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1起某老人护理院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为今后老年人此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收集病例资料,采集部分病例和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1份肛拭子样本中,19份诺如病毒GⅡ犁核酸阳性,其中11份阳性为发病老人肛拭子样本,8份为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结论该疫情是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密切生活接触及未能及时消毒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湖北省某小学发生的一起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因素。采用RT-PCR法对人体和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7年3月9日开始至3月16日结束,共发现26例病例,均为在校师生,罹患率为1.20%。调查共采集到31份肛拭子样本和3份呕吐物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为10份肛拭子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采集饮水机桶装水和食堂留样食品未检出诺如病毒核酸和致病菌。疫情特点符合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特征。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暴发,可疑传染源为首发病例,传播模式主要为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的病原体和来源。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罹患率。采集疑似感染性腹泻患者肛拭子、生活饮用水、空气和环境涂抹拭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A群、B群、C群,诺如病毒GⅠ、GⅡ型和肠道腺病毒三种感染性病毒核酸,肛拭子采用细菌培养检测肠道致病菌,生活饮用水检测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结果共采集病例标本21份,生活饮用水2份,厕所空气样2份,环境标本标本厕所蹲位地面墙面、寝室门把手地面等涂抹拭子20份,病例标本13份、环境标本3份为诺如病毒核酸GⅡ型,其他轮状病毒A群、B群、C群,诺如病毒GⅠ型和肠道腺病毒核酸、肠道致病菌检测为均阴性,饮用水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均未检出。结论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感染所致。暴发的可能传播为人与人接触传播和空气气溶胶传播。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准确快速的检测出诺如病毒GⅡ型病原体,为疫情的处理提供了及时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1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原因。方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直饮水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和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测序分析。结果 5份粪便标本中3份呈诺如病毒阳性,2份直饮水标本均呈诺如病毒阳性。3份病例粪便标本病毒株核苷酸序列一致,均为GⅡ-4型,提示病毒同源。结论对诺如病毒进行核酸检测,证实该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4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2022年云南省某中学一起急性肠胃炎暴发疫情的病原和基因特征。方法采集这起暴发疫情中的学生和厨工病例的肛拭子, 使用诺如病毒GⅠ/GⅡ双通道核酸检测试剂盒定性检测。GⅠ和GⅡ阳性的样本分别采用引物G1SKF/G1SKR和MON431/G2SKR进行病毒扩增和测序, 通过在线分型工具及系统进化分析确定病毒基因型别。结果共采集58份肛拭子, 实验室检测阳性率为53.45%(31/58)。其中, GⅠ阳性样本22份, GⅡ阳性样本14份, GⅠ和GⅡ合并感染样本5份。31份阳性样本基因测序获得毒株序列22株, 包括诺如病毒GⅠ型15株, 其中GⅠ.6[P6]型9株、GⅠ6.[P11]型6株;诺如病毒GⅡ.4[P16]型7株。结论本起疫情由诺如病毒GⅠ.6[P6]型、GⅠ.6[P11]型和GⅡ.4[P16]型混合感染引起, 这是云南省首次在诺如病毒暴发疫情中检出GⅠ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分析,为以后类似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发生情况及可疑传播因素进行分析;采集患者的粪便、肛拭子和呕吐物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采集水样进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杆菌检测。结果12份标本中,8份(7例病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GⅡ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阴性;13份水样中,2份出厂水、5份管网末梢水的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杆菌均超标,1份水源水耐热大肠杆菌〉1 600MPN/100mL。结论本次疫情是因安全供水事故导致的诺如病毒暴发的社区感染性腹泻事件。应加强对诺如病毒性腹泻防治知识的宣传,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的监测与监管,确保提供安全饮用水是防控类似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及暴发原因,探讨疫情处置经验。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暴发危险因素,采集25份病例肛拭子及12份环境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本次疫情持续23天,累计病例63例,涉及18个班级,罹患率为4.2%。病例均为学生,年龄6~12岁,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男女比例为1.5∶1。临床表现为呕吐(87.3%)、腹痛(74.6%)、腹泻(41.3%)、发热(17.5%)。首例病例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造成班级点源暴发,队列研究显示距离呕吐物≤1.5米暴露组罹患率高于>1.5米非暴露组(RR=2.000,95%CI:1.056~3.789);全校54.0%病例曾在校内呕吐,疫情扩散的危险因素是接触病人、接触呕吐物、混班午晚托。16份病例肛拭子和1份环境样本(首例桌椅表面)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基因分型均为GⅡ.P16-GⅡ.2。结论 本起暴发疫情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规范处理呕吐物和环境消毒、取消混班活动是控制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州市某所特殊教育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其传播途径和方式,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疫情特征、可疑传播途径,对人体及环境标本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5年3月10日22时开始至12日22时结束,共发生病例12例,罹患率为20.69%(12/58)。采集患者、厨工肛拭子或粪便、环境涂抹样等41份标本,其中11份(9例病例、1名厨工、4份厕所标本)检出诺如病毒GⅡ-2型。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2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原因是学校厨工隐形感染而进行分餐和食品加工导致食品污染,以食源性传播为主,不排除存在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小学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并采集发病学生的粪便、呕吐物以及学校外环境物表涂抹物等样本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本次疫情累计报告190例病例,涉及6个年级24个班级,罹患率10.71%。临床表现以呕吐(71.05%)、腹痛(28.95%)、腹泻(24.74%)为主,住院2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南教楼的罹患率高于北教楼(χ2=6.048,P<0.05),四年级罹患率高于其他年级(χ2=51.918,P<0.05)。26份粪便、呕吐物和外环境物表拭子样品中,7份粪便标本检出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基因型均为GⅡ型。流行曲线显示呈人传人模式,发病日期为2021年10月27日至11月5日,11月2日达到发病高峰,采取停课、环境消毒等措施后发病数迅速下降。结论 该起事件是诺如病毒GⅡ型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应加强学生健康监测、及时进行消毒隔离、积极开展防控知识宣传等,控制学校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合肥市某工地一起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病原及其基因型。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16份肛拭子标本和7份水样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札如病毒和星状病毒核酸筛查,对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采用RT-PCR扩增Rd Rp-VP1区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在线比对确定病毒基因亚型,运用MEGA软件构建基因进化树,进行基因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 14份肛拭子和2份水样标本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札如病毒和星状病毒核酸均阴性,获得9条诺如病毒Rd Rp-VP1区基因序列,均为GⅡ. P17-GⅡ. 17型。结论 这是一起因饮用水污染GⅡ. P17-GⅡ. 17型诺如病毒引发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某小学(以下称F小学)一起G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有效控制学校内发生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F小学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和餐饮人员样本和环境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结果 2018年10月19 - 22日,F小学共报告急性胃肠炎病例145例,罹患率为21.77%。采集呕吐物及粪便标本29份,采集环境涂抹标本10份, 经检测9份粪便标本和2份涂抹标本为GⅠ型诺如病毒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此次疫情为一起由G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小学生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餐饮人员隐性感染可能与本次疫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杭州某小学一起由于诺如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诺如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病例个案基本信息、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等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的时间、空间、人群分布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采集的呕吐物、肛拭子、食品留样等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17例,学生16例,教师1例,总罹患率为38.64%(17/44),所有病例来自同1个班级。采集病例样本、食品样本和相关环境样本共33份,其中8份样本诺如病毒GⅡ阳性,阳性率为24.24%。结论 本次疫情是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人传人聚集性暴发疫情,首发病例没有及时隔离及呕吐物处置不当是疫情发生的原因。建议及时开展病例隔离、环境消毒、健康宣传等综合防控措施,以阻遏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某高校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标本,以明确其致病原,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患者的粪便、呕吐物、唾液、手涂抹样标本,健康人群的粪便标本,患者宿舍外环境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四号琼脂、Mac、SS、沙门科玛嘉培养基对标本进行划线分离培养与系统生化鉴定常见肠道致病菌细菌学种类。采用普通PCR、多重RT-PCR和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诺如GⅡ型病毒和C组轮状病毒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鉴定。结果共检测291份标本,病毒总阳性率17.53%,其中诺如GⅡ型病毒检测阳性45份,阳性率15.47%,C组轮状病毒阳性率2.06%。98份病例标本检出阳性率高,总阳性率37.76%,其中诺如GⅡ型病毒阳性率31.63%。54份健康人群标本诺如GⅡ型病毒阳性检出率7.41%,环境标本诺如GⅡ型病毒检测阳性率7.19%。结论本起疫情为主要由诺如GⅡ型病毒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致病病原中同时混杂有C组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4.
探究在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疫情中选择何种溯源样品才能提高病毒检出率。方法 对一起水源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采集样品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搜索到88例病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51例、实验室确诊病例37例,罹患率为26.99%(88/326)。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病例无共同聚餐史等可疑暴露源。采集了水样2份、病例肛拭子/大便标本50份、患者家庭环境样本15份、水源地内壁涂抹样6份、蓄水池涂抹样2份,肛拭子与大便标本、病例家庭环境样本以及水源地和蓄水池涂抹样本均检测出了G Ⅱ型诺如病毒。结论 由水源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在溯源检测中,虽然水样标本检测方法有局限性,但其对与水源密切相关环境样品的病毒检出率较高。因此,环境样品可以作为重点采集和检测的样本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一起幼儿园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方法拟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并作描述性分析;采集病例的肛拭子、呕吐物标本、食堂留样食物和班级饮水及桌面涂抹标本作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病因。结果共搜索到病例11例,均有呕吐症状,部分伴有腹痛、腹泻和恶心等症状,所有病例均为小三班儿童,班级罹患率为36.67%。采集患儿5份肛拭子和1份呕吐物,经PCR检测,2份肛拭子和1份呕吐物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与患病儿童有肢体接触为发病危险因素,其OR值(95%CI)为7.47(1.10~58.81)。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危险因素为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原因,为类似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04对成都市某中学按照病例定义开展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采集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诺如病毒,不同组别罹患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累计病例41例(20例疑似病例,16例临床确诊病例,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均为学生,罹患率1.62%(41/2 530),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和呕吐,疫情历时9.5 d,男性罹患率高于女性罹患率(χ~2=5.54,P0.05),初一年级罹患率高于其他年级(χ~2=55.89,P0.01),病例对照研究表明16日晚餐中的凉拌莴笋叶增加发病风险(OR=7.0,95%CI:1.1~58.1),该菜品由感染诺如病毒的厨师制作。可疑暴露餐次前有5名学生发病,其中1例为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6份病例肛拭子中检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4份,15份厨师肛拭子中检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1份。结论这起诺如病毒GⅡ型暴发疫情是2起不同传播方式的疫情同时段发生形成的,传播方式分别是人传人传播方式和经食物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找病原和传播因素。方法搜索病例并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法了解发病情况和可疑传播途径,采集病人肛拭子、呕吐物等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诺如病毒,并对留样食品、呕吐物、饮用水等样品进行常规致病菌检测。结果疫情历时5d,发病47例,均为学生。14例肛拭子标本,诺如病毒抗原阳性8例,阳性率53.33%。结论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1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方法 对该学校暴发疫情的急性胃肠炎病例、厨房工作人员及病例对照采集肛拭子标本,提取核酸RNA,应用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进行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核衣壳编码区RT-PCR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1份患者肛拭样本中有16份GII型诺如病毒实时荧光RT-PCR阳性;所有标本的札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阴性。14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获得321bp目标片段序列,彼此间核苷酸相似性100%,提示同一来源;GenBank的BLAST结果显示,本次诺如病毒疫情毒株与GⅡ.2的参考株AY134748(Snowmoutain/1976/US)、X81879 (Melksham/1989)同源性最高,进化树上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属于GⅡ.2群。结论 该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是由诺如病毒GⅡ.2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一起中学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查明病原及可能传播途径,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搜索病例并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法,了解病例发病情况和可疑传播途径,采集并检测桶装水、食物和肛拭子等有关标本。结果该校发现病例28例,均为学生,病例分散在14个班级,发病学生数最多的班级为910班,有5名学生发病,班级罹患率为10.00%。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占85.71%。分别采集10份发病学生和38份食堂工作人员(无临床症状)大便(肛拭子),分别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7例和12例。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可能的感染来源是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的食堂工作人员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  相似文献   

20.
祁艳秋 《中国校医》2018,32(11):851-853
目的 调查1起幼儿园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方法 建立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病例呕吐物、粪便或肛拭子、食品、炊餐具与饭菜配送用具、饮用水及饮水用具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发现病例27例,全部为该园大一班儿童,全园罹患率为4.18%(27/646);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用餐时使用毛巾”(OR=5.45,95% CI:2.37~8.26)是导致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经PCR检测,1份病例呕吐物和2份肛拭子标本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1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采取规范患病儿童管理、开展疫情监测报告、严格实施园内消毒、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开展健教宣传沟通等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