者,其中18例采用多米诺连接头固定技术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传统棒替换翻修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估两组术前及随访时腰痛、下肢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估两组手术前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且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腰痛VAS评分和ODI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对照组为13.3%(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椎间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多米诺连接头内固定技术与传统棒替换手术治疗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疗效相似,但多米诺连接头内固定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短期随访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钙素对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给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和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及钙尔奇D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第2,4,6,8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和术后3个月时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鲑鱼降钙素组术后VAS和OD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植骨融合率(93.1%)高于对照组(78.5%)(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可以减轻腰椎椎体植骨融合术后疼痛和改善术后功能障碍,且有助于椎体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盘镜下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术中配合方法.方法 自2006年3月起,我院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18例.结果 手术时间2.5~5 h,平均3.5 h,出血量100~300 ml,平均220 ml.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盘镜下行腰椎融合术虽然手术时间稍长,术中配合较复杂,但其对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应用全椎板减压,撑开椎间隙置入插入型融合器,再进行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滑脱程度、椎间隙后高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量及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后高由术前(3.9±1.2)mm增加至术后(9.7±1.3)mm,生理曲度恢复。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6±6.1)分降至术后的(15.6±5.4)分,结果优良。结论: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不仅能使滑脱椎体复位,也有利于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和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应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数量和质量都在逐年上升。然而由于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手术操作失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手术邻近节段退变等因素,患者术后可能因再次出现症状而接受翻修手术治疗。腰椎内固定翻修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经的压迫和重建腰椎的稳定性。深入研究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翻修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手术治疗策略,正确处理手术相关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翻修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采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总结,探讨单侧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0例患者.结果 经2年随访,患者原有腰腿痛全部缓解,1月后恢复下地行走.术后6月复查腰椎动力位片:融合节段椎间隙形变角度小于5°,可见有骨痂形成,符合临床腰椎融合标准.结论 采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微创,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该技术适合于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单侧固定组(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双侧固定组(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双侧固定组(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单侧固定组手术风险、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住院费用均低于双侧固定组,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可进行单侧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RF-Ⅱ椎弓根系统对腰椎滑脱提拉复位及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8例.结果 术后随访8~36个月,根据Nakana标准,优30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为89.5%.结论 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与广泛性神经椎管减压术分别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广泛性神经椎管减压术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治...  相似文献   

16.
李新帅 《包头医学》2018,42(1):20-22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经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对其术后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术后6月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采取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6月的疼痛消除情况;末次随访时,采取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80~106min,平均89min,术中出血60~110ml,平均76ml,术中无神经根损伤,术后无感染以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ODI指数、VAS评分差异显著(P<0.01),术后6月患者疼痛为轻度痛痛,腰椎功能恢复较好;末次随访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3.02%,临床疗效较好.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06例,比较不同术式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结果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总体优良率为88.71%,3种术式间无差异。所有椎体间植骨组织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12例后外侧植骨者平均复位丢失率11.24%,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8.
李晓云 《中外医疗》2014,(27):83-84
目的探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在老年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该组选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该院收入的单纯腰椎间孔狭窄患者56例,患者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观察VAS、JOA、Oswestry评分及症状改善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VAS、JOA及Oswestry评分对比中显示,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月的VAS、JOA及Oswestry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患者VAS、JOA及Oswestry评分中3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患者术后症状逐渐缓解。患者术后1周症状改善的优良率为75%,术后3月为91.07%,显示患者术后症状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疗效显著,其可以直接实现椎间孔减压及脊柱融合,降低对术中组织的损伤,减少对神经牵拉,手术不但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能降低术后瘢痕组织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腰椎后路360°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360°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腰椎滑脱患者100例平均随机分为PLF组和360°环形融合组各50例,PLF组行传统后外侧植骨融合术,360°环形融合组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JOA腰椎评分、Oswestry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行组间对比。结果 PLF组和环形融合组手术后Cobb's角均明显下降至小于10°,组间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F组、环形融合组治疗后运动能力、感觉能力、膀胱功能及JOA总分、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以上指标前后差值组间比较,环形融合组恢复优于PLF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360°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能更好改善患者影像学指标,提高JOA评分和Oswestry评分,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保留终板、均匀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因腰椎不稳症在我院行保留终板、均匀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23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原有神经压迫症状消失,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最终随访较术前椎间隙高度明显增高(P<0.05).椎间融合率约为95.7%,JOA评分优良率87.0%.结论 后路保留终板、均匀颗粒骨打压植骨行腰椎间融合术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融合率高,同时具有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