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退化,导致骨骼脆性和骨折风险的增加。在成人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骼中主要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当其分化失衡,分化的脂肪细胞增多,成骨细胞减少,最终会演变成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对全世界超过2亿人有影响,每年造成...  相似文献   

2.
张露新  孟璐  张虹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1):2899-2902
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葛根素是葛根中主要活性成分,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骨吸收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综述了葛根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逐年上升,其发病与骨平衡的破坏有关,成骨细胞功能衰减、骨形成不足,最终导致净骨量丢失。而骨形成又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关系密切,其分化受多条信号通路调控。本文主要对中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及其机制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雌激素减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组织微环境改变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发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失衡(成骨-成脂失衡)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键机制,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增加和成骨细胞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成骨-成脂失衡的核心。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sis protein,BMP)则是调控骨质疏松症成骨-成脂平衡的关键蛋白,而这一调控作用又是通过Smad依赖途径和Smad非依赖途径来实现的。本文重点介绍了BMP介导的Smad依赖途径和Smad非依赖途径,并详细介绍了BMP-2、BMP-4、BMP-6、BMP-7、BMP-9通过上述途径参与骨质疏松症成骨、成脂代谢调控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有效靶点的筛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人体骨骼中,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等细胞共同参与骨代谢,调控异常会导致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等慢性骨病。研究发现,微小RNA可以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等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是调控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等慢性骨病骨代谢的关键因子。本文着重综述并探讨了微小RNA 146a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调控机制,以期为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等慢性骨病的防治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游宏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409-3411
成人骨髓是血细胞再生的场所,也是形成血管的内皮祖细胞,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等[1],是干细胞或祖细胞的储存场所.早期的研究显示,化疗康复的患者外周血中造血祖细胞增加,因此认识到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可从骨髓诱导出来,称之为"干细胞动员",这些被动员的细胞可以聚集,也可以再返回骨髓行使其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骨形成是一个复杂现象,当骨折发生时,附近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外基质和损伤部位的各种细胞因子刺激激活下发育分化成为成骨细胞[1]。之后,经过成骨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成熟和矿化等三个阶段,最终完成骨形成过程。这些过程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成骨细胞的作用为合成骨基质,由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发育形成[2]。破骨细胞的作用为降解骨基质,由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分化演变而成。各种病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改变,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致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本实验通过对培养的成骨细胞添加特定浓度的雌三醇,观察其对成骨细胞增值和分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婷  张小琼  刘梅  王琴 《中国药房》2024,(5):623-628
骨代谢是指骨骼重塑过程中发生的分解合成代谢,其平衡由骨吸收和骨形成调控。这种平衡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各种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症、肾性骨病等。中药单体和复方在治疗骨代谢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Wnt信号通路包括依赖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经典Wnt信号通路和不依赖β-catenin的非经典Wnt信号通路,且2种通路均可通过调控骨形成和骨吸收来维持骨代谢平衡,对骨骼发育、骨量维持和骨重塑至关重要。近年来,多种中药单体(如芍药内酯苷、梓醇、淫羊藿苷)以及中药复方(如左归丸、益肾固骨方、杜仲健骨方等)被证实可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来修复骨损伤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基于此,本文总结了中药单体及复方干预Wnt信号通路调控骨代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防治骨代谢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1成骨细胞上的药物作用靶位多功能骨髓基质干细胞或多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 luripot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分化形成纤维样系统细胞,包括前成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网织细胞。来源于MSC的骨髓基质成纤维样系统细胞的前体细胞,在成年的哺乳动物体内分为2种:定向成骨前体细胞和可诱导成骨前体细胞。不论是MSC,还是已形成的前体细胞都可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分化或被诱导分化为成熟的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1.
黄越  范海明  郑倩  罗建周  陶惠人 《江苏医药》2023,(10):1067-1070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病,易导致骨折等并发症。好发人群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尤其以绝经后妇女居多。其特征为骨量不足以及骨骼强度降低,导致骨组织脆性增高。现有的药物治疗均无法避免诱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所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由于其较强的自我增殖及多向分化潜力、免疫调节能力、自分泌和旁分泌功能以及低免疫原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多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咯利普兰在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咯利普兰10 μmol/L组(A组)和对照组(B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诱导分化后,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Runx2和骨钙素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A组ALP活性及Runx2、骨钙素表达均增加(P<0.01或P<0.05),钙结节形成更加明显.结论 咯利普兰能提高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本桐  马燕琳  刘季春  万于华  徐华 《江苏医药》2007,33(7):686-687,F0003
目的 探讨体外不同诱导条件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采用地塞米松、胰岛素、β-磷酸甘油、抗坏血酸等诱导培养液对体外分离培养的成人骨髓MSCs进行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的定向诱导并进行鉴定.结果 成人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诱导后可见钙盐分泌,茜素S与钙盐结合成红色,四环素标记后可见到黄色发光的钙化结节;而向脂肪细胞诱导后则可见含有多量脂滴的脂肪细胞,苏丹Ⅳ染色脂滴呈红色,苏木精染色细胞核呈蓝色.结论 成人骨髓MSCs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情况。方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作鉴定。用HSV-1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总DNA,PCR法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的HSV-1特异性片段。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14d诱导后,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形成钙结节,表现出成骨细胞特性。HSV-1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出现典型的病变,PCR法成功扩增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的HSV-1特异性片段。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可作为组织工程学的种子细胞。HSV-1可以在体外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配体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与成熟的重要调控因子,可通过降低骨钙素、骨形成蛋白2等成骨细胞特异性成熟因子的表达,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亦可诱导成骨细胞的凋亡,最终导致骨丢失。目前普遍认为PPARγ参与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因其导致骨量降低、增加骨折发生率而备受争议,通过化学结构修饰将有可能避免这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多能干细胞的一种类型,其日后可分化成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神经元细胞、肝细胞等。经过多项实验资料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或抑制肝纤维化,并且不诱发免疫排异,在治疗肝硬化、修复肝细胞损伤的前景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7.
牡荆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盘母体来源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向脂肪和成骨诱导分化潜能。方法采用酶消化获得母体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进行诱导分化后,采用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鉴定其向脂肪和成骨诱导分化潜能。结果体外培养的母体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细胞形态均一;细胞表面标志鉴定:CD73、CD90和CD105呈阳性表达,而CD14、CD34、CD45,和HLA—DR呈阴性表达;细胞诱导分化后,经油红O、茜素红染色证实其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建立了母体来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证实其具有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有望成为细胞治疗及组织工程更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通过化学药物及中药干预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将其应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为心脏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定向分化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不仅可在体内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还可通过影响体外微环境促进其功能的建立与存活。  相似文献   

20.
现就间充质干细胞 (MSCs)的特征及其对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MSCs的来源MSCs因其形状呈成纤细胞样最初被称为成纤细胞样—集落形成单位 (CFU—F)。近来 ,由于来自于骨髓基质具有支持诱导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功能 ,所以被称为骨髓基质细胞(BMSCs),又由于B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它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等[1],因此又被称为间质粗细胞 ;而在有的文献中亦称间充质干细胞或骨髓基质来源的干细胞等。2BMSCs的表型特征由于CFU—F细胞在全骨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