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萍  金昕  陶枫 《陕西中医》2020,(2):261-265
肥胖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民体质和健康.抑制食欲一直是减肥领域的研究热点,胃肠肽是调节食欲的重要因子之一.多项研究报道多种中药或复方可以调节胆囊收缩素(CCK)、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酪酪肽(PYY)影响食欲.本文整理近5年相关中药的研究报道发现:大黄、绿茶、啤酒花、葡萄籽、地黄、吴茱萸、葛根、黄连等单...  相似文献   

2.
利胆中药抑制大鼠食欲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利胆中药栀子、茵陈及复方对大鼠的食欲抑制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禁食12h后,口服及腹腔注射利胆中药,30min后给饲料,测定1h大鼠摄食量,与生理盐水及阳性药氛氟拉明比较,记录摄食抑制率。结果:利胆中药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大鼠的食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栀子、茵陈最为明显。其口服食欲抑制率分别为66.93%±19.69%和52.61%±21.31%,腹腔注射食欲抑制率分别为87.41%±12.05%和59.73%±11.58%。结论:利胆中药栀子、茵陈能产生一定的食欲抑制作用,其食欲抑制活性成分及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肠道菌群的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了其治疗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的发展,但其尚不明确的作用机制极大限制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和产业化。随着2代/3代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肠道菌群已成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热点和新途径。为此,探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从中药复方、药对、单味药和活性成分不同角度系统分析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阐释中药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具有抑制食欲作用的利胆中药、发挥少食轻身延年作用的抗衰老中药、抑制脂肪酸合酶的中药以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饱腹中药等进行综述,为在中医药领域内开展食欲调控(抑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对中药认识的不断深入,中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调控脂质代谢、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数量等来抑制体质量增加、降低脂肪组织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等,从而达到预防肥胖及相关代谢综合症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通过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分类,综述中药通过调控脂质代谢、改善肠道菌群抑...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统计,2012年全球新增恶性肿瘤患者1410万,死于恶性肿瘤或肿瘤相关疾病的人数高达820万,与2008年相比,新发病例增长140万,死亡例数减少60万。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常给患者带来巨大创伤,而放、化疗使得肿瘤细胞在被杀死的同时,机体正常细胞也会遭受到一定的损伤,因此,寻求低毒、有效的治疗药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桂芳  于舒婷  胡英还  秦雪梅 《中草药》2024,55(22):7889-7896
泄泻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大便质地稀薄,排便频次与排便量均增多的胃肠道病症,缠绵难愈,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而在治疗上,中医药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众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乃引发泄泻的关键因素之一。中药复方凭借其多组分、多靶点的综合效应,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平衡,通过多种途径改善泄泻,如抑制肠道炎症、修复肠道屏障、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失调等。通过聚焦于不同中医证候泄泻的肠道菌群特征,系统梳理了常用的中药复方对这些特征的调控作用,并深入探讨了肠道菌群在泄泻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复方治疗泄泻及相关肠道疾病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具有参与机体能量代谢、免疫调节的作用,其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肠道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氧化三甲胺、胆汁酸、吲哚及其衍生物等,对机体病理状态有调控作用,是肠道菌群改善疾病的进展及预后的关键因子.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及调控代谢产物生成是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IF)被称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够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量代谢产物,影响宿主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某些中药不仅可以调节益生菌或益生元,而且本身具有益生菌、益生元作用,可通过肠道菌群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来治疗相关疾病;同时肠道菌群可能具有增加中药药效或降低中药毒性的作用。其相互作用机制涉及逆转氧化三甲胺(TMAO)、减少内毒素、抑制病原菌定植、增加肠黏膜sIgA分泌、抑制α-糖苷酶活性等。现就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机制及利用肠道菌群干预相关疾病进行理论探讨,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肥胖机制的研究是目前最为活跃并取得迅速进展的领域之一。成功完成了克隆肥胖基因(obes egene,ob gene)、阐明ob基因产物-leptin(瘦素LP)的结构、克隆LP受体的基因并部分阐明LP作用的机制,使肥胖研究跨入分子时代,为人类从根本上控制体重、提高健康水平,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本文就肥胖基因的调控作用方面综述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风湿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检索近五年国内外文献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从不同途径参与免疫应答,提高RA的发病率;单味中药及其复方均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环境、恢复肠道稳态,减轻炎症反应,对RA起到防治作用。从肠道菌群与RA发生的相关性及中药通过肠道菌群防治RA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防治RA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RIF)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发展成终末期肾脏病的共同病理特征,其发生机制与炎症损伤、氧化应激和细胞自噬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RIF的发生相关,其机制涉及肠道菌群相关的尿毒症毒素、代谢物质等方面。中药在改善RIF进而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改善RIF。文章就肠道菌群参与RIF的相关机制以及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RIF的相应措施做一总结,为后续肠道菌群作为影响RIF提供些许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自噬是由溶酶体介导的程序化细胞降解途径,通过降解和重吸收作用,在维持细胞稳态、清除细胞内有毒物质、平衡代谢能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噬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诸多环节,研究显示自噬可以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目前,通过干预自噬靶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据报道,多种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单体(或其活性成分)及复方通过对自噬相关蛋白、自噬相关基因、自噬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及其他方面的调控参与了自噬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5,(8)
幽门螺杆菌被证明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利用中药抑杀该菌已经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检索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中药抑杀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文献,从现代医学角度整理了有该功效的中药,并按照其作用机制进行分类,同时也分析了目前相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多糖因在免疫调节方面作用明确,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医药从业者广泛关注,但是中药多糖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权威的结构表征方法、多方位的免疫调节机制探究途径。通过对近年来中药多糖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多糖受体的研究进展及中药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潜能进行综述,为中药多糖在免疫调节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新生血管生成可能是肺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肺癌细胞的生长可通过新血管生成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从而引起肺癌的扩散和转移。目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是除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外临床常用的西医治疗手段,然而治疗后会出现血栓、高血压、腹泻、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对血管生成的不断认知,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中医学认为血管生成可归属于“络病”范畴,由于外邪入侵、正气不足等因素导致机体脏腑虚损,日久可致气机不畅,瘀血痰浊等互结于络道,使络脉功能下降,为肺癌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已有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证实中药可抑制肺癌新生血管生成,从而起到抑瘤作用。此外,由于中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情况,配合其他西医疗法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肺癌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通过总结中药抗肺癌血管生成的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对中药抑制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临床肺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及血中瘦素、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高脂饲料制造肥胖大鼠模型后,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模型组,对各组大鼠针刺治疗4周,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及血中瘦素、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结果 针刺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血液中瘦素、神经肽Y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电针穴位刺激可能通过调整体内瘦素、神经肽Y水平,发挥减轻体质量和抑制食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述基于尿酸转运蛋白调控机制探讨中药改善高尿酸血症的实验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复方可通过影响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尿酸分泌转运蛋白表达,进而发挥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全球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种,它的范围包括从简单的肝脏脂肪变性到脂肪性肝炎以及潜在的肝硬化和肝癌。MAFLD也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尚无正式批准的特效西药可运用于MAFLD的临床治疗。在现代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大时代背景下,中药治疗MAFLD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突破和前进,并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综述了中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M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癌症之一。卵巢癌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多已进展至晚期,手术治疗联合化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5年生存率仍低于45%。血管生成是卵巢癌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步骤。抑制卵巢癌血管生成已经成为抗肿瘤靶向治疗的新热点,具有不易耐药、特异性高、副作用小、抗瘤谱广等诸多优点。现代研究证实,中药可通过抑制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上调抗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降低肿瘤微血管的密度、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在卵巢癌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基于中药抑制卵巢癌血管生成以发挥抗卵巢癌作用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卵巢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